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基础部师资队伍建设
2013-08-15华景清
倪,华景清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高职教育是为了培养具备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课程实施从单一由学校完成向由企业与学校合作、生产与教学配合进行的“产教结合、双元教学”的模式转移。同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核心是师资队伍力量的强弱、课程体系及其实施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都是行家里手[1-2]。就高职院校基础部的教师来说,如何面对市场经济对人才的新要求,面对新职业、新技术频出,面对“教学做一体”、“行动导向”、“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等新理念、新模式和新方法是摆在我们基础部管理队伍面前的头等大事,如何与专业结合,使基础课的教学融入实际工作过程,体现“职业”性的特点是基础部师资队伍建设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3]。
一、基础部师资队伍的现状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基础部现有4个教研室,拥有教学及管理人员26人。从教师职称结构来看:副教授8人,占30.8%;讲师14人,占53.8% ;助教4人,占15.4 %。这一比例对照《江苏省高等学院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苏人通[2009]113号)中关于高级、中级和初级专业技术岗位比例为32:56:12,我们发现初级职称教师比例偏高。从教师年龄结构来看:45岁以上的中老年教师3人,占11.5%;36岁至44岁的中年教师8人,占30.8 %;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15人,占教师队伍57.7%;学院总的年龄结构比例:45岁以上:36~45岁:35岁以下为16:25:59。从教师学历结构来看:硕士学位12人,占教师总数46.2 %;大学本科14人,占53.8%;学院总的学历结构比例:硕士:本科为53:47。根据《关于加快推进高等学校人才强校工作的意见》,到2015年,专科院校教师中,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达50%以上,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差距[4]。基础部每学期承担了全校近3000名学生的课程量,超出了我院有关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规定时数;与此同时,还承担了多项省、市、院级的课题研究项目以及大型活动和赛事。
二、基础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1. 缺乏职业性教育理念
教师既要有基础课程教学能力又需对学生专业的特点和岗位群要求的了解及有为专业服务的意识和能力[4]。但基础部教师一方面由于缺乏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及与本课程关系职业性的认识,只强调本课程系统性教学和传统的普修课形式,导致教师片面追求传播知识数量的局面,忽略了高职教育知识实用性和为学生专业服务的职业性特点;另一方面由于课务繁重,基础部教师没有更多机会去深入生产企业一线参观调研,也没有时间、精力钻研教材教法、找出与专业衔接的结合点,无法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
2. 缺乏融入专业的契机
由于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基础部在学院的位置正趋于边缘化。在学院考虑课程建设、团队建设的过程中,虽然都提出需考虑基础课教师,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忽略了基础课程的特殊性。因此,在各类课程、专业、团队建设中,基础部的教师无法达到相关的条件,也无缘成为核心成员。
3. 职称评聘不尽合理
基础部的教师由于课程的特殊性,在高职教育这个特殊的领域,特别在职称评聘、定岗定编时,能否升级主要考虑指标是课题、核心论文、主要参与的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专业建设等,特别在专业实践上更为注重,而这些正是基础部教师的薄弱环节,从而难免会挫伤基础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4. 缺乏自我提高驱动力
由于历史原因,评定后的职称基本上是终身制,没有明确的考核办法,不能推动师资队伍向纵深发展,这样使得一些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缺乏进一步提高的动力。特别是基础部教师由于晋升条件与专业教师相比难度较大,导致了一部分教师在评上副高之后就不思进取,有懈怠之意。
三、基础部师资队伍建设之设想
我们学院今年出台的《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及分规划》在师生比例、师资队伍的职务、学历、年龄、结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对象、师德修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设目标,并围绕这些目标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尽管目前各项工作都在正常开展落实,但从基础部的角度出发,如何更好配合学院搞好各项工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进行教学改革,增强职业教育理念
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需要注重培养基础课教师的职业教育理念[5]。基础课程教学在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制定中需要体现企业对人才需求、职业性、时代性较强的内容,以实用为本,力求体现学生未来岗位特点。在课程内容上要体现学院的专业特色,需要结合专业特点和学生未来职业的需求,设计一些融专业性、实用性与娱乐性为一体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方式上,根据基础课程教学的独立性特点,采用先学后教、多练少教,学中教、练中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对社会的责任感。
2.合理安排课时,加强职业意识培养
