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1)
2013-08-15胡春艳董旭婷
胡春艳,董旭婷,赵 梅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各式各样的新型化学药品也层出不穷的应运而生,药物副反应也逐渐成为医学界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回归自然,成为近年来人类重视自我医疗保健的一种新的动向,人们逐渐转向寻求一种回归自然的疗法,所谓的自然疗法[1]即运用非药物方法或天然药物对人体心理、生理异常现象进行调整,起到恢复其平衡,消除病理环节,达到健康目的的一系列方法。芳香疗法结合了艺术与治疗双重功能,综合性地考虑到了人体生理、理智和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一种回归自然类似于整体治疗的方法[2],在当代医疗保健观念的趋势下,芳香疗法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从芳香疗法机制、临床应用、治疗方法、注意事项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增进人们对芳香疗法的认识,使芳香疗法在今后的临床护理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地运用。
1 芳香疗法的概述
芳香疗法是种古老的方法,又名香薰疗法,主要是指借由芳香植物所萃取出的精油作为媒介,制成适当的剂型,并以吸入、按摩、沐浴、熏香、外涂等多种途径,经由呼吸或皮肤等方式吸收进入体内,以达到舒缓精神压力、祛除疾病、促进人体健康的一种自然疗法。芳香疗法的历史可追溯到古埃及和古印度时代,它的前身是药草疗法,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治病方法之一,几千年来,人们将这些会产生精油的香料植物当做重要的药材,经历了漫长悠久的历史过程,直到蒸馏技术的出现和这项技术的改良后,精油的应用和传播得到了迅速地发展[2]。20世纪初,法国著名的化学教授盖特佛赛 (RenéMaurice Gattefossé)发现薰衣草精油可以治疗伤痛,并开始研究探索精油对通常病症的治疗功能,1920年撰写了世界上最早的“芳香疗法”专著,首创了“芳香疗法”这一术语。另一位法国著名的芳香疗法研究者珍瓦涅(Jean Valent)使用不同的精油治疗烧伤、牛皮癣、咳嗽、感冒、头痛、失眠、湿疹、抑郁症、关节炎和腹绞痛等,并于1964年出版了《芳香疗法》一书,并向人们普及了芳香疗法。芳香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法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目前,世界许多先进的国家先后都成立了权威的、国际性的芳香协会,制定了严格的标准来培养合格的芳香疗法师,使芳香疗法的应用得到规范化。随着芳香疗法应用的推广,它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使用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多,是有着很大发展潜力的行业。
2 芳香疗法的作用机制
2.1 药理学假说 认为芳香疗法通过香气分子作用于人体自主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进而影响人的情绪、生理状态。例如芳香吸入疗法其机制可能是精油的香味分子吸入鼻腔后,作用于鼻腔上部的受体细胞(嗅觉细胞)组成的鼻上皮,再刺激到大脑的嗅觉区,促发神经化学物质的释放,然后经由大脑中枢神经发出指令,去调控和平衡自主神经系统,从而产生镇定、放松、愉悦或者兴奋的效果[3,4]。另外通过精油按摩,精油分子通过按摩手法进入机体可以刺激机体的某些部位和穴位,可以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脏器气血功能,还可促进淋巴血液循环以及皮脂腺的分泌,加速局部组织的耗氧量,排除代谢废物,并对神经也起到良性的刺激,可以舒缓人体的精神紧张度[5]。
2.2 大脑边缘系统学说 大脑边缘系统是具有调节情绪、记忆及行为等功能的脑区,由于嗅觉中枢与记忆中枢在大脑的同一个部位,当吸入香气时,香气分子便会透过记忆中枢系统的记忆,刺激边缘系统,因此嗅觉具有引发强烈情绪和记忆的作用。而芳香疗法可以通过大脑边缘系统调节躯体运动神经、自主神经及大脑皮质功能,从而起到改善情绪、镇静催眠作用[6-8]。
