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太行山区人参兴灭与生态环境变化

2013-08-15孙凤萍

山西林业 2013年5期
关键词:上党太行山党参

孙凤萍

(山西省林业干部学校,山西 太原 030012)

人参自古就是著名的高级补养药材,有明显滋补疗效,又为兴奋剂和祛痰剂。上古即被炎黄子孙所认识而入药,历史悠久。近古以后,人们多知它产于东北长白山等地。岂知,中古以前,它却盛产于山西省太行山,且从南到北皆有分布。而以上党人参品质最佳,特别是壶关县东南缘羊肠坂紫团山所产者尤为上乘,故特名“紫团参”。由于历史时期逐代破坏森林,引起生态环境恶化而不适于它的生存,加之人们滥肆挖掘而未予保护,约于明清之际彻底绝灭,故古昔山西太行山主产人参的史实已鲜为人知。

1 人参生存环境简述

人参,属于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入药,肉质,色淡黄,状似初生婴儿,极具补养作用,故曰人参。根状茎很短,茎干30cm~40cm。特点是由3片~5片小叶类似鸡爪形的掌状复叶轮生于茎顶,且复叶5片,故古代文人多以“五叶齐”、“似鸡林”咏其外形。

人参对自然环境极为苛求,尤其要求荫凉的森林气候和高度肥沃潮湿、有机质丰富的森林土壤。只有在大森林环境中人参才能生存,如果削弱或失去森林环境,它就会由兴而衰、直至绝灭。

2 隋唐以前盛产人参

人参主产于太行山区,古代史书、药书,以及诗文中多有记述。到五胡十六国,已在全国闻名。如《晋书·石勒》记载:“石勒家园(武乡、榆一带)生人参,花叶俱茂,悉成人形。”即早在西晋(公元265年~316年)晋东南已系人参主产地,野生人参分布甚广。到南北朝,南梁(公元502~557年)秣陵人、大药物学家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记载:“人参味甘”,并特别指明“上党人参”品质最佳,供不应求。说明“上党人参”已在全国广泛药用,更加闻名。隋唐时史书、地理志等书,更加对太行山人参特予记述。如《隋唐·五行志》载:“开皇中(公元590年前后),上党有人宅后……去宅一里许,但见人参一本,枝叶峻茂,因去掘之……其根(长)五尺,具人体状。”看来那时还有极为罕见、特大、特贵重之人参,谓之“草妖”。也说明,一般野生人参甚为广布。由于“上党人参”药效最佳,故隋唐诸帝特指名为向皇室“每岁常贡”精品。如《通典》记载:“上党郡(岁)贡人参二百小两。”泽州也“贡人参”。约成书于唐大历(公元766年~799年)的《冀州图经》(已佚)记载:“产潞州者五叶真人参也。”说明“上党人参”仍是人参之极品。那时太岳山区的沁州(今沁源、安泽一带)亦产人参,但不如“上党人参”闻名。太行山中段亦产人参。唐《元和郡县志》卷十二记载:盂县城北二十里原仇山盛产人参。说明晋中东山也系人参著名产区之一。那时五台山亦产人参,北宋为著名产区之一。

上党名贵人参历史悠久,尤其是位于壶关城东南一百多里的紫团山,更山高林密,常年云雾缭绕,该处所产“紫团参”,被奉为最上乘佳品,其主产地特称“南极园”。紫团山虽偏僻,却以名特优产品而文明于全国,招至许多文人名士远道来此游观,咏诗作记,述及人参,形成地域性人参文化。如号称唐大历年全国十才子之一的韩翃《送客之潞府》诗曰:“佳期别在春山里,应是人参五叶齐”。晚唐游居高士陆龟蒙的《春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诗曰:“五月初成椴树荫,紫团峰外即鸡林(泛指野生名参甚多之意)。”晚唐名士周繇的《以人参遣段成式》诗曰:“人参上品传方志,我得精英自紫团”等。至北宋中期,大名士苏轼(自号东坡居士),还特意咏《紫团参》诗。说“此生羊肠岭。”据赴紫团山考察,并参照有关古籍考证:公元206年正月,曹操率大军北上亲征,从邺城(河北临漳)出发,讨伐袁绍外甥并州刺史高干屯兵的上党,路经羊肠坂所作《苦寒行》诗说:“北上太行山……羊肠坂屈……树木何萧瑟……熊罢对我蹲,虎豹夹路啼……溪谷少人民……水深桥梁绝……”该羊肠坂的溪谷,即从华北大平原入晋的紫团太行山大峡谷,尚有曹公垒等遗址,也说明“紫团参”至北宋中叶仍相当闻名。

