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工科专业校企文化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013-08-15於红梅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职业

於红梅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探索的浪潮中,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普遍得到重视,以独具职业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促进职业教育内涵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品牌形象已得到广泛认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就明确指出,要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将行业、企业、职业等要素融入校园文化,使学生在校就能感受职业文化氛围,培养职业意识,形成良好职业素养,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湖北科技职业学院依据工科专业所面向行业的职业文化特点,以校企合作为依托,重视在人才培养的各环节中融入企业文化要素,并以学校开展的各类文化活动、技术活动为载体,努力营造校园文化职业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情操,形成了有效可行的校企文化融合机制和策略,在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素养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得到了学生和企业的认可。

一、高职校企文化融合的意义

所谓文化育人,即有什么样的文化气息,身处其中的人物就会刻有其文化的烙印。高职院校人才的职业素养的养成,也必须是在倍含浓郁职业文化氛围的高职校园文化中形成。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融入企业行业的文化要素。

校园文化的建设需要培植和积淀,它取决于办学定位和文化建设方向。高职教育仰仗着大学的光辉而建立,同时肩负着培养“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型人才”的特殊历史使命,其校园文化属性既体现“人文关怀、理性光辉、自由独立”为主的传统大学精神[1],又具有以“服务为本、职业情怀、经世致用、重技崇学、能力本位”[2]等为核心理念的职业精神,因此是具有鲜明职业特性的职业“教育类大学文化”。

1.校企文化融合是高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深深植根于企业每个员工头脑中的精神成果和思想观念,它以企业精神为核心,把企业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企业所确定的目标上来,是企业的经营观念、企业精神、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和全体成员对企业的责任感、荣誉感等要素的总和,表现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层面[3]。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其直接服务对象是企业,直接目标就是让学生进入企业后能迅速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法,自然地融入现代企业文化之中。高职院校是企业人才的摇篮,企业是学校教学价值的延伸,只有熟悉和认可企业文化,才能做到平稳、快速地完成从“学生”到“企业员工”角色转变。因此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是蕴含优秀企业文化特征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学文化。校企文化融合逐渐成为高职存在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让学生熟悉、认可优秀企业文化是高职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

2.企业文化需要推陈出新,校园文化注入企业新的活力

校园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影响着学生们的行为习惯,尤其是工科学生,长期养成的科学严谨的处事态度和创新意识,以及在各类文化和技术活动中培养的合作精神、团队精神、沟通的能力、集体荣誉感等,这些积极向上,充满激情的优秀文化素质给企业文化建设带来新鲜血液。他们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在高职校园文化熏陶下形成的这种行为习惯会带到企业中去,影响着企业所有的员工。

可见,高职校园文化气息通过其毕业生的良好行为素养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设,必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3、校企文化的融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和谐统一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深入学习,各种文化活动、实践活动为载体,教师、辅导员等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正确引导而建立的。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从企业个体来讲是围绕企业发展、企业利益而构建的,事实上,优秀的企业同样也肩负着社会责任,肩负着发展中国经济振兴中华民族的重任,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最终也体现在为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服务。从这个意义上讲,学校、学生和企业终极目标是和谐统一的。

二、校企文化融合现状的分析

高职毕业生一次性就业成功的比例是较低的,跳槽的事经常发生。我校某届机械、焊接专业学生曾经有七十多名学生与武汉一家公司签订顶岗就业协议,企业给予的工资待遇不低,但一部分学生工作不到半年就离开了。这类事情从学生顶岗实习阶段开始就时有发生。往往用人单位很希望学生能留下来,能够潜心做下去,将来会有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但遗憾的是,最终学生还是选择离开。除企业自身的原因外,学生对企业“水土不服”,不适应企业的制度规范、工作理念与价值观念等是主要原因。归根结底在于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偏于急功近利,对企业文化的不认同。深层次的探讨这个问题,可以发现,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机制尚未形成,校企文化融合还没达到更高层次。

1.建设高职校园职业文化还没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还停留在传统的文化建设阶段,视角单一。从学校层面上讲,系统地规划、构建基于校企文化互融的职业文化体系还没引起足够的重视,多表现为思想政治工作、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和各类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在校期间由于与企业接触少,对企业不甚了解,当与企业发生矛盾时,容易站在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甚至部分学生害怕面对社会、面对企业,对就业有焦虑感。因此,将传统的校园文化延伸为广义的校企文化,校园文化体系架构中多丰富些企业文化元素,使其影响力能更多地触及到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缩短学生与企业之间的距离,以适应现代高职教育校园文化建设的需要。

2.教学环节中职业导向缺乏系统性和主动性

校园文化建设离不开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高职校园职业文化氛围的形成在于无形中,在于随时随地的真实感受。由于职业院校的大多数教师缺乏企业工作经历,对企业的诉求没有真切的体会,自然在教书育人的同时也少有融入企业文化要素,对学生的企业文化传播自然也就缺乏。因此,教师到企业挂职实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企业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企业和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存在偏颇