2.3 其他 目前对芳香疗法的作用机制还有很多不同的研究结果,除了上述之外还有脑干网状结构学说[7]和心理学假说[9]。前者主要是根据脑干网状结构对嗅觉刺激敏感,芳香疗法可通过嗅觉通路刺激网状结构来调解中枢神经系统;后者主要观点是通过芳香气味唤醒人们的情绪经验而对人体产生作用的,这种作用产生的反应类似于后遗症的反应。
近些年对芳香疗法作用机制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也有许多质疑摆在研究者的面前,还需要更严密、更科学、更审慎的实验结果去解决这些问题。对于芳香疗法作用研究还有待于更多样、更深入地探索。相信随着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人们会有新的发现。
3 芳香疗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3.1 改善情绪 芳香疗法在情绪调理研究应用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有许多独到之处。宋秀敏[10]的研究利用芳香疗法+足底按摩等一系列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肾移植手术病人焦虑心理进行干预,可使其焦虑心理得到明显改善;刘瑶等[11]通过临床观察也发现芳香疗法和灸法综合治疗抑郁症病人的效果与氟西汀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相当,这些均显示芳香疗法可能有改善情绪的效果。此外关于玫瑰精油的多项研究也表明它具有抗焦虑的作用[12],而薰衣草等精油则具有一定的镇静催眠的功效[13]。由于精油是一种有机成分,可以平衡、调节人体神经系统,使用适当的剂量,也不会像一般的精神药物一样对人体造成很大的伤害。
3.2 减轻疼痛 疼痛是人类常见的防御性保护反应,而某些长期剧烈疼痛会对机体造成一种难以忍受的折磨,因此镇痛是医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采用丁香精油滴在疼痛牙齿的空洞上,不仅能局部止痛,还能强效杀菌,这样可以避免牙根感染防止病症的恶化[2]。杜彬等[14]使用薰衣草和葡萄籽所混合的精油配合推拿治疗12例偏头痛的病人,总有效率达100%,提示本法有疏经活络,祛风止痛的显著作用。黄家鑫[15]运用芳香疗法对1例乳房极度硬痛病人进行疗效观察,采用芳香精油进行按摩治疗并定期会诊,半年后胸部无明显不适。但这两项研究样本量偏小,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证实。1990年—1998年,Burns等[16]对8 058位孕妇使用芳香疗法帮助其分娩的一项研究中发现,一半以上的妇女认为芳香疗法对其有帮助,且产妇使用芳香疗法后对镇痛药的需求也有所降低,有8%以上的初产妇和18%的经产妇未用常规止痛方式,整个研究期间使用哌替啶的产妇比例从6%下降到了0.2%。芳香疗法在缓解疼痛过程中易被人们接受,且不像吗啡、哌替啶等药物易成瘾,这也体现出芳香疗法有着很好的发展前景。
3.3 改善高血压 Jolanta等[17]用芳香疗法对动脉血压过高的治疗作用做了一项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精油按摩芳香疗法对血压平均值高于140/80mmHg(1mmHg=0.133kPa)进行干预,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芳香疗法按摩可以逐渐降低高血压,且病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Hwang[18]的研究也表明,连续吸入由薰衣草和佛手柑混合而成的精油可以有效地降低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血压。洪蓉等[19]发现,台湾的扁柏材油的芳香气味可使人的血压降低,提高人的工作效率。由于控制血压是个长期的过程,病人不但要长期坚持服用降压药物,还要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如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和休息等,药物副反应和疲乏都会降低病人的依从性,选择具有降压合并有镇静、抗忧郁和振奋功能的精油可以协助病人更好地渡过这段时期[2]。
3.4 抗菌消炎 何飞舟等[20]采用芳香辟秽药挥发油进行了空气消毒的实验,发现其消毒效果良好。王文魁等[21]研究发现,辛夷精油可以降低炎性组织的通透性,减轻组织的充血水肿、坏死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急性炎症的反应。李凡等[22]研究显示,臭冷杉对多克隆的T细胞、B细胞功能具有抑制作用。还有针对女性膀胱炎可以在开水中加适量洋甘菊清洗尿道口[2]。
