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意识的质性研究
2013-08-15许莉,栾伟,钱萍
许 莉,栾 伟,钱 萍
护理安全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1]。新入职护士正处于临床规范化培训阶段,缺乏临床工作经验,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相对较弱,是护理安全缺陷的高危人群。据报道,55.46%护士认为临床护士发生护理不良事件与安全意识差有关[2]。吴芳兰等[3]指出,护理安全是实现优质护理的关键,是减少医疗事故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和临床带教忽略了不同时代新入职护士的特点。2011届的新入职护士以“90后”为主,“90后”大多在优越的环境下长大,使其容易在个性成长发展上存在诸多问题[4],该人群的护理安全意识值得关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从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1年7月入职的新护士中选取9名入职3个月的护士。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重复出现,且资料分析不再有新的主题出现为标准。其中女8人,男1人;文化程度:专科7人,本科2人;所属科室:急诊科2人,普外科、风湿科、心内科、肿瘤科、老年科、监护室、综合科(综合科由泌尿科、骨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4个科室临时组建)各1人。
1.2 方法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以深入访谈方式收集资料。
1.2.1 访谈内容确定 由本人在专家指导下于2011年10月选取2例研究对象作预初访谈,并将资料撰写成文,反复阅读、分析、修改访谈提纲,2011年11月开始正式访谈。
1.2.2 资料收集方法 采取半结构式个别访谈的资料收集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制定访谈提纲,主要包括自我意识、他人影响和环境影响。本研究主要围绕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意识进行资料的处理和提炼。每名研究对象的访谈时间为30min~60 min。访谈本着自愿、保密的原则,向受访者详细说明研究目的、过程,征得对方同意后开始录音。访谈时充分运用有效沟通技巧,鼓励受访者表达真实情感,认真倾听并仔细观察访谈过程中其情绪变化。在访谈中采用适当的言语和不加批判的态度。访谈结束后将录音转化成文字稿,每名新职工视为1个个案,以A~I依次编号。
1.2.3 资料分析方法 通过反复阅读记录,回忆访谈中的细节,将资料整理成誊本。对资料阅读、分析、反思、编码、分类、提炼主题。
2 结果
通过对收集资料的分析,提炼出以下主题。
2.1 自我意识
2.1.1 查对意识初步形成 入职3个月的新护士经过前期岗前培训和入科教育,对护理安全能够引起警惕,案例分析对新入职护士作用凸显。护士E说:“通过培训时的案例分析,让我知道了查对制度的重要性。”护士F说:“每次听到别人因为查对不仔细而抽错血、换错补液,都让我害怕地冒冷汗。”护士G说:“我可不想成为以后新职工培训时的反面教材。”护士H说:“护士长和带教老师一直叮嘱我做事要仔细,要对清楚、看清楚,一点都马虎不得。”
2.1.2 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新入职护士把护理安全聚焦于查对制度,对其他护理安全隐患欠思考,缺乏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容易模仿周围人的护理行为。护士G说:“我看到其他人这样做过(更换血管活性药物),但那些老师动作很迅速,没对病人血压造成什么影响,可轮到我时,病人血压一下子掉到了七十几。”护士B说:“为了图快、图方便,有可能会学些周围老师偷懒的动作。”
2.1.3 缺乏建立安全意识的主动性 采访中有1名护士对科室安全讲评制度不了解,不知道是否有相对固定时间开展护理安全讲评;有2名护士对最近1次护理安全讲评内容模糊遗忘;仅1名男护士表示会在安全讲评时主动发言。同时,新入职护士在面对护理差错问题时存在忌讳心理,不愿主动关心差错发生的原因、经过及后续处理。护士C说:“因为我最近上的是夜班,交班时就……好像那天听交班说……”护士A说:“那天我不上班……好像说是……具体我也不清楚……”护士H说:“前两天我休息,今天早上交班的时候有听护士长讲……”护士I说:“上班时候太忙了,没空了解,就是在交班时大家窃窃私语一下,也不会主动去问领导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怎么发生的。”
2.2 他人影响
2.2.1 护士长 在90后护士眼里,护士长已不再是高高在上的领导,而是像长辈一样的朋友,他们乐意接受护士长的批评指正。护士D说:“我们护士长很关心新职工的成长,常常为我们的护理实践指明方向,告诉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护士A说:“虽然护士长在工作上对我严厉,会批评我,但下班后她很随和,很关心我,这更让我觉得应该听她的话,在工作上要脚踏实地,不容半点疏忽。”
2.2.2 同事 同事是工作中密切的协作伙伴,是新入职护士接触最频繁的人,这一人群对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意识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护士F说:“他们做事非常认真,在带教新职工方面做得很到位,当我遇到不熟悉的操作,他们会很正规的为我示范,并且指导我。”护士G说:“遇到疑问时,这里老师都会很耐心的解答,都会讲清楚为什么。我们科手术回来的病人常规第1次体温要用肛表测量。有一次我嫌量肛温麻烦直接给他量了耳温,他们告诉我这样做是错误的,因为病人的体温会对他的出凝血造成影响,所以我们必须准确掌握病人的中心体温,之后我就明白了。”护士I说:“我们大家平时给病人量体温时都是把体温表给病人或家属,让他们自己量,结果有一次1个病人把体温表咬破了。”护士E说:“有一次1个病人血压不稳,调了5min测量1次,就这么量了一夜,我们都没关心过他的手臂,第2天早上交接班时发现手紫了。”
2.3 环境影响
2.3.1 科室氛围 新入职护士容易产生游离于团队外的孤独感,然而和谐的科室氛围有利于化解新入职护士的恐慌,帮助其更好更快地完成从护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尽快适应工作,建立护理安全意识。护士F说:“同事之间相处还是很愉快的,没什么钩心斗角。让我做事时少了很多负担。”护士C说:“这里大家相处还是很融洽的,氛围挺不错的,大家都很愿意教我、帮我。”
