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陇县农村供水工程建后运行管理的思考

2013-08-15王新刚

陕西水利 2013年6期
关键词:陇县饮用水饮水

王新刚

(陇县段家峡水电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 陇县 721200)

改革开放以来,陇县的水利建设事业在中央、省市的大力关心支持下蓬勃发展,先后投资数亿元实施了蓄水、引水、提水、供水等一系列工程,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惠及了城乡人民群众。在工程项目的实施中,虽取得了显著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与此同时也显现出了管理的漏洞与不足。现就陇县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运行管理工作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1 农村供水工程建管现状

陇县位于陇山东坂,千河之滨,渭北旱塬西端,总土地面积2418km2,辖12个镇1个管委会、158个行政村,总人口26.5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3.56万人。“十一五”以来,随着中央惠农政策不断出台,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农村供水工程投资不断加大。至“十一五”末累计完成工程建设总投资6335万元,其中中省投资4820万元,群众自筹及投劳折资1515万元,共解决陇县农村13.16万人饮水安全问题。

陇县农村供水工程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以建设解决自然村组为主的集中供水点式的人饮站,到目前建设以行政村、连村、跨乡镇进户供水工程,单项工程投资从几千元、几万元到目前几十万元乃至几百万元,工程投资规模不断增加,工程质量、供水保证率、工程效益不断提高。在农村先后实施的“甘露工程”、“人饮解困工程”、“以工代赈供水工程”、“扶贫开发供水工程”以及目前正在实施的“安全饮水工程”等多项工程,建成的供水站超过300处。由于年久失修、管网老化、渗漏阻塞、资金短缺难以维护,相当一部分供水站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止目前,能正常运行的仅有135处,完好率不足45%。其中动力抽水站41处,跨村、跨镇集中供水工程8处,其余为重力输水供水。

2 农村供水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供水工程管理跟不上,收费不平衡。

据调查135处运行的供水工程中,目前有19处无人管理(均为重力输水工程),运行出现问题后大多由村组出人出资修复,不计量不收费,用水相当浪费。已收水费的部分厂(站)账目混乱,收支两线不明确,不规范、不公开、不透明,没有定期向村民公布水费收支情况等。

(2)村级供水站安全饮用水有偿使用执行差。

按要求实行了集中供水站(厂)的供水工程对用户均要推行有偿使用。陇县135处供水工程中,由于供水工程运行成本高,水站(厂)自身难以按标准提取大修和折旧费,工程维护费难以筹措,且政府公共财政没有列支维护费用,从而导致农村饮水安全供水工程维护费无处落实。现有的107处供水站虽采用了成本收费使用,却并未收取工程维修费及折旧费,目前仍有28处村级供水站未收费。

(3)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情况较复杂。

据统计,135处乡村供水站现有管理人员100余名,兼职管理人员多,年龄偏大,管理人员工资偏低(一般在300元/月~700元/月之间不等),没有经过专业的岗位技术培训,出现“五无”现象,即:无专门专业管理人员、无水质检测、无相应规章制度、无日常维护保养(设备、管网、设施)、无按要求净化、消毒等。其结果是无法保证供应合格水,无法保证为用水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4)实行用水计量和收费的基础条件不同。

从目前已用上安全饮用水的用户来看:一是水费征收价格相对偏低,据调查目前抽水工程水费征收一般为1.2元/m3~1.5元/m3,自流工程水费征收为0.5元/m3~1.0元/m3。2007年前修建的,特别是自流供水工程,用户基本上没有安装水表,收费只能按人头收计;2007年以后修建的供水工程用户基本上做到了一户一表,可以计量收费。二是已安装了水表的用户由于各村收取的初装费用不同,导致用水性质或收费价格的不同。三是供水运行成本的不同,自流供水的运行成本低,抽提供水的运行成本高,两种供水方式的成本估算,抽提供水比自流供水成本要高一倍。四是村级供水站存在着低价水和福利水,产生了村与村之间、户与户之间的不公平,有的矛盾已经开始显现,特别是“吃福利水”的供水工程,已出现了工程无钱、无人管护、维修以至于停用,火烧寨上川村供水工程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2.5 安全饮用水达标足量供给存在隐患

一是水质问题。目前,农村安全饮用的源头水,约30%左右取自于河道、溪流,水源水容易出现大肠菌群数超标。二是村级供水站消毒工艺简单,管理员规范操作技术掌握差,加之少数管理员责任心不强,出产水不能完全保证达标。三是没有应急水源供水方案。一旦缺水,容易造成季节性断水。四是设计供水规模偏大,增加了良性运行成本。在工程建设之初,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了农村用水的长远发展需求,因而设计供水规模较大,而实际上农村劳力外出务工多,用水的人群只有老人和留守儿童,用水量不足设计量的60%。使合格的产品水供不出去,造成固定资产投资浪费、设施闲置、设备低效率运行。折旧费及运行管理费高,势必造成水价高,进一步造成农民不用或少用水,产品水出售率低,形成供水站运行的恶性循环,最终将导致供水站无法维系正常运转。

3 建立健全农村供水长效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1)提高认识,强化组织领导责任。

