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冗余现象在英语听说训练中的应用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谈话听力口语

余 静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 汶川 623002)

冗余现象普遍存在于语言运用中,是语言交际工具所具备的固有特征。冗余现象是指在语言交际中出现次要意义或无意义词语的现象。英国语言学家夸克(Quirk,1963)指出英语的冗余度可达50%,然而这并不能说在英语听说过程中,冗余信息即是多余的无关紧要的,除去掉50%的冗余信息将不会影响信息的准确传递和理解。冗余并不能等同于累赘的语言信息,冗余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语言信息传递的方式,是对说话者意图的补充说明,帮助听话者更加准确地理解语言信息。如果在英语听说训练中将冗余信息全部剔除掉,势必会影响说话者信息传输的准确性以及听话者对信息内容理解的准确度。

1.听说过程中冗余产生的因素

1.1 不同的语言环境产生的冗余

语言环境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冗余度。首先受到的通信噪音干扰最大的当属打电话,因此其语言使用过程中的冗余也就最多。通话中常常会出现“Can you follow me?”或是反复重复谈话内容以便对方听明白。其次是面对面的谈话,因受环境条件﹑噪音杂声﹑自我调整等因素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从而使谈话产生冗余。以下面两个学生讨论复习线性数学考试遇到的难题为例,可以发现面对面的谈话过程中,谈话双方根据实际情景需要,为了及时给予对方回应或是对对方的观点表示赞同,或是为进一步表达自己的观点争取思考时间,谈话者通过反复使用“Yeah”“I/You know”“I wish/ guess/ thought”来到达此类目的。请看下面的这组对话:

“A:I can’t believe you are coming to me.I mean you do know what I got on the last test,don’t you?

B: Yeah,I know.You told me.I just thought two heads might be better than one.

A: Yeah,that’s a nice idea.But you know,I wish I knew that person in our class who got a hundred on the last test.She didn’t miss a question.Umm… was it Elizabeth?

B: Oh yeah,Elizabeth! She is a friend of mine.Why don’t I give her a call?

A: What! At this hour? It’s already ten thirty.I don’t want to impose her.

B: Yeah,I guess you are right.But you know what,she owes me a big favor.”

再次,演讲虽是有准备有讲稿的语言表达,但是演讲一般发生在大型公共场合,语言的感染力是相当重要的,为了使听众更好地理解演讲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演讲者常常会用到冗余来增强听众的印象。以马丁·路德·金于1963年8月28日在华盛顿林肯纪念堂发表的著名演讲“I Have a Dream”截取的一段为例,可以发现通过冗余信息“one hundred years later,the Negro still……”使听众与演讲者在思想上产生强烈共鸣,不得不为100年后的今天黑人仍然备受歧视而深感愤慨。“But one hundred years later,the Negro still is not free.One hundred years later,the life of the Negro is still sadly crippled by the manacles of segregation and the chains of discrimination.One hundred years later,the Negro lives on a lonely island of poverty in the midst of a vast ocean of material prosperity.One hundred years later,the Negro is still languished in the corners of American society and finds himself an exile in his own land.And so we've come here today to dramatize a shameful condition.”最后,其他诸如论文摘要、新闻报道标题、电报、会议速记等语言环境除了语言符号系统自身的冗余之外很少再产生冗余信息。

1.2 不同的文化背景产生的冗余

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是文化﹑生活经验的产物,不同的语言有其自身民族特定的文化内涵。当人们使用语言表达思想时,除了主观愿望之外,还受到社会文化和生活经验的制约。不熟悉所说内容的文化知识背景和讲话者的生活经验往往难以理解语言形式和领会讲话者语言中所表达的思想,这种情况下,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势必会产生冗余。例如中国人日常打招呼时常用“到哪儿去呀?”“已经吃过早饭啦?”如果来自英美国家的人不曾了解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经验时,他们将会非常认真地回答自己将到什么地方去,吃或没吃早饭等。

1.3 情感因素导致的冗余

语言使用者在语言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如紧张﹑激动﹑烦躁﹑焦虑等等,这些情绪常常会干扰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表达,产生不同程度的冗余。以听力教材中出现的一段听音材料为例,讲述者Kerry在描述自己的第一次约会时因激动﹑腼腆等个人情绪的影响,讲述中出现很多的“Um…” “and …”。而最开始的一句出现三个内容几近相同的短语“friend of mine” “a woman friend of mine” “a platonic friend of mine”突出Kerry急于向听话者澄清自己收到的是女性朋友(而非女朋友)的邀请的迫切心情。如果去掉冗余信息可能听者体会不出Kerry说出此话的心情,影响听力理解效果。“Kerry: Well,I'd arranged to have a drink with a ...friend of mine ...a ...a woman friend of mine who's a platonic friend of mine.And she… insisted on bringing this friend of hers which ...who she said I'd like to meet and ...I thought she was trying to fix us up and I said,"Please don't!" Um ...but she did bring this friend.Um ...and..,we hit it off. And...after the wine bar we went to ...to have a pizza and we all got ...had a few more drinks and ...the other woman who ...ended up ordering a pizza that had a bunch of stuff on it that I really liked and she ...I ordered a pizza that had a bunch of stuff on it that she really liked,so we picked at each other's pizzas all night and we realized that we were ...sort of had an ideal relationship,so that we could order really any pizza on the menu and… we'd both be happy.And… anyway we ended up living together and still are.”[2]

