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输入
2013-08-15赵爽爽
赵爽爽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南阳 473009)
一、引言
教育生态学是研究教育与其周围生态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一门新兴学科,教育学和生态学是它的两个重要理论基础。教育生态学认为教育是一个复杂的有机系统,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方向。该概念提出至今,其研究范畴逐渐系统化,涉及到构成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群体教育活动本身以及教育活动所处生态环境这三个要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能够深刻揭示教育生态系统运行中的基本规律,由此,“教育生态学”目前已经成为一种被越来越多的教学工作者广泛采用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
作为教育教学的最基本形式,课堂教学是教育生态系统中由学生、教师和环境为主要构成要素的最基本的动态开放系统。教育生态的内在功能为育才,其外在功能主要为其社会功能——传递文化、协助个人社会化、使人们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等。以教育生态学的全新视角来研究高职英语课堂文化教学模式,剖析其生态缺失,提出改革新思路,成为将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推向纵深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生态失衡主要问题
教育生态系统包括宏观生态系统和微观生态系统两个方面。宏观生态系统主要是指在国家范围内的大的教育环境,而微观生态系统则主要是指某个学校的教育与教学环境,包括教学设施设备课程设置教师队伍状况及教学管理等对教育教学产生直接影响的因素。就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而言,其生态系统则是由教师学生以及课堂环境这三个生态因子构成的。在该系统中,只要某个因子有一点点的改变,就必然会带来整个系统的改变,必然也会响到其他各因子的存在状态和发展。因此,为了使英语课堂教学能达到在生态学意义上的平衡状态,首先就要了解目前英语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符合生态学要求的状况。
高职英语教学既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英语语言知识,也应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有关涉外业务工作的能力。社会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要求从以前注重知识转向了注重技能,可实际上“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还不少见。有的教师采用“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没能设计出多种多样的教学环节供学生操练没留给学生发挥的空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导致了英语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的语言输出为主,缺少足够的师生互动、交流的空间,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语言知识的讲解,忽视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结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仍然是一知半解,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在学习英语的同时,必然要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才能把英语学得更好。语言的学习是一个有序的过程,表现为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即必须以一定量的语言输入为前提,其中也包括一定量的语言文化输入,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所学习的外来语言.
三、文化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社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又根植于语言,因此语言教学中不可忽视文化导入。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要想获得理想的语言应用能力,教师不能把英语作为一门工具来教给学生,而应把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开展教学。这样可以弥补学生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方面的不足,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语言能力很强的学生在应用英语交际时由于对目标语文化了解不多而很难沟通还产生误会。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在教学中我们应加强文化的导入。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交际的工具,其最本质和最主要的功能是交际功能。传统的英语教学只是培养“纯语言能力”,即使学生具备“造出意义正确,合乎语法规则的句子的能力。”但语法语义正确的句子有时却并不合乎社会交际的规则。成功的英语教学还必须使学生“具备语言使用得体性的意识”。因为语言交际的最终目的是文化上的沟通,而语言交际的最大障碍就是文化误解。一些外语教育专家观察研究发现,在与外族人的交际中,语言错误是可以容忍的,但文化错误则容易造成交际障碍。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不仅要给学生传授语音、语法、词汇等纯语言的知识,更要注重文化习俗知识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更好地培养学生文化交际能力,达到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
四、基于生态学的文化输入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生态学理论引入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为英语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全新视角,对课堂教学模式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手段、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起着指导性作用。
(一)课内进行文化教育
1.围绕教材内容,介绍相关文化知识
基于教育生态学视角,教材作为生态功能因子对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子的发生发展起到媒介作用,即生态环境中各生态因子通过媒介起作用。教材是构建在现代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基础之上的,通过生态功能主体(教师和学生)主动知识意义建构的过程来体现其价值。
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教学多年来一直只粗分为精读和听力两部分。听力课应侧重于对日常生活交往内容的教学。其实一般的听力材料本身就是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交往习惯按照不同的功能分类的,如称呼、问候、介绍、感谢、道歉、邀请、约会、帮助、购物、话题等。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听力的同时,可把相关的文化知识介绍给学生。如英国人,尤其是中老年人见面爱谈天气,不谈私事,这和英国人普遍矜持寡言的性格有关,而美国人整体上较英国人开放活泼,聊天时容易深入。听力材料中一般也有对西方某些重要节日的介绍,教师可同时补充相关的内容,如这些节日的来源,如何庆祝,送什么礼物等。精读课应侧重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容,如西方的价值观念等。中西文化在其价值观上差异很大,比如西方的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等观念都和我国人民的传统观念有着很大的区别。教师在授课时,可具体结合所讲授的课文,使学生对这方面知识有较深入的了解。
