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女小阴唇粘连46例诊治分析
2013-08-15赵淑娜
赵淑娜
河南登封市中医院 登封452470
小阴唇粘连是婴幼儿较常见的生殖系统疾病,常见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1]。文献报道[2],患病原因多与卫生习惯差、缺乏女阴保健宣传教育、母女交叉感染有关。2004-05-2010-06,我们应用不同方法治疗小阴唇粘连患儿46例。效果肯定,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6例幼女,年龄5个月~5岁。平均(2.12±0.56)岁。
1.2 诊断标准(1)尿线变细,排尿方向改变,向上、下或分叉;排尿时用力,排出不畅,常伴哭闹。(2)外阴因瘙痒以手搔抓而红肿。(3)体检见两侧小阴唇粘连在一起,中间有一条似膜状半透明带,遮掩尿道口及阴道口[3]。
1.3 治疗方法
1.3.1 手法分离29例粘连较轻者,取膀胱截石位,以0.5%碘伏棉球消毒外阴皮肤。术者以左手拇指和食指分别置于两小阴唇外侧,轻轻向外侧拉伸。右手持无菌棉棒自粘连部由上到下均匀以适当力度将小阴唇缓缓分离。如粘连较紧分离困难,使用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1~2周,促进粘连成功分离。
1.3.2 探针分离14例手法分离困难者,用直径2~3 mm的宫腔探针从未粘连处进入,沿透明带钝性依次分离粘连部位,待尿道口及阴道口完全暴露为止。操作适度轻柔,避免损伤黏膜造成创面再次粘连。
1.3.3 手术分离 对于4例粘连较严重、面积较大者,局麻下以探针从上端开口处伸入,轻轻挑起并拉伸,使粘连处绷紧变薄。充分暴露粘着部,用手术刀准确切开粘连。如粘连面积较大,可逐次分离。创面涂以红霉素软膏或紫草油,2次/d。保持外阴清洁,同时每日坐浴并涂擦软膏,持续治疗3~7 d。
2 结果
本组46例患儿全部患者均分离成功。1周后复查创面愈合好,表面光滑。随访1~3个月,均无粘连再发生。
3 讨论
不良卫生习惯是幼女小阴唇粘连主要的发病原因,占78.6%[4]。由于幼女内外生殖器发育尚未成熟,特别是阴道上皮薄,未达到完全角化成熟,同时雌激素合成不足,极易受细菌侵害。一旦外阴、阴道炎未能及时治疗,局部炎症反复刺激使黏膜上皮渗出、溃疡难以愈合,导致小阴唇发生粘连。主要临床表现为:患者多有外阴阴道炎病史,排尿不畅、尿线分叉变细,排尿困难者哭闹不安;因瘙痒难耐反复以手搔抓外阴。体格检查时可见两侧小阴唇粘连一体,中间出现一条膜状半透明带物质遮掩尿道口及阴道口,或粘连处上下方各有一裂隙,尿液自裂隙中排出等。根据病史、症状及体征,该病诊断不难做出,但需详细询问,仔细检查,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避免误诊。
若治疗不当,后期局部可形成瘢痕,严重响患儿生理及心理健康。应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治疗。手法分离痛苦小、恢复快。手法分离不成功者,须采用探针及手术分离法。分离操作时应准确、力度适中、动作轻柔,以免造成副损伤。术中、术后及时充足涂擦抗生素软膏,大小便后清洗彻底,以防创面感染再次黏连。注意日常要培养患儿及家长良好的卫生习惯,保持外阴清洁,幼女尽量不穿开裆裤,可选择透气宽松内裤。尿布应以吸水性强、透气性较好为主要布料,同时勤洗勤换。大便及时清洗外阴,如母亲患有阴道炎疾患或病史,应在积极治疗的同时,避免与患儿共用各种洗浴品,减少患儿感染几率。
[1]袁花囡,潘玉娟,李月娟.28例婴幼儿小阴唇粘连原因分析[J].中国优生优育杂志,1998,9(3):130.
[2]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63.
[3]尚清.幼女小阴唇粘连100例诊治分析[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6,22(6):346-347.
[4]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 350-1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