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科络损积阻及脏腑辨证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经验
2013-08-15肖文峥谢立科
肖文峥 谢立科 侯 乐
(1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2011级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40;2中国中医科学院眼科医院,北京,100040)
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是临床上较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之一,以静脉扩张,视网膜出血、水肿、渗出等为主要眼底表现[1]。发病急骤、病程迁延、视力损害严重,中医属“暴盲”“视瞻昏渺”范畴,为第二大致盲性视网膜血管病[2]。谢立科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结合眼科25年,学验俱富,在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方面更是有独到见解。谢主任认为“络损积阻(痰瘀互结)”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病机,也是导致其并发症的关键,祛积(祛瘀化痰)通络为其主要治疗原则。我们拟从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络损积阻病机、视网膜静脉阻塞各期脏腑辨证和治疗方法、及验案赏析三个方面,总结谢立科主任医师从络损积阻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经验。
1 RVO的络损积阻机理
谢立科主任医师创造性地提出视网膜静脉阻塞“络损积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络损积阻”中的“积”,即为中医理论中涉及的痰与瘀,与西医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病因病机中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血液动力学改变所导致的眼底出血及渗出相类似,络即为眼部血络,络损与西医的血管改变相呼应。痰瘀为疾病发展过程当中的病理产物,亦是病因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痰由人体正常水液不能气化而成,瘀由血液不得正常流动或血溢脉外而致。中医认为,在眼病的病理过程当中,痰瘀可阻碍人体气血的顺利运行,使目睛不得气血津液的充分濡养,而对眼部正常生理功能造成影响。临床上,RVO以视网膜水肿,渗出,静脉扩张,点、片或火焰状出血等为主要表现。其中,视网膜水肿、渗出乃水湿运行受阻,为“痰”之特点,视网膜静脉扩张,点、片或火焰状出血为血液运行不畅、血溢脉外,乃“瘀”之特征。故认为痰与瘀是RVO的主要致病因素。此外,痰瘀与气血津液在生理上亦密切相互关联。中医理论指出,津血同源、气血同源,气虚则津血生化乏源,气滞则津血运行受阻。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如若气无力行津,津液聚而生痰,阻碍气机,则血不得行而成瘀;血不能载气,气血运行不畅,津液不得正常气化,凝而成痰,痰瘀二者交互作用,使得眼部生理功能受到影响。由于水血在生理上、病理上的密切关系,因而对血病及水或水病及血之证,古代医家提出了水病可治血、血病可疗水的水血同治原则。据此,彭清华[3]以活血利水,水血同治来治疗RVO。相关研究表明:活血利水之药物能促进RVO后出血的吸收,改善视网膜组织缺血缺氧的状态,改善RVO后视网膜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进而治疗RVO。故祛积通络、化痰活血可为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方法。
2 RVO分期脏腑辨证及治疗方法
视网膜静脉阻塞眼底表现,大致可分为如下几个分期:初起,眼底可见火焰状出血及水肿,重者可见视盘充血、水肿;中期,视网膜有黄白色硬性渗出或棉絮状白斑,或黄斑水肿,视乳头水肿,视网膜动脉可有硬化征象;晚期,视网膜出血吸收,或者治疗不及时,治疗不当,出现视网膜、虹膜新生血管而导致反复出血,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其他变症。
谢立科主任医师认为:初期,眼底出血,当归于心、脾、肝三脏。心主血脉,心火内生,火性炎上,迫血外行,或心气不沛,推动血液运行乏力,血液停滞于脉道,留而化瘀,则血行瘀阻;脾统血,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则血溢脉外;又或肝气郁结,肝藏血失司,而有气滞血瘀,可致血液妄行。故从脏腑辨证施治及五脏传变角度考虑,滋阴健脾、养血补气、疏肝解郁、化瘀止血等方法,当应用于此阶段的治疗当中。又根据中医治未病思想,若为心火上炎所致出血,为防止心火克金,水火不济,可配合滋养肺肾阴津的方法,避免心火扰肺,心火过度耗伤肾阴,可在主方基础上配伍黄连、百合、丹参等药味。中期,视网膜出现水肿、渗出,当归之于肺、脾、肾三脏。首先,肺主通调水道,为水之上源,肺气失司,布散失常,则津液运行不畅或分布不均,致冗余的水液停滞于眼而有水肿、渗出;其次,脾主运化水液,脾阳不足或脾气虚弱,则水液运化不利,内生痰湿留滞眼部,出现黄白色渗出;再次,肾主水液输布排泄,为水之下源,肾阳失煦,津液输布异常,因此出现水肿或渗出。《温病条辨·九窍论》曰:“开窍者,运阳气也”。