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庸之道与建筑工程管理

2013-08-15周昌波

山西建筑 2013年8期
关键词:工期建筑工程工程

周昌波

(暨南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珠海 519070)

0 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的建筑行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一个建筑项目从规划开始到竣工投入使用,涵括规划设计阶段、施工阶段、使用阶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这个过程中,某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或造成资源浪费、环境破坏、生态破坏,或导致安全出现问题、质量出现问题、造价失控等。因此,对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的有效管理显得特别重要。中庸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把这种思想应用到建筑工程管理之中,就是在整个建设过程中,要综合各种相关的因素,追求一个最优解,也就是在有限的条件下追求最好的结果。这样,就把建筑工程的管理过程上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从哲学的视野来解读和寻找真正有效的工程管理的方法和规律。

1 建筑工程管理与中庸之道的内涵

1)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工程管理是以建筑工程为对象,通过一个有时限的柔性组织,对建筑工程进行高效率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活动,以实现建筑工程的总体目标[1]。建筑工程管理的完整内容应该涵括工程的规划、项目论证、审批立项、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工程报建、工程预算、施工招标、施工合同签订、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过程的“质量、安全、工期”管理、工程造价控制、合同与工程档案管理、建设相关各方关系的协调、工程竣工验收、工程使用与保修等不同的阶段。上述内容审批立项之前是工程的前期工作与管理,工程方案设计到竣工验收是工程的实施管理,之后是工程的使用与保修管理。因此,一个完整的建筑工程管理包括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工程的立项决策管理阶段;第二阶段,工程的实施管理阶段;第三阶段,工程的使用保修管理阶段。

建筑工程管理具有普遍性、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多变性的特点。普遍性指建筑工程管理存在于一切建筑工程实施的过程之中。系统性指建筑工程管理是由不同的、众多的元素组成的子系统而构成的整体管理系统,具有系统的特征。如在施工阶段,这些子系统就包括了造价管理系统、质量管理系统、工期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等等。构成系统的不同元素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使系统呈现出复杂性和综合性特征。

工程管理蕴含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并在实质上指导和影响着工程的实践和发展[2]。工程的管理活动中充满了辩证法,环境保护与发展的关系,质量、工期与造价的关系,竞争与协作的关系等,许多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需要对立统一、量变与质变、否定之否定的辩证思考,需要用哲学的智慧去把握和处理。

2)中庸之道。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长期实践中产生了“中”的观念。在先秦典籍中,“中”字主要有三层含义:a.指中间、中等、两者之间;b.指适宜、合适、恰到好处、符合一定的标准;c.指人心、内心,泛指人的内在精神世界。因此,从方法上说,“中”就是指适度、适中、过犹不及、恰到好处;从行为上说,“中”就是指合情合理、不偏不倚、恰如其分;从道德上说,“中”就是指中正、公正、发乎情而止乎礼[3]。与“中”相关联的是“庸”,对于“庸”,历来有两种解释。第一是指常理、定理、平凡、平易可行、普遍适用等意思,第二是指具体使用或运用。“中”是指基本原则和方法,“庸”指实践中对这些原则和方法的具体运用。“中”与“庸”合二为一,意为正确得当,是人认识和处理问题的根本要求,是恰如其分的把握事物,正确处理事物的思想方法。要求人们掌握事物的“度”,超过或未达到一定的界限都会影响事物的质。就是说,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注意听取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正反意见的全面考察,采取比较客观和稳妥的方式加以实行,而不要走偏激过激的路线。

2 中庸之道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应用

1)建筑工程立项决策阶段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a.发展与环境的平衡。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巨大的生态平衡破坏、环境污染等代价。如果这些问题长期存在,将危及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中庸之道就要求同时考虑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既反对单纯为经济增长而牺牲环境,也反对单纯为了保护环境而完全不开发自然资源,两者之间必须保持一种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关系。因此,应当通过合理规划,使建筑工程对环境的破坏降到最低,保持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维系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处[4]。b.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建筑工程是典型的资源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一方面人类要不断满足自身的欲望,必将不断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另一方面,自然资源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再生的,或其再生需要特别长的时间。建筑上消耗的大量自然资源,如红砖(现已禁止使用)、水泥、砂石、金属,都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需特别注意保护和节约资源的使用。这就是中庸思想的追求。

