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发展SWOT分析
2013-08-15赵茜
赵 茜
(沈阳音乐学院 艺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
辽宁自古就是关外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作为清朝故都、满族的发源地,这块土地具有丰富的满族文化遗迹、鲜明的满族文化特色和深厚的满族文化底蕴,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势必将成为本地区最具特色和优势的民族文化产业。本文将用SWOT 分析法,对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分析。
一、优 势
1.文物古迹价值珍贵
辽宁地区是满族和清王朝的发祥地,至今保存着许多当年的历史遗迹,其中最重要的是200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沈阳故宫和清永陵、清福陵、清昭陵,合称清盛京“一宫三陵”。满族相继在抚顺、沈阳、辽阳建立都城,一省之内拥有兴京赫图阿拉,东京辽阳,盛京沈阳。这样“一朝三都”的局面也是历代所绝无仅有的。清代关外三京,在建筑上也都各具特色。兴京和东京集中反映了后金政权草创时期浓厚的满族习俗;而盛京城本身外圆内方的开放式设计就融合了清文化特点。
辽宁省保存的满族历史档案、文物、古籍及其碑刻、书画作品数量众多,仅次于北京,位居全国第二,具有重要的保护与开发价值。据初步统计,辽宁省拥有省级以上满族物质文化遗产18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4 处,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13项,其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7处,无论数量上还是品位上都位居各省之前,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且类型极其丰富[1]。
2.民间文化底蕴丰厚
辽宁地区满族民间文化的底蕴十分深厚。满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满族先人在白山黑水之间创造了反映狩猎、祭祀、风情民俗等内容的舞蹈,如:秧歌舞、莽式舞、腰铃舞、庆隆舞等。在历史演进和社会发展中,满族舞蹈和歌舞逐渐形成独有的美的形式与风格特征。新宾等地的“鞑子秧歌”至今依然长盛不衰,已成为各地展现满族民俗风情的传统方式。剪纸也是满族的古老民间艺术之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充满本民族的生活情调。目前,鞍山岫岩满族自治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之乡”,桓仁满族自治县的农民版画也闻名全国。辽宁丹东的鼓乐,锦州、瓦房店、岫岩的东北大鼓,岫岩、盖州的皮影戏,岫岩、新宾满族的剪纸及满族民间故事,岫岩满族刺绣等,都是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3.满族文化的融合性
满族文化是在多民族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的一个最为主要的特点便是文化的融合性和学习性。满族文化是以女真文化为主体和基础的,而吸收最多的则是汉族文化,次之是蒙古族文化。满族入主中原后,随着满族居住群体的扩大以及与其他民族文化不断交流融合,满族文化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都具有儒家思想的痕迹。满族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在向汉族学习的过程中,也在某些方面影响着汉族文化。如东北的风俗习惯,本质上讲就是满族的,但又不完全是,这就是相互影响的结果。回味当下身边生活不难发现满族文化的影响无处不在,从过年过节的风俗习惯到日常老百姓家的一日三餐,从张口即来的满族地名和常用词语到儿时常见的婴儿摇车等方面,无不反映着满族人们的智慧。
4.满族学术组织和民间团体的作用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辽宁社会科学院满学研究中心、辽宁满族经济文化发展协会、沈阳市满族联谊会、抚顺市社会科学院新宾满族研究所等学术组织和社会团体,对满族文化的传播及产业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拓宽满族文化的研究视野,丰富了满族语言文字、满族民俗、满族部族史、满族萨满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成果。②建立了满族民间联络机制,与已经建立专业的满族文化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的吉林、黑龙江等省开展横向联合,加强交流,在满族文化资源共享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搭建好政府与企业间沟通的平台,及时将国家的最新政策和经济发展形势传递给企业,在为企业排忧解难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协助各级政府机构完善文化产业政策和立法,充分发挥其智囊团作用,为辽宁省文化产业政策制定提供咨询,促进了满族文化工作的立法和规范。⑤与各级传媒机构进行联系,加大对满族文化的宣传力度,促使政府和公众在了解满族文化的同时给予其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二、劣 势
1.满族文化产业政策体系不完善
当前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当前在产业政策的支持上仍存在很多不足。就现有的国家性和地方性的文化产业政策来看,与满族文化产业相配套的政策法规并不完备。虽然在发展辽宁文化产业上已经得到各界普遍共识,但在发展辽宁满族文化产业政策上,尤其是发展满族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和相关配套支持政策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细致具体的满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必然会影响满族文化产业发展步伐。辽宁省文化产业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政策的执行监督机制、媒体舆论监督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等方面都尚未成熟。因此,要加快完善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体系,提高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政策的可操作性,促进满族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
2.满族文化产业结构单一
近年来,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主要重视对满族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特别是有形的满族文化资源和传统的满族文化产业的开发,但是对满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无形的满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满族文化的创意产业的发展重视不够,开发利用力度也不足。目前的满族文化产业发展更多的是以满族文化历史古迹旅游以及与旅游开发相关产品的横向发展这一块,对与满族文化旅游相联系的上游和下游资源的纵深挖掘还不够,且生产的满族文化产品相对单一,主要是旅游纪念品、服装、饮食等传统满族文化产业这一类,创新力不足,并且缺乏市场竞争力[2]。从目前满族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水平来看,满族文化企业缺乏协调合作,各自为政,孤立发展,使得满族文化产业各环节孤立、断层,未能形成完整的满族文化产业链。
3.满族文化资源的宣传力度不够
辽宁省对满族文化的宣传推广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但从总体上看还更多地局限于省内几大媒体,在全国及国际上大力度的宣传活动很少。宣传的形式也过于简单化,宣传途径、媒介、对象和范围相对单一,缺少富于感染力和整体性的宣传模式。缺乏专门的辽宁满族文化网站,公益性广告等现代快捷的宣传媒介。从标识和口号上看,又缺乏统一性,宣传起来影响力就比较小,也不具有持久的影响力。而且对现有的已经成型的宣传片和影视剧的利用率也比较低[3]。开发满族文化产业不能仅仅依靠政府的投入,它需要集合全社会的力量来共同筹划与开发,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促进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机 遇
