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胎儿肝血管瘤一例
2013-08-15蒋铭华
蒋铭华
妊娠合并胎儿血管瘤较少见,笔者发现1例妊娠合并胎儿血管瘤,现报道如下。
1 病例简介
患者,女,33岁,2009年剖宫产1女,体质量2900g。2012-09-15因“孕3产1,孕39+5周,前次剖宫产史,不规则腹痛1d”入院。患者平日月经规则,5/30d,末次月经(LMP):2011-12-10,预产期 (EDC):2012-09-17。停经后早孕反应轻,孕4+月自觉胎动,晚孕无头昏眼花、皮肤瘙痒等不适。孕期无药物、毒物、放射性物接触史,无感冒史。本院正规产检8次,唐氏综合征筛查未查,大畸形筛查未见异常。孕34周起至入院时一直未来院产检,入院前1d开始有不规则腹痛,2012-09-1518:15来我院就诊,门诊拟“孕3产1,孕39+5周,瘢痕子宫”收入院。入院查体:意识清,精神可,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脉搏80次/min,呼吸19次/min,体温37℃,心肺未及异常,妊娠腹,下腹无压痛及反跳痛,宫缩弱,不规则,宫高34cm,腹围90cm,胎心140次/min。阴道检查:骨盆内诊未及异常,先露H,-3,胎膜未破,宫口未开,宫颈管长1cm,软、居中。骨盆外测量:25-27-18-9(cm)。辅助检查:2012-09-15外院彩超:宫内单胎头位存活,胎头双顶径 (BPD)90mm,股骨长度 (FL)70mm,目前胎盘成熟度Ⅱ+,胎儿腹内肝脏下及胃泡下方见团状混合性回声区58mm×54mm×52mm,羊水指数 (AFI)58mm。入院诊断:孕3产1,孕39+5周,头位待产;瘢痕子宫;羊水偏少;胎儿畸形可能。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即刻因“瘢痕子宫”行剖宫产术。19:45手术产助娩1男婴,体质量2960g,Apgar评分10分-10分,新生儿啼哭时可见右下腹肝区半球形隆起约直径5cm包块,即刻由新生儿医生转复旦大学儿科医院进一步检查。术中见胎盘自娩,羊水量250ml,色清,脐带隐性脱垂,子宫下段瘢痕处肌层断裂,浆膜层菲薄透明,双侧附件未见异常,术中出血约300ml。术后用头孢呋辛预防感染2d,术后4d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伤口甲级愈合出院。出院诊断:孕3产2,孕39+5周,左枕前 (LOT),剖宫产,单胎男活婴;瘢痕子宫;羊水过少;脐带隐性脱垂;不完全子宫破裂;新生儿腹部肿块性质待查;产后随访新生儿诊断:肝血管内皮细胞瘤,建议每月随访,必要时手术治疗。
2 讨论
肝血管瘤是一种发生于肝内的先天性血管畸形,较少见,是胎儿在发育过程中肝脏血管的数目增多或血管增宽增粗发育异常所致的一种良性肿瘤,以海绵状血管瘤多见。肿瘤一般生长缓慢,病程长,孕早期超声检查时不易发现,孕晚期因瘤体积血迅速增大,超声容易检出,生长较快的血管瘤常具恶性特征而危及胎儿生命。该瘤虽为良性,但大多数瘤体存在动静脉瘘并产生大量分流,常导致肝大以及下腔静脉扩张、胎儿水肿甚至心力衰竭等。肿瘤的预后不一,部分可自行退化,在出生后8~12个月瘤体稳定或逐渐缩小,约半数患儿在生后不久死亡[1]。
本例患者在中孕大畸形筛查时未见明显胎儿异常,但因晚孕期一直未进行正规产检,血管瘤开始生长的时间尚不能确定,较幸运的是,该患儿产后未出现任何循环系统异常的表现,属于肝血管瘤患儿中较少见的类型。据报道,有90%患儿在生后即表现为迅速肝脏增大、心脏肥大、发绀、贫血或血小板减少,甲胎蛋白 (AFP)轻至中度升高[1],因此,产前应重视对胎儿肝肿瘤指标的筛查。若AFP升高,除注意神经管畸形外,应特别注意有无血管瘤等病变[2]。
1 王子干,许春梅,钟辉,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及婴幼儿肝血管瘤[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9,18(1):89-90.
2 孔秋英,谢红宁.妇产科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