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结合治疗干眼病临床分析

2013-08-15郑慧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3年5期
关键词:润燥眼病泪膜

郑慧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 都匀 558000)

中西结合治疗干眼病临床分析

郑慧

(贵州省黔南州中医医院 都匀 558000)

目的:探讨中西结合疗法治疗干眼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干眼病患者,将其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各43例。西药组给予人工泪液,结合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润燥明目中药汤剂。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2.09%,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37%,且结合组症状改善评分优于西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结合治疗干眼病不仅能够改善临床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同时能够提高用药安全。

干眼病;人工泪液;润燥明目汤

干眼病是眼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指由于眼泪的减少或者泪腺功能下降,导致眼睛表现出微小伤痕的一种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眼睛干涩、灼痛感,眼屎较多,眼酸、眼痒、怕光和视力减退。近年来干眼病的年轻化趋势明显,主要是由于现代生活中,青年人的工作、娱乐与电视、电脑、手机接触越来越多,长时间面对荧光屏,缺乏适时地眨眼或让眼睛休息,影响了双眼的泪液分泌,从而形成干眼病[1]。长期的眼部不适极大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质量,严重者还可引发角膜炎、角膜新生血管、角膜溃疡,甚至致盲,因此必须及时进行治疗。我院采用中西结合法治疗干眼病,效果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86例病例为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收治的干眼病患者,将其分为西药组和结合组,各43例。西药组中男23例(36眼),女20例(28眼),年龄 25~74岁,病程2~16个月;结合组男22例(32眼),女21例(30眼),年龄24~73岁,病程2.5~15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对于干眼病的诊断目前尚无统一标准,主要是通过临床症状、泪液分泌实验、泪膜破裂时间、荧光素染色等进行诊断,我们的经验是:(1)主观症状:干燥感、异物感、疲劳感、不适感;(2)泪膜不稳定:泪膜破裂时间≤10秒;(3)泪液分泌减少:泪河高度、Schirmer试验<10 mm/5 min;(4)荧光素染色≥1,满足以上条件者便可确诊。

1.3 方法

1.3.1 西药组 给予人工泪液,每日3次,每次1滴,1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叮嘱患者注意用眼时间,缓解眼部疲劳,并加强眼部的护理,保持其干净。

1.3.2 结合组 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再给予口服中药,方用润燥明目汤:石斛15 g、生地15 g、知母10 g、决明子 12 g、密蒙花 9 g、白芍 10 g、丹参 9 g。每日1剂,每剂分3次煎煮,第1、2次加水500 mL,煎取200 mL,第3次加1 000 mL水,煎取 500 mL,将 3次煎煮的量混合均匀,分早晚两次服用,一周服用5剂。同时在药液热时可对准患眼进行熏蒸,每次5 min。疗程同西药组。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通过相关标准进行症状及效果评定。

1.5 疗效标准 参考《全国干眼的诊断与治疗进展研讨会》中相关评分进行评定,即0分:无症状或症状频率<3次/周;1分:休息后症状能缓解;2~4分:症状出现频繁,影响生活和工作;5分:症状需用药后才能缓解;6~8分:症状持续出现,严重影响工作和生活;9分:症状用药后无效。疗效指数=(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100%,显效:≥70%;有效:30~70%;无效:0~30%。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2.09%,结合组总有效率为88.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结合组症状改善评分优于西药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指标比较 (±S) 例

症状积分(分)治疗前 治疗后西药组结合组组别 治疗效果显效 有效 无效15 25 16 13 12 5 21±6 20±7 12±5 7±3

3 讨论

干眼病是眼科的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原因引起泪膜和眼表面的异常均可引起干眼病。本病早期仅有眼部干燥感、异物感、畏光、视物模糊或波动等不适,病情发展后,可出现丝状角膜炎,症状演变为不能忍受,晚期出现角膜溃疡、角膜变薄、穿孔、偶有继发细菌感染。角膜瘢痕形成后,严重影响视力。流行病学调查证实,本病常与长期佩戴角膜接触镜、行激素替代治疗、使用影响支配泪液分泌的胆碱能神经功能的药物、不合理应用滴眼液、长期使用电脑或阅读、环境因素等有密切关系[2]。

干眼症属中医“燥症”范畴,叶天士认为:“燥为干涩不通之疾”,肝开窍于目;《素问·宣明五论》曰:“五脏化液,肝为泪”,故泪液濡润肝窍及目。肝肾阴虚,肝之阴液不足,是本病发生的主要原因。肺为涕,肺之宣降失职、燥伤肺阴则不能上荣于目。《太平圣惠方·眼内障论》曰:“眼通五脏,气贯五轮”,《诸病源候论》曰:“夫五脏六腑皆有津液,通于目者为泪”,“目,肝之候也,脏腑之精华,崇脉之所聚,上液之道,其液竭者,则目涩”,《证治准绳,七窍门》曰:“神珠外神水干涩而不莹润”,这些记载充分论述了干眼症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当五脏失调,其正常功能受“燥”所伤,必会导致肺、肝、肾津伤液耗,不能发挥其生理功能,而发生本病[3]。基于此,治疗本病应以滋阴生津、清热润燥为主,再佐以活血化瘀。因此,我们选择润燥明目汤,其中石斛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两者合用,滋阴生津,以复阴精;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生津止渴;决明子清泄肝火、疏散风热,是治目疾之要药;密蒙花清肝热,润肝燥,疏风热,散郁滞;白芍养血敛阴,平抑肝阳;丹参活血祛瘀、凉血消肿、养血安神。诸药合用,共奏滋阴生津、清热润燥、活血祛瘀之效[4]。人工泪液是模仿人体泪液的成分做出的一种替代品,其离子浓度、pH值与人体自身分泌的泪液相似,且与人体泪液等渗、等张,能够对眼睛发挥补充水分、湿润眼表的作用,对角膜起到长时间的保护,改善泪膜稳定性及临床症状。通过与中药内服合用,起到内外兼顾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本组研究中结合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组,进一步证实中西结合治疗干眼病更为有效。

[1]惠延年.眼科学[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3

[2]刘祖国.眼表疾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86-287

[3]张明明,庄曾渊,谢立科.中西医治疗干眼病的临床研究概况与述评[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8(5):1 026-1 028

[4]李元福.人工泪液和中药联合治疗干眼症的疗效[J].广东医学,2004,25(5):597-598

R276.7

B

10.3969/j.issn.1671-4040.2013.05.031

2013-05-22)

猜你喜欢

润燥眼病泪膜
泪液成分异常与不同泪膜破裂方式的研究进展
基于泪膜破裂方式的干眼诊断新思路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白露秋分 润燥养阴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冬季如何补肾护阳、润燥养阴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术后泪膜的变化与年龄相关性分析
润燥通络针刺法治疗干燥综合征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