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补水对行唐县周边环境影响分析
2013-08-15杨挺博薛立明
关 涛 ,杨挺博 ,薛立明
(1.河北省大清河河务管理处,河北 保定 071051;2.河北省行唐县水务局,河北 行唐050600;3.河北省灵寿县水务局,河北 灵寿 050500)
行唐县地处太行山东麓浅山区,属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气候特征和人为因素,导致水资源严重不足、水土流失等生态问题日趋凸现。据行唐县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提供的数据,2000年水资源总量为1.87亿m3,其中山丘区水资源总量为1.38亿m3,平原区水资源总量0.49亿m3。 平均人均水资源量496.1m3,参照国际上通用的“水紧缺指标”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同时现有水土流失面积391.81km2,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工农业生产及居民生活需水量的增大,生态用水与工农业用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超过了水资源的承载力和环境承载力,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针对行唐县水资源日趋紧张,水土流失问题亟待解决,开展生态补水对周边环境影响机理及效应研究,积极拓展雨洪资源利用效率,实施跨流域生态补水,弥补行唐水资源不足,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工程水利向生态水利转变,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提供科技支撑和技术保障。
1 生态补水必要性
生态环境需水量是指周边环境为维持自身发展过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要的水量,主要包括补充蒸发、渗漏损失和维持水质的互换水量。由于目前尚无自然生态需水最小和最佳需水量标准,据国内有关研究表明,年降水400~450mm的地区具有生态恢复功能。故根据生态临界点分析,对当地生态恶化过程进行反推,即口头水库库容在死水位以上,且防止水库长期干枯运行。群众灌区沿途地下水不受污染,且地下水下降速度等于或小于全县平均值。
2 生态补水实施
口头水库由于水位低、蓄水少,2000年为缓解口头水库水源不足,行唐县利用石家庄市三大跨流域调水工程——引磁济郜工程,通过磁左干渠和10.87km口头水库引水渠,从横山岭水库进行引水,补充口头水库生态用水。口头水库4次累计补水3280万m3,对维护库区周边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06年,县委、县政府着眼推进新农村建设,改善县城生态环境,在充分调研和技术论证的基础上,通过一号“民心工程”对群众灌渠进行修复,实施了生态引水,工程完成后,先后3次利用河道基流进行了生态补水,补充水量0.27亿m3,缓解了周边地下水不足,解决了沿途农田灌溉问题,为县城内河输入生态用水。
3 生态补水效益分析
3.1 受水区环境影响分析
口头水库通过生态补水,不仅避免了水库死水位运行的危害,而且为维护水库周边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尤其对库区消落带环境影响最为明显,对环境影响发挥了显著作用。
库区消落带是涨水期间最高水位与落水期间最低水位之间的消落区域,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一个重要湿地生态交错带,是库区泥沙、有机物、化肥及农药进入水库的最后一道生态屏障。由于自“96·8”洪水以来,天气持续干旱少雨,口头水库蓄水严重不足,一度导致库区消落带功能濒临消亡,通过生态临界点进行分析,实施生态补水,因水的改观,促进各因子向正向发展,恢复了库区消落带独特的功能。
3.1.1 环境功能
消落带的修复,实现了截污和过滤功能、改善水质功能、控制沉积和侵蚀功能。
3.1.2 生态功能
消落带的修复,实现了保持生物多样性的功能、提供鱼类繁殖和鸟类栖息场所的功能、调蓄洪水以及稳定相邻两个生态系统的功能。
3.1.3 经济和美学价值
消落带修复,为人类生产提供再生资源、改善环境容量,并且种类丰富的资源给人们带来独特的娱乐、美学、教育和科研价值。
3.2 引水沿途环境分析
群众灌区沿途涉及7个乡(镇)、79个村庄,1万hm2耕地,是行唐县粮食主产区骨干灌溉工程,多年来为行唐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由于种种原因,灌区10多年来不能引水,导致沿途地下水严重超采,同时还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自2006年以来,通过3次生态补水,改善了周边小气候,稳定了沿途生态系统,增设了县城内河景观。由于连续3年进行生态补水,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得到休养生息,并通过入渗补给,改善了周边土壤与地下水的平衡,在天气干旱的情况下,水位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有所上升。
3.3 生态补水对行唐县周边环境的影响
生态补水不仅关系到引水区周边水土流失程度、泥沙淤积多少和水质标准高低,而且直接影响水利工程的运行和寿命,同时还影响沿途经济的发展。
在郜河治理开发专项规划中,计划引流上游河水,修建拦蓄水坝,恢复历史上的水体景观,同时改善小气候环境,建成东西横穿县城的绿色休闲景观廊道,形成县城的绿色生态基地,为建设亮丽的滨水绿色景观带,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宜看宜居的新行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进行红领巾水库除险加固的同时,积极谋划水库引水渠,为生态引水奠定工程基础,通过跨流域调水,避免水库干枯,确保水利工程健康运行。
4 结语
通过生态补水对周边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用水不仅关系到水利工程的安全与可持续利用,而且关系到补水周边生态环境的维护及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生态补水对周边环境影响涉及植物种群改观、物种的延续、生态系统的监测管理等诸多方面,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内容,需要在对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研究和创新,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刘江侠.南水北调通水初期海河流域农业和生态补水方案研究[J].海河水利,2011(1):9-14.
[2]冯保平,张展羽,冯守伦,等.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方法研究现状[J].水利水电科学进展,2004,24(6):59-62.
[3]张树军,赵峰,罗陶露,等.生态补水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8,38(5).
[4]韩会玲,徐丽娟.白洋淀生态补水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5).
[5]水利部综合事业局.跨流域调水对生态与环境的影响[Z].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