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发展中旧建筑的资源化再利用

2013-08-15

山西建筑 2013年13期
关键词:利用空间建筑

郑 东

(湖北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湖北孝感 432100)

中国目前正处于一个城市化急速发展的阶段,城市中存在着大量的公共建筑,它们是城市发展轨迹的记录,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载体。如何对老旧的公共建筑进行处理和利用,是当今城市建设与建筑设计的焦点问题。在倡导可持续发展的当下,城市建设的热门话题之一就是对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

1 旧建筑的历史意义和改造动因

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中国各大城市的景观建设日新月异,新的建筑层出不穷,然而在这同时也伴随着很多历史建筑的拆除。这些对城市建筑建设性的破坏活动,已经对城市形态的延续性和相容性造成了威胁。因此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对旧建筑进行必要的保护和再利用,就有着重要的意义。对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既是对建筑文化的保护延续和对城市经济的节约,又是对资源进行节省的可持续发展行为。

2 我国旧建筑再利用现状

1)忽视当代建筑的再利用。目前我国对旧建筑的利用方面,只注重对古代建筑以及近代建筑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然而对城市中老旧的当代建筑的拆除则显得心安理得。即使是某些为数不多的改造和再利用,也只是对其单纯地进行装修,或者在外墙贴上花岗岩、大理石等,结果造成建筑风格的面目全非。这种结果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有关领导意识的缺失以及社会风气的影响。另一方面在于我国这一领域的专业工作者们在当代建筑方面缺乏细致的研究。在当代的旧建筑中也有着很多的精品设计,是城市多年来发展和变化的见证,有着丰富的美学意义和建筑的文化内涵,是城市建筑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与古代建筑不同,这些建筑是在现代的建筑结构体系下建成的,在改造和再利用的灵活程度上有着古建筑所无法企及的优势,对其进行再创造和再利用有着相当程度的可能性。

2)理论与实践脱节。目前我国对于旧建筑再利用的研究本来就较少,而现有的研究大多还只是集中在对框架性理论知识的研究,偏重对国外知识和观念的学习,以及对国外旧建筑改造实例的总结,对我国旧建筑改造的实际应用研究极度缺乏,使得理论和实际严重脱节。一方面我国对于旧建筑改造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实例较为缺乏,另一方面目前进行研究的主体还是以学者和在校学生为多,他们对旧建筑改造的实践工程很难接触到,而真正从事实践工作的设计师由于其本身工作的繁多,使得他们无法进行系统研究。如何弥补理论和实践之间的脱节,是旧建筑资源化再利用的研究中所必须解决的问题。

3)衡量标准的单一。目前我国在旧建筑再利用观念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衡量标准的单一,仅仅以文化的意识来看待旧建筑的再利用,只把旧建筑看作文化遗产来进行利用。这样的观念就决定了只有蕴藏了传统文化的古代建筑才能得以留存,而且在这些建筑的保护整修方面只能是严格地按照其原来的样子进行维修。然而这种改造方式事实上只适用于小部分的旧建筑,对于大部分的建筑来说,应该对其进行符合现实功能需要的改造,才能使其真正的融入城市,获得生命的更新。

4)法规不健全。旧建筑的资源化再利用领域在我国的兴起较晚,发展尚不成熟,因此在这一方面还没有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体系。由于行动无法可依,因此对于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工作只能遵循某些较为苛刻的范例。建筑师在进行旧建筑的改造时难以放开手脚,大多时候只能做些小地方的改动,使得改造工作失去了应有的意义。另外由于旧建筑建造时的局限性,其材料、结构等方面达不到现代化的要求,不能满足现代的标准规范,加大了改造的难度。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法律规范的滞后已经严重阻碍了我国旧建筑资源化再利用的发展,因此亟待加强。