2.结合词汇的文化内涵,进行文化教学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是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文化生活的载体,许多词汇都常带有特定的文化信息。换句话说,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文化中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是不同的。在进行词汇方面的文化教学时,应侧重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内涵差异较大的词汇。通过对词汇内涵的掌握,加深对英语国家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这样有助于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障碍。如在为英美人祝寿送礼时,就会避免送在我国象征长寿的龟鹤图;在请人吃饭时,就不会点狗肉;而在夸奖某人有出淤泥而不染的高尚品质时,就不会用荷花来做比喻了。
3.在阅读课中适时地介绍文化知识
在阅读文章时,常常有这么一种情况:文章的语言上并不难读懂,可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甚至相差甚远。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学生较容易理解他们题材熟悉的文章,若是碰上他们题材不熟悉的文章,往往不知所云。这是由于他们对于文章的文化知识了解太少造成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对英、汉两种文化进行对比,对一些“形似神不似”的词语要从文化的角度特别讲解。了解西方人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而不只停留在语言层面的讲解,而应向学生讲解语言隐蔽的深层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如“Friday”(星期五)在英语中有特别的意思,因为英美人很多都信仰基督教,耶稣受难的日子正是星期五,因此就有了黑色的星期五一说。“Friday face”,指的是“愁眉苦脸”,“Black Friday”,意指“灾难的一天”。而汉语中星期五没有这样文化背景,词汇“星期五”则没有以上特别的文化内涵。英、汉两种语言中有许多表面意义相同,可内在含义大相径庭的词,这些词具有特别的文化特色。龙是中国人特别崇拜的动物,是幸运的象征,具有神圣的色彩,汉语中有“望子成龙、龙腾虎跃”等词。英语中的龙却是一种不太讨人喜欢的动物,甚至还很凶猛。英语国家的人大多认为13是一个不吉利的数字,很多学生只知道这一文化现象,并不了解其由来。教师在谈及这一文化现象可以加以介绍:这一习俗与英语国家人信仰的基督教有关,在最后的晚餐(The Last Supper)中,犹太是第13个入席的人,后来他背叛了耶酥。因此13被当作是不祥之数。直到今天,西方一些国家的高楼甚至没有第13层。了解这些文化现象的由来,学生才能更好地加以理解,并在交际实践中得体地运用。
(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学习,扩大文化视野
1.开设专题文化讲座,采用对比方法讨论
对于一些教材中未涉及到而又非常重要的文化内容,教师可请人以讲座的形式专门地进行介绍,或者自己多查找相关的内容介绍给学生,然后大家采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讨论。采用对比法进行文化教学,必须结合相应的母语文化,学生们对此往往更有兴趣,对不同文化的相异之处也会更明了,更清楚。学生掌握的文化方面的知识多并不代表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肯定会顺利进行,因为理论不等同于实践,而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目前真正经历跨文化交际活动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如可利用情景设计、角色扮演的方法,使学生能在虚拟的语言环境中真实地进行交际。
2.阅读英文报刊杂志
报刊杂志具有信息覆盖面广、内容更新快的优势,选择适合高职学生水平的报刊杂志如China Daily、《21世纪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说英语国家的文化。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几种阅读报刊的方法,如浏览(Scanning)、略读(Skimming)和精读(Intensive Reading)等,以帮助他们根据阅读材料灵活采用阅读方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必要的知识和信息,这对于学生学习课内知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教师可适当选择介绍世界主要国家自然环境和风地人情的报刊杂志供学生选读,这样既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又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观看英语影视资料
利用影视资料辅助教学是一种省时、高效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一种尽量真实的语言环境和气氛,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体验外来语言和文化。影视资料实际上是用来进行英语口语教学的一种很具潜力的工具,特别是在培养学生兴趣和调动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教师可选取某些经典电影的片段,让学生模仿主人公的对话,使学生很积极的投入到表演和语言交流活动中,口语课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英语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资源,不仅能够极大地丰富大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素材,而且也能够为学生增加更多的学习渠道。互联网的运用可以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例如,在教英语问候语之前,可以布置学生查阅中、英文不同的问候方式。学生只需输入关键词,借助相关的软件,就能找到他们所需的信息,课堂上对他们找到的信息加以讨论。学生加深了印象,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五、结语
对于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必须有正确的生态观,必须在正确的生态理论的指导下构建起一种开放、平等与发展的英语教育生态系统,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出优秀的英语人才。创建一个和谐平等、开放互动的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英语水平,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英语教师的不懈追求。我们相信,基于教育生态学理论,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评价方式的生态优化与重构,我们能够达到这一目标。本文仅是从教育生态学角度对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文化教学的生态环境构建问题概括性讨论,意在抛砖引玉,为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启示。
[1]谭伟.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教育生态学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8,(10).
[2]曹路漫.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 2011,(8).
[3]陈兴莉.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育改革[J].中国成人教育,2010,(5).
[4]邓海燕.教育生态学视域下高职英语课题重构[J].教育与职业, 2012,(4).
[5]田旭.生态学理念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启示[J].教育探索,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