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公益性工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的提高,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饮水工程。近几年国家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实施农村供水工程,解决了群众吃水困难,改善和提高了生活质量。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应进一步加强领导,强化责任,建立和健全长效管理机制,落实各项运行管理措施。在经营上,实现有偿供水、计量收费,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水行政主管部门应严格考核和奖评制度,切实加强指导和引导,促进这项利国利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2)建立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体制。

农村饮水实行规范化统一管理,可以说是一项新型工作,必然会出现许多矛盾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建议成立农村供水管理总站,负责全县村镇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并定期培训村镇工程管理人员;对于供水规模较大的镇村级集中供水工程,设立供水站(厂),实行县、镇分级管理,管理人员在社会上招聘,工资和报酬在水费中列支,实行单站核算,自负盈亏;对明显不具备市场化运作条件和推向市场没有成功的供水站,以行政村为单位,建立管水协会,落实专职管理人员,专职人员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且身体素质好、责任意识强、服务态度优,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专业技能培训的组织及发证工作由县水利部门负责,各行政村要与专职人员签订聘用合同,而且要在明确报酬的基础上落实一定的安全保险。从而逐步建立和培养起一支相对稳定又能适应岗位的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管理员队伍。

(3)全面实行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有偿使用。

农村供水工程国家投资大,实施线长面广,若不实行统一管理、有偿使用则势必会出现只修不管、不能永续使用的现象。建议所有自流供水厂(站)全部实行收费,取消“福利水”,使农村安全饮用水在农村群众中的使用实现公平、合理、一致性。各村饮用水价格,由县物价局根据不同类别提供指导价,在此基础上再由村委会通过民主程序确定各村水价,以乡镇为单位审核汇总,后报县物价局、县水利局备案。各村各户要在自来水改造中及时安装计量装置,推行有偿用水、以水养水,使农村自来水改造和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制度。

在明晰工程产权、合理确定水价及水费收缴方式的基础上,以县为单位,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基金,用于解决工程的维修和更新改造,确保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能够正常维护、安全运行、长惠民生。

农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基金实行“专户储存、集中管理、专款专用”,归口管理,分级负责。由县村镇供水工程管理总站设立专户储蓄账户,实行多交多补,不交自修的原则。主要用于水源、水厂、水池、管网及设备维修,户内供水点工程维修费由用水户承担。各水厂要建立固定资产管理卡片和技术档案,编制和执行固定资产的维护检修、更新改造、大修理计划,维修基金不足部分由财政补贴,从而保证村镇供水工程的正常维护与运行。

(5)加强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综合保护。

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的保护涉及社会方方面面:一是要对各村级供水站每年不少于2次的水质检测(检测费由各级财政负责补贴),并报告结果,要加强消毒技术的培训和相关业务指导。二是要制定农村安全饮用水源保护规定,对所有行政村的水源地实行依法保护,树立标志牌等。三是各乡镇、行政村要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水源地周边的环境保护工作,杜绝水源水养鱼现象,限制民间的无序取水;对已造成水污染的厂矿企业,必须责成其整改,并缴纳一定的补偿金用于污染地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四是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站在城乡统筹发展的高度,积极主动地参与、配合,形成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建设和保护的合力。

(6)积极推行以市场化为主体的运作方式。

对于供水规模较大的村级供水站,采用拍卖经营权、产权和股份制经营的形式,建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市场化管理运作方式。

对已建成的固关、咸宜关等集中供水工程,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以事设岗、以岗定人、持证上岗,保证在岗人员各负其责,各尽其能逐步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集中供水厂作为直接为用水户服务的窗口,要不断提高在岗人员的综合素质,做到管理专业化、服务社会化、工作规范化,确保农村供水工程长期安全运行,广大农民群众长期饮用安全水。同时,树立水市场开拓意识,在保证群众生活用水的同时,利用自身的资源和设施优势,千方百计拓宽供水市场,向工矿企业、养殖业、服务业供水,一水多用,提高工程利用率,扩大供水效益。通过拓宽水市场,真正实现供水工程在生活上解困、经济上致富的作用。

4 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的建设与运行管理任重而道远

农村供水工程实施至今,农民对政府此项“民心工程”所取得的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对于工程建设与运行管理寄予新的希望:一是居住在陇县北部山区,偏、远、散的老百姓仍然存在吃水难的问题,每天要行走数公里到沟底挑水、驮水吃,巴望着政府加大投入,早日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二是2007年前修建的的农村供水工程,相对设计标准低,建设质量不够高,用户无水表等,都面临着提升与完善。三是“十一五”、“十二五”规划只解决了农村供水问题,而没有解决排水问题,有一些地方生活污水漫街流,臭气熏天。因此,实行农村安全饮用水供排的全覆盖成了农村群众的共同愿望,是农村群众共享品质生活的基本需求。解决遗留难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和扩改建力度,继续开展农村安全饮用水的提升工作,成为今后工作新的着力点,确保全民共享,是实现农村安全饮用水建设的最终目标。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陇县饮用水饮水
陕西省陇县:远程教育成就“养鸡大王”致富梦
GC-MS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2-MIB和GSM
泥中打过“滚儿”更识乡村“味儿”——陇县“怀才”青年得遇广阔天地
简易饮水鸟
陇县原子头M56金代大定二十四年买地券校释
生活饮用水微生物检验质量控制
怎样做到科学饮水
陇县社火
饮水
饮用水污染 谁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