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黄蓝战略 推进水利融合发展
2013-08-15赵霞则张正华张立军
赵霞则,张正华,张立军
(东营市水利局,山东 东营 257091)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的相继批复,为东营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作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核心区域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重要前沿城市,东营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也对水利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水利肩负着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大使命。唯有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水利建设新思路,全力打好水利融合发展攻坚战,才能做好新形势下水利工作,推动黄蓝经济区快速发展。
1 水利工程现状
多年来,东营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工作,不断加大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仅“十一五”期间,累计投资14.6亿元,实施了一批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水利工程,基本形成了引、蓄、灌、排、供、节、防“七位一体”的水利工程框架。1)灌溉工程。对王庄、麻湾、宫家、双河、河口东水源等灌区实施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目前全市累计衬砌骨干渠道517km,建成引黄提水泵站9处,总提水能力达到181m3/s。2)蓄水工程。全市现有库容1000万m3以上的水库19座,设计库容4.97亿m3。建成河道拦蓄工程16处,一次性蓄水能力达7000万m3。3)防洪排涝工程。对全市30条、981km骨干河道周期性治理一遍,新建、维修、改造建筑物173座,有效除涝面积达5363km2,提升了河道防洪、除涝、改碱功能。4)防潮挡潮工程。全市已建成较高标准海堤达200km,为沿海产业经济带开发和胜利油田生产提供了安全保障。5)生态绿化改碱工程。实施了15处小流域风沙片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5.3km2。绿化骨干河、渠、海堤5133.33hm2,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6)农村安全饮水工程。新建水源井99眼、水厂3座,嫁接城区和油田水厂12座,铺设供水管线3412km,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入户率达到95%。7)便民利民工程。实施了34处黄河南展区房台拓展工程,惠及66个村、4.3万人。新建和维修改造农村危桥(闸)90座。8)信息化工程。实施了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应用系统建设,防汛会商、水工远程监控等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2 存在的问题
在全市水利发展取得巨大成绩的同时,与当前实施“黄蓝”两大国家战略要求相比,与全省构建现代水网的要求相比,全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1)蓄水能力不足。据统计,目前东营市可利用的大中型水库13座,其中油田10座,地方3座。为油田生产而建设的水库利用率低且布局不合理,表现为北多南少、东多西少,且多数被废弃或闲置。地方所属水库少、库容小,同时农村饮水供水工程的实施导致多数小型水库被废弃甚至填平,无法实现黄河水的丰蓄枯用、合理调蓄。2)灌区工程不配套。尽管市属灌区主干渠连续多年实施续建节水改造,但上世纪90年代以前实施的工程,由于经验不足,渠道设计和建设标准偏低,部分区段老化、损毁,致使输水不畅、渗漏严重,亟待进一步提高工程标准;黄河实施调水调沙后,由于河床刷深下切,大部分引黄闸不能自流引水,亟待建设闸前提水泵站;干渠以下支、斗、毛渠设计不合理,辐射范围小,输、供水能力不强,亟待扩大灌溉覆盖面。3)田间灌排工程标准低。目前东营市田间节水灌溉面积4万hm2,仅占有效灌溉面积的24.6%。多数支渠以下为土渠输水,灌排混用问题突出,灌溉水利用系数低。同时由于部分排沟被填平,一旦发生集中降雨极易形成内涝。另据调查,多数村因地质条件不同,土地不能成方连片,难以实现规模化经营。4)河道防洪减灾能力薄弱。东营市大部分骨干排水河道行洪比较畅通,但部分跨市河道因受区域划分限制,难以发挥河道整体效益。5)防潮体系不健全。目前全市仍有154km海岸线尚未建设标准化防潮堤,原先建设的防潮堤设计标准偏低,仅注重了防潮减灾功能,沿海产业带开发、生态观光旅游等综合功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6)水利生态状况脆弱。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严重,海水入侵问题突出,沿海生态比较脆弱,大量荒碱地由于基础设施的短板没有得到开发利用,须沿防潮堤内侧开挖建设一条沿海截渗排碱生态河,以从根本上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率。
3 推动水利融合发展的措施
3.1 融合水利规划,优化水利战略布局
按照“黄蓝融合、海陆统筹、一体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一带一轴两极三城六区十园”的战略布局,深度融合各类水利规划,科学谋划水利战略布局。1)搞好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以全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为统领,加强水资源保护、防汛抗旱、城市防洪、水土保持、现代水网等专项规划与总体规划的融合,夯实水利发展基础,增强水利发展后劲。2)统筹流域、区域、城乡水利发展规划。做好水利与全市发展规划、其他行业规划的衔接。3)融合大中小水利工程体系规划。要下大力气搞好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田间配套、雨水集蓄利用、中小河流治理、小型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小型水利工程规划与大中型水利工程规划的配套,充分发挥水利工程整体效益。
3.2 融合水利基础设施,构建现代水网体系
以水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加强水资源联合调度,实现长江水、黄河水、当地水的优化调度,在全市范围内构建起渠库相联、水系相通、时空调剂、优化配置的现代水网体系。1)突出搞好供水工程体系建设。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黄蓝经济区发展战略为主线,以水资源的调、蓄、输、节为脉络,加快南水北调配套工程建设,构建“一条干线连五渠、七条支线到新区、十一大水库调剂供水”的水网框架。2)突出搞好蓄水工程体系建设。以广南水库综合开发建设为突破口,融合油地水库资源,新建一批平原水库、河道拦蓄工程,提高全市水资源储备量。3)突出搞好防潮体系建设。加快融入全省千里海堤计划,积极推进滨海生态城堤防建设,在渤海沿岸打造一道集防潮减灾、公路交通、生态旅游“三位一体”的安全屏障。4)突出搞好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建设。高度重视灌区末级渠系及田间工程建设,加快构建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打造全省高效生态节水示范区。
3.3 融合水利服务功能,推动生态水利发展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东营市水域污染、水质恶化等情况时有发生。因此,在发挥水利工程基本功能的同时,还要高度重视河、湖、库、渠的水环境综合治理、水生态环境修复和生态景观建设,推动水利服务功能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环境水利转变,由功能水利向生态、景观、文化、亲水、人居等多方面需求的生态水利转变,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建设生态文明城市。
3.4 融合各行各业,实现水利跨越发展
新形势下,做好水利工作,必须大力推动水利与交通、旅游、文化、环境、信息、金融、农业、园林、气象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综合应用行政、经济、法律、科技等手段提高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水利工作科技含量,促进水利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水利跨越发展。积极主动地与旅游、交通、城建、金融等相关部门加强联系,做好水利建设与其他建设密切结合的文章,让水利建设融入到黄蓝经济区发展的整体建设中。
4 结语
中央、省委一号文件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黄蓝两大国家战略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面对当前水利发展的大好形势,作为水利工作者,更应牢记神圣使命,抢抓历史机遇,乘势开拓奋进,勇于担当起开创水利工作新局面的历史重任,转变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推动水利事业融合发展,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