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可以概括为是企业为达到经营成功而形成的,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共同遵守,反映企业意志的价值理念,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深层反映[4]。直接表现为以人为本,质量第一,用户至上,强调创新与竞争,它追求的是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追求盈利和效益。高职校园文化的核心是教书育人、学术水平和科研成果,[5]鼓励学生弘扬个性,学生对企业的认同实际上是对企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当两者存在偏颇时,就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应、不服从等问题。

三、高职工科专业校企文化融合的实践

(一)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企业文化内涵

人才培养方案体现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和服务对象,体现人才培养规格和培养目标。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机电工程系从领导到专业教师首先在思想认识上和观念上统一,坚定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做到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企业行业需求相结合,教育活动设计与企业文化相对接,思想教育与企业的管理理念相结合。教育活动设计中除传统的“共产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精神文明及校园文化建设、安全与法制、心理健康教育”等之外,增加“社会实践、专业实践、企业文化、现代企业管理、企业的任职要求讲座”等内容,明确将企业文化融合与互补纳入职业教育范畴。

(二)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改革与教学之中

体验式的学习有助于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告诉我,我会忘记;让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做,我能明白。校企合作、工学交替是校企文化融合的最佳途径。我校机电工程系采取与企业共同开发课程、在教学上推行“教、学、做”一体化、工学交替等方式,将企业岗位的工作过程、企业的管理、企业员工素质要求、企业核心理念等融入课堂。

1.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在教学中引入更多的企业概念

职业教育新课程开发,其中很重要的思想是学生的专业知识是以企业真实的案例、岗位工作过程为载体建立起来,这个过程也是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过程。机电工程系在开展的一系列课程教学改革中,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案例教学、教学做一体化等理念贯穿于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更加贴近企业的应用。例如机械零件的质量检测课程,采取与企业共同开发的方式,贯彻学中做,做中学的理念,坚持理论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方向,按企业实际选择检测方法和质量控制手段,按工作过程实施教学,突出产品检测和质量分析控制能力培养,突出质量意识和职业素养培养,培养出能满足企业需求的实用型人才,同时将企业对质量检测岗位的职责要求、技术要求、品质要求均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在新技术的学习、新技术的应用及推广过程中也了解了企业的要求。

2.借校企深度合作,多视角了解企业

要了解企业文化,适应企业的管理,校企合作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通过与企业合作项目,让学生多视角了解企业。机电工程系与“光谷精工”采取双向合作方式,一方面将企业的真实产品放在学校加工,即所谓的“校中厂”。这个过程以最接近企业的管理模式运作,熟悉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现场环境的布置、张贴警示语、工作区域的划分、产品检验涵盖产品的初检、自检和巡检、效率要求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企业的严格管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即所谓“厂中校”的方式,学生和企业员工遵循同样的要求,完成该岗位企业员工相同的工作任务,让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管理、理念、规范及要求。这些真实的体验,对学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他们要克服内心对企业的理想化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在与企业交流中,教师能更加了解企业的要求、想法及企业对员工技术的困惑,从而帮助教师更加贴近企业组织教学。

(三)创科技品牌文化,提升专业知名度

机电工程系结合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素质的要求,开展各类技能大赛、科技兴趣小组,精心策划、细心组织和运作,让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学生学技术的热情,树立爱岗敬业的良好作风。目前已开展“钳工技能比赛”、“机械cad大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技术竞赛,活动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已成为学校第二课堂的重要科技品牌活动。

除组织竞赛外,机电工程系还根据专业特点,组织科技兴趣小组,如嵌入式系统兴趣小组、汽车检测与维修兴趣小组等等,引进企业的项目,聘请企业技术人员指导,使竞赛逐步融入真实的生产实践中;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等方式,使学生在校就体会工作情景。

(四)班级导师制

一般来讲,辅导员与学生的接触是最多的,老师主要负责教学。针对专业的不同,老师深入班级,参与班级管理,更多地与学生交流,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用职业的眼光引导学生,尤其是学生的职业规划。

四、结束语

校企文化的融合是高职院校提高核心竞争力、加强内涵建设的一个突破点。文化互融互渗的具体措施还需多层次、多视角去探索。大多数高职院校已经有了主动融合企业文化的意识,如何将校园文化融入企业和影响企业文化是职业院校社会影响力的切入点,如何做到相得益彰,互相促进,这一方面还需深入探讨。

[1]陈云涛.高职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精神重构[J].高等教育研究,2009,(7).

[2]胡类明,石芬芳.对高职文化创新发展的路径探索——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文化建设为例[J].职教论坛,2010,(15).

[3]企业文化的内涵[EB/OL].http://management.mainone.com/ceo/2006-12/76657.htm

[4]唐彪,屠晟.浅析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构建[J].现代商贸工业,2007,(3).

[5]尤建国.校企文化融合与彰显[J].江苏社会科学,2010, (s1).

[6]黄焕山.品牌文化[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2).

[7]於红梅,李鹏辉,胡双喜.基于企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高职专业内涵建设[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