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生产方式 推动宁南蚕业可持续发展
2013-08-15苏茂科朱洪顺
苏茂科 陈 伟 朱洪顺 杨 彪
(四川省蚕业管理总站,四川 成都 610041)
宁南县位于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南部东侧,地形以低中山、中山为主,依托丰富的光热资源优势,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蚕桑产业发展,将蚕桑产业作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立县之本,历经40余年的发展,使蚕桑成为我省第一大县,为发展地域经济、助农增收、保护生态做出了重大贡献。但随着城乡一体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宁南县同样面临蚕桑比较效益和产业优势不断下降等问题,新形势下宁南县是如何创新生产方式,实现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此,我们深入宁南县进行了专题调研。
1 基本情况
截止2012年,养蚕区域覆盖全县25个乡镇的2.5万户农户,全县拥有桑园13333.33hm2,养蚕24.5万张,产茧11000t,蚕农养蚕直接收入3.5亿元,户均养蚕收入突破1.3万元,“蚕茧总产、养蚕单产、人平产茧、蚕茧质量、蚕农收入”五项指标连续12年稳居全省第一。
2 主要成效
2.1 产业发展规模化
宁南县按照“优势区域优先发展、聚集发展,突出规模效益”的思路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通过政府规划、企业引导,对蚕业发展进行合理化布局,推动蚕桑产业向最佳区域转移,政策及资金扶持向养蚕大户、养蚕专业户倾斜。2012年全县25个乡镇产茧上万担的蚕桑重点乡镇11个,产茧9000t,占全县蚕茧总产量的82%;产茧上千担的蚕桑重点村社46个,产茧5500t,占全县蚕茧总产量的50%以上。
2.2 栽桑养蚕省力化
宁南县在多年的发展实践中,为提高单位桑园土地效益,提出了“6215”桑树栽植模式,截止2012年,全县共发展“6215”间作桑园面积近3333.33hm2,蚕茧收入加间作收入每667m2达1万元。为提高蚕桑生产效率,宁南县大步推进省力化技术及机械,目前,全县有标准大蚕房40000多间、养蚕大棚近300间、省力化蚕台43000余套、切桑机2500余台、省力枝剪8600余把、电动喷粉器3200余台、采茧器6000多个。
2.3 产业经营多元化
近年来,宁南县紧紧围绕“立足蚕茧生产,突破蚕桑资源综合开发”的理念,大力推进新产品开发及品牌建设,于2004年成功注册“南丝路”商标,成为全国第二家拥有蚕茧商标的企业。2012年,年产“南丝路”牌优质生丝2000余t,销售收入达8亿元,上缴利税1亿余元。成功开发出的蚕沙枕、蚕丝被、冬桑凉茶、冬桑绿茶等蚕桑产品取得新成效,产品生产初具规模。
3 主要做法
3.1 创新桑树种植模式
在桑树种植模式上,为提高蚕桑规模效益,宁南县利用好田好地,大力推广宽行2m、窄行0.67m、行间距0.5m的“6215”桑树宽窄行间作模式,实现了“四边桑、坡地桑”向成片桑园发展的转移,实现了蚕桑由副产业向主产业的转移,实现了蚕桑与粮食、蚕桑与经济作物的共同发展,实现了单位土地面积产值与效益的双提升,切实解决了粮桑、经桑争地的矛盾。
同时根据“6215”栽植特点,采用了双芽对接,“663”树形养成法。在间作模式上,不仅考虑到如何有利于桑树生长,还考虑到如何有利于套种作物的生长,经过多年的试验,筛选出冬季马铃薯、秋豌豆、青黄豆、紫心红薯、中药材、生姜等多种套种方式及管理办法,大大提高了桑园土地产值,实现亩桑产值过万元。在桑树管理上,根据“6215”间作模式对水肥的需求,宁南县将蚕桑主产区土样进行了化验,提出了桑树专用肥配方,每年推广蚕桑专用菌肥3000t以上;在桑树病虫害防治上,宁南县成功运用石硫合剂替代白石灰刷干技术,取得了明显成效,每年推广使用石硫合剂450t以上。
为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龙头企业南丝路集团对各个环节进行了扶持补助:一是育苗补助。每667m2补助桑种0.75kg,补助现金300元,在规定时间内出合格苗的 (每株合格桑苗最高销售限价0.07元),公司补助0.05元,栽桑户只支付0.02元;二是“6215”桑园建设补助。利用有水源灌溉条件的好田好地栽植667m2,嫁接投产验收后给予农户300元/667m2补助;三是桑树专用肥补助。使用公司统一配发的桑树专用肥,公司给予350元/t的补助;四是石硫合剂补助。按照公司要求,对使用石硫合剂替代白石灰刷干的农户,每吨补助50%。
3.2 创新省力化养蚕技术
为了破解养蚕劳动力日渐紧张的难题,宁南县深入探索集约化、省力化、高效化的蚕业生产模式,一是大力推广一日两回育、防干育、防病隔沙育、滚动饲养、省力化蚕台育、简易大棚饲养、自动化上蔟等省力化技术,降低养蚕劳动强度,使养蚕效益不断提高。二是大力推广使用省力化机械。宁南县在多年的生产实践中,通过技术人员与农村能人和懂机械的专家合作,成功研究开发出切桑机、省力桑树枝剪、倒燃式升温炉、桑叶消毒甩干机、电动力喷粉消毒器、采茧器等蚕业省力化机具,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提高省力化技术、机械使用面,南丝路集团每年拿出一定的资金进行扶持补贴,其中,新建1个内设6组蚕台,单季养蚕量大3张以上的简易大棚,每个大棚一次性补助农户1000元;农户每购买一台喷雾器补助30元;对于切桑机,由公司统一招标采购,在下达给各乡镇的技术数内,按销售价格的40%给予蚕农补助,每台补助资金上限为500元。
3.3 创新蚕桑资源多元开发
2012年,宁南县加大对桑叶、蚕砂、桑枝、下足茧的综合利用开发力度,积极与四川大学、四川天府实业有限公司等知名院校和企业合作,对蚕业资源进行深度研发,生产加工出了有益健康、深受欢迎、潜力巨大的新产品。截至目前,已生产出蚕砂枕、蚕丝被、冬桑凉茶、冬桑绿茶等成形的产品,并在一定范围内得到了市场认可,尤其是冬桑凉茶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外用桑叶开发饮料的空白。在第十三届西博会上,宁南县研制的冬桑凉茶作为唯一一种桑叶开发的产品亮相,得到广大参会者的一致好评。蚕业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将有力实现宁南县茧丝产业由农到工的转变,使产业从单一产出到多项增值,成为做大、做优、做强茧丝产业的有力举措。