北宋中叶稍后,除太行山南段名参仍是“岁充常贡”之上品外,太行山中段、北段仍产人参。如北宋初的《太平寰宇记》记载:“太原府贡人参。”北宋中叶后的《元丰九域志》记载:“太原府贡人参十斤。”北宋太原府辖区包括盂县,说明太行山中段仍产人参。太行山北部的五台山亦产人参,如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五台高僧延一撰《广清凉传》卷上记载:“五台山仍产人参。”即到北宋后期,山西太行山(尚包括太岳山,五台山)虽仍产人参,但数量已从南到北逐渐减少,远不如隋唐及其以前之盛况。

3 宋金元逐代衰退而濒危

自北宋建都开封后,全国政治中心东移,对太行山森林的破坏,自南而北、由东而西、由近及远地逐渐严重起来。如《林县志》记载:端拱元年(988年),“以河北诸郡建城池仓库及置造兵器……于此(林县城北七十里漳河岸的番阳城)置采造务……采木于林虑北山,浮于漳,入于铭,达于冀。”同年又在林县城南五十里的淇水岸置“双泉务”,“采木于林虑南山,浮于淇,达于雄霸(河北雄县、霸县一带)”。随后,伐区又向西延伸至山西太行山南段,摧毁了壶关县一带森林。北宋时,也大肆砍伐太行山中段森林,在北段也大肆砍伐,毁及五台山东缘部分森林。

北宋后期至北宋末,太行山区已被砍伐得出现了大面积童山秃岭,开始失去大森林环境。如雍正《山西通志·艺文》记载范绒的《静轩记》说:“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来尉于壶关,始至之日,见穷山荒障……凡一日所及,莫不使人觑郗而叹息。”道光《壶关县志·艺文》记载崔伯易的《感山图并序》,亦发出原来是“用材有余,终兴利于无”的大面积森林,经北宋大肆砍伐,成为“材不爰而木不繁,而树不滋,始有千里不毛”之感叹。北宋末沈括的《梦溪笔谈·杂记》更概括地说:“今齐鲁间松林尽矣……渐至太行,松山大半童矣”。

北宋,山西中南部人口实增,由于大肆开辟“山田”,也烧毁森林灌草,引起水土流失,破坏了高度潮润的森林土壤,使大、小环境皆逐渐不适于人参繁衍。加之人们过分采掘,到北宋后期,太行山区人参资源趋于减少。尤其是北宋末宋徽宗贪得无厌,穷奢极欲,大肆索贡,故紫团山“参园,古贡人参,至宋徽宗政和(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遂绝。”其他地段人参也甚感缺乏。

金朝,山西人口空前大增,更进一步摧毁山林,开辟山田,进而破坏人参赖以繁衍的环境,使其逐渐濒危。太行山北段、中段已不见产人参记载,但太行山南段腹地深广,某些深渊山区(包括太岳山)还产少量人参。故雍正《山西通志·物产》记载,金朝时“潞州贡人参。”但已无隋唐时之特大人参,最大者不足一尺。元朝时进而摧毁山林,人参已处于濒危状况,已不见山西有贡人参记载,但还未完全绝灭。