黄芩黄素是唇形科植物黄芩中的有效成分,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铜绿甲氧胞菌的抑制作用最强[23]。Tyagi等[24]在体外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柠檬草精油对白色念珠菌抑菌作用十分有效。张广文等[25]对广藿香全草中精油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及抗菌活性研究,发现广藿香精油对新型隐球菌、球毛壳霉和短柄帚霉的生长抑制比较显著。另外,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能力也比较好,也可抑制小孢子菌用于治疗表皮癣菌病。由于芳香精油种类繁多,许多精油都具有抗菌消炎的功能,因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多种精油交替使用,这可能会有利于避免细菌的耐受性。
3.5 应用于癌症病人 有研究发现,薰衣草精油提取物对鼻咽癌细胞、肺癌细胞、肝癌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26,27]。姜洪芳等[28]研究也发现,薰衣草精油具有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作用,由此抑制了黑色素的生成,所以可能具有预防和治疗色素沉着和黑色素瘤等疾病的作用,茶树精油有干扰黑色素瘤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虽然这些预示着某些精油可能具有一些抗癌的成分,但目前尚未证实它有真正的抗癌疗效。不过,越来越多的临床专家认为用芳香油按摩一类的补充疗法对重症或临终病人益处较大,它可解除病人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临终病人在感到疼痛和抑郁时服用某些药物的剂量,这样可能会减轻部分药物所带来的副反应,让病人身心得到舒缓、安适,提高病人的生命质量[2]。
3.6 应用于妇女保健 芳香疗法还可用于妊娠期妇女的治疗,妊娠早期通过适当的芳香疗法可以减轻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29];孕中期甜杏仁油可有效预防和消除妊娠纹[30];孕晚期会出现生理性静脉曲张和水肿,而含天竺葵精油的稀释油治疗静脉曲张极具效果,稀释的松树精油按摩腿和脚踝,可减轻肿胀[31]。但是在孕期使用精油一定要严格遵守精油的使用原则,因为某些精油可以引起宫缩而导致流产。丝柏、天竺葵、玫瑰或快乐鼠尾草精油具有调经作用[3]。通常月经周期所出现的痛经大部分是由子宫痉挛所引起,可以选择具有抗痉挛的精油像马郁兰、薰衣草和洋甘菊进行腹部按摩或者热敷;一些具有消炎杀菌功能的精油还可用于各类盆腔炎、宫颈炎、阴道炎和外阴炎的预防和辅助治疗[32],加上芳香精油的护肤功能是人们对它的最大认识,所以在使用精油治疗女性疾病的过程中会更受青睐。
3.7 其他 芳香疗法的功能远远不止局限于以上几种,有研究发现运用具有激励和调顺功能的精油对艾滋病病人进行芳疗可以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另外对于许多种皮肤性疾病像脓疮、痤疮、皮肤干化、水痘等,芳香疗法都有着一定的疗效;在胆结石、齿龈炎、痛风、痔疮等不同疾病,可以使用不同的精油来进行治疗[4].这是因为精油的种类很多,而不同的精油又有着不同的特质,赋予了芳香疗法应用的广泛性。
4 芳香疗法的治疗方式
芳香疗法常见的使用方法可分为:吸入法、按摩法、沐浴法、水蒸熏香法、冷热敷法、内服法、喷洒法等。
4.1 芳香吸入法 是指可以通过雾化、加热或者常温下使芳香分子释放经过皮肤黏膜吸收进入人体,以达到缓解情绪、消炎、解痉、祛痰等治疗目的。
4.2 芳香按摩法 是芳香疗法中最舒适和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将植物精油按比例与基础油混合后,结合针对性按摩手法,可有效促进皮肤新陈代谢,驱除疲劳,振奋精神。
4.3 沐浴法 将植物精油滴入洗澡水中沐浴,可缓解紧张情绪,消除疲劳,促进身体新陈代谢,还可防治常见的皮肤疾病。
4.4 水蒸熏香法 将植物精油滴人盛有清水的香熏器皿中加热熏蒸,可净化空气。
4.5 冷热敷法 将植物精油滴人冷水或热水中,将手巾浸泡后取出,去掉部分水分,放置身体相应部位湿敷,可有效治疗发炎、关节痛、淤伤、感冒等疾病。