津液布散异常引起的目窍视物模糊,当应用补肺脾肾之阳气,化湿祛痰的方法。而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为兼顾各脏阴阳平衡,预防向肺传变,出现火克金、金克木的状况,可视具体病情,适当加以补血养肝、养心除热的药物,如当归、阿胶、川芎等药味。晚期,出现视神经损害,视网膜新生血管,当归之于心、肝两脏。《内经》有云“足厥阴肝经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人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与巅”,十二经脉之中,唯独足厥阴肝经直接连于目系。故视神经的相关损害,当责之于肝。此外,《素问·五藏生成篇》曰“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脉络膜作为眼部“血库”,血管丰富,视网膜的一部分血供由其负责,而心主血液,心肝两脏的母子关系,亦可相辅相成的保证视神经的营养,为改善其他症状争取更多时间,尽最大努力保留正常视功能。因此,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其病情发展到引起视神经病变这一阶段时,可以考虑从心、肝入手,采用活血养心、疏肝理气的治疗原则,从整体观念思考,防止金克木,水不涵木,可配合泻肺滋阴健脾的方法,加黄芩、山药、生地黄等药物。
很多学者在临床实践中,从痰瘀论治视网膜静脉阻塞,同样取得了不错的疗效。翁文庆等[4]观察RVO50例,其中早期15例,中期19例,晚期16例,分别给予犀角地黄汤、血府逐瘀汤、知柏地黄汤加减进行治疗,结果:治愈2例,好转28例,无效20例,总有效率60.00%。蒋建新[5]将本病分为阳亢血瘀型和气滞血瘀型,阳亢血瘀型治以平肝潜阳、活血利水、通络明目,方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气滞血瘀型治以疏肝理气、活血利水、通络明目,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有效率为92.86%。周义军[6]采用中医辨证施治:阴虚血热型,治宜化瘀止血,滋阴清热;气滞血瘀型,治宜理气化瘀止血;气虚血瘀型,治宜益气化瘀,摄血明目;同时用维脑路通、阿司匹林治疗。结果:治疗72例72眼RVO,总有效率90.2%。宋艳敏等[7]采用加减桃红四物汤,活血益气化瘀,降低血黏度,增加血液流量,治疗47眼,显效 13眼,有效 29眼,无效 5眼,总有效率89.4%。兰彩萍等[8]运用自拟归芍汤为基本方治疗RVO 100例100眼,随证加减,和血补血补气,结果:治愈54眼,好转39眼,无效7眼,总有效率93.0%。孙艳等[9]活血祛瘀,以通窍活血汤加减,合用葛根素,治疗气滞血瘀型RVO,结果:治疗组32例中,痊愈9例,显效l5例,有效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魏燕萍等[10]用散血明目片,活血利水,治疗气滞血瘀型RVO,结果:散血明目片组总有效率为80.65%。张玉明[11]用和血明目片治疗64例RVO,治愈34例,有效2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4%。雷海云等[12]对RVO 64例64眼的治疗过程中,均在给予口服促吸收药的基础治疗上,予银杏达莫静滴联合益脉康片口服,活血利水通脉,显效8眼,有效23眼,无效3眼,总有效率91%。陈明英[13]采用眼穴注射治疗本病,局部取穴:双侧四白、球后、承泣、太阳、丝竹空、鱼腰、攒竹、瞳子髎,穴位注入中药针剂,并配合口服桃红四物汤加减,以达到舒筋活络,利气行血的目的,结果:治疗RVO70例,治愈 38例,有效 23例,无效 19例,总有效率87.14%。
3 验案两例
例1:某,女,49岁,体胖。因“左眼突然视物不清5天”,2011年11月16日首诊,患者自述视力下降,头晕痰多,查视力:右眼1.0,左眼:0.3;角膜透明,KP(-),结膜无充血,前房中深,余大致正常。眼底检查示:左眼视乳头色淡红,边缘清楚,视网膜A∶V=1∶2,颞下支视网膜静脉血管周围见大片出血;舌暗,苔薄黄,脉弦滑。诊断:西医:左眼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中医:络阻暴盲,痰浊上壅证。考虑病情初起,实证为主,痰火相扰而有血,从心肝入手,治以凉血止血、化瘀祛痰、疏肝理气。处方:生地黄20 g,桃仁10 g,红花5 g,当归 12 g,赤芍 10 g,枳壳 10 g,桔梗 10 g,牛膝 10 g,柴胡10 g,茯苓 15 g,陈皮 10 g,大蓟、小蓟各 12 g,女贞子15 g,墨旱莲15 g,百合10 g,共14剂,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嘱定期复诊。2011年12月7日二诊,患者自诉视力稍有提高,眼底见散在出血,渗出较多,舌暗,苔薄黄,脉滑。此阶段出血减少,渗出较多,仍以实证为主,从心肺施治,治以凉血活血,利湿明目。处方:生地黄 10 g,桃仁10 g,红花 3 g,赤芍10 g,牛膝12 g,当归12 g,白茅根25 g,半夏10 g,陈皮8 g,蔓荆子10 g等,共7剂,每日1剂,早晚水煎服。2011年12月26日三诊,患者左眼视力0.5,眼底出血渗出减少,舌暗,苔薄白,脉弦细。上方有效,守方1个月。2012年2月3日四诊,患者左眼视力0.6,眼底出血渗出进一步减少,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此时距发病已有3个月,考虑久病伤阴,理应以滋补肝肾、疏肝健脾为主要原则,治以滋阴凉血,开窍明目。处方:生地黄15 g,熟地黄 15 g,知母 10 g,黄柏 10 g,赤芍 10 g,丹参 20 g,当归10 g,羌活10 g,蝉蜕6 g,麦冬10 g等,共14剂。此后,患者于2012年4月16日末诊,病情趋于稳定,眼底基本正常,继续以滋补肝肾,利水明目法巩固治疗。处方:知母10 g,黄柏10 g,生地黄20 g,山药12 g,枣皮 8 g,牡丹皮 10 g,泽泻 8 g,茯苓 15 g,葛根 25 g,半夏10 g,陈皮8 g,防风10 g,甘草5 g等。2012 年5月至今,患者再未复诊。
