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隋炀帝艳史》的历史影响
2013-08-15李正心
李正心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福州 350119)
作者系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部讲师。
隋炀帝的故事在《隋炀帝艳史》中已基本成型,自《艳史》产生后,隋唐系列小说,凡涉及到隋炀帝,都不能摆脱《艳史》的影响。作者大胆创新,运用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虚构故事情节,增强了文学色彩,从而使隋唐系列小说摆脱了以往演义小说注重实录精神的束缚,使往后隋唐系列小说真正走向了自我创作之路。
一、对隋炀帝系列历史演义小说的影响
《艳史》与《隋史遗文》的成书时间颇近,《艳史》约早两年。《艳史》中隋炀帝的暴君形象深入人心,《隋史遗文》中关于隋炀帝开运河、残害百姓事,主要取材于《艳史》。
《艳史》对隋唐系列小说最大最直接的影响当属褚人获的《隋唐演义》。《隋唐演义》中关于隋炀帝的大部分故事都直接来自《隋炀帝艳史》,以关注隋炀帝的日常生活和适当尊重史实为标准,选取了关于隋炀帝的一些风流艳史,有些回目段落甚至完全抄自《隋炀帝艳史》。《隋唐演义》中的西苑景致、隋炀帝形象都移植于《艳史》。褚人获在《隋唐演义》的《自序》中就承认“合之《遗文》、《艳史》而始广其事”。据欧阳健《〈隋唐演义〉“缀集成帙”考》统计,《隋唐演义》前六十六回,有十回袭用《艳史》,占15.15%。另有七回,则由《隋史遗文》和《艳史》的相关内容联缀而成,占 10.6%。蔡卿的《〈隋唐演义〉的成书过程小考》具体列出了《隋唐演义》对《艳史》的摘抄:《演义》19~20回,摘编《艳史》5~7回隋炀帝与宣华夫人一段与隋炀帝与杨素钓鱼一段;《演义》27回,摘编《艳史》7、10回;《演义》28~32回,摘编《艳史》15~21回;《演义》39回,摘编《艳史》12回;《演义》40回,摘编《艳史》27回;《演义》47回,合《艳史》39回和《隋史遗文》50回。不过,与《艳史》相比《隋唐演义》中隋炀帝的故事更加雅正一些,不像《艳史》那样对隋炀帝的各种奢靡之事津津乐道。此外,它还修改了《隋炀帝艳史》中部分情节,如矮人王义净身入宫的情节,在《隋唐演义》中演变为王义不曾净身成功,并且因此而得姜亭亭为妻,从而串连起隋朝灭亡之后,以萧后以及隋宫各位美人为线索的一连串故事。同时《隋唐演义》“打破题材之间的畛域”,“将历史演义、英侠传奇和人情小说合为了一体”[1],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应该是受了《艳史》的启发。
二、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影响
《金瓶梅》出现之后,中国的“人情小说”在向着两上相反的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直接受《金瓶梅》影响而产生的一批“淫书”,另一方面才子佳人小说使中国的人情小说向着高雅、圣洁、诗意的方向发展。
才子佳人小说《玉娇梨》第五回借人物苏友白之口说:“有才无色,算不的佳人;有色无才,算不得佳人;即有才有色,而与我苏友白无一段脉脉相关之情,亦算不得我苏友白的佳人。”[2]可见才子佳人小说的婚姻观,是“才色情”统一的婚姻观。这里的“才”,说的是才华,首先是指郎为才子,才华横溢,佳人亦有才;这里的“色”,当然首先也指佳人之色,貌美,闭月羞花、沉鱼落雁,才子也亦美如冠玉、润比明珠。情是才子与佳人相互爱悦的的情感,心意相通的情状,情投意合。这三者构成才子佳人小说理想婚姻模式的基本因素。再看《艳史》,如果剔除 “艳情”的特质,那么它披着历史演义外衣的才子佳人小说。比如它的女性观一个突出特点是对女性之“才”的推崇和赞赏,很多笔墨集中在诗、词、歌、赋等文艺活动以及骑马、舞剑等风流韵事上,突出的是一种充满诗情画意的生活。试看炀帝,应算得上才子,围绕在他身边的又哪一个不是身怀绝技的佳人。其中侯夫人的诗,朱贵儿、袁宝儿的填词、唱曲,薛冶儿的舞剑、骑马,袁紫烟的天文、历算,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对美人填词、做诗的情节尤为偏爱,即便男性主人翁隋炀帝本人也是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在《金瓶梅》向才子佳人小说发展的道路上,《艳史》无疑是最值得研究的,它是《金瓶梅》之后、《红楼梦》之前所谓“人情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作品(李悔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促进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演进。
三、对人情小说的影响
石昌渝曾在《中国古代小说总目》里评价:“《隋炀帝艳史》四十回虽取材历史,但题旨和写法都不是演义历史,隋炀帝很有点像西门庆,西门庆纵欲败家,隋炀帝纵欲亡国。小说以隋炀帝的宫廷生活为中心,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历史演义小说,却非常接近《金瓶梅》的结构方式。不过作者的笔力远远不及《金瓶梅》,宫廷中嫔妃之间的矛盾不会比一个市侩家庭的妻妾之间的矛盾更简单,作为皇帝的隋炀帝,朝廷各政治派系和社会各个阶级阶层的矛盾都必定汇聚在他那里,但作者无力把握这种复杂的关系,把矛盾简化了,隋炀帝也就被写成概念中的亡国昏君。然而,《隋炀帝艳史》处理历史题材的方式却是一种创新。”《隋炀帝艳史》以人情小说的方式处理宫廷题材,开同类小说先河。
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里,郑振铎也指出,人情小说的颠峰之作《红楼梦》无论在人物塑造还是创作手法上对《艳史》书有诸多借鉴,它的描写、结构,也显然受有《艳史》的启示。
(一)从人物上看,两书都是写一个男人与一群女人的故事
《艳史》是写隋代皇帝杨广与他的众多后妃、宫女和民女,《红楼梦》是贾府公子贾宝玉与他的众多姐妹和丫鬟。杨广其人,吃喝玩乐样样精通,却“于国于家无望”,和宝玉不无神似;杨广高才而多情(好色),曾因思念情深为女子写过祭文,宝玉也写过《芙蓉女儿诔》,以祭奠死去的晴雯,两者情之切切,如出一辙;杨广和宝玉都时时流露出悲观厌世的情绪和人生如梦的的消极思想,感觉好像活着没什么意义,但是情感上又舍不得离开现在的生活。如杨广曾自叹“朕这般一个好头颈,不知谁当斫之?”。(第37回)而宝玉则经常讲他要变成灰、变成烟:“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能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第三十六回)
(二)《艳史》中对宫苑的描写,就是一个“大观园”[2]
《艳史》书中写道:
炀帝问道:“五湖十六院,可曾有名?”虞世基道:“微臣焉敢擅专,伏乞陛下裁定。”炀帝遂命驾到各处细看了,方才一定名。你道俱是何名?
