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3年后某重灾区干部焦虑抑郁状况及应对方式
2013-08-15吴俊林蓉张龙张黄国平
吴俊林 李 跃 任 蓉张 龙张 烨 黄国平
5.12 汶川地震后,在灾区实施了规模空前的灾后重建计划,3年灾后重建过程中,作为受灾群体一部分的干部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和(或)家园的强大痛苦,而且还担负着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以及社会管理的组织与实施。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个人的健康问题,更关乎到社会和谐稳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和执政能力建设等重大问题。因此,对灾区干部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科学调查,为他们进一步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及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2011年7月,采用多级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四川某地震重灾市的党政机关干部(公务员)中按副科级及以上-副科级以下干部的7%等比例抽样。共发放问卷16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2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31%。其中男性993 人(65.11%),女性532 人(34.89%);副科级及以上889 人(58.30%),副 科 级 以 下 636 人(41.70%)。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①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1],由William W.K 和Zung于1995年编制,用于衡量抑郁症状的轻重程度,共20个项目,按1~4 级评分。20个条目反映抑郁状态四组特异性症状,分数越高,说明抑郁程度越严重,一般低于53分为正常。②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1],是由Zung 于1971年编制,共20个项目,按症状严重程度分为0~4 级评分。得分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一般低于50分为正常。③参考文献[1],自编干部心理问题自评及处理方式调查表,包括您觉得目前压力大吗、您认为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您将会采取什么途径来解决心理问题、您愿意接受专业心理疏导吗等5个条目。
1.2.2 调查方法 横断面现况调查。本次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问卷,分别以受灾市的各行政县(市、区)为单位组织调查对象,分10次完成。每次调查均由同一组临床心理学专家强调调查目的、背景,进行支持性沟通,以建立良好的调查关系。自填问卷,由经过统一培训的具有心理学背景的调查人员进行个别中性释疑。整个问卷完成时间控制在35~40分钟内。完成后,当场回收问卷并复核。
1.2.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9.0 软件进行频数统计、χ2检验,P<0.05 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焦虑、抑郁及心理问题自评状况 SDS分≥53分为34.03%、SAS分≥50分为25.44%,95%CI分别为31.67~36.44%、23.27~27.65%。54.40%的干部认为自己存在心理问题,89.07%认为同事存在心理问题。
2.2 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在不同社会人口学变量上的比较 结果显示,副科级以下、专科及以下文化的干部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高于副科级及以上、本科及以上文化者(36.95% vs.31.95%、38.08% vs.32.10%,P均<0.05)。而焦虑症状检出率在性别、婚姻、受教育程度、职级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心理问题自评及处理方式状况 51.28%的干部认为目前工作压力大。50.89%认为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而仅6.50%认为地震是造成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85.66%选择了“自我调整”方式应对心理问题,84.32%的干部表示愿意接受专业心理疏导。各条目不同水平的拟合优度检验,渐近显著性P 均<0.05,达到显著性水平。
3 讨 论
本调查显示,汶川地震后3年某地震重灾区干部的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23.27~27.65%和31.67~36.44%,低于国内文献报道[2,4]。提示,灾后及时有效的心理救援对预防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起了重要作用。但此差异可能与调查时间、工具、方法不一致有关,众所周知,三年灾后重建要求两年基本完成,作为灾后重建的主力军,干部担负了繁重的重建任务,持续高应激状态可导致脑内去甲肾上腺素的耗竭,并直接促使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3]。
本研究还提示,专科及以下受教育程度的干部抑郁症状检出率更高。应激-评价-应对理论认为,个体设法应对压力时,如果应对机制无力解决或减少压力,则会产生无助感甚至导致抑郁的发生[3],就一般而言,高学历者应对压力方式的选择可能会更灵活。从这个角度看,专科及以下学历就更易发生抑郁问题。提示,针对干部提供心理健康服务时,应特别重视副科级以下、专科及以下文化者。
本研究显示,85.66%的干部在处理心理问题时选择了“自我调整”的方式,这与我国心理疾病患者求助渠道的选择依次为:自我调节,向知心朋友、家人、同事倾诉,最后才到社会咨询机构寻求帮助的调查结果一致[5]。但84.32%的干部表示愿意接受专业心理疏导,提示灾后大量有效的心理援助及科普宣传不仅有助于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而且对改变心理问题传统就医观念也有积极作用。
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会,2005.
2张志强,蒋麒麟,张炳智,等.地震灾后一年半汉源县干部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中外健康文摘,2011,8(11):86~87.
3 祝之明.代谢综合征病因探索与临床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5:32~39.
4 刘瑶霞,陈 树,陈 平,等.汶川地震后2年重灾区群众焦虑、抑郁情绪调查[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2,9(5):103~105.
5 景怀斌.中国人心理调节模式及其文化心理原因[J].社会心理研究,1999(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