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情结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桑顿巴克中心主义

陈 珩

(武汉工程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3)

作者系武汉工程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

杰克·伦敦,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然主义代表作家之一,深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其作品有着鲜明的特色,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精彩的一页。他的小说多以淘金,狼,狗,以及人,动物和自然的争斗为主线,文学评论家们把他的小说戏称为“动物小说”,正是这种他独树一帜的“动物小说”使得杰克·伦敦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今天我们在重读经典时,不得不感叹杰克·伦敦的超前意识。早在二十世纪初,他就已经开始在作品中思考自然、社会、人的生存和发展等生态问题,开始为工业的发展对大自然的无情掠夺而感到担忧。

一、生态批评观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大规模的工业化发展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生产发展越快,对自然的剥削程度就越严重,到如今人类已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态批评应运而生,关注相应领域的文学研究学者从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将文学与生态结合唤起人们对生态对自然的关注。生态批评作为一种文学批评首先出现于70年代末美国,1978年美国生态批评家威廉鲁克尔特首次提出了“生态批评”的概念,“把生态学以及和生态学有关的概念运用到文学研究中去。”[1]1989年,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在美国的西部文学学会会议上提出将生态批评运用到文学批评领域的“自然写作研究”之中。对此,我们不难看出生态批评是“从生态角度考察和研究文学与自然、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对人类征服、统治自然及其欲望批判的基础上,试图打破人类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坚实壁垒,追求最终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和谐结局。”[2]人类文明最终希望能达到的应是伊甸园般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而就目前人类文明的进步而言,往往是以破坏生态为代价。面对目前人与自然……“控制”与“剥削”这样一种失衡的关系,人们开始对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和方式进行深刻的反思。在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这一书中也体现出了这样一种生态批评观。

二、《野性的呼唤》的生态解读

《野性的呼唤》整部小说讲述的是一只狗的故事。一条原本生活在法官家的宠物狗巴克被骗卖给狗贩子,几经易主成为了一条北极的雪橇狗。在狗的辗转过程中,它饱受了人类的摧残。在它最后一位主人桑顿的关爱和照顾下,它和主人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但在桑顿被印第安人杀害之后,它与人类最后的一丝联系也被割断。这也激起了它自身兽性的觉醒,由文明世界重返自然,加入了狼群。从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文明世界和自然世界的较量,这种较量正是由于“人类中心主义”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而不断膨胀。小说的作者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他对和谐田园般的“自然原型”的向往,也表露出回归自然、实现与自然情景交融、和谐共处的美好理想,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批判和揭露。

(一)田园般的“自然原型”

在小说的开头,杰克·伦敦给读者展现了阳光明媚的桑塔·克拉拉山谷。这里是巴克的故乡,有着和煦阳光的田园般的南方。主人公巴克就生活在南方法官家里,度过了它愉快而自由的幼犬时代。“巴克就住在米勒先生的大房子里,在阳光明媚的圣克拉拉山谷中。房子的周围是开阔的庄园和种满了果树的田野。一条小河从附近流过。巴克既不是宠物,也不是猎狗,但这一片天地却是他的。他跳到游泳池里游泳,或是跟法官的儿子去打猎;他给法官的女儿摩莉和爱丽丝当保镖,陪她们在漫长的黄昏或是清晨到处游逛。冬天的晚上他睡在法官脚边,面对着图书室呼啸的火苗;他把法官的孙子背在背上,或是跟他们在草地上打滚……”[3]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巴克生活在这样一个宁静和谐而又充满阳光的南部山谷,没有灾难、疾病和恶劣的天气。作为一个不具备任何兽性的宠物与玩伴,它此时的生活悠闲自在,与米勒法官一家关系亲密,已经成为了他们中间的一份子。这样的山谷,河流,果园, 阳光,正是美国田园生活的写照,是杰克·伦敦理想中的和谐田园。许多文学评论家们把这看作是一种“自然原型”。“这些自然形象与原型存在于美国的文学传统中,包括伊甸园、阿卡狄亚、处女地、边疆,蛮荒、恶沼,等等。这些重要的自然形象与原型构成了美国文学如何对自然进行再现的思想基点,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4]

