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唐宋茶文化的兴盛与人之心性修养

2013-08-15陈力祥

关键词:兴盛内心世界品茶

□陈力祥

中国自古有种茶、饮茶之风。但这种种茶、饮茶之风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因之,在唐宋时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唐宋茶道。唐宋茶道的背后孕育着关于人之修身养性之玄机。唐宋茶文化能养人之心、抑人之情、怡人性情。唐宋茶道能有效提升人之心性情修养,并由唐宋茶道之静心而推演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由茶道而推演人与人之间以礼相待,并因此而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故此,唐宋茶道的终极价值在于“和”。

一、唐宋茶文化的兴盛

茶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中华民族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一笔。中国是茶叶的故乡与原产地,也是世界上制茶、饮茶最早的国家。中国种茶、制茶、饮茶之风的盛行到目前为止已有近5000年的历史,这在唐代陆羽的《茶经》得以证实。中国是典型的茶叶故乡,茶叶的生产、销售波及全球5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并由此而催生了其他国家和地区关于茶的引种生产、茶的饮用方式以及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饮茶之风俗的兴起。中国茶在传播与生产过程中,茶文化的传播也在迅速加强,如此大大丰富了中国茶文化在世界各地的传播与发展。

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在唐宋时期达到兴盛,这由当时的历史文化条件的特殊性使然。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非常强大辉煌的时代。国力的强大带来文化的兴盛,茶文化的兴盛是唐代文化兴盛的重要标志。唐代中期,中国的饮茶之风传到日本,对日本的文化与风俗产生极为深刻地影响,中国茶文化的传入将日本的茶文化推向新的高潮,“日本茶文化的历史是随着中国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而发展起来的”[1]。唐朝茶文化的兴盛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进行阐释,其一,唐代茶道的形成。在唐代,茶道的形成已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面。中国古代社会的饮茶之风始于南方,一直到唐代中晚期,中国北方逐步开始有饮茶之习俗。南茶北引之习俗的形成,主要得益于唐代茶文化的兴盛。我们可以从陆羽《茶经》中“天下盖知饮茶矣”一语管窥唐代茶文化的兴盛。中国唐代茶文化的兴盛与唐朝的综合国力之作用使然,唐代茶文化的影响与一些有识之士的推波助澜不可分割。

其次,唐代茶文化兴盛有其标志性的几个层次:首先,饮茶的人数呈直线上升。唐代喝茶之风气日益盛行,逐渐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喝茶体系,喝茶并非贵族之专利,而是波及到各个阶层,茶饮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舍丝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2]由此,茶和其他食品一样,均是人们的生活必需品,尤其是田间百姓最为喜好的饮品之一。既然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能脱离茶饮。唐以降,茶之饮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之一,各个阶层均将茶饮作为一种习俗。其次,唐代茶具的丰富多彩亦可说明唐代茶文化的兴盛。唐代茶具共有二十四道,这二十四道茶具的存在,共同构成了唐代独具特色的茶饮文化。唐代的二十四道茶具不可或缺,这是中国古代茶文化兴盛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根据陆羽之《茶经下》记载,“城邑之中,王公之门,二十四器圈(缺)一,则茶废。”可见唐代茶文化的兴盛与茶器的存在不可分离。茶器的一应俱全,反衬出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兴盛与发展。再次,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发展还讲究茶文化的水质与火候。唐代茶文化的发展,与饮茶之水和火候的讲究息息相关,这在另一方面也说明唐代茶文化的发展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了。在唐朝,反映茶文化兴盛的还有饮茶之形式多样,其包括饮茶、煎茶以及斗茶等多种形式。可见,在唐代,中国的饮茶之风已经相当流行,并且达到了中国茶文化历史的最高阶段。此外,我们还可从唐代饮茶之风对国外的影响管窥饮茶之风的盛行。因之,我们可从唐代的饮茶之风的盛行、唐代茶具的完毕,唐代饮茶之风的讲究等层面说明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故此,唐代是中国古代饮茶时代的巅峰时代。

唐代茶文化的兴盛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至深的。饮茶之风的盛行,最为关键的是对人之身心修养的作用。在我们看来,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其直接作用就在于影响人之心性修养,这是我们研究唐宋茶文化的真正目的所在,正如有学者提出:“研究茶文化,不是研究茶的生长、培植、制作、化学成份、药学原理、卫生保健作用等自然现象,这是自然科学家的工作。也不是简单地把茶叶学加上茶叶考古和茶的发展史。我们的任务是研究茶在被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3]故此,研究茶文化,其主要目的在于研究茶文化背后的文化现象,这是我们研究唐宋茶文化的真正动因所在。

