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壁切口疝无张力修补术体会

2013-08-15李铭芳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3年3期
关键词:疝环网片疝的

李铭芳

广东梅县丙村中心卫生院 梅县514062

腹壁切口疝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多见于高龄患者修补手术的难度大、复发率高。2007-06—2012-05,我们对15例腹壁切口疝患者,用网片行修补术,效果肯定,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男11例,女4例:年龄36~72岁,平均62.5岁。首次手术方式:胃溃疡穿孔修补术(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6例。根治性右半结肠切除术(右中腹经腹直肌切口)4例。阑尾切除术(右下腹麦氏切口)4例。胆囊切除术(右上腹肋缘下斜切口)1例。疝环大小:5.0 cm×4.0 cm~15.0 cm×8.0 cm。合并高血压3例、糖尿病2例、缺血性心脏病3例。

1.2 手术方法 硬膜外阻滞或全身麻醉。网片为聚丙烯网片(意大利赫美公司生产)和聚丙烯聚氨酯复合网片(意大利杰西公司生产)。切除多余疝被盖,打开疝囊,分离与疝囊和腹壁粘连的肠管和大网膜。探明腹壁损情况,并明确是否存在骑跨疝。分离腹膜和腹横筋膜间隙,分离出疝环,游离腹膜前间隙,最大限度的保留腹膜,创面充分止血。对疝环小的患者,在无张力情况下用不吸收丝线间断缝合腹膜,将聚丙烯网片平放在腹膜前间隙。对于疝环较大、无法在无张力下缝合腹膜的患者,可将缺损上下端缝合,使腹膜缺损仅量缩小到最少,再用聚丙烯聚氨酯复合网片平放在腹膜前间隙。对疝环巨大者将聚丙烯聚氨酯复合网片放置在腹膜后。网片周边要超过疝环边缘2~3 cm并与周围的组织缝合固定。同时网片要与疝环间断缝合数针。对腹壁缺损大、创面大的患者在网片前放置乳胶管引流,术后切口用腹带加压包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增加回心血量,预防肺部感染。应用抗菌素3~5 d。术后3~5 d拔出引流管。

2 结果

本组手术时间41~92 min,平均65 min。住院时间7~15d,平均10.5 d。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其中2例术后第6天发现切口下少量积液,经穿刺抽吸加压包扎后积液消失。随访时间10个月~5年,无1例复发。

3 讨论

腹部切口疝多为术后腹内压升高或腹壁抵抗力下降引起,最常见原因为术后切口感染。以往腹壁切口疝的修补多采用直接缝合或自体组织移植修补,前者术后易复发,后者创伤大、手术时间长,术后并发症多。随着人工材料的发展,使腹壁切口疝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目前对腹壁切口疝的治疗,以应用人工合成材料进行无张力修补为首选[1]。应用人工修补网片可刺激组织长入网孔,提供必要的强度,使疝复发的可能性最小。本组15例患者手术时间40~90 min,术后可早期下床活动,促进肠蠕动的恢复,减少腹腔粘连的等术后关发症发生。但需注意[2]:(1)创面必须彻底止血。(2)网片周边须超过疝环边缘2~3 cm,采用用七号不吸收丝线进行缝合固定。(3)对较大的腹壁切口疝,分离腹腔内粘连时,勿误伤肠管。疝环的边缘要与修补材料作间断缝合。对腹膜不能在无张力下闭合的病例要选用聚丙稀聚氨酯复合网片,聚氨酯光滑面要朝向腹腔。(4)正确判断疝环的边界,固定网塞于疝缺损边缘具有足够强度的组织之上,并适当的重叠。网片必须固定平坦。网片前面要放置乳胶管引流,另作戳孔引出,术后3~5 d拔出引流管。(5)术后用腹带加压包扎切口,应用抗菌素1~3 d预防感染。本组患者有2例拔管后出现切口下积液,经局部穿刺抽吸而愈,考虑拔管过早而引起的。拔管时间应根据引流量多少选择合适时机,一般24 h引流量<5 mL可拔出引流管。

[1]郑民华,毛志海.腹壁切口疝的腹腔镜修补术[J].临床外科杂志,2006,13(2):119-121

[2]凯塞尔.克力木,张成,皮尔地瓦斯,等.外科修补上腹部切口疝的临床体会[J].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2009,3(4):138-140.

猜你喜欢

疝环网片疝的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疝环填充式和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临床对比分析
预张紧钢丝绳网片加固混凝土梁钢丝绳应力损失研究
百万千瓦级核电厂海水循环系统某国产二次滤网网片失效原因分析及可靠性提升
疝环充填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治疗的体会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轻质量型网片在中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疝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闭孔疝的临床诊治探讨
不钉合网片的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