2.3.2 病区环境 由于医疗资源紧缺,临床护士不得不面对加床问题,加床为护理安全埋下隐患,给新入职护士带来压力,易使他们走入护理安全的盲区。护士E说:“科室合并之后,感觉做事情没有以前那么有条理了,忙起来可能有些事情会忘记、漏做,会出点差错”。护士B说:“我们病房加床太多,有时加床数量甚至可以超过固定床位数量,而且有些病人名字又很相似,再加上自己刚上班不久,专业知识、业务能力方面还有很多不足和欠缺,让我在做事情时很没底气。”护士F说:“有时比较忙,家属情绪激动,不配合我们,他们甚至可能会动手。”
3 讨论
3.1 自我意识分析 自我意识又称自我概念,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主观评价,包括人在实践中自己对自己、自己对自然、自己对他人、自己对社会关系的意识活动[5]。本研究显示,虽然新入职护士查对意识已初步形成,深知查对在护理安全中的重要性,但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以及建立护理安全意识的主动性。有研究指出,资历较短的护士临床经验不足,看不到潜在的安全隐患,意识不到可能发生的问题[6]。新入职护士对身边发生的护理缺陷缺乏敏感性。鉴于此,在新职工的培训及科室安全讲评中应加强新入职护士对护理差错事件的知晓率及分析能力的培训。有报道提出,以正面和非惩罚性的方法处理临床失误,鼓励交流讨论分享错误,提高风险警觉是确保护理安全的必要措施[7]。
3.2 他人影响分析 新入职护士是一张白纸,他们像一群懵懂的小孩,周围人的行为会对其产生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其日后行为习惯的养成。访谈中发现,新入职护士乐意接受护士长的批评指正。有多名新入职护士谈到护士长对其引导和关爱,“90后”护士不惧怕护士长,与护士长亦师亦友。张欣[8]指出,护士长应力求成为护士的压力缓冲站和能量加油站,在工作和生活中为护士提供同事支持系统;也有学者表示,管理者在处理各类问题时应注意方式、方法,人性化一点,既要有长辈关心晚辈的温暖,又要有平辈间“通情”的交流[9]。同时,同事的行为对新入职护士护理安全意识也会产生影响,良好的榜样作用有利于新入职护士建立护理安全意识,反之,不仅为新一代护士的健康成长埋下隐患,也为病人的安全埋下隐患。袁洁[10]强调抓好新护士的带教工作,是稳步做好新老护士交替的关键。在带教新入职护士时,还应当注意方式、方法。曾惠[11]提出,对待新上岗护士要施以人性化的关爱,工作指导要耐心,充分予以尊重,不当众批评,更不能歧视他们。新入职护士从护生角色转变为护士角色的过程中难免会触礁,护理管理者和周围同事应力求为其形成支持系统,帮助其安全、顺利地度过磨合期。
3.3 环境影响分析 由于新入职护士刚刚踏入临床,对医院工作制度及专科护理规程不熟悉,沟通技巧欠缺,易形成护理安全隐患。就医环境难以轻易改变,然而为新入职护士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还是可以努力的。马社君等[2,12]指出,要鼓励和培养护士的团结协作精神,倡导在繁忙工作中相互提醒、相互监督,做到多层把关;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助于良好个性的形成及心理健康,和谐友好的氛围可以缓解工作压力、减少护理缺陷的发生。新入职护士会有自卑感,缺乏自信心,应引导他们参与科室的讨论,积极发言;在病人超负荷时,及时了解新入职护士心理状态,排解他们对病区环境的恐惧,并提醒他们注意护理安全。
4 小结
本研究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从自我意识、他人影响、环境影响3方面,对入职3个月的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了新入职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本研究显示,新入职护士查对意识已初步树立,但护理安全意识易受外界干扰,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易受他人不良行为和病区环境影响。建议为新入职护士岗前培训及临床带教时,不仅强调查对制度的重要性,还应加强其他方面护理安全的指导及分析,将重点放在他人不良行为和病区环境影响对护理安全影响的解读、分析和应对方法上,以期降低新入职护士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提高护理安全,增加病人满意度。
[1] 潘绍山,孙方敏,黄始振.现代护理管理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0:349.
[2] 马社君,高彦,张艳红,等.护理不良事件相关因素及管理研究[J].中国实用医刊,2010,37(16):87-89.
[3] 吴芳兰,应燕萍,崔妙龄,等.154例护理差错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J].中国护理管理,2008,8(3):61.
[4] 王珏芳,陈莉莉,王啊娜.90后手术室新护士的带教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5):322.
[5] 张春兴.张氏心理学辞典[M].台北:台北东华书局,1989:1.
[6] 蔡素玲,杨小月,周钰静,等.护士静脉输液风险意识及培训需求调查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8):272-274.
[7] 苗京亚,吕红,翟荣霞,等.护士难以把握的护理行为分析与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10A):71-72.
[8] 张欣.浅谈护理安全问题及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2011,24(7):3066-3067.
[9] 德力拜尔·玉素甫,吴吉盖.浅谈个性化管理对独生子女护士的心理支持[J].中国医学杂志,2008,9(6):24-25.
[10] 袁洁.精神科新护士的带教与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7A):2304-2305.
[11] 曾惠.新上岗护士的风险因素及管理对策[J].中国健康月刊,2010,29(11):247-248.
[12] 刘英.影响护理安全的因素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8A):2087-2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