二、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关涉到人之心灵的修养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首要的是影响到人之心灵的和谐。饮茶可使人修心灵、养气质。有利于人们心灵的修养,有利于人之心灵的和谐与安宁。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人的心灵的和谐是其他一切和谐的前提与基础。只有人之心灵和谐了,才能有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存在。

唐代饮茶之风的盛行,首先有助于人们内心世界的和谐与安宁。在唐代,文人墨客能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来平息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这就关涉到唐代茶文化所说的“茶格”,所谓“茶格”,即通过喝茶、饮茶进行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沟通,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地交流与沟通,使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得以解决。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时常有之,关键是以何种方式去化解。唐以降,化解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的方式即是品茶。当人忧愁时,三五好友围坐一旁,以茶为载体,在煮茶品茶中谈天论地,诉说衷肠,将自己内心世界的苦闷倾诉出来,让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在喝茶聊天的过程中得以化解。日益竞争的社会现实,使得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日渐凸显,因之,以饮茶之道化解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这是一套最为简约的化解矛盾的方式。因为饮茶可以缓冲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使人能在简淡的境界中逐渐品味人生。一边饮茶,一边品味;一边饮茶,一边反思,使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得以缓解,使人之内心世界的压抑处于释然状态。因之,唐以来的饮茶之风首先有利于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的解决,因为饮茶能有效使人处于虚灵之境的状态之中。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大多与外界之物欲的诱惑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饮茶的过程中,茶能怡人之心,使人之内心处于一种虚灵幽静的状态之中,将人之多余的欲望予以祛除,使人忘却物欲的烦恼,人之心处于一种寂寥的状态之中,实现人之内心世界的宁静。

当然,唐宋以来的茶文化除了能有效化解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而外,饮茶还可以陶冶人之性情。

三、唐代茶文化的兴盛可怡人之性情

唐宋饮茶之风不仅可以缓解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在一定层面上还可陶冶人之性情。因为茶可使人清心、可使人淡薄名利、可使人超然于万物之外、可使人游离于尘世间的功名利禄之外,如此种种,茶文化的存在,能有效提升人之思想境界,促使人之道德境界的提升,能有效完善人之道德人格,并由此而养人之性、抑人之情,从而在更高的层面促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与安宁。因之,茶文化能有效陶冶人之性情,从茶文化陶冶人之性情的功能看来,茶文化可以规约为“中介文化”。在茶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以茶为物质载体,但在饮茶品茶的过程中,人们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交流。所以茶文化既能有效促进社会物质财富的积累,同时还能有效促进人之精神财富的提升。故此,饮茶与品茶是通过茶这种中介环节而凸显出来的精神文化,更为根本的是凸显在人之性情方面的提升。

茶文化最主要的方面体现在饮茶的精神层面,通过物态层面的茶,可以管窥精神层面的茶道精神,也即修身养性之精神。由于饮茶而引起的精神文化层面往往比茶本身所凸显的物态文化层面具有更为现实的意义。茶叶前辈吴觉农先生说:饮茶、品茶层面即是“把茶视为珍贵、高尚的饮料,饮茶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吴先生直陈饮茶、品茶的好处,而且说到了茶文化最关键的精神修养的价值,为丰富与发展中国茶文化的精神文化层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精神文化价值在于陶冶人之性情,养人之性、抑人之情。庄晚芳教授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的方式,对人民进行礼法教育、道德修养的一种仪式。

那么,茶文化缘何具有修身养性功能,饮茶何以能养人之性、抑人之情?茶文化所凸显的精神层面的价值在于养人之性,关键在于一个“养”字,何以“养”,即在品茶的过程中,透过茶的芳香以养人之性、以茶的芬芳怡情。茶的基本价值与功能在于养人之性与抑人之情,这主要得益于茶的自然“温和”之性。众所周知,茶生活在温和之地,即生活在“阳崖阴林”[4]是也。由茶所生活的习性决定饮茶品茶之人的习性。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5]这鲜明地凸显了中国古代茶文化的基本特色,由于茶本身具备的温和之性,也决定了茶之精神文化层面所具备的心性修养,尤其是茶在养人之性层面的独特作用更为明显。中国茶文化对人之性情的影响,其源头来自于茶本身所具有的基本特色使然。在中国茶文化发展的过程中,茶文化融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层面:从儒家文化的“敬”与“和”、佛教文化的“静”、道家文化的“真”均可看出茶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儒释道三家的道德意境与修身养性完全融入到了茶文化之中,并伴随着茶文化的发展而出现一种新的境界。张加明先生说:“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融入了儒道佛的传统哲学理念、传统的伦理与道德标准,并形成‘敬’(敬人敬己)、‘和’(谦和中庸)、‘静’(空灵清静)、‘怡’(愉悦怡神)、‘真’(返朴归真)的茶道精神”[6]。故此,中国古代茶文化的价值在修身养性层面得到更为完善的体现。

