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进展

2013-08-15

世界中医药 2013年3期
关键词:植物学民族植物

熊 安 东

(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

民族植物学诞生于1896年,由美国植物学家哈什伯杰(John Harshberger)创立[1]。其研究方法和步骤主要是:资料查证、实地调查、记载并描述有关材料、对调查所得材料进行编目、对有价值的材料进行科学解释和分析、对有关知识和经验进行应用推广[2]。民族植物学研究人类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经验,包括对植物的经济利用、药物利用、生态利用和文化利用的历史、现状和特征[3]。我国拥有进行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美国著名的民族植物学家Ford 也曾毫不掩饰地说,“民族植物学的根在中国”[4]。本文从植物学、药用民族植物学、文化和生态利用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基础。

1 植物学

经典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主要从植物学的调查、记载、编目和分析评价。而植物的采集与鉴定是民族植物学进行更深层次研究的凭证和依据,缺少凭证标本的研究结果是不可信甚至无用的。标本的采集应尽可能涵盖植物完整的生活周期,对研究地区的一些常见植物和栽培品种也应予以采集,以便了解植物的分布规律。我国民族植物学的植物学部分的研究现状如下:布依族在利用植物作为染料中认识到,茜草的根作为红色染料,云南全省均有分布。滇紫草的茎和叶作为紫色染料,产四川西部至西南部、云南西北部至中部及贵州西部等[5]。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北的大石围天坑群区有药用蕨类植物25 科61 属119种[6]。贵州肇兴侗布所用的植物共约17种,分属13 科17 属[7]。罗布麻一身是宝,秆可作纺织及造纸原料,叶汁可为饮料,根茎枝叶所含乳胶液可提炼橡胶[8]。鹧鸪茶作为海南的一种著名的“地方茶”,系大戟科野桐属植物[9]。贵州西部的六盘水、毕节和黔西南地区,有杨梅、毛杨梅、矮杨梅三种杨梅属植物分布[10]等。笔者在研究中发现,对植物的属种鉴定问题,是植物学方面的重点工作,对属种的鉴定要有比较扎实的植物解剖学功底,非一日一时之功。只有属种鉴定清楚了,才能更好的开展后期工作。

2 民族药用植物的利用与开发

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的对象是传统医药知识或实践中的植物药,它涉及到植物药的种类和鉴定、传统分类、编目,以及活性成分的分离和提取、药理学研究等[11]。五指山区黎族使用的药用植物约有515种,隶属于125 科,360 属。人工栽培药用植物胡椒、番木瓜、沙姜等在黎族医疗保健中也经常使用[12]。虎杖对烫伤有独特疗效而且虎杖苷对人体微循环血管系统具有独特改善功效[13]。哲里木蒙古族的药用植物是以草地环境中生长的草本植物为主,当地民间对植物的药用几乎全部为单味药,反映了当地民间用药方法的简单、易用特点[14]。湘西是我国药用植物高度集中的地区之一,共有药用植物273 科,1 020 属、2 461种。在民族药的开发研究方面,湘西州民族医药研究所开发木瓜系列产品:“木瓜糖衣片”治疗菌痢,“木瓜舒肝冲剂”治疗肝炎,“水黄连糖衣片”治疗肝炎、细菌性痢疾,“水黄连软膏”治疗慢性子宫颈炎均取得良好临床疗效[15]。新疆厄鲁特蒙古族治疗眼睛发红症状时,挤出红果小檗的果汁滴人眼内,在治疗风湿关节疼痛时,用水煎液洗浴并泡酒饮用[16]。侗药,八角莲在各地中医院、药房很少作为处方用药,只有一些民族民间草医将其用于痈肿疔疮、瘰疬、咽喉朴痫,跌打损伤、毒蛇咬伤等,用法主要有煎汤、煲食、以酒送服,或捣泥、醋调外敷,药用部位主要以地下部分入药[17]。乌头属在新疆有15种,据记载仅4种有药用价值。在新疆哈萨克民族中乌头作为“以毒攻毒”之效。如抑制骨质增生,各种皮疹的治疗[18]。藏医认为雪茶性凉、味甘,具有清热、消暑、生津止渴、清肝明目等功效,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平肝降火、滋阴润肺降压等药用价值[19]。广西靖西药材田七具有和营止血,通脉行瘀,消肿,定痛等功效,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癥瘕,产后血晕,恶露不下,跌扑瘀血,外伤出血,痈肿疼痛。参类众多,品名淆乱,欲统恐非朝夕之功,亦非一通典可为。尊重代代沿袭之用药名称也属必要,如此则符合用药之原旨。若我等者,须在鉴别上下一番苦功,方可灵活变通,不可漫无边际,更不可听风便雨,类似称玉竹为玉参尾参、知母为地参、翻白草为郁苏参、百步穿杨为昆明沙参者,略知即可[20]。药用植物学在民族植物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是它维持一个民族的繁荣与昌盛。在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当地人很难支付昂贵的进口药品。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依靠传统医药来作为自己健康的保障。其次,民族传统医药有其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是现代医药学所不能代替的。