高等职业基础课程教学必须与职业特点相结合对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理念与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要求教师在职业技术教育的职业性、生产性和社会性相统一的基本属性基础上,形成新的基础课程教育观。这就要求基础课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或到其它用人单位、实训基地锻炼与调研参观企业工作流程;通过集中进修和培训、参加研讨会等各种渠道不断学习,依照职业教育规律进行有效的教育活动,并积极开展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探索[2][6]。而这是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在目前情况下,基础课教师的课时量是比较繁重的,如何改变这种状态,一方面需要合理安排课时,同时更为重要的方面是要学会充分挖掘本学院和社会的教师资源,共同分担部分基础课程。由此,基础课教师的职业意识能得到全面提高。
3.实施青年教师事业发展支持计划
青年教师是学院的未来,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基础部35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教师队伍的57.7%。因此,必须着力做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培养他们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高尚品质,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真正从战略高度重视基础部的师资队伍建设。要明确重点,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创新机制,通过“学历(位)提升工程”、教学技能培训、实践技能培养等形式,逐步构建教师学历(位)教育、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教学与科研能力“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教学关、科研关、实践能力关,从而为高职教育的体制改革和核心的教学改革提供保障[2]。
4.实施中青年教师优化转型计划
根据学院事业的发展,在注重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注重抓好本校本部青年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在通过院校、系部间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教师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同时对部分中青年教师实施优化转型计划。基础课教师要与专业相结合,通过基础理论学习、在职研修等形式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师转型;教师要通过在职培训、校企联合培养、博硕士定向委培等形式,调整方向,向重点专业、新兴专业等师资需求量大的专业转型,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7]。
5.实施青年教师一线实用技术研究推广计划
以科技政策为导向,以科技项目为抓手,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以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出发点,主动适应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面向农业生产一线开展技术研究与推广[7]。以提高青年教师的社会实践能力,全面提升青年教师参与科技服务的水平和层次。
6.配合学院相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教师职务聘任和考核制度。在定编定岗定责的基础上,强化岗位意识,实事求是,有事有岗,有岗有人,竞争上岗,形成合理的职务结构。同时注重聘后管理和任职考核,形成完善的《基础部教师考核制度》, 使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真正步入一个科学、民主、规范、定量发展的良性循环轨道,从而调动基础部教师队伍的工作的积极性。
7.推行青年教师导师培养责任制度
对青年教师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老教师对青年教师培养的“传、帮、带”作用[2]。而这里所指的导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本学科带头人,而且还由各院系选派的与本学科最为相近的专业课程导师。通过这些导师的关心和帮助,重点对基础课程中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进行指导,来提高基础课教师专业素养的知识结构,从而精通职业基础课程知识与技能,成为“专业型”基础课程教师,既有基础课程教学能力又懂专业操作特点及岗位群对学生的要求。
8.继续做好集体备课工作,真正发挥集体备课功能
组织基础课教师,同时邀请专业课教师一起设计各种类型的示范课,并组织教师们对这些课进行分析、交流,集中说课、评课、专家点评。这样,不仅使教师们对新课改有了明确的认识,在讲课中泾渭分明,重点突出;而且还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上知道该怎样去教、如何让学生体验到愉快的基础课程,如何培养起学生对基础课程的参与积极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1]杨银凤. 高职师资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1).
[2]张晓青.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基础探析[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
[3]李俊婷.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性思考[J].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18).
[4]尹江海. 我院师资队伍研究问题及对策研究[J].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9).
[5]郑建英.加快发展我国高职教育的对策研究[J].职业时空,2011,(4).
[6]刘熙文.加强高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2012,(3).
[7]张婷.高职师资队伍建设如何适应专业改革[J].文教资料,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