东湖,因四周种的都是碧柳,又见两山的翠微与波光相映,遂命为翠光湖。
南湖,因有高楼夹岸,倒射日光入湖,遂名为迎阳湖。
……
第一院,因南轩高敞,时时有薰风流入,遂名为景明院。
第二院,因有朱栏曲屈,回压琐窗;朝日上时,百花妩媚,遂名为迎晖院。
……
第十六院,因有梅花绕屋,楼台向暖,凭栏赏雪,了不知寒,遂名为降阳院。
长渠一道,透迤如龙,楼台亭榭如鳞甲相似,遂名为龙鳞渠。
并尖上选尖、美中求美,选了十六个形容窈窕、体态幽闲、有端庄气度的,封为四品夫人,就命分管西苑十六院事。又选三百二十名风流潇洒、柳娇花媚的,充作美人;每院分二十名,叫她学习吹弹歌舞,以备侍宴。其余或十名,或二十名,或是龙舟,或是凤舸,或是楼台,或是亭榭,都一一分散开了。又于后宫中发了无数的宫人,到西苑来凑用。
《红楼梦》则在第十七、十八回里描述了大观园的盛况:
元妃乃命传笔砚伺候,亲搦湘管,择其几处最喜者赐名。按其书云:
“顾恩思义”(匾额)
“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被恩荣。”(此一匾一联书于正殿)
“大观园”(园之名)
“有凤来仪”(赐名曰“潇湘馆”)
“红香绿玉”改作“怡红快绿”(即名曰“怡红院”)
“蘅芷清芬”(赐名曰“蘅芜苑”)
“杏帘在望”(赐名曰“浣葛山庄”)
……
也住进了有才的女子和丫鬟及服侍人等。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每一处添两个老嬷嬷,四个丫头,除各人奶娘亲随丫鬟不算外,另有专管收拾打扫的。
通过仔细比较我们发现,曹雪芹的这一段大观园题匾额的描写无疑受了《艳史》里写五湖十六院的启迪,只不过《艳史》的描写不如大观园写得灵活巧妙。
(三)对人物的塑造上,都着重写女性的才华
如《艳史》第十五回写炀帝传旨各宫,不论夫人、贵人、才人、美人、嫔妃、彩女,或是有色,或是有才,或是能歌,或是善舞,凡有一才一技之长的,都必须报名自献。小说很详细地描绘了当时献技的场景:
簇簇宫娃,团团闺秀。各逞奇思,如文场之鏖战;咸夸长伎,似武士之争衡。临风索句,逞咏雪之才情;对景濡毫,施泼云之妙墨。龙蛇竞笔,落纸千行;风雨鸣弦,瑶琴一曲。舞低秋月,绝胜杨柳纤腰;歌罢春风,不减樱桃小口。投壶处,玉轻飞银箭;蹴场,金莲乱缀明珠。琵琶半面,塞下流来;玉笛一声,月中飞出。真个皓齿生香,娥眉吐媚。莫言无处不销魂,若个有情能不死!”(第十五回)
《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三十八回“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写众女结海棠社、吃螃蟹宴、咏菊花诗的闲雅生活亦与此相仿。
近年很多学者认为《红楼梦》对贾宝玉以及他在大观园中的生活的设计,与《隋唐演义》有着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无论是在人物塑造、小说结构还是写法上都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且着重探讨了隋炀帝和贾宝玉两个人物之间的传承关系,由于《隋唐演义》中的西苑景致、隋炀帝形象都移植于《艳史》。故,这些都可以看作是间接探讨了《艳史》对《红楼梦》的影响。[3]
[1]陈文新. 论《隋唐演义》的基本品格及其小说史演义[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4).
[2]王慧. 从环境描写看大观园的文学根源[J]. 红楼梦学刊,2005,(6).
[3]王亚婷. 《隋炀帝艳史》研究综述[J]. 安徽文学,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