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降低大豆病虫害防治成本
2013-08-15修农冬
修农冬
(黑龙江省庆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黑龙江绥化 152400)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大豆需求的不断增加,促使我国大豆种植的增加,比如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吉林等地区扩增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大豆产量,以期改变我国对国外大豆60%的进口依赖,改变“南美种大豆,美国买大豆并决定价格”的不利国际局面[1]。在大豆产量增加的同时,其生产过程中的一些病虫害也随之加重。增加大豆产量,提高大豆质量需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为大豆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1 大豆病虫害
大豆病虫害种类有很多,主要分为三大类:真菌性病害、细菌性病害、病毒病。这些病虫害多发生在叶片、叶柄、种子、荚。在已经发现的100中病虫中有30余种影响大豆产量,比如: 菌核病、大豆花叶病毒病、大豆灰霉病、士百根腐痛、大豆霜霉病、胞囊线虫病等[2]。
2 科学防治大豆病虫害,降低防治成本
2.1 改变传统农业耕种方式
基于环境视角,从整体生态系统出发,依据大豆自身的生长周期,在大豆生育期间展开病虫害的治理,做到“农业防治作为准,轮作换茬为主”。对于水利方便的地区,进行大豆的水旱轮作种植。事先在易发生病虫害的大豆叶片、叶柄等提前做到大豆蚜虫,卷叶螟的防治;对于已经受到病虫害污染的大豆进行死亡后植株残体的处理,及时处理掉植株残体并进行土地翻盖,将上层、下层土壤翻盖相互交换,深埋病原体,对病菌的消亡起到快速推进作用。定期定时地随机调种检验,并结合当地地区自身自然条件和病虫害种类,选用相应的高产抗病虫品种。
对于大豆的留种也要格外注意,应该选择无病地块进行留种,留种后切记不能进行重迎茬的大豆种植,避免病虫害的再生。若是未在本地留种的可进行外地调种,调种时要了解被调地的大豆病虫害情况,对种子进行严格检验。土地应随时进行翻种,在松软土壤的同时,既可以利于大豆作物的生长,也可进行深埋作物孢子,从根源消除病虫害的产生。
2.2 采用化学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大豆病虫害的防治需要物理与化学方法相结合进行,而病虫害的化学防治主要是指种子的药剂处理以及配制方式。在进行种子的药剂以及配制之前,首先需要做到对药物的科学谨慎选取。科学正确的选取药物是降低防治病虫害成本的一个必要的重要环节。农户要事先对病虫害的防治知识有所了解,依据多年田间的一些病虫防治经验科学购买药物[3]。此外,合理土地施肥、清洁田间、进行秸秆还田以增加土壤中的磷、钾等元素,也可达到减少病虫危害、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的另一措施。
2.2.1 合理处理种子及土壤
药剂拌种可以推迟病虫对大豆的侵染危害期,在种有大豆的土地上喷洒农药,从主根上、幼苗上保护大豆,进而做到从根源上消除病虫害。对于大豆菌病发生较为严重的地区,切实落实病虫害防治专业化试验示范,从政策方面给予相关的扶持,进行专业化防治体系倾斜支持,适当地给予一定的补贴补助,提高农户自身的工作热情、积极性、主动性,同时还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农户进行病虫害防治的成本。在病虫害发生期间也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治理,对成虫害开展人工捕捉,依靠药物杀死,并结合多重措施,比如: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的研发以及先进的高效配套栽培技术;大豆农机农艺配套技术的开展研究,在套作条件下,提高大豆劳动生产率;大豆病虫害发生发展规律、预测预报[4];有计划地合理进行区域规划,建立病虫害安全科学用药的示范试验基地;相关协会、组织、团体给予技术指导与服务。
2.2.2 科学配制药物
病虫害农药配制时要注意药物的浓度调配,掌握适当的药物使用浓度,做到“无浪费、无危害、少污染”[5]。对于非可湿性或难于湿润的粉剂,可事先加入少许水,将粉剂配制成粉糊状,然后再加入大量水进行稀释。有时农药的使用需要进行多种药品混合,但也要注意,一般遇碱性物质易分解进而失效的农药,切记不可与碱性物质相混用,比如碱性的杀菌剂--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切不可与对硫磷、乐果、敌敌畏等混合进行使用。当然也有少数农药混合后会起增效作用,例如乐果和代森锌、胶体硫等相混和后,药效不仅不会受到影响,反而会有一定提高。在配制农药时注意水质的选取,水质的优劣对农药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进行配药时也要注意这一小环节。
2.2.3 巧妙进行药物喷洒
药物喷剂也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喷药时间、天气情况、雾滴大小、田地干湿程度等因素。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会提高药物防治效果、降低投入成本。在无风的阴天以及晴天且时间在下午4~6时为最佳喷药时段,这时可以抵御强光。药量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要适宜,过少择其药效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其对植株各部的周密保护,过多则浪费甚至造成环境、大气污染。因此要依据药物所防治的对象和病虫对大豆的危害部位,灵活掌握好喷头的高度以及喷雾的粗细。对于大豆卷叶虫、叶斑病进行药物喷洒时,喷雾不可过粗,一定要细,尽量做到大豆食心虫、豆荚螟的防治可以采取中雾喷施,使药液沿着植株的方向,一直往下弥漫飘移。
2.2.4 防止抗药性产生
病虫害的长期防治会在一定程度导致病原物和害虫对单一的药剂(比如内吸杀菌、杀虫剂)产生抗药性,从而随着长时间的使用最终使药物的药剂失效。为了避免或是减少这一问题的产生,可以在进行病虫害防治时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除虫药剂,也可以进行药物组合混合调配使用,以此来延缓药物的可抗性、使用的持续性、长久性,从而提高药物药剂的充分使用与长期使用,进而也可减少一部分不必要的药物投入成本。
[1]杨普云.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环境和社会成本[J].中国植保导刊,2007(3).
[2]李淼.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J].农业研究.
[3]胡秀娟,李晓娟.大豆病虫害防治方法[J].吉林农业,2013(6).
[4]秦基伟.如何降低大豆病虫害防治成本[J].农村实用技术,2008(10).
[5]朱启贵.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