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一项基于开放实验模块化教学模式的研究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语言

蒋 倩

(滨州学院 外语系,山东 滨州 256603)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1]。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会风俗又都在该民族的语言中表现出来。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说话者才能有效地避免由于不同文化背景造成的交际障碍和交际摩擦,顺利实现交往的目的,成功地运用第二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

一、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在文化学习中的作用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语音课和口语课,其根本目的是对听、说能力的训练,它所接触的语言形式虽然比较简单,但其中不乏跨文化因素。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中,话语的选择、组织形式、叙述方式是不同的[2]。比如在汉语中我们经常谈的婚姻、家庭、收入等话题在英语中是被认为个人隐私而极少被涉及。教师完全可以利用视听说课程的生动活泼性、感官性强等特点,对所涉及的跨文化知识通过声、色、形直观地表现出来,不但与汉语文化有了明显的对比,而且通过这种显而易见的对比性,可以帮助教师解释不同文化的行为,从而避免用自己的标准去解释别人的行为而造成解释模糊,甚至使学生产生误解,进而提高学生区别不同文化和接受不同文化的能力,也加强了学生对跨文化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

英语教学的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地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英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运用语言。因此,在英语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使用教科书以外,还应该积极利用其它课程资源,特别是英语电影,这些内容本身就是英语文化某个侧面的缩影。通过看、听、说,学生能够从中了解西方国家的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英语电影可以激活沉积的词语和句法,让学生学到如何得体、恰当、流畅的交际。

(一)有助于了解不同的民族非语言活动在交际中的作用

英文原声电影是观察、研究姿态、表情、动作等语言以外的交际手段的十分有用的材料。由于电影提供的场合多,语言材料自然也就富有变化。社会文化不仅制约着人们的语言行为,而且也制约着人们的非语言行为。非言语行为虽然是言语交际的辅助手段,但却在无声地传递信息、表达情感。Samovar[4]认为在面对面的交际中,信息的社交内容只有35%左右是语言行为,其他都是通过非言语行为传递的。因此,只有在实践中特别注意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对情景的适应性,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在看电影时,教师和学生都应该特别注意日常生活的情景(如:商店售货员和顾客的对话、打电话时的用语、大街上相遇时的随便谈话等等)。在看完电影后师生可以交换意见互相补充。另外,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课题小组、布置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文化专题(如节日风俗,词汇背景知识以及社会交往话题等),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文化,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可根据探究内容,指导学生通过口头报告、书面评介,短剧表演、画面展现、实景模拟等形式分享探究成果。对于一些具有典型的文化差异的片段,譬如讲到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万圣节) 时,教师可有目的地先介绍有关节日的背景知识,然后布置相关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追溯这些节日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也可与汉民族的相关节日进行对比探究,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学生对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冲突,具有识别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正确性,减少母语文化的干扰,超越“自我疆界”。

(二)有助于加深对中西文化差异理解

在视听说课上,还可以了解中西文化差异,例如《刮痧》,文化差异融合之难在这部影片中发挥到了极致[5],但文化差异之间的鸿沟也并不是不可以逾越。文化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差异本身并不是坏事,文化冲突主要由于彼此不了解而造成。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不同的文化之间需要有理解精神和博大的胸怀,回避交流、放弃自我、相互对立都不是解决文化冲突的途径。跨文化交际难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冲突,但为达到交际的目的,在不同文化交流过程中,交际双方要尊重对方的文化习俗,特别是对于那些与自己文化习俗不相同的地方要持宽容的态度,消除民族偏见和打破文化定型,坚持文化平等的原则,互相尊重,克服民族中心主义。积极参与中西方文化交流,建立相互间的信任,避免自我文化的优越感,尽量理解对方的文化,努力消除对异质文化的隔膜。随着交际双方不断熟悉对方的文化,因为文化差异而引起的困惑就会逐渐减少,交际质量也会进一步提高。

此外,教师还需要把视线投向文化的另一属性,即现实的、潜藏的、主观的、个人的一面。当着眼于文化的这一面时,就会倾向于重视跨文化能力中“思维能力”这一构成要素。同时也会关注这样一些能力,如交际者是否从具体实情出发看问题、是否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是否善于进行独立的分析与判断、是否善于换位或逆向思考、是否对社会现实问题有敏锐的观察与关注。如果教师重视跨文化能力中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就不会满足于课本和单纯的传授知识,只让学生去主观感受现实的事物,去“亲历”跨文化情境,并做出自己对文化现象的解释和判断,从而“建构”自己的跨文化交际知识和能力。

二、OEM教学模式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开放实验模块化教学(OEM),将学习活动分成必备语言技能为主题的学习、学生文化素质培养、国际文化知识为主题的学习和综合技能为主题的学习。语言实验教学的目标、主体、方式、内容、教学资源都是开放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学习风格等特点选择学习内容。开放式实验模块化教学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有利于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教学关键在于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而了解文化差异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真实环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开放实验模块化教学中的“国际文化知识为主题的学习”模块便是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好机会。教师可以针对所欣赏的影片对此模块进行细化设置,如可在开放实验模块化教学模式中把“国际文化知识为主题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细分为对比性学习、模拟交际练习和情景对话练习三个阶段。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自由探索体验大学英语学习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对比性学习

教师可以预先设计出问题,这些问题涉及到影片所反映出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学生在欣赏影片的同时,便能有意识地看到文化差异。例如,Father of the Bride影片中涉及到了中西方婚礼差异,那么在欣赏影片时就应该让学生注意这个问题,并在影片结束后对此进行讨论,由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加以总结,从而让学生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二)模拟交际练习

每个影片都给出了一定的背景,欣赏完影片后,教师可以就某片断,让学生掌握表达某种交际功能以及表达一定题材所需的语言形式,要求学生模仿,并体会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三)情景对话练习

经过对比性学习和模拟交际练习后,教师便可以给出类似的情景,由学生完成情景对话练习,以提高真实场景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结语

胡文仲教授[6]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包括语言能力、交际能力和文化能力。外语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效的文化输入在外语教学中至关重要。文化教学内容应当给学习者提供充足的交际知识和语言文化知识,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知目的语,以便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在外语学习中,文化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影视片的教学活动学生可以多了解不同文化人们的习惯行为,观察他们对谁、在什么情况下、什么时候、怎样实施手势语、目光语、身势语,以及接触等行为;观察他们如何使用空间和时间以表达意义和维持社会关系。因此,只有在实践中特别注意语言与非语言行为对情景的适应性,才能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7]。

视听说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有助于他们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外国文化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最终促进其语言应用能力的大幅度提高。

[1]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2]权立宏.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J].广州大学学报,2003,(1).

[3]佘艺玲.英文影视与英语语言学习[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3,(3).

[4]Samovar,L.A.Understand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Belmont,Calif.Wadsworth Publishing Co.,1981.

[5]黄鸣.从电影《刮痧》看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8).

[6]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7]许力生.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版社,2004.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语言
情景交际
交际羊
语言是刀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我有我语言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