例2:某,女,53岁,体型匀称。因“右眼干涩、视力下降3天”,于2012年1月17日到门诊就医。查视力,右眼0.4,左眼1.0,角膜透明,表层荧光染色,少量着色,KP(-),余未见异常。舌红苔白,脉弦数。眼底彩照示,右眼颞侧血管扩张明显,点片状出血。临床印象:右眼中央静脉阻塞。病情初起,病变范围较大,当先以实证予以治疗,从心肝两脏考虑,治以凉血止血、行气化痰。处方:生地黄15 g,桃仁10 g,红花5 g,赤芍 10 g,枳壳 10 g,柴胡 10 g,桔梗 10 g,半夏 10 g,车前子15 g,陈皮 8 g,蒲黄 20 g,甘草 5 g,早晚两次口服,共14剂。2012年2月15日再诊,患者自诉视力无提高,查眼底,情况大致同前。辨证认为,从心肝论治合理可行,继续凉血止血,化湿祛痰的治法,增加凉血止血的药力。处方:生地黄20 g,赤芍10 g,当归12 g,川芎6 g,白茅根25 g,蒲黄25 g,丹参20 g,车前子15 g,益母草15 g,三七粉6 g,甘草5 g。2012年3月13日三诊,患者右眼视力0.6,眼底静脉扩张减轻,出血基本吸收。舌淡苔薄白,脉弱。发病2个月,滋补肝肾为主,以知柏六味地黄汤为主方,加减活血利水明目中药:桑椹 20 g,白茅根 25 g,白及 10 g,车前子 15 g,防风10 g,蝉蜕5 g,甘草5 g,共14剂。2012年3月30日四诊:患者右眼视力0.8,眼底基本正常,守方治疗,加减:赤芍10 g,车前子15 g,白茅根20 g,防风10 g,甘草5 g,共14剂。2012年4月18日五诊:患者右眼视力1.0,诉对治疗效果颇为满意,欲终止治疗。遂以滋阴健脾、利水明目法,予以巩固。处方:知母10 g,黄柏 10 g,山药 10 g,枣皮 6 g,牡丹皮 10 g,泽泻 6 g,熟地黄20 g,茯苓15 g,白茅根20 g,红芪10 g,枸杞子20 g,白菊 10 g,续服10 剂。
综上,谢立科主任医师创造性地提出视网膜静脉阻塞“络损积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其中“积”为“痰瘀互结”,由此出发提出“祛积(祛瘀化痰)通络”法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主要治疗原则,依照患者具体病情,结合五脏相传理论,中医中药辨证施治取得良好效果。仅以以上文字,对其经验进行概括总结,望与广大同行交流共进。
[1]廖乍萍,王玲.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治疗进展[J].国际眼科杂志,2005,5(3):537 -542.
[2]雷晓琴,贺鹏程,王明芳.视网膜静脉阻塞并发症新生血管的研究现状[J].国际眼科杂志,2002,2(4):28 -30.
[3]彭清华.眼科活血利水法的基础研究[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9(5):14 -18.
[4]翁文庆.中医分期辨治视网膜静脉阻塞50例临床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0,(45)1:38 -39.
[5]蒋建新.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7,25(3):58.
[6]周义军.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76例[J].江西中医药,2009,40(11):63.
[7]宋艳敏,吕沛霖,屈进学.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86例[J].陕西中医,2010,31(9):1163 -1164.
[8]兰彩萍,马素萍.归芍汤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2009,25(11):24.
[9]孙艳,孙霞.通窍活血汤加减合葛根素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32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8,24(5):7 -9.
[10]魏燕萍,彭清华.散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气滞血瘀证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眼科杂志,2010,20(1):20 -24.
[11]张玉明.血明目片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64例[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4):796 -797.
[12]雷海云,黄崇柯.银杏达莫联合益脉康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效果[J].国际眼科杂志,2009,9(10):1889 -1890.
[13]陈明英.活血药穴位注射配桃红四物汤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70 例[J].陕西中医,2007,28(10):1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