3.4 创新生产管理运作机制
为适应现代蚕桑发展需要,宁南根据自身发展实际,以南丝路集团为龙头、乡镇蚕桑 (蚕茧)站为骨架,广大蚕业科技人员为支撑的蚕桑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完善了覆盖县、乡、村、组、共育户的五级技术服务网络,形成了一支由县蚕桑站技术员、乡镇蚕业辅导员、村中心技术员、共育室长组成的3500多人的技术队伍,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共育户联农户”的现代生产管理运作模式,为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着力发展多元服务主体,加强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实现蚕桑规模化发展鉴定了基础。
通过政府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土地流转、整合蚕业资源等方式,推广合作社、联户经营、家庭农场等模式,培育了一批养蚕大户和养蚕专业户,逐步实现大蚕饲养从零星散户饲养向规模化和工厂化集中饲养,推进传统养蚕模式向高效化、规模化的现代蚕业过渡,涌现出了一大批典型。2012年全县养蚕年收入1万元以上的突破1万户,3万元以上的达到1025户,5万元以上的达到158户,最高的达到23万元。如家住竹寿镇阳甸村养蚕大户余洪科一家四口,以免费管护的方式从亲戚无偿流转桑园近2hm2,加上自有桑园1.67hm2,在养蚕期间从云南巧家请临工饲养,除桑叶采收春季按0.36元/kg、夏秋0.22元/kg按量计算工资外,其它环节按照80元/d左右的工资支付,自己和家人则以管理者和技术辅导员身份参与生产,2012年养蚕120余张,售茧收入达23万元,扣除蚕种、化肥、农药等物资费用3.49万元,雇工费用4.78万元,养蚕纯收入达16.73万元,平均每人年收入达4.19万元,按养蚕用工180个计算,每天收入210元,远远高于外出务工收入。
4 思考和启示
多年来,宁南县产茧量一直位居全省第一位,即使面临农村劳动力紧缺、蚕桑比较效益下降等新问题,宁南蚕桑产业仍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为适应新形势,宁南县蚕桑发展有哪些成功经验,对其它地区蚕桑产业发展有哪些启示和指导,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4.1 规模化发展是核心
宁南县一贯坚持科学规划,坚持优势区域聚集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通过优化蚕桑区域布局,集中成片大力发展“6215”桑树栽植模式,夯实了产业基础,为蚕桑基地由零星分散向规模化转变奠定了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加快,蚕农外出务工已成为制约蚕桑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优化区域布局,规模化发展,通过流转、承包和出租等形式充分利用闲置桑园,培育养蚕大户、专业户、家庭农场,变家庭副业为增收骨干主业,是提升蚕业比较经济效益和稳定蚕桑产业发展的关键。
4.2 省力化发展是关键
宁南县蚕桑产业在规模化发展的同时,充分利用原糖厂厂房或农民宽敞的房屋条件,大力推进一日两回育、滚动饲养、省力化蚕台、自动化上蔟等省力化养蚕技术,小型旋耕机、省力桑树枝剪、切桑机、桑叶消毒甩干机、电动力喷粉消毒器、采茧器等省力化蚕业机具的使用推广,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减少用工,有效缓解了劳动力紧张的矛盾。目前,劳动密集的产业特点已成为制约蚕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大力推进桑园管理机械化、小蚕共育专业化、大蚕饲养省力化、上蔟自动化等轻简化技术则是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
4.3 多元化发展是方向
宁南县为改变传统的栽桑养蚕售茧单一的经营模式,推进产业融合,推行桑粮、桑经、桑草鸡 (兔)桑园间 (套)养等模式,大大地提高了土地单位面积产出。为实现蚕桑资源高效利用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宁南县成立了蚕桑新产品开发部,与四川大学等科研单位形成了产学研强强联合,对桑枝食用菌、蚕丝被、蚕沙枕、冬桑茶、冬桑凉茶等产品进行了研究开发。目前,与外出打工相比,蚕桑产业比较效益下降,因此,为留住农村劳动力,稳定养蚕队伍,在非养蚕期间蚕农有事可做,有钱可赚,必须坚持多元化发展方向,延伸产业链条,提高蚕业综合效益。
4.4 龙头企业带动是动力
宁南县蚕桑产业之所以能稳定持续发展,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龙头企业的带动,公司每年安排1000多万元的资金用于蚕桑生产各个环节。通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基础得到巩固,基础建设得到改善,技术体系得到完善,人员队伍得到稳定,蚕农收益得到保证,有效的带动了产业规模化发展,集约化发展,提高了产业化经营程度,提升了养蚕水平,提高了蚕茧质量。因此,龙头企业的投入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没有投入就没有改善和提高,蚕桑产业也不可能发展,蚕农和公司的长远利益都没有保证。只有加大投入,各项基础工作才能取得实效,才能促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