4 明清时频绝而彻底绝灭

明朝,太行山区森林已摧毁殆尽,失去大森林环境,人参已濒临绝灭,故明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皇帝诏曰:“朕闻人参(指上党人参)得之甚艰,岂不劳民,今后不必进用”,而改贡长白山人参(道光《壶关县志·纪事》)。到明中叶,往昔盛产上品人参的紫团山参园沟“已垦为农田久矣。”说明这一带早已不产人参了。但整个上党,个别极为偏僻的深高山,还偶而能掘得人参,故《大明一统志潞安府》条仍载:“土产人参。”但为数已极稀少,“人慕虚名”,官吏“强行索者犹未已”,“常饬人于深山”,“根株鲜获”,层层转剥,极为昂贵。到明中叶,“吏尤暴横”,“横索参钱”,偶而得参,“未睹其益,必蒙其客”。故明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民以人参(指上党人参)为地方害,不复采取,今用者皆辽参(指长白山一带人参)”,即到明后期,太行山人参临近绝灭。

由于此期山西已极少产人参,故逐渐以也有强壮补气补血之效的桔梗科党参代用。党参远比人参药效差,要求环境条件远不像人参苛刻,产区较广,产量也较多,故被皇家贵族视为“凡卉”、“凡草”。

明清之际,人参在山西已彻底绝灭,因为明后期到清前期的《山西通志》以及府、州、县、山志的物产栏目,皆无产人参记载。但党参作为人参代用品的初期,曾有一个期段名称混用,有的将党参称“五台参”,有的正名曰“党参”,有的统称“参”或“人参”。但都指的是茎为草质缠绕藤本、根形状色泽雷同人参,系胡萝卜状圆柱形的桔梗科党参。嘉庆(公元1796年~1820年)山西巡抚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记载:“党参,今系蔓生,似沙参苗而根长至尺余,俗以代人参。”道光《壶关县志》编者按语曰:“紫团参者古为珍贵所知,然今既垦而田……壶关则无之。乾隆《潞安府志·物产》记载党参而无人参,并注曰:“古有人参”。可见到清前期,人参在太行山已彻底绝灭,以后再无太行山产人参的点滴记载。

5 人参在山西绝灭的启示

1)直至中古,太行山区还盛产人参,说明那时山西有着优越生态环境,气候调匀,水源丰盛,河水清澈,泉泽众多,土壤肥沃,自然灾害绝少而轻微。因有大森林存在,那时全省气候湿润度和土壤肥沃潮湿度绝不亚于如今我国东北的东半部。正如唐后期柳宗元的《晋问》所说:是“以稼则硕,以牧则畜,以渔则庶,而人用是富,而邦以之阜”的“山川秀美”、“人物阜殷”、“物产富庶”之区。

2)中古后,随着摧残乃至摧毁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招致气候变干、旱涝不匀、水土流失、水情恶化、泉泽枯竭、土壤贫瘠、风沙大作、自然灾害频仍而加重等一系列生态灾难,某些要求自然条件严格的珍贵植物,因失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也逐渐减少乃至绝灭,给后人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

3)对自然环境要求相当苛刻的人参绝灭历程,正好说明了山西生态环境恶变的历史。因之,要着意保护现有森林,大力植树造林,以期恢复和重建生态系统的平衡,改善子子孙孙赖以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

4)无论是对珍贵野生动物或者野生植物,皆不能无限地过分索取,要加以保护,以保存一定种群的物种质资源。乱捕滥猎、乱砍滥伐、乱采滥掘,都会有使物种绝灭的危险,届时则悔之晚矣。

猜你喜欢

上党太行山党参
《太行山写生》
上党地区战略地位嬗变之考述
Anticancer Properties of Lobetyolin, an Essential Component of Radix Codonopsis (Dangshen)
复方党参口服液免疫增强作用的配伍相关性
党参中二氧化硫残留量的测定
上党梅花共五朵高平独占“四朵半”
上党棒子款款来 烟霭楼台舞翠鬟
太行山(外二首)
HPLC法同时测定党参固本丸中7种成分
太行山上忆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