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太极推手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推广

2013-08-15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技击太极太极拳

罗 亮

(湖北警官学院,湖北 武汉 430034)

作者系湖北警官学院警察临战学系战术教研室讲师。

太极推手也称打手、揉手、擖手,是以上肢、躯干为攻击部位,运用各种技法以达到借力、发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的一项具有对抗性、娱乐性、健身性、传统性的体育运动,它是太极拳的双人徒手对抗练习,与太极拳套路是体与用的关系,互相补充,相得益彰。随着高校体育教学的深化改革,在武术教学中已将太极拳列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而太极推手则是太极拳的精髓之所在,开展太极推手教学不仅拓展了武术教学的内容,同时也有助于太极拳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发展。为了更大程度上弘扬我国传统武术文化,丰富高校武术教学内容,本文就太极推手在高校武术运动中的发展高提出几点建议 。

一、高校太极拳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单一

太极拳运动特有的强身健体的特点,是吸引学生学习太极拳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这个原因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参加到武术运动中来,武术运动在大学的校园里逐步成为学生掌握自身自卫本领和增进健康运动技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普通高校太极拳教学在内容设置上非常的丰富,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都是以强身健体为主要目标,确实符合中华武术强身健体的基本要求。如绝大多数高校武术教学中都开展了二十四式太极拳、四十八式太极拳。相对于三十多学时的选修课来说,这些内容是相当保满的,但是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确非常的单一,很难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往往是以教师的“教为中心”,以传统的讲解示范法为主要教学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也主要是对动作路线、力量控制等加以描述,而没有对其实战价值进行分析说明;示范法也是以单纯的动作模仿,使学生形成动作定形掌握基本套路,只能说“有形无神”。所以,在教学方法的实施上,要立足于如何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入手,突破过去技术传授的单一模式,运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太极拳运动的文化氛围,从而达到推动太极拳运动在高校的发展。

(二)重技术掌握,轻文化理解

中华传统武术的内涵已远远超出体育运动的范畴,而是以一种文化的形态存在。太极拳(历史文化渊源);太极文化作为中华武术大文化的孵生,需要发挥应有的功效,所以太极文化在我国高校武术教育发展的进程中起到致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现阶段在高校武术教学中,太极拳教学仅仅体现在技术教学层面上,而没有把太极拳作为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过分强调技术动作的完善、运动负荷的控制及身体形态的发展上,这种现象的出现使高校的太极拳教学逐渐向体育运动训练发展,从而忽视了太极拳运动对传播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太极拳运动在高校武术教学中的发展。

(三)考核模式不合理

教学考核可以反映预期教学目标是否能通过教学训练最终实现,同时能全方位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技能、教学效果和教学水平,也可反映学生掌握、运用技能的水平等。

现阶段我国高校武术教学考核模式,还是柄承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促教,以教促学”的传统,学生为了取得学分而应考核,绝大多数学生参加了考核后,却无法正确理解考核的目的是什么,只是片面的理解为是教师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手段,甚至于认为考核是教师强加于学生身上的负担,致使学生为应付考试而考试,最终教师在教学中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参加武术训练的导向出现偏差,从而影响了学生技术技能的掌握,更谈不上终身受益,严重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二、太极推手运动的推广价值

(一)太极推手的技击性

太极拳的技击性是科学的和细致深刻的,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体脑劳动的结晶。太极拳从表面看,其动作柔和缓慢,看不出有什么技击实用价值。其实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拳术,动作中无不流露出攻防的转化。太极推手是在实战对抗中主要是杠杆原理,离心力与向心力的具体运用方法,支撑点与支点的相互关系,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结合的力学原理,如推手中的“棚、搌、挤、按、采、捌、肘、靠”等手法。在技术动作运用的路线选择上也非常丰富,如弧线、抛物线、未复线、直接线向切线的转变过程等等,都要在招法中灵活合理地运用。

(二)太极推手的健身性

太极推手不仅具有技击性,同时具有强身健体、修身养性之功效。经常练习首先对运动机能有调节作用,由于身体的各肌肉组织都在参与,有效的增强了肌纤维韧性,锻炼了肌肉力量。其次由于太极推手对抗中独特的守圆劲力特点,即身体各部位既有自转,又有公转,非圆即弧,非顺即逆,内旋外旋,旋腕转臂,旋踝转膝,起落螺旋。周身像一个滚动中的具有弹性的球体,而且全身各个部位、关节也都随着球体的旋转而运动,而且它自身也在自旋,长期练习对各关节的灵活性,骨骼密度都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再次,在推手实战对抗中要求精神集中,意念专一,所以对神经系统的协调有着促进作用,可以增强神经系统的主导效率和调节功能。