3 文化和生态

摩梭人最早信奉的是本民族的原始宗教——巴教。他们相信万物有灵,认为天、地、山、水、雷、电、木、石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体均有神灵,既能赐福,又能降祸。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信仰文化对摩梭人的心理、观念和行为产生着重要的影响[21]。栀子因结出倒卵形而有棱的果实似古代盛酒的器具——卮,故古称“卮子”,因是木本植物,后改为“栀子”因其生长在山地,有山栀和“山栀子”之名;因其单瓣品种花有六瓣,故又有“六出花”之名;栀子花洁白如雪、香如凝脂,故又有“香雪”“夏雪”之称;又因其果实可作黄色染料等,所以亦有“黄栀”和“黄栀子”之称;岭南地区多在春暖花开时,锯取姿态古劲的干枝浸植于水钵或瓶子里,供放案头,美其名“水横枝”。栀子还有林兰、木丹、越桃、鲜支、白蟾花等别名,南朝宋诗人谢灵运曾有“林兰近雪而扬猗”之句,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也有“鲜支黄砾”,其中的“鲜支”就是栀子[22]。广西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民族植物学调查中发现在当地少有代表或象征包括宗教方面的信仰和崇拜,但沿岸凡庙宇门前的红树林都被当地群众认定为“风水林”,任何人不得破坏和砍伐,从而保护了大片的红树林[23]。

在生物多样性与民族文化多样性的协同进化关系方面,我国学者较先证明了传统文化信仰对植物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影响的观点,在对傣族“神山”信仰、佛教寺院植物、滇西北民族“圣境”信仰、云南民族食花文化等若干方面均进行了具有深刻影响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传统信仰文化持一概否定的态度,主张承认传统信仰文化中对保护自然的积极因素,从而有利于动员全社会参与自然保护的行动。

当前民间药用植物知识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丧失,这意味着药用植物传统知识得以形成、保存和传承过程正在中断。其主要原因是民族传统文化的变迁、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现代医疗系统的冲击等。民间各种利用植物的传统知识和丰富经验大多没有文字记载,仅以口头流传或以风俗的形式保留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传统风俗习惯中,成为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形式,这对科学研究有重要价值,但需要民族植物学专家学者基于乡土植物与本土文化的结合,把各民族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的各种利用植物的丰富经验和独特的文化,进行收集、记录、整理,并进行系统研究。

民族植物学研究从19 世纪末被提出,到21 世纪初经历了100多年的发展演化历程,已从对民族植物的调查、记载、分析阶段,发展到提倡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协同进化,以及促进生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阶段.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必须围绕植物资源的开发、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界和谐、可持续发展进行。加强对各民族利用的经济植物,有重要文化意义的植物,传统栽培的植物的研究,寻求保护森林与植物的有效途径,以及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 小结与讨论