4.6 内服法 经口服用,精油分子直径大于20μm的颗粒易在支气管沉积,被呼吸道纤毛运动推至咽部而后吞服进入胃肠道,粒径小于1μm的香药物质直接到达肺泡而被肺吸收。
4.7 喷洒法 大多数植物精油都有杀菌作用,在喷雾器里加入适当的植物精油,喷洒杀菌消毒,对长期睡眠质量不佳,心理有疾病的病人具有独特疗效[3,33-35]。
上述所介绍的有关芳香精油的使用方法的划分不是绝对的,不同的方法之间作用机制可能存在类似之处,一般是可以将不同的治疗方法结合起来使用,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5 芳香疗法主要注意事项
关于芳香疗法的使用方法及危险性有着很大的争议,但如果严格遵守每种精油的使用原则,并且使用稀释的精油,那么大多数精油是比较安全的[2]。由于现代关于芳香疗法的使用越来越多,精油的种类也愈加的丰富起来,关于精油的生产、使用也渐渐被规范化以确保安全。具体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5.1 选择精油时要慎重 不同的精油具有不同的特质和功能,例如薄荷精油能够促进消化系统功能,迷迭香精油具有醒目作用,甘菊精油能镇静等,因此使用时要充分了解精油的作用,以防加重病情。
5.2 准确掌握精油的作用方式和浓度 精油是极其细致的香气分子,遇到高度敏感的器官具有相当强的吸收功能,一旦体质不能适应就会对身体造成不良的反应,除特殊的精油外一般的纯精油都不宜直接涂在皮肤上,否则会引起过敏或皮肤灼伤。使用芳香精油沐浴时最好不要超过8滴,因为精油遇上热水和蒸汽会产生巨大的威力[36]。蔷薇、紫罗兰、鸢尾花是非常珍贵的精质油,常被稀释后使用。
5.3 精油的储存 按说明储存精油,最好保存在阴凉处,开封6个月内用完,并避免儿童接触。特别像苦杏仁、薄荷、冬青树和苦艾,香柠檬和丁香油具有光毒性,不宜暴露在阳光下,使用后立即外出还可能引起严重的晒伤[4]。
5.4 精油运用的个体化原则 不同的个体对精油的敏感度不同,肤质敏感的人,使用芳香疗法前需做皮肤斑点实验。尤其是孕妇及患有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的病人,使用前应首先咨询医生,确保安全性;有癫痫症状的病人不能进行芳香疗法,以防引起癫痫发作[3]。癌症病人,则需注意按摩的力度,以防癌细胞的扩散[2]。
6 展望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芳香疗法逐渐被运用,在护理工作中将芳香疗法作为一种辅助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将会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更好地恢复人体健康,它的天然性和功能的广泛性都预示着它有着很广阔的前景。它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舒适感,解决病人存在的许多健康问题,而且安全,不良反应少,操作简便。但是,目前芳香疗法在临床应用中还存在许多的局限性,还有许多芳香疗法的功能仍有待于验证。因此,如何指导人们在临床中更加安全的、有效的、科学地使用芳香疗法,是广大医务工作者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1]曹均告,余自贵,谢军,等.浅谈自然疗法与天然药物[J].成都军区医院学报,2001,3(4):33-34.
[2]派翠西亚·戴维斯.芳香宝典[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1.
[3]黄慧,杨静.芳香疗法与现代妇女保健[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分册,2005,16(5):329-331.
[4]王群红,李宏建,王介明,等.芳香疗法与芳香油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1,23(6):326-330.
[5]梅家齐,周欣欣.芳香按摩疗法的作用机理[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2,2(1):59-63.
[6]牛利华,胡庆东,徐金勇,等.薰衣草经嗅觉通路吸入对小鼠抑郁样行为改变及其作用机制初步探讨[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0,27(10):861-865.
[7]刘静,徐江涛.芳香疗法镇静催眠作用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2,18(5):756-758.
[8]张菊.芳香疗法在情绪减压方面的应用[J].医学信息,2010,23(4):968-970.
