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旺镇蚕桑产业实现“夏超春”
2013-08-15罗红柏
罗红柏
(蓬安县蚕业局,四川 蓬安 637800)
2013年,兴旺镇按照“桑园快速丰产化、小蚕共育化、大蚕省力化、蔟具优良化、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的思路,着力建设蚕桑示范基地镇,促进了蚕业快速高效发展。目前,实现了多年没有出现过的夏季发种量超过春季发种量。主要做法是:
1 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保障措施
在实施蚕桑“百万工程”的进程中,该镇坚持“政府主导、齐抓共管、全民参与”的方针,为蚕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1.1 健全了工作机构
镇党委、政府及时健全和更新镇村两级蚕桑“百万工程”领导小组,落实了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做到了责任到人,任务到村。
1.2 突出发展地位
把发展蚕业摆在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和优先发展的位置。把蚕桑产业发展纳入了目标考核,年初将全年目标任务细化分解到村,重点考核育苗建园、劣桑改造、蚕业基础设施建设、订种发种等各个环节,加大蚕桑在农村经济目标考核权重,坚持蚕桑生产每季度一通报,每半年一小结,并结合每一阶段的蚕桑生产目标,实行“津贴挂钩、全员浮动、同奖同惩”的奖惩机制,根据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兑现奖惩,兑现年度目标管理奖 (最高可达到1万元),对未完成目标的村三职干部进行经济处罚,对排名最后两位的村三职干部予以组织处理。
1.3 制定了长远规划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结合兴旺镇实际,因情施策,制订了兴旺镇蚕桑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把每年的蚕桑生产目标下达到各村,逐年递增、滚动发展。
2 强化技术支撑,建立服务体系
该镇坚持“科技兴蚕”思路,成立了镇蚕桑技术指导协会,充分发挥专业技术协会的作用,组织了16支村级蚕桑技术服务队,由一些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专业大户和村干部组成,全镇现有蚕桑技术骨干18名,蚕桑技术队员30余名,专门负责蚕桑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蚕业技术服务。突出推广应用桑园快速丰产化、小蚕共育、大蚕省力化饲养技术和推广优良蔟具纸板方格蔟,提高蚕农的技术水平。结合“阳光工程”培训,对200余户蚕桑专业户进行了为期3天的蚕桑专业技术培训。
3 强化激励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该镇积极争取政策支持,探索创新激励机制,制定了一系列扶持蚕业发展的优惠政策。
3.1 加大扶持力度
为了促进蚕桑产业发展,该镇把村道公路改造项目,首先安排在重点养蚕区,将全镇11个基地村的村道建成了30km的水泥路面。力争减免蚕农在修建蚕房所需土地、林木一切费用。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蚕农加强养蚕设施建设和应用新型养蚕技术,如养蚕大户新建小蚕共育室1处,当年投入使用的每处奖励500元;建省力化蚕台1处,当年投入使用的每处奖励100元;养蚕大户购置纸板方格蔟的,每片奖励0.30元;养蚕大户嫁接改良且成活率95%以上的,每株补助0.05元。2013年该镇已筹措资金5万元用于扶持发展蚕桑产业。
3.2 实行重奖激励
为鼓励各村和养蚕大户发展蚕桑的积极性,该镇设立了蚕桑“百万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专项奖,具体包括栽桑、养蚕、改良、育苗等指标,尤其对养蚕30张以上的大户予以现金重奖。每年该镇都要召开全镇蚕桑表彰大会,表彰先进村和专重大户。通过重奖激励,在全镇营造了“养蚕光荣、致富有奖”的蚕业发展氛围。
3.3 推行《护桑公约》
桑树资源是蚕业发展的基础。鉴于过去挖桑毁园的惨痛教训,该镇结合乡风文明建设,把爱桑护桑与乡规民约有机结合,创造性推行《护桑公约》,各村与蚕农签订《护桑公约》,进一步明确了护桑管桑的权利义务,有效地保护了桑树资源。
4 创新发展机制,提高综合效益
该镇在实施蚕桑“百万工程”建设中,积极探索和创新,狠抓规模经营,转换蚕桑经营主体,构建新型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出一条蚕桑“百万工程”又好又快发展的新路子。
4.1 建立新型利益联结机制
加强对龙头企业的联系协调,支持企业和蚕农签订《蚕茧购销协议》和《售茧优惠卡》,共同抗御市场风险,实现了企业与蚕农互利共赢。另外,积极引导建立蚕桑专业合作组织,成立了蚕桑协会,采取“能人带头,以桑入股、量桑养蚕”的方式,实现了蚕农抱团发展。
4.2 狠抓综合开发
该镇改变蚕农单一经营模式,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大力发展桑园循环经济,推广桑药、桑豆、桑菜、桑禽等立体套种套养模式,进一步提高了桑园经营效益。
4.3 推进规模经营
为解决养蚕缺劳力、缺技术和桑树资源配置不合理等矛盾,以培育养蚕大户为抓手,在具体实践中,采取“以地换地、以田换地”等办法,加大桑园流转力度,推动桑树资源向养蚕能手、养蚕大户集中。目前,已实现土地流转102户,流转面积突破40hm2,培育养蚕大户80户,实现了桑树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了蚕业经营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