2)建筑工程实施阶段的中庸思想。a.以人为本的思想。人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和最重要的因素。建筑工程管理中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同的利益主体,有工程管理的主体方:投资方、业主、建设方、总包方、分包方、材料供应商、设计方、监理方等;有工程管理及安全质量监督的行政主管部门:规划局、建设局、国土局、消防局、环保局、人防部门、城管部门、安监局、质检站等;有为工程及工程管理服务的各类社会机构:招投标公司、造价咨询公司、银行等;此外,还有与工程管理相关的环保主义者、受工程影响的居民等等。参与各方追求的利益并不相同。在现阶段下,行政主管部门按章办事。社会机构基本上属于公开竞争,凭服务及技术争取业务。工程管理中利益的冲突及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施工承包方与建设方(投资方)的关系上。建设方的目的是以一定的成本获得最好的质量,而总包方的目的是以最小成本完成项目以争取最大的利益。这本身就是矛盾。总包方为节约成本,很可能直接分包,然后可能导致层层分包,到最后施工人手中可能连最低成本都保证不了。在这种情况下,能挣钱的方法只有改方案,偷工减料等,最终导致质量、安全出问题。至于农民工的权益受侵害,监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等等,都是目前突出的问题。中庸之道是统筹兼顾、整体协调、抑强扶弱,使得参与工程管理各方利益的综合平衡。统筹兼顾是指导原则,整体协调是政策思路,抑强扶弱是方法措施。具体的路径是法制建设、社会监督、道德教化三者结合。建立健全法律规则制度,使人不敢犯法、不愿犯法;加强社会监督使权力运行于阳光之下,让人民有充分的知情权、监督权;更重要的是道德教化,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气氛,人人以遵纪守法为荣、以助人为乐为荣。以人为本,体现人格平等,尊重人的价值,发挥人的创造性,是真正的中庸之道。b.质量、造价、工期的辩证统一。质量、造价、工期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三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无疑,工程管理追求质量越高越好,但高质量会导致高造价及工期延长;不合理的压低造价会降低质量标准,且可能导致工程烂尾;赶工会影响质量和造价。中庸之道追求理论上的最优解,且理论上肯定有一个恰到好处的最优解,即在理想的造价及工期下,所有参与工程及工程管理的人工、材料、机械和内外部条件协调至最好的结果。但这个理想状态只能在理论上存在,因为现实中人及环境的多变性、复杂性、综合性决定了过程及结果的不确定性。因此,在追求最优解的过程中,最后的结论是一个较好的解,即在保证质量优先的基础上,在可接受的工期内,尽可能的降低造价。这就达成了质量、造价、工期的辩证统一。

3 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当中有人的因素、自然的因素,不同的人构成众多的利益需求体,工程管理需摆顺其中的关系,使整个系统达到天人和谐、人人和谐的状态。一方面使工程满足社会物质需求,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另一方面使工程增加社会的精神财富,促进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工程管理需达到的两个目标。中庸之道追求的就是和谐。把中庸之道的精髓用于建筑工程管理,把中华传统的智慧与现代的科学管理相结合,为我们解决建筑工程管理领域的混乱现象提供了一把新钥匙,有助于提高管理水平及激发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1] 成 虎.工程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2] 何继善,王孟军.哲学视野中的工程管理[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25(1):1-3.

[3] 权麟春.中庸思想及当代意义[J].伊利教育学院学报,2006(9):9-11.

[4] 付 梦.建筑工程生态和谐的社会实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5):174-177.

猜你喜欢

工期建筑工程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子午工程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网络工期优化
工程
工期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