[9]Robin O,Alaoui-Ismaili O,Dittmar A,et al.Emotional responses evoked by dental odors:An evaluation from autonomic parameters[J].J Dent Res,1998,77(8):1638-1646.
[10]宋秀敏.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对肾移植手术病人焦虑心理的影响[J].山西医学杂志,2011,40(8):842-843.
[11]刘瑶,乔瑜,李玲,等.芳香疗法配合灸法治疗抑郁症临床研究[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9,25(4):213-214.
[12]Tsang HW,Ho TY.A systematic review on the anxiolytic effects of aromatherapy on rodents under experimentally induced anxiety models[J].Rev Neurosci,2010,21(2):141-152.
[13]Goel N,Kim H,Lao RP.An factory stimulus modifies nighttime sleep in young men and women[J].Chronobiol Int,2005,22(5):889-904.
[14]杜彬,张君怡.芳香精油配合推拿治疗偏头痛[J].新疆中医药,2007,26(6):27-28.
[15]黄家鑫.芳香疗法对1例乳房极度硬痛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肿瘤杂志,2010,1(1):156.
[16]Burns EE,Blamey C,Ersser SJ,et al.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use of aromatherapy in intrapartum midwifery practice[J].The Jour Alt and Comp Med,2000,6(2):141-147.
[17]Jolanta B,李宏.芳香疗法对动脉压过高的治疗作用——前瞻性临床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2(6):41-43.
[18]Hwang JH.The effects of the inhalation method using essential oils on blood pressure and stress responses of clients with essential hypertension[J].Taehan Kanho Hakhoe Chi,2006,36(7):1123-1134.
[19]洪蓉,金幼菊.日本芳香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J].世界林业研究,2001,14(3):61-66.
[20]何飞舟,王淑云,唐正平,等.芳香辟秽中药挥发油空气消毒作用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J].湖南中医杂志,1999,15(2):54-55.
[21]王文魁,沈映君,齐云,等.辛夷精油的抗炎作用[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0,23(2):402-421.
[22]李凡,卢丹,陈玉全,等.臭冷杉精油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1998,18(2):54.
[23]梅家齐.芳香疗法中功能性(复方)油的研究进展(I):功能性成分应用介绍[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9(4):54-58.
[24]Tyagi AK,Malik A.Liquid and vapour-phase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selected essential oils against candida albicans: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and 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Cymbopogon citrates[J].BMC Compl and Alt Med,2010,10:65.
[25]张广文,蓝文键,苏镜娱,等.广藿香精油化学成分分析及其抗菌活性(Ⅱ)[J].中草药,2002,33(3):2102-2121.
[26]孙伟,肖家祁,王淳凯,等.精油对人鼻咽癌细胞生长抑制的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9(9):53-55.
[27]沈寿东,崔长旭,全吉淑,等.薰衣草提取物抗肿瘤作用的研究[J].食品科技,2009,34(2):213-215.
[28]姜洪芳,刘本海,刘晓棠,等.薰衣草精油对酪氨酸酶活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0,29(5):29-31.
[29]Zahireddin AR,Seghattoleslam T.Excerpts from persian medical literature[J].Arch Irsnian Med,2002,5(2):131-134.
[30]Cooke B,Ernst E.Aromatherapy:A systematic review [J].Br J Gen Pract,2000,50(4):493-496.
[31]Stephen B.Aromatherapy:In effective treatment or effective placebo[J].Eff Cin Pract,2004(4):188-190.
[32]Jenny B.Massage and aromatherapy massage:Nursing art and science[J].1nt Jour Pai Nurs,2002,8(6):276-280.
[33]梅家齐.芳香吸入疗法的应用原理[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0,(2):61-64.
[34]赵勋国.芳香疗法——精油的保健和治疗作用[J].日用化学品科学,2005,28(6):44-48.
[35]梅家齐.内服芳香疗法应用原理分析[J].香料香精化妆品,2010,12(6):60-62.
[36]原玲.芳香疗法在保健按摩中的运用[J].按摩与导引,2008,24(2):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