笔者从事民族植物学研究工作已经足足两个年头,期间有如下体会,工作的重点之一是:立足民族。有一句话说的好,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研究任何一个民族都要先了解他们的文化。文化的内涵很丰富,包括经济、历史、地理、文学、法学、哲学等诸方面。作为外来的研究者,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则需要融入他们的生活并与之朝夕相处一段较长的时间,方能理解该民族特有的思维模式,独特的观察视角。在对藏医药的研究中发现,对藏文化了解的程度决定了研究结果的广度与深度。藏医药文化,不同于任何一种文化,它不仅向东方学习汉文化,向西学习印度文化,并使之与本民族相融合,最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高原文化。工作的重点之二是:植物学。植物学是民族医药研究的基础。对笔者而言,鉴于藏地特殊的高寒环境及藏医药文化独特的传承方式,当前现代植物学研究方法尚未在藏医药研究中系统的展开。这对于藏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再加上生态破坏加剧,许多藏药植物资源过度采集,加强藏医药中植物学研究工作更显得尤为迫切。

[1]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研究三十年概述与未来展望[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5-9.

[2]王占武,刘强.关于我国民族植物学的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3):115-117.

[3]王锡华.我国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06,19(1):21-23,26.

[4]淮虎银,哈斯巴根,王雨华,等.民族植物学认识的几个误区[J].植物学通报,2005,22(4):502-509.

[5]崔明昆,赵文娟,孙敏,等.布依族染色植物资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以云南罗平县多依村调查为例[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1(4):21-25.

[6]苏仕林.大石围天坑群区蕨类民族植物学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20):222-223.

[7]刘光华,佘朝文,李爱民,等.贵州肇兴侗布制作工艺及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0(2):19-22.

[8]叶菊,吉守祥,林鹏程,等.西部罗布麻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08,12(8):111-113.

[9]刘国民,李娟玲,王小精,等.海南鹧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0(2):167-172.

[10]张来,刘宁,叶玉华,等.贵州西部杨梅属植物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8(3):97-100.

[11]淮虎银,裴盛基.药用民族植物学及其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2,19(2):129-136.

[12]甘炳春,李榕涛,杨新全,等.海南五指山区黎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14(6):315-321.

[13]黄邓珊,辛建峰,毛泳渊,等.张家界土家族利用虎杖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7,26(3):36-37.

[14]敖道夫,斯琴,布日额.内蒙古哲里木蒙古族药用植物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7,89(6):334-337.

[15]陈功锡,卢成瑛,张永康.民族植物学与湘西药用植物资源开发[J].吉首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8(5):76-80.

[16]巴音达拉,嘎日桑敖力布,哈斯巴根.新疆厄鲁特蒙古族药用民族植物学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3):1-4.

[17]蒋向辉,余朝文.侗药八角莲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医药杂志,2011,17(10):44-46.

[18]吾买尔夏提,魏岩.新疆药用乌头的民族植物学[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4):29-30.

[19]唐丽,杨林,马瑛,等.藏药雪茶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8(2):83-86,96.

[20]苏仕林,黄珂,曾小飚,等.广西靖西药材田七的民族植物学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1,20(22):26-27,29.

[21]裴盛基.中国民族植物学:回顾与展望[J].中国医学生物技术应用,2003,2(2):66-71.

[22]方敏,姜卫兵.栀子的民族植物学研究及园林应用概述[J].南方农业:园林花卉版,2010,4(5):30-34.

[23]席世丽,曹明,曹利民,等.广西北海红树林生态系统的民族植物学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11,40(1):63-67,73.

猜你喜欢

植物学民族植物
我们的民族
再论《山海经·五藏山经》的植物学
数据库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哦,不怕,不怕
将植物穿身上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植物罢工啦?
植物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