(三)太极推手的娱乐性

武术运动不仅具有强身健体的作用,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娱乐性,特别是像太极推手这种对抗形项目更是如此。当人们观赏推手比赛或表演时,会积极的、主动的、有所发现的体会竞技比赛带来的娱乐价值,会不由自主的参与到比赛的氛围中去。如为自己所看好的队员欢呼或惋惜,这第三方参与者发自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是对比赛队员一种肯定的判断。在这一种特殊的反映方式,突现了太极推手与其他体育竞技比赛所共有的娱乐性。其次对与参加比赛或表演的学生来说,其特有的竞争性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在抗中运用合适的技战法与对手博奕,最终战胜对手取得胜利,这种感觉是不言而欲的。

三、高校开展太极推手教学的措施

(一)宣传太极文化,展现推手技击性

在高校推广太极推手运动首要的是做好宣传活动,大多数的高校学生只是听说过太极推手,对它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宣传时第一步可以通过问卷、表演等形式来进行,使广大学生更直观、近距离的了解太极推手的起源与发展。第二步可以开办社团的形式,吸引学生来参加,社团活动不光教授学生推手技巧,还要将其文化内涵作为一个挖掘和讲解,这样才能实现太极推手比较全面的发展、传承和推广。每三步,适宜的开展太极推手的表演和比赛,展现太极推手的技击性,让学生了解推手运动并不是“花拳绣腿”,而是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具有技击性实战内涵的传统武术,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尚武精神,通过竞技体育的独特魅力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

(二)提升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

高校武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打破原有单一化的模式,根据教学需求向多元化发展。从强身健体、运动技能增强向传统文化传承以及性格品质培养发展。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就需要把将宏观的整体目标进行细化,在不同的教学周期,分列不同的单元目标。如在太极推手教学中,可分为文化传承、基本身法、技战术运用、实战对抗等,根据这些教学周期来分列不回的单元目标。

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高校武术教学发展的基石,在教学中即要使学员“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又要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及吸引力,在太极推手的教学中,要改变传统的讲解示范、重复练习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方法图文并茂的让学生了解其文化背景、发展趋势,运用视频分段,分步骤的掌握基本动作要领;通过互动教学让学生了解发力的方法或动作路线;通过纠错,让学员明确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实战对抗,让学员了解技战术的运用。

(三)建全考评制度,完善考评标准

为进一步推进太极推手运动在高校武术课程中的竞争力,必须对现行武术教学考核现状及普通的问题进行全面的改革,使考评制度及考评标准不断完善,同时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如可以在考核复习周公布考核实施的办法、具体的评分细则;其次可以施“教考分离”,即实施教学的老师不参加考核评分,这样能更客观、公正的反应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切实体现有考核“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根本宗旨;在监督机制的设置可以由系部监督和学生监督共同构成,系部主要以教研室主任或教学组长担任主考,对考核实行全程督导,出现问题或异意则及时处理,确认无误后签字确认。学生监督可以通过交流沟通的形式来实施,如座谈、不记名反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考核意见,认真对待,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1]张志勇. 论太极推手的技术和文化特性[J]. 体育学刊,2010,(12).

[2]於世海. 竞技太极推手发展现状的研究[J]. 搏击,2011,(11).

[3]谌俊裴. 新形式下高校武术教学改革的研究[J]. 民族传统体育,2010,(10).

[4]朱俊龙. 试论改革普通高校体育考核[J]. 社会科学,2005,(3).

[5]唐启进. 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太极文化的研究[J]. 体育科研,2002,(6).

猜你喜欢

技击太极太极拳
太极
游太极洞
太极拳:入静和放松的养生效果
『太极+』,未来可期
太极拳的『绝世秘籍』
太极拳的“教”与“学”应“以点带面”
人文视域下武术技击术规则的演变与发展
二十四式太极拳技击含义探析
少林拳实战技击精粹(上)
南派洪家拳之技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