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写作中中介语石化成因研究*

2013-08-15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外语

王 爽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过程由于受到语言环境、语言水平、心理因素、认知方式、学习策略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是一个漫长而又渐进的内化过程。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学习者由于种种原因,外语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后,就不再象学习的最初阶段那样稳步地提高,而是处在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未能到达目的语这个理想的终点,这种现象就是外语学习中的石化现象(fossilization)。语言石化可以出现在语言学习的任何阶段。由于石化是外语学习的普遍现象,探讨石化的起因以及如何尽量的在外语学习中避免语言的石化也就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拟对国内外近30年来语言石化现象成因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对中介语石化在外语写作学习中的表现及成因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加深外语学习者对语言石化的理解,并结合我国外语写作教学实际就克服或防止语言石化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一、中介语石化成因综述

“石化”这一术语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elinker于1972年在其中介语理论中提出的,并于1992年将石化现象重新定义为:“语言的石化现象是指外语学习者的中介语中的一些语言项目、语法规则和系统性知识趋向于固定下来的状态,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量的变化对改变这种固定状态不起作用。石化结构一般以潜在的方式存在,甚至在表面上似乎已经清除了以后,还是会在中介语的使用中出现。”石化现象的成因很复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和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中介语石化现象及其成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国外的研究者对语言石化现象的研究更多的是从理论上探讨其形成的原因。Selinker(1972)最早在他的Interlanguage一文中,将石化现象归纳为与5个过程有关。它们是:母语迁移、训练迁移、目的语规则概括过度、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值得注意的是,Selinker(1972)认为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常试图采用某种方法以解决某些特定的问题,这种心理倾向被称为“策略”。他进而将“策略”分为“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他认为石化可能是由于学习者对语言错误的设想而导致的。语言学习策略是用于处理语言教学中的语言输入的,学习策略被认为有助于深层次的认知处理过程并能促进更完备的学习效果。如果学习策略有问题,学习总是不完备,也就容易造成石化。Krashen(1985)从第二语言习得认知过程来考察石化现象。在提出了认知过程的五种假设的基础上,他列举了可能引起语言石化的五种因素:目的语输入数量不足、目的语输入质量不高、情感过滤器、目的语输入过滤器以及目的语语言变异形式的习得。Krashen(1985)认为只有输入水平略高于学习者现有水平,并转化为可理解性输入时,才能导致习得,否则会引起石化。Schumann认为文化适应是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他认为文化适应是每个第二语言学习者都会碰到的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它,则会使学习者的中介语石化。Ellis(1994)的相互作用论试图从学习者得到的反馈对目的语学习的影响出发,解释石化现象的成因。他把成因分为内在因素即学习者的年龄及融入目标语文化的欲望,和外在因素即学习者的交际压力、缺乏学习机会和学习者使用二语后得到的反馈特征。Tomlinson则从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的相互作用角度来认识语言石化,认为学习是行为或经验结果的能力习得,而教学则是促进学习发生的系统努力,在学习与教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反馈特别是表现与目标之差距的负反馈,是防止石化发生,提高学习与教学效率关键步骤。另外还有一些理论假设,一种观点认为(Tsimpli& Roussou,1991;Smith& Tsimpli,1995;Hawkins&Chan,1997)语法石化是因为构成语言现象基础的语法特征只有在一语学习期间能够获得,属于“失败功能性特点假设”;另一种观点(Haznedar&Schwartz,1997;Lardinere& Schwartz,1997;Prevost& White,2000;Haznedar,2001)是“表面曲折形式遗失假设”,该观点认为观察到的已稳定语法中的缺陷不能用形式特征的错误表象来解释,而应该是抽象特征映射到相应的表面形式的问题。石化与不能获得普遍语法无直接关系,而与未受到损害的核心句法与其他已形成的语法模块之间的互动缺陷有关。

国内研究者对中国外语学习者语言石化的成因研究还属于起步阶段,已发表的成果基本上还是转述国外的观点,涉及面也比较窄。韩照红(2004)归纳了环境、认知、神经——生物和社会——情感四大类50种石化现象的成因,这可能是国内较全面的归纳了。她提出了多重效果原则,当两个或更多二语习得因素同时起作用时,中介语的形式固定下来导致石化的可能性会大的多。其他的学者多分析了汉语和中国文化对学习者外语学习的一些负面迁移以及学习策略和教师教学方面的问题,并且研究都不太深入。如戴炜栋、牛强(1999)结合中国国情下的外语教学提出了三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母语干扰迁移、情感因素和教师与教材。阉贤明(2001)对石化现象形成的两种理论即文化迁移理论模式和生物论进行了评价。林红把行为主义与心智主义理论结合起来,对语言习得机制的可塑性的逐渐消失一定会导致石化现象的产生这一观点并没有持赞成态度。

通过上文综述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石化研究对象大多是移民和居住在目的语社区的二语学习者和使用者,他们的石化问题与我国的外语学习者是有重大区别的。外语学习者如果没有在生活和工作中大量接触和使用目的语,就说不上有真正的语言石化问题。因为石化现象有一个本质特征:即使大量反复接触目的语也不会改变。国外的研究对象是符合这一特征的。而国内多数外语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目的仅仅是为了升学、求职或获取证书之类,本身并没有大量接触目的语的机会,这是与国外同类型研究中的研究对象有很大区别的,所以国外研究得出的结论在多大程度上适合中国的国情还是个未知数。

