基于目标管理的实验室文化建设
2013-08-15梁松
梁 松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广东 茂名 525000)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主要基地,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的重点,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1]。高校实验室文化是文化力量在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的具体体现,表现了实验室所特有的文化氛围与精神共识,是高校实验室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提高本科实验教学质量,提高科研实验水平、服务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是实验室走内涵式建设与外延式发展道路的必然趋势。它的存在和发展将极大促进实验室的建设与创新发展,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室在高校教学和科研中的巨大作用[2-3]。
1 实验室文化建设的概念
从本质上讲,实验室文化是指从事学校实验室工作的社会群体在校园环境中形成的价值观念、思想理念和心理倾向,其核心是以实验室全体人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根本,激发全体成员的潜能,促进实验室积极和谐的向前发展[4-5]。
2 基于目标管理的实验室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2.1 实验室文化建设应围绕大学生培养目标进行
从大学的培养目标上建设校园文化应和建设实验室文化大学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哪个层次的人、为哪个层次服务来相互考虑,目标清晰之后。定位自然就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就应该紧紧围绕着学校的大目标来开展,为师生提供一个非常宽松的学习氛围。建设和发展实验室文化也要紧紧围绕学校培养的目标。例如,大部分工科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工程技术人员,就应该把学校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办成全天候开放实验室,改革过去那种重理论学习,轻实验技能培养的方法,让那些在分组实验过程中不愿动手或没有机会动手的同学,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到实验室完成实验教学环节,在学校形成一个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色文化氛围,实验室环境文化建设尤其重要[6]。所以学校构建自己的校园文化的时候,如何注重自身的特色,如何注重实践环节,如何注重应用环节便成为建设中至关重要的问题,甚至于包括整个教学环节,是重视理论的学习,还是重视实践活动或是二者皆有之,这些都是形成实验室文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还有平时开展的各种各样的第二课堂的活动,这些都是培养特色文化的多种有效措施。因此,实验室文化就应该是从办学的特色,办学的理念,这样多角度,多方面采取多种措施,通过长期的培养,逐渐地内化成学校特有的实验室特色文化。
2.2 好的实验室必须要有好的实验室带头人
实验室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要求实验室带头人具有一定的政治思想水平和组织领导能力,不仅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在学术上还需要有一定的成就。要在教学与科研上有突出的成绩,能够把握本学科科技前沿动态,关心实验室建设,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精神[7]。这样能用榜样的力量感染和带动全体实验人员创造性地进行实验室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实验室文化的整体水平。
2.3 处理好奉献与利益的关系
实验室文化建设具有的激励功能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实验室文化虽然更强调精神激励,但物质激励也不可忽视。传统的、单纯的无私奉献、毫不利己和专门利人的精神和现在的社会现状出现了一些矛盾。人们越来越注重个人经济利益,并且常常以此作为评价自身价值的尺度。在实验室工作中常常出现重理论轻实验、重教师轻实验技术人员的倾向。实验技术人员在晋级、评聘职称、评先选优上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以致影响了他们积极性的发挥[8]。因此,对于一些经验丰富、工作突出或具有特殊技能的技术人员,由于他们在实验教学和科研中发挥着独有的作用,在利益的分配上应该给予适当的照顾。
2.4 重视和强调教师的参与
在本校中,不少教师存在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的观念。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除了指导学生实验的时间外很少待在实验室,没有实验教学任务的教师几乎不到实验室。这种局面亟须改变,实验室文化建设没有教师的参与显然是不行的。我们要制定措施,让教师多进实验室。例如,让教师策划学生课外科研活动项目、制订教师指导责任制、给教师分配指导任务等。
2.5 加强实验室软件平台建设
实验室作为实验教学的平台和载体,其建设和管理水平直接决定着实验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应定位于实用、高效、节约,着眼于构筑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环境,确保实验室内部知识信息从创新到应用各环节间相互协调与高效运作。建设的核心是将教学资源、教学软件、实验室仪器设备等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加以科学管理,为实验室管理者提供有效的网络管理环境,为教师提供有效的网络教学和科研环境,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网络学习环境。
3 基于目标管理的实验室文化建设目的与影响
3.1 以目标管理来激励实验室工作,同时要考虑实验室文化建设
当前实验室的各种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是针对实验室目标管理而制定的,目标是实验室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任务,目标作为衡量和评价工作的标准,并且和每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至于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则是保证完成目标的手段,因此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以及目标管理制定得否恰当、合理及适度会直接影响到人的积极性的发挥,形成逆反心理、甚至抵触情绪[9]。这种管理方法常建立在对人的限制和制约机制上,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把人只是作为实现目标任务的工具。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应注重实验人员的主导作用,注重人的潜能的发挥,它能够激励实验室全体人员高度责任感、事业心和对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努力为实验室工作多作贡献。在融洽、和谐、宽松的实验室文化氛围中,全体实验员能够实现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当实现自身人生价值和实验室利益高度统一的时候,也是人的生命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时候。实验室管理制度、目标管理和实验室文化建设同属管理的范畴。前者是以完成目标任务作为动力,激发人的工作的积极性,而后者则是以实现人生自身价值作为动力,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实现更高层次的管理。
3.2 互相帮助,共同发展
实验室的每一个成员包括专职人员、兼职人员等都是实验室大家庭的一员。实验室每个成员的积极参与是创建和谐发展的实验室文化的关键。实验室应该定期举行学术报告会,这样不仅本实验室人员互相交流信息,而且通过邀请本领域的专家来实验室做学术交流,充分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在实验过程中,实验室人员互相传授实验技术,达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目的。在学生中间,要多组建创新实验室,不仅满足好学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可以方便高年级同学带动低年级同学,在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阶段起到传、带的作用。每周实验室还要开召开实验室总结会,让实验室人员在一起畅谈学术论点或实验室趣事,创造了一种团结互助而又轻松愉悦的气氛[10]。这样每一个实验室人员都能以室为家,而良好的实验室人文氛围又能大大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增强实验室人员的自豪感和对实验室的亲切感,培养实验室人员“室荣我荣,室衰我耻”的觉悟,久而久之,自然就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实验室人文氛围。
4 结束语
加强实验室文化建设是推进实验室进一步前进,培养更多社会有用人才的重要途径。只有在实验室所有成员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才能成功的实现实验室文化建设,从而使实验室走到健康发展的轨道上来。
[1]黄英娣.高校实验室创新工作探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63-64.
[2]付洪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J].科技信息:2007(36):754-755.
[3]郭文龙,朱瑞良.论实验室的文化建设[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12)179-185.
[4]郭乐明.教学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研究与建设[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7)125-127.
[5]周守喜.论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5):94-96.
[6]王发友.以实验室文化为魂,创新高校实验室管理服务[J].光谱实验室,2011(5):1364-1367.
[7]杨安.论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文化的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6,25(5):555-557.
[8]高峰.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问题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2,15(4):128-133.
[9]柯红岩.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10]夏石头.“以人为本 和谐发展”的实验室文化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