2.听说过程中充分发挥冗余的积极作用

2.1 听说材料的选择

语言的目的在于交际使用,不是死记硬背语法或句法规则,而真实的自然交际又免不了出现冗余信息。然而,在传统的听力训练过程中,教师因课堂时间的有限性,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以及努力想让学生快速理解听音材料,通常选择没有噪音干扰,吐词清晰,语速略慢的听力材料,而不愿去选择冗余较多,断断续续的真实谈话及新闻报道等材料。这样脱离实际的训练其结果并不理想: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一听到冗余度较高,有干扰的谈话时,往往就抓不住谈话重点;此外,学生如果不了解语言的冗余特点,遇到干扰或者听不懂某个单词,就会变得惊慌失措,无暇顾及后面的内容,严重影响听力效果。在传统的口语训练过程中,大部分教师要求学生使用语言时要简洁明了,同时对句子语法结构也有严格要求,在学生表达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反复地给学生纠正错误,忽视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这样的口语训练使学生在使用英语表达思想意图时,通常不会使用冗余,谈话直来直去,死板生硬,给人的感觉非常不自然。因此,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冗余程度较大的真实的听说材料,让学生熟悉各种材料中出现的冗余现象,培养学生学会辨别冗余信息,帮助学生在真实的交际情景中合理有效地使用冗余,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

2.2 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

传统的听说训练与真实交际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一方面是缺乏真实的自然交际情景,在听说训练过程中能看到的多是为语言操练而创设的情景,都是人为的,非真实的;另一方面是有组织﹑有准备的操练,而不是即席性的交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语言环境,了解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增强语感,强化口语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定时为学生播放广播﹑电视英语节目﹑观看原版录像等,使学生了解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并体会各种场合中出现的英语冗余现象,有助于学生将语言能力与语用能力结合起来。同时,为了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使用外语的场所和机会,让学生沉浸于使用外语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教师应开展经常性的英语演讲比赛﹑侃谈沙龙﹑小品表演等活动。教师在听说训练过程中,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信息的沟通上,而不是语言的语法结构上。同时,教师对学生在表达过程中所犯的语言错误和冗余信息,只要不影响正常交际的顺利进行,应采取宽容的态度不应立即给予纠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减轻怕犯错的心理压力,增强自信心,激发学生参与交际的热情,也有助于学生自然面对﹑灵活处理交际中的冗余现象。

2.3 在听说训练过程中适当使用冗余

在听力训练方面,通过接触和了解各种类型听力材料中的冗余信息,培养学生有效利用冗余信息了解语言发生的背景知识,学会通过冗余来预测语言信息和谈话者的意图,学会透过冗余抓出听力材料中的关键词﹑主要信息。教师应在听力过程中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内容上而非传送信息的语言符号系统上。在口语训练方面,说话人如果过多的将精力用于表达的精确性,避免冗余的出现,必然忽视表达的流畅以及内容的达意,忽视表达形式的多样性和生动性,从而失去交际的自然真实性。然而,如果说话人过多使用冗余,在口语表达中经常出现含糊不清或错误形式,将导致错误习惯的养成,影响口语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应先指导学生多听,多看,多观察,再要求仿说。在口语训练中应注重冗余信息的适当使用,把握适度,从而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

3.结论

通过上述讨论,不难看出适当地使用冗余理论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在听说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多收集各类形式多样的听说材料,各种用英语进行的交际活动应尽可能设计得自然,接近于交际的实际,还应向学生灌输冗余理论知识。学生在充分接触外语的过程中,在多听、多看英语的同时,也动嘴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就会很快地理解领会冗余在英语听说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冗余现象在英语听说训练中的积极作用。

[1]王宏.英语冗余现象及其在语言交际中的积极作用[J].外语教学,2000,(1).

[2]张民伦.英语听力入门2000[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桂诗春.冗余现象与英语教学[J].外国语,1980,(1).

[4]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l.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谈话听力口语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酒中的口语诗
正确理解术前谈话
Units 1—2 听力练习
Units 3—4 听力练习
Units 5—6 听力练习
Units 7—8 听力练习
提高口语Level 让你语出惊人
口语对对碰
练习口语的一些小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