二、英语写作中的石化现象

英语写作是学习者语言综合能力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中介语石化现象是英语写作中不可避免的一个难题。在英语写作中较为理想的一个结果是学习者在目的语思维方式的引导下对目的语词汇、句法和篇章的综合应用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写作学习过程中总是有些错误屡错屡犯写作水平徘徊不前,这是受第二语言习得中中介语石化的影响。中介语的石化对英语写作水平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文化差异以及训练迁移等方面。

1.词汇层面的石化

词汇是语言的基石。在英语写作过程中,学习者往往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对词义的理解和词汇的选择,出现中式英语,而中式英语作为中介语的变体在写作学习中慢慢固化下来,影响学习者从母语向目的语的靠拢。例如中国的学习者在人称代词的选择上会出现不确定的第二人称you和复数第一人称we的过度使用。第二人称代词you用来指代某人所说话的对象,如果说话的对象不是特指某人,而是泛指,那么往往会使用one(人),anyone(任何人),a person(有人)等不定代词(Shaw,1970)。但是由于受汉语思维模式的影响,中国学生在写作中即使不是针对某个具体的人也会使用第二人称you。复数第一人称we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政治信念的影响,不敢于表达自己真实的观点,担心表达错误受到同学的嘲弄或是老师的批评,因此他们在写作中使用we而不是I,以寻求读者对其观点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

2.语法层面的石化

中介语的石化最早出现在语音和句子的语法结构上。受交际教学法的影响,学习者通常只是注重流利性而忽略了准确性。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的语法错误比比皆是,人称、时态、语态以及关联词的选择等问题最为突出。例如英语句子的人称、数量、时态都受时间的限制,要求时态前后一致。谓语动词在人称和数的形式上必须与主语保持一致,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语法结构上存在很大差异,而汉语则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时态和语态靠功能词或词汇手段来完成。汉英语言之间的这种差异必然会对写作过程构成阻碍。例如:She like…;He go to the supermarket yesterday.等等。类似的句子在中国学生的英语作文中都很常见。

3.文化迁移与中介语石化

Schumann(1978)认为文化适应是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影响着英汉两种写作的语言特点和篇章构成。中华文化中注重以人为本,人情至上,中国人喜欢带着感情色彩看问题,倾向于理想主义,致使学生在英语写作中常围绕事件的外围进行描述,过分强调自己的主观感受与体验。此外,中国人受儒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写作风格偏于阴柔,含蓄,写文章时则一般是先说原因后陈述结果,先作说明再下结论。而西方人在英语表达中受基督教文化的影响,说话当面直述,不转弯抹角,所以在英语表达中会先强调重要的信息,然后进行补充说明及附加条件。由于英汉历史及社会文化的巨大差异,学习者在社会和心理方面都与目的语保持了一定距离,处于这种情况下的中国学习者只能依靠内部输入,也就是用母语和自己的中介语来处理语言。如果长期以这种不完善的中介语作为基础,就会导致中介语的石化。

4.训练迁移与中介语石化

学习者的某些英语中介语的形成受到了教师课堂训练方式、教师对作文的评改模式以及教师本身目的语的能力和水平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写作教学一直是以结果教学法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强调练习、重复、模仿范文。不可否认的是结果教学法能够为目的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提供正确形式的目的语输入,但在这种教学模式的影响下,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单向的,如果教师本身目的语能力不强,他就不能向学习者提供足够的、真实的、最优化的目的语语言范本,甚至会把自己石化了的中介语语言系统传授给学习者。另外,教师对学生文章的评改和反馈也会作用于学习者的写作学习。Cohen(1987)的研究显示,至少有17% 的学习者时常看不懂教师的批语。一部分学生的错误如长期得不到纠正,就会长时间地当作正确的输入,最后导致石化。

三、结 语

外语学习者写作中的石化现象是由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既与学习者自身的素质有关,也与教学方法、教育体制和社会文化环境有关。对于外语学习者而言,要多接触原汁原味的英语材料,通过模仿练习克服英语写作中的汉语语篇思维模式,还要不断地学习英汉两种语言在语言和文化方面的差异,包括各自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民风等等方面的知识,尽可能地避免中介语的使用及其石化的形成。对于外语教师而言,一方面要积极提高自身的外语能力;另一方面要帮助学生获取正确的目的语信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并加深对二语文化更深层次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挥母语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同时,教师的批改应给予学生肯定的情感反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对于文章中出现的错误要给予否定的认知反馈,以促进学生正确语言形式的习得。

[1]Selinker 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1972,(10).

[2]Krashen S.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3]Ellis R.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1994.

[4]Cohen A D.Student Processing of Feedback on Their Composition[M].London:Longman,1987.

[5]韩照红.成人二语习得中的僵化现象[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6]戴炜栋,牛强.过渡语的石化现象及其教学启示[J].外语研究,1999,(2).

[7]阎贤明.关于语言僵化现象问题探讨[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1,(1).

猜你喜欢

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外语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大山教你学外语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幂的运算对学习策略及生活方式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