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引领学生探究中的作用
2013-08-15沈茵
沈 茵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 苏州 215000)
一、一次偶发课堂事件
有一次,在教授到dating with my mother这篇课文时,围绕着“作者对母亲的感情”这个话题,首先我让学生读课文。忽然,一个学生冒出一个想法,“老师,在这里的negotiate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母亲下楼要和儿子商量呢?”这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第一段本想读一读就带过的,没想到学生居然提出了这样的问题。我忽然心中一动,立刻表扬他很会动脑筋,然后问他为什么不写 help而是写了negotiate。学生的回答是:“这样写更符合人物性格,更能突出作者母亲的年纪大。”我故意不表态,只是微笑着看着大家,给与大家思辨的空间。立刻,课堂上活跃起来,有学生赞同。但更多的是反对,这个说:“一个 negotiate,实际上更多的是写作者对母亲的爱。”那个补充道:“如果改成help言下之意是作者帮助母亲,但缺少感情。”很快,学生达到了共识:negotiate既有些母亲的年迈,上下楼梯不方便,需要摸索着;又有作者对母亲的感情。问题看似得到了解决,但我并没有就此罢休,接着问:“作者对母亲的感情除了用negotiate之外,还用了哪些词或句子来表示母子的感情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再度活跃起来:“my mother clutched my arm”“I had to read the menu for her.”“I used to be the reader when you are little.”有学生说读罢这最后一句话,不禁使人联想母亲微笑着说此话时包含着多少深情、感慨和对人生的感悟。我肯定了学生的看法,趁势又指出,“这些细微的词或句子都能表现母子的感情,那为什么母子会有约会呢?”这个问题再次把学生领入对文本的进一步探究之中,学生带着新的期待进入下文的阅读。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在细细品味着母子之间的温情……
二、英语教师上课的现状
虽然学生都知道英语的重要性,也渴望能说一口流利的英文,然而超过一半的学生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与激动后逐渐对英语课丧失了兴趣。效率不高,学生创新意识,自我探究能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先让我们来看看下面几个常见的课堂情景。
语法课上,一位戴着眼镜的中年老师正滔滔不绝地给学生讲语法知识,讲台上的讲义有好几页厚,黑板上也是满满一黑板字,讲台下,坐在最后一排的几位学生不知何时已悄然趴下……
在会话课上,在老师解释完对话后,让同学们谈谈自己的看法、观点时,大家都低下了头,教室里静得能听到针掉下的声音……
听力课上,一位老师将听力磁带放了3次,她叫一位同学站起来回答一个问题,那同学说没听清楚,她又放了一次,重新叫了一位同学回答,这位同学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老师又放了一遍,仍然没人能回答,老师皱起了眉头……
阅读课上,一位年轻老师正就课文内容向学生提问,在导入环节他问了5个问题,为了弄清文章内容,他问了20个问题;讨论环节他问了3个问题,教室里一片紧张气氛,每一位学生都在想下一个问题会不会轮到他……
语言如同一座宝库,包含着鲜明的主题、优美的意境、生动的语言、和谐的节奏以及鲜明的风格,可谓丰富多彩。但如何让学生领略?
三、教师在引领学生探究中的作用
1.尊重是引领探究的基础
朱熹曾说:“指导者,师之功也。”教师的引领将使学生跨越语言文字这道桥梁,享受外语文字背后的“万种风情”,但引领之“功”何在?引领的首要之义在于尊重,尊重学生探究的需要,让学生成为孜孜不倦的探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进行心理移位,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接近学生,亲近学生。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尽管后来有人一再提出要摆正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地位,但由于这种教法以教师讲授为主,使不少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和信心,不具备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不符合素质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我们应该让我们的课堂充斥这样的声音:“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我认为……”这样的氛围才能为探索性学习提供支持。虽然有时学生的想法经不起推敲,在我们成年人看来甚至有些幼稚,但如果蹲下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我们可以发现那是孩子的思考所得,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去欣赏!如果用我们成人眼光一棍子打死的话,学生失去的绝不仅是一个问题,而我们的课堂又将回到“一堂言”的老路。
2.及时评价做好导向
课堂上学生总是比较重视教师的评价,教师一句可能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的情绪,甚至对这门课都丧失兴趣。针对这一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将课堂中对学生随意性“评语”变为可激发学生更积极思维的“评语”,从而提高兴趣,强化效果。评价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的手段。评价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动力。通过评价可使学生评判自己的成绩,监控自己的发展,显露自己的特长,分享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从而促进学习。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从学生课堂反馈信息中,敏锐地捕捉到其中的闪光点,哪怕是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把爱的语言撒满课堂,使自信的学生更积极,缺乏自信的学生也变得活跃起来,让大家都感受到老师的激励。在探索性学习中,教师则更应像向导一样指引学生思维的方向。很多问题不是教师的预设,来自学生的认识,但还是有缺口,而它往往通向文本的核心,学生却不能发现。这时需要教师及时介入,抓住契机,把学生引向“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3.引导思维的碰撞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考点。”这是一个总领性问题,是文本上下行文的节点,具有探究的空间,是一个“思考点”,但光寻找到“思考点”还不够,教师还有考虑的是如何使它成为学生思维的引爆点?教师要敢于成为引爆点,在学生头脑里点燃思维的火花。由学生提出的到作者运用再到核心问题,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的、积极的、活泼的、亢奋的状态,思维的花火不断碰撞着。这样,学生也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产生成就感,再把成功的喜悦化为学习的动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并且诱发更为主动的参与、更为积极的思维,形成一种旷日持久的强烈意识,最终形成自主学习的内在机制。
四、结束语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的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运行也需要一定的程序,但课堂相对的“预设”有一定的封闭性,即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努力实现其角色的转变,使英语教学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高度参与和有效参与的教学过程,才能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赖建华.引领学生进行有效探究[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6).
[2]温福平.激发探究兴趣,把创造的机会还给学生[J].成才之路,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