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
2013-08-15崔庆平王生换
崔庆平 王生换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 庆阳 745000)
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误诊原因分析
崔庆平1王生换2
(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 庆阳 745000)
目的: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影像学的认识,避免误诊。方法:分析30例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误诊情况。结果:30例病例中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12例;1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支气管扩张症6例,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例,支气管肺炎2例,胸膜增厚并少量积液2例。结论:支气管内膜结核常被漏诊、误诊,除了本病临床特征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外,对本病认识不足也是原因之一。
支气管内膜结核;影像学诊断;漏诊误诊
支气管内膜结核 (endobronchia1 tubercu1osis,EBTB)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变,占肺结核病人的10%~20%。由于本病起病隐匿,胸部X线平片、CT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改变,确诊需依靠支气管镜检查[1]。本文对30例确诊为支气管内膜结核的患者,进行分析、总结,明确对其漏诊误诊的原因,以提高对支气管内膜结核的认识。现将我院2010~2012年收集的30例支气管内膜结核病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诊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例病例中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12例,18例误诊为其他疾病。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8~70岁,病程1~6年。主要临床表现有:胸部不适25例,呼吸困难18例,哮鸣音8例,顽固性、刺激性咳嗽12例,反复咯血或痰中带血10例,午后盗汗、低热8例,颈部淋巴结肿大2例;肺部无阳性体征者3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胸部X线片及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并取病变组织行病理检查,20例行胸部CT检查。
2 结果
2.1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片示:双下肺纹理增多伴多个小点片状影12例,双下肺炎性渗出7例,肺不张5例,肺门影增浓3例,右下肺炎性病变伴部分不张6例,无异常2例。20例行胸部CT检查:右肺中叶不张8例,主支气管管腔狭窄5例,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右肺尖后段钙化2例,胸膜增厚2例。
2.2 实验室检查 PPD皮试呈阳性7例,血沉增快12例,痰检中仅3例痰涂片查抗酸杆菌。
2.3 纤支镜检查 本组30例病人均作了纤支镜检查,28例病人经纤支镜检查后直接获得了阳性结果。其中支气管充血水肿4例,溃疡及干酪样坏死7例,黏膜肥厚肉芽组织增生8例,纤维组织增生瘢痕狭窄11例,30例确诊为EBTB,其活检标本阳性者15例,刷检阳性者13例,纤支镜检后再行痰检并找到抗酸杆菌1例,1例行右肺下叶切除后病检证实为结核。
2.4 误诊情况 18例患者误诊为其他疾病:支气管扩张症6例,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例,支气管肺炎2例,胸膜增厚并少量积液2例。确诊支气管内膜结核患者12例。
3 讨论
气管、支气管内膜结核是发生于气管、支气管黏膜或黏膜下层的结核病变,其开始先侵犯黏膜层,为黏膜的单纯性炎症,之后相继形成结核结节、浅表性溃疡、肉芽肿,还可侵犯黏膜下层和软骨,进而造成气管填塞或纤维化疤痕性狭窄,本病大都继发于再感染肺部结核,也可初感淋巴结结核或血源性传播。由于这种特殊的病理过程造成临床与影像学无固定的和特异的表现,因而易出现漏诊和误诊。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哮鸣、呼吸困难、刺激性咳嗽以及咯血[2]。其临床漏诊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3.1 临床医生对EBTB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 肺结核在我国是常见病、多发病,且EBTB中多数继发于肺结核,少数病例亦可单独发病,值得注意的是单纯的EBTB也不少见,临床医生对这类病的认识不足、警惕性不高,是造成误诊、漏诊的主要原因。
3.2 查体不详细 查体时只注重肺部罗音而忽略了局限性哮鸣音这一重要体征。当支气管内膜结核时间较长且未经治疗,可因支气管结构改变或干酪样坏死物质阻塞支气管腔,查体时可出现局限性哮鸣音。
3.3 痰检抗酸杆菌阳性率不高 其原因可能与留痰方法及痰检次数少有关;还有可能与其病灶多为支气管黏膜下浸润、增殖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肉芽组织阻塞近端支气管,使带有结核菌的坏死物及分泌物菌不易外排有关[3]。总之,痰检抗酸菌是EBTB的重要确诊手段之一,决不能因为一次痰检阴性而终止。
3.4 影像学缺乏特异性表现,临床过分注重胸部X线及CT检查 若不伴有肺结核,而且EBTB尚未形成活瓣或管腔未完全阻塞时,此时X线胸片常为阴性表现。胸部CT检查有时可发现支气管管壁凹凸不平、增厚,管腔狭窄、闭塞,气管、支气管旁及纵膈内淋巴结肿大、钙化[4],若同时伴有肺部感染、局限性肺气肿、肺不张及肺实变影,容易误诊为中央型肺癌。支气管结核的影像征象需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及中央型肺癌作鉴别。慢性支气管炎时支气管腔少有固定性狭窄改变;支气管扩张则见支气管囊状或柱状扩张,无管腔狭窄、闭塞;中央型肺癌于受累支气管可多见软组织肿块。故CT检查也不具有特异性。临床医生只注意胸部X线及CT检查报告单,不结合病人其它情况综合分析,也是造成漏诊误诊的原因之一。
本组30例患者最后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确诊12例。误诊为其他疾病:支气管扩张症6例,中央型肺癌并肺不张5例,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3例,支气管肺炎2例,胸膜增厚并少量积液2例。纤支镜检查是EBTB诊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可行灌洗、刷检、活检以获取组织、细胞学诊断,纤支镜检查不但能对EBTB进行诊断分型,而且对指导治疗判断愈后具有重要价值。EBTB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诊断时必须结合病史、体征及痰查抗酸杆菌与胸部X线检查等资料,综合分析,做出诊断,尤其对有干咳胸闷、咯血或痰血、喘息而结核中毒症状不明显者,经抗炎、对症等治疗2周未见好转,应尽早作纤支镜检查,镜下刷检、涂片找抗酸杆菌及作活检送病理组织检查,若送检标本无阳性发现者而高度怀疑本病的2周后可再次作纤支镜检查。当高度怀疑EBTB而一时找不到依据的,必要时诊断治疗和追踪观察,以防漏诊[5]。所以,纤支镜检查不但对EBTB早期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而且能为尽可能早的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对防止气道狭窄或完全阻塞,维持肺功能的正常,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
[1]董琼雄,郑浈浈,李史来.支气管内膜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7,23(3):326-327
[2]谢惠安,阳国太,林善锌,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15-317
[3]许建英,李菊英,裴彰,等.76例气管与支气管结核临床X线及纤维支气管镜下特征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1998,4(2):10-11
[4]潘纪戊,张国桢,蔡祖龙,等.胸部CT鉴别诊断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82-285
[5]付向东,邓永聪,曾丽红.胸片正常的支气管内膜结核15例临床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04,9(3):226-227
R 521.1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5.056
201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