1.辽宁省经济走势良好,有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
2011年以来,面对国际国内日趋复杂的经济形势,辽宁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经济形势好于预期。辽宁省生产总值达到2.2万亿元,增长12%左右,在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4年里,实现了经济总量由1万亿元到2万亿元的跨越。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 640.5亿元,增长3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 640亿元,增长2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 960亿元,增长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 0430元,实际增长9.7%,超过全国平均增长幅度;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 270元,实际增长13.5%,增幅高于沿海省份平均水平。辽宁省经济走势良好,省政府将加大扶持政策、资金支持力度,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4]。
2.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
2009年9月26日,国务院正式发布“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这标志着文化产业已经上升为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出台以后,国家加大对文化产业政策与财政的扶持力度,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2010 年3 月17日,辽宁省文化厅为贯彻这一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指示精神,印发了《辽宁省文化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文化产业“四个一”工程建设》的通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提出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011年辽宁省委、省政府再次推出《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规定》,积极推进具有辽宁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2012年2月,国家发布了《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将六中全会提出的战略目标、大政方针、政策措施进行了数量化、项目化和具体化,提出到2015年中国文化改革发展的十项主要目标,并进一步明确了完成这些目标的具体要求。
3.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文化消费的普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用于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的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文化消费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衣食无忧的人们将更多地关注文化、精神、心理上的需要。文化消费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的兴趣喜好等密不可分,能够使人们通过欣赏、体验、探索等方式而潜移默化的自觉、主动的接受文化感染和熏陶,在文化消费中提高人们对文化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文化消费还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文化素养,有助于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为和谐社会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四、挑 战
1.加入WTO 带来的挑战
世贸组织所形成的诸多协定、协议涉及到文化产业的各个领域,其基本原则也就自然地成为各成员国政府制定和执行国内文化贸易政策的基础,这就必然地要给这个国家的文化管理制度和文化产业政策支持系统带来制度、法律和政策性影响。
自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传统的文化市场格局已被打破,文化市场的准入范围在逐渐地扩大。发达国家将在国际贸易中利用市场开发的良好契机,将本国中具有优势的文化产品大批推入中国市场。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规模完整,文化产业的体系完善,文化产品的科学技术水平较高,这就使他们的文化产品在具有鲜明文化特征的同时又具有知识性强、趣味性高、认知度高等特点。而规模生产后,产品的制作成本降低,加上对文化输出的政策扶持和市场营销模式的成熟,势必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在短期内即会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辽宁满族文化产业应清醒地认识到,既要借鉴吸收外国的文化精华,同时也要保持和维护满族文化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2.其他省市满族文化产业发展带来的挑战
黑龙江、吉林、河北和北京等地都加强了对满族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积极发展满族文化产业。如黑龙江省的阿城、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地的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吉林省的长白山、伊通满族自治县等地的满族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的满族资源整合和利用;遵化市打造满族文化气息浓郁的特色古城;北京市怀柔喇嘛沟门和长哨营满族乡满族文化遗址,以及满族文化元素的开发,等等。面对其他省市满族文化产业发展所带来的挑战,辽宁省如何发展具有自己特色和标杆性的满族文化产业,形成具有优势的文化产业资源是当前急需思考的问题。
综上所述,从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现状来看,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虽然面临着很多挑战,同时也为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尽管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着不足,但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应该在充分利用满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通过政府组织的引导,社会参与的市场化运作,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一定会得到健康快速的发展。
[1] 谷妍,张丽.辽宁满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中国地名,2010(11)44.
[2] 王晓颖,李冰冰.发展辽宁省满族文化产业的SWOT 分析及对策[J].理论研究,2009(12):20.
[3] 孟月明,窦杰.辽宁清前满族文化品牌打造研究[J].满族研究,2010(1):56.
[4] 陈政高.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R].辽宁省人民政府公报,201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