3 再利用的途径

1)功能转换。建筑的废弃和闲置,大多数原因是建筑的功能无法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或者生活方式的转变。因此在旧建筑的设计改造方面,首先应该考虑如何对建筑原有功能进行转换和改进。国外对旧建筑的改进,大多数是以对废弃的群体或者单体的改造为主,其常用的方法是给予原有的建筑以新的功能定位,对其新的要求和功能主题进行确定,然后结合建筑的现有空间来对功能进行替换补充,赋予其新的功能。如北京的798艺术区,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都是这样。新的建筑功能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给旧建筑带来新的活力。

2)本体改造。本体改造指的是仅仅对建筑原来的结构框架进行保留,对建筑从内而外进行整修。对于大多数建筑体有着一定程度的损毁或者其附加文化价值较少的建筑,都能够采用这种方式。在具体的应用中又能够分为只保留支撑体系、保留部分片段、保留原有建筑的外形轮廓、采用部分原有构件等几种类型的方式。通过对旧建筑进行这些处理,能够在最大的程度上对旧建筑进行利用,保留其历史的信息,用另一种形式对其文脉进行延续。在实践中,大部分的旧公共建筑或者工业建筑的再利用都属于这一种改造类型。

3)空间重构。旧建筑的空间大多数情况下会受到原有设计的局限和影响,其空间构成大多数以封闭的矩形空间为主,空间的形式单一,交流互动较少。因此在进行旧建筑的改造设计的时候,对原有的空间进行重构是较好的方法。空间重构的设计应该根据建筑本身的情况来进行。在对平面空间进行处理时,一般使用连通的方法,打通建筑的非承重墙以实现空间的调整。在立体空间的处理上,对楼梯的改造是较为简单的做法,设计可以连接的空中长廊、坡道或者平台来实现层与层之间的连接,使得建筑内外的空间得到联系。在旧建筑的扩建中,可以加入新的功能空间,以对空间结构进行丰富。在设计中最好融入时代感强烈的设计元素,如玻璃幕墙等,既能够与旧建筑产生质感上的强烈对比,又容易进行施工操作。

4)装饰美化。在旧建筑的改造再利用中,对旧建筑内外形象的美化是改造设计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在装饰美化方面的改造一般会受到时代风尚的影响,在建筑美化后的风格形式上得以体现,如现代派、高科技风格、后现代主义风格等。另外对旧建筑的色彩进行改造和设计也能够达到对其进行美化的效果,这种方法有着便捷有效的特点。运用不同的色彩搭配方法,能够对建筑的结构功能进行区分,并营造良好的视觉效果。

5)废旧材料利用。从能源的角度考虑,把建筑资源和建筑本身分离开来,变成其他的形式来进行再利用,是旧建筑资源再利用的另一种方式。在某座建筑物其使用寿命终结之后,将其组成材料如废弃混凝土、钢筋、管材管线等进行重新的加工,可以成为新的建筑材料,再用于城市的建设。

4 结语

旧建筑的改造和再利用工作,有着生态、经济、文化诸多方面的意义。当今中国有着大量的旧建筑物面临着再利用的问题,如何在对技术性难题进行解决的同时做好建筑新生命力的赋予,是设计者面临的新的挑战。这需要设计者进行不断的创新,挖掘自身的潜力,使得旧建筑的再利用成为我国建筑领域重要的发展方向。

[1] 钱 锋,朱 亮.文远楼历史建筑保护及再利用[J].建筑学报,2008(3):21-23.

[2] 卫大可,卫纪德.精心改造 再现生机——一般性旧建筑改造的探索与实践[J].工业建筑,2006(5):82-83.

[3] 刘少瑜,杨 峰.旧建筑适应性改造的两种策略:建筑功能更新与能耗技术创新[J].建筑学报,2007(6):8-10.

[4] 赵德省.浅谈城市旧城区改造[J].科技风,2010(13):30-32.

[5] 刘 瑞.城市旧建筑改造再利用的新模式探讨[J].艺术教育,2011(6):11-13.

猜你喜欢

利用空间建筑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空间是什么?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创享空间
建筑的“芯”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