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通病及预防分析
2013-08-15李攸
李 攸
(侯马建筑设计院,山西侯马 043000)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事业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尤其是土木工程事业,过去罕见的高层、超高层结构在当今社会已经是比比皆是、不足为奇。现代高层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在现代工程施工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通常采用现浇法,在施工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很多通病,本文将对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通病进行分析,同时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阐述。
1 柱子位移和错台及相应预防措施
在多层、高层建筑采取现浇法进行柱子施工过程中,上下柱部分的楼板处极易发生位移、错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点:1)施工过程中的放线准确度不高,使轴线或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2)下层柱模板支立不垂直,支撑不牢固和模板受到侧向撞动(施工器械中的料斗、模板等设备)可能造成柱体的位移。
针对这种施工通病和现象的预防措施主要也是针对成因制定的。1)在施工过程中,保证放线的精确度;2)在上下柱部分楼板处,采用预埋钢筋进行定位固定的方式,防止在施工过程中外力造成的柱体位移。
2 柱子主筋位移
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柱子主筋位移现象也是经常遇到的,这种现象极易造成柱子的承重能力、使用寿命急剧下降。这种现象的成因一般有以下三点:1)梁、柱节点内布筋较密集,狭小空间内布置大量钢筋会导致钢筋相互冲突,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2)柱体钢筋在绑扎工艺中质量不过关,柱体现浇阶段会造成主筋外移;3)基础或梁内柱的插筋位置存在相应的问题。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在进行现浇工艺施工之前要进行预防,一般采用如下方法:现浇法施工前,对基础和楼层插筋、外伸钢筋的位置进行检查,确定其准确性。插筋和主筋等要进行严格绑扎工艺,对相应箍筋连接处,必要时可采用焊接工艺。通过主筋外侧加设混凝土垫块来保证主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对相应钢筋位置较难控制部分,可采用在基础和模板上口用钢筋进行井字套箍焊接。然而对于已经发生主筋位移的柱子,要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挽回损失和保证工程质量。治理原则是:经过纠偏处理后纵筋位置恢复到正确位置;柱的上下层纵向受力钢筋连接过渡传力可靠,截面的设计承载力不会受到削弱;纠偏的方法要简洁有效,方便施工;纠正前提是要保证工程的质量。相关治理措施为:另施作台阶重新插筋、承台钻孔重新插筋、加大截面“穿靴”法等,注意插筋比例为1∶6。
3 模板漏浆
现浇法在施工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模板漏浆问题。由于现浇法施工工艺要求,在现场施工过程中,模板在现场组装,相关部分密封问题、组装人员粗心问题等,都会导致模板密封性不牢,极易出现浇筑过程中的漏浆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对结构来说是一种严重的问题。我们知道,出现漏浆问题时,漏出的大部分为水泥胶体,这种液体的漏出会改变混凝土内的水灰比。降低了骨料的包裹程度,会大幅度降低相关结构部件的力学性质和耐久性、稳定性等性质。例如,笔者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发现,楼板处、拐角处极易发生漏浆现象,在进行浇筑过程中,部分漏浆现象严重,成型后石子等骨料脱落,结构物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相关力学特性不用做实验也可想而知。经过相关实验,混凝土强度不足原设计要求的3/10。出现此类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单位的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部分模板经过多场地转运、长期使用等之后,产生疲劳现象,造成模板间距过大,导致漏浆现象。另外相关模板布置人员在施工过程中对质量认识不到位,过于追求工程进度也是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之一。
对于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模板问题,相应的规范已经做出明确规定,模板缝隙超过5 mm的要进行防漏处理。对漏浆现象的防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1)相关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对于产生疲劳现象的模板进行定期的更新,对不合格产品进行报废处理。2)对相应施工人员不能仅仅采用计量付工资的方式,应该采取质量和数量结合的审查方式进行工资支付。3)应该组成相应的质量检查小组,在现浇法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对模板的质量进行检查,对于不合格部分要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惩罚措施。尽量杜绝现浇法施工过程中的模板漏浆问题。
4 漏振和过振
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振捣工作。实施正确的振捣方案和振捣方法是保证混凝土密实性、结构的稳定性、耐久性等性质的关键。然而在施工过程中,相关施工企业和施工人员对此项技术措施重视程度不够,认为这项任务技术含量不高,谁干都行,在工程结束后往往发现存在漏振和过振现象。漏振一般会导致混凝土拆模后出现蜂窝、麻面、漏洞等现象,而过振现象往往得不到相关施工人员的重视。一般都认为过振现象不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影响,实则不然。过振通常会产生析水反砂现象,混凝土结构拆模之后会发现模板缝隙处有大量的浮砂。这种情况的出现,会导致混凝土内部骨料和细集料的结合性出现问题,另外混凝土对钢筋的裹握力不足会导致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结构性损失。
针对现浇法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存在的漏振和过振现象最好的解决方式就是加强人员培养。相关施工企业和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对振捣操作人员做出相关规定,实行技术施工、专项施工。通过对振捣工作人员的相关技术培训,进而安排专业振捣施工人员,能够有效的减少漏振和过振的现象。另外,相关企业在进行施工过程中,尤其是现浇阶段应该由相应的检查小组对振捣工作进行检查,确保不出现漏振和过振现象。
5 框架节点杂物清理不干净
框架节点等相关部位是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过程中的重点结构部位。在进行相关封模工作之后,周围会存在大量土石、木屑、编织袋等杂物。在进行下一步的浇筑过程中,可能会造成杂物落入模板的现象,极易导致混凝土构件的承载能力、使用寿命下降等后果。针对这种状况,相关施工人员在框架节点等关键部位模板封模之后要进行清扫工作,严禁模板周围存在杂物。用模板的水刷步骤,来保证框架节点部位的相关模板整洁,以避免出现杂物影响浇筑工程的施工。
6 结语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类建筑也越来越多的体现不同功能效应。尤其现在多层、高层、超高层建筑在城市的建设中,人们越来越重视建筑物的根本结构和质量问题。现代社会在高层、超高层建筑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现浇法进行施工,针对现浇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存在的质量问题探究和相关预防措施的运用能够打造质量过硬的多高层建筑。在现浇法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问题防治方面,其实并不存在很多技术难点,只需要相关施工企业和相关操作人员能够认真负责,加大部分经济投入即可达到防治目的。只要在施工过程中能够自上而下、从严要求进行相关项目的施工,保证质量并不是难以达到的目标。
[1] 王德骞.浅析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筑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通病和解决方式[J].广西城镇建设——工程技术,2012(5):67-68.
[2] 黄振江.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节点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J].技术与市场——技术研发(电子版),2011(22):18-19.
[3] 王亚利,张 军.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三大施工质量通病及预防[J].建筑施工——经济技术协作信息(电子版),2009(14):95-96.
[4] 张学峰,李 鑫.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研究[J].山西建筑,2011,37(22):33-34.
[5] 王 龙.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施工主要通病及预防措施[J].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电子版),2011(14):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