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逻辑结构

2013-08-15李军海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美德辅导员思想

田 原,李军海

(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355)

一、“辅导员”的发展历程

思想政治教育历来就是我们党的建设的关键环节,同时也是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时间维度上看,辅导员制度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经历了60年代的短暂发展,并在70年代遭受了“文革”的重创。“辅导员”的重新发展开始于70年代末、后经历了80年代的发展、90年代的发展加强,及至21世纪初的规范化。历经三十多年,辅导员作为一个职业已经开始担负起多样化的角色。

在新时期,辅导员制度得以强化源于国家的系列政策。一是体现在辅导员的制度体系上。2004年10月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13日与之配套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由此辅导员作为大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的角色得以确立。随后,在2005年1月17日胡锦涛同志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再次重申了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2006年4月27、28日教育部在上海召开了全国第一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工作会议,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工作定位和素质要求,更明确了辅导员具有教师和行政管理的“双重身份”。二是体现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国家政策上。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再到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及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均对“思想政治工作”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同时也意味着辅导员工作有了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以政策为指导,辅导员的工作实践和工作实效得到了迅速和长远的发展。体现在既有各级优秀辅导员的评选,也有优秀辅导员事迹的宣传;既有辅导员培训基地的建设,也有辅导员论坛的开展;既有辅导员招聘的严格程序,也有辅导员培训的常规化;既有辅导员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也有辅导员攻读博士学位的专项计划,等等,使得辅导员队伍在壮大的同时,内涵建设协调并进。至此,我国的“辅导员”在历史节点上呈现出中央重视、地方落实、高校创新的可观局面。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理念

“辅导员”的历史与现状体现出国家对辅导员队伍乃至个人成长所缔造的有利契机,再加之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的快速步伐,则需要我们从逻辑上去解构辅导员工作,以此来探析辅导员工作的根基与思路。笔者认为,理念是辅导员工作的逻辑原点,因为理念是“事物的目的或所追求的价值目标”,是价值观念的下位概念。“价值观念直接根源于人的需要,是人的需要的观念化和意志化。人的需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和社会环境中,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是被人们所感知并予以扩大的人们的利益”,“价值观念是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的评价标准,是一种评价的思想框架,是人们头脑中关于‘应该如何’的观念结构,也是一种价值追求、价值理想和价值取向。”[1]同样,作为辅导员工作理念的确立也应围绕“应该如何”来凝炼,实则是如何诠释辅导员的核心价值观,笔者认为,“为了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是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基本理念。

第一,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工作机制,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格局,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把思想建设、政治教育渗透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第二,构建和完善高校学风、大学生学风、大学生学习为体系的学风建设工作,从而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拓展搭建平台。

第三,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毕业生就业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把握家庭经济困难、身体残疾、学业落后等特殊群体学生的教育和管理规律。

第四,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综合素质和管理技能,特别是法律素质、心理素质、管理艺术等方面的培养和提高。

三、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经过历史的积淀与锤炼,“辅导员”有了自己的文化内涵,理念和职责构筑了辅导员文化的基本框架,其中工作职责是理念的拓展与落实。作为辅导员,我们在把握工作一般规律和时代特点的基础上,尚需立足于所在高校的文化特质、发展特色、目标规划和学生的时代特点、专业背景、个体差异,去发展和创新辅导员工作,使学生的成长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和社会的需求。

第一,认真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在新时期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业务素质;注重工作协调、做好分管工作、掌握管理规律、实现管理创新;确立公正、严谨、高效、创新的工作作风。

第二,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注重人文关怀、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创新精神、彰显学生个性、营造和谐气氛、做好学习型和节约型校园建设。

第三,加强学风建设,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丰富校园文体活动,重视学生社会实践;规范班级管理,打造宿舍文化;发展党团组织,培养学生骨干,增强班级凝聚力。

第四,奖、贷、助、减、补,公平、公正、公开;违规违纪处理及时、合理;着力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危机的干预和处理,重视学生的入学教育、实习培训、就业指导。

第五,作为中医高等院校的辅导员需要将中医文化融入思想政治之中,引导学生信仰中医、宣传中医、传承中医。秉持“以文化人、厚重基础、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目标,打造我们辅导员工作自己的品牌。

四、辅导员美德的形塑

对辅导员来说,良好工作实效的达成需要将理念、职责、行为有机相连,笔者认为,贯穿其中的红线即为辅导员的美德。关于美德,美国学者里德雷将“美德的起源”归入人类本能范畴,并将互助与信任作为美德,他认为,“对于人类这样的生物来说,本能并不是永恒不变的基因遗传,而是需要后天习得的意识倾向”,“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并能在生态环境中成为胜者的原因之一就是我们高于社会的集体本能”。[2]而本能往往体现了人性,卢梭指出,人性的首要法则,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生存,人性的首要关怀,就是对于其自身所应有的关怀。”[3]

对于辅导员来说,美德不在于外在的传唱与赞誉,而在于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感情投入与理性表达,无论是优秀辅导员的事迹,还是优秀的网络博客,以及辅导员们默默的工作业绩,都是对辅导员美德的诠释,也恰恰是这种美德既践行着国家的政策,又感染着学生和培育着学生,也就是将“爱”融入工作之中,体现于工作之中,并达到“以爱育爱”的实效。

第一,共情技巧的运用。所谓共情是指人们把自己真实的心灵感受主动地投射到自己所看到的事物上的一种现象。辅导员的工作是一种管理,也是一种服务,共情技巧的合理运用可以在辅导员和学生之间可以搭建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桥梁,实现辅导员工作更顺畅,学生的心理更健康。

第二,合作方式的运用。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人,每个个体只有在与他人合作中实现自我的发展。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从二者建立互相尊重关系开始的,在合作之中,辅导员是帮助学生的“合作者”,并辅助学生独立自强,张扬个性,健全人格。

[1]严存生.论法与正义[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

[2][美]麦特·里德雷.美德的起源[M].刘珩,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3][法]卢梭.社会契约论[M].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猜你喜欢

美德辅导员思想
诚实是美德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她是自立自强的美德好少年
逝前的美德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助人为乐是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