(二)“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

巴克的幸福生活并没能持续多久,它的灾难源自于北极阿拉斯加发现金矿。在淘金热的刺激下人们对狗的需求空前高涨。巴克也不幸的被花匠贩卖给了狗贩子,从此开始了它不幸的一生。它被辗转换了好几个主人,在运输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狗贩子的毒打和虐待。“在一次特别的猛烈的打击之后勉强站起身子时,他已昏昏沉沉再也扑不出去了,只能颤颤巍巍有气无力地迈了迈步。血从他鼻子、嘴和耳朵里流了出来,他那身漂亮的皮毛上溅满了斑斑点点的带血的唾沫。这时那人却抢先一步对着他的鼻子狠狠地一棒打了过来。这一棒可痛得他钻心彻骨,比他挨过的所有的棒子都厉害。”[5]狗贩子的毒打还不是最残忍的,北极荒野的折磨才更残酷。那些不称职的主人们对北极一无所知,却一味的让雪橇狗们拉着他们所无法承受的重负。哈尔他们唯一愿意做的事就是去鞭打那些拉不起雪橇的狗,却从不从人类自身来找原因。巴克和它的同伴们经常在死亡线上徘徊,它不幸的同伴就是被主人残忍杀害的。恶劣的自然环境,人类的虐待,狗之间的竞争使得巴克充分认识到了环境的残酷,“棍棒与犬牙原则”也激发了它体内的兽性,为它后面回归自然做了充分的准备。

在小说的许多的细节描写中,作者对“人类中心主义”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受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人类会贬低所有其它生物,认为只有人类才是宇宙和世界的主人,人类才能掌控自然。对此美国著名的科学史家林恩.怀特曾在《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一文中抨击犹太——基督教是造成当代生态灾难的元凶。“一直以来,人类视荒野为一种‘资源’,认为荒野应为人类服务,保留荒野并不是为了其中的动植物,而是为了人类。”[6]这样对自然的颠覆性认识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使人与自然和其它物种相互协作、相互依赖关系的遭到破坏,导致人们会不断的加剧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在我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常会注意到这种模式的二律背反,这也正是现代人类生态危机的根源所在。在《野性的呼唤》中杰克·伦敦花费大量的笔墨描写人与动物的对立,将人的暴虐刻画于小说中,一方面是他发自内心的对动物的悲催遭遇感到同情,希望人们能善待动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同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关系形成对比,达到使人反思自己的行为,调整与动物、与自然关系的目的。桑顿是巴克的最后一位主人,也是作者心中所赞扬的一位。他将巴克从棍棒中解救出来,给予巴克平等而有尊严的爱。而巴克也三番五次的冒死营救桑顿,以此来作为回报。当桑顿被杀害后,它替桑顿复仇,在目睹人类的野蛮和凶残之后,在它身上所潜伏的兽性被完全激发和释放出来,重新回归自然。桑顿这个人物的刻画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类的期望和寄托。关爱自然,自然会给予回报,反之,自然也会将人类无情的吞噬。

三、结语

杰克·伦敦在整部作品中展现给读者一种整体的生态观,“生态整体主义强调人类与其它生物之间的平等与和谐。生态整体主义提倡保护整个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否认人类主宰的权利,要求人类从整个生态系统的利益出发平等对待一切生物,遵守自然规律。”[7]众生平等,敬畏生命,这是杰克·伦敦在这部作品中想表达的,他同时也用笔触对“人类中心主义”进行了揭露和批判。他颠覆了人与自然主客对立的传统思维方式,并在小说中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提出了美妙的设想。《野性的呼唤》对于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构建完美的和谐生态体系有一定启迪作用。

[1]William Rueckert. 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 Lowa Review .

[2]李书影.生态批评视野中的一匹回归自然的“狼”——《荒野的呼唤》的生态批评解读[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3).

[3][5]杰克·伦敦. 海狼﹒野性的呼唤[M]. 孙法理,译. 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4]李晓明. 美国生态批评研究[D]. 山东大学,2006.

[6]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哲学走向荒野[M]. 刘耳,叶平,译. 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赵雪. 《野性的呼唤》与《白牙》生态解读[J]. 科技信息,2010,(33).

猜你喜欢

桑顿巴克中心主义
温泉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6 For the love of a man 第六章 对人的热爱
Chapter 4 The new lead-dog第四章新的头犬
巴克的掌控
傻狗阿布的冒险
傻狗阿布的冒险(一)
论我国实体中心主义的非法证据排除模式
习近平外交思想对“西方中心主义”的回应与超越探析
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