四、唐宋茶文化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饮茶、品茶不但可以促进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可以怡人之性情,更为重要的是,饮茶、品茶能有效增进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这是中国茶文化精神文化层面由隐而显的逻辑过程。品茶可敦促人之内心世界处于和谐之境地,养人之性,抑人之情,怡人性情。品茶、饮茶能有效敦促人之心、性、情之间的和谐,这是一种隐微的内心世界的和谐。同样,通过饮茶,能有效敦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稳定,这是茶之特殊的功能使然。茶文化的特殊功能在于能使人之和谐由内而外、由隐而显,由微而著。通过饮茶、品茶进而促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人与人之间在品茶中实现交往,在饮茶中得到情感的交流与释放,张加明先生说:“人们通过敬茶、饮茶沟通思想,交流感情,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彼此之间的友情。”[7]张先生此言涵盖如下几种基本涵义:其一,饮茶能创造一种更和谐友好的生活环境。通过品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与沟通在喝茶的过程中得以升华;其二,品茶、饮茶过程中存在敬茶,敬茶彰显出以礼待人,表现出儒家文化之礼,以礼待人,人亦礼待之。因之,茶文化所凸显的是中国古代的礼文化。有礼,则能以礼立人,以礼可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进而获得和谐。在饮茶、敬茶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彬彬有礼;人有礼,则能更好地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礼以敬为本,饮茶中的敬茶是敬人以礼,其根源在于唐宋以来日益兴盛的茶文化。“敬”是礼存在的前提与基础,即是说,非敬无以成礼,我们可从“敬”之内涵管窥其与礼的基本关系。何谓“敬”?《说文解字》中无明确阐释。事实上,“敬”最早出现在《论语》中,并成为个人道德修养之方法。“敬”之原初涵义主要指对人的景仰、崇拜之情。“敬”之义涵一直为学界所尊崇,且延续到宋明时期。宋明理学家对“敬”的理解直接与其基本义紧密挂搭。张载对“敬”的解释基本倾向于将敬与礼结合起来考察,张子曰:“‘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8]有敬则有礼,有礼则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传统哲学中,礼的基本价值即在“和”,礼之存在是为“和”而设,礼的这种和合价值在古典文献中屡见不鲜。如“和宁,礼之用也”(《礼记·燕义》),“礼之用,和为贵”(《礼记·儒行》)。因之,在饮茶过程中,由敬客而达人以礼,由礼则天下可至和。在礼的规约之下,能使人达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颜渊》),凡是不合乎礼义的东西,都不能视、听、言、动;如若不合乎礼仪的东西却视、听、言、动,则不能有效实现人之敬,不实现人之敬,则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可见,在饮茶、敬茶的过程中,所凸显的是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和谐生态图:由敬,则能生礼,礼生则敬自在其中,因之,茶文化的基本倾向为“和”,是茶文化所凸显的最高的价值追求。通过敬茶,凸显出其礼。被敬之人能大大方方接受对方之礼,彼此在礼让氛围中饮茶畅聊,以实现彼此双方的审美愉悦。在敬茶的过程中,如若双方是有矛盾的,则能因敬茶之礼而冰释前嫌;如若双方本是好友,则能促使彼此之间的友谊更为深入一层。故此,敬茶所能体现的是彼此之间的和谐与心灵上的慰藉。综上,唐宋以来的茶文化所体现的是“和”,即茶文化的终极价值在和。

五、唐宋茶文化兴盛的价值指向为和

唐宋以来的茶文化,凸显了茶文化的和合哲学价值,这是唐宋以来茶文化的最高哲学价值与精神追求,茶文化的价值指向为和。陈文华先生曰:“‘和’乃茶道精神的核心。”[9]唐宋以来所繁荣的茶文化,是与和合文化相挂搭的,是长期凝聚的和合文化的指称。

唐宋以来兴盛的茶文化,其本质上即是一种和合文化。这本身与茶道精神不可分离。如前所述,茶道精神之和的凸显,与茶本身自然属性的特色不可分离。唐宋以来茶道所体现的“和合”精神,其实质上是茶本身的自然属性的外显。茶的自然属性温和,能很好地实现饮茶与品茶人的和合价值宗旨。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说:“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袪襟涤滞,致清导和,则非庸人孺子可得而知矣,冲淡闲洁,韵高致静,则非遑遽之时可得而好尚矣。”这是宋徽宗对茶的功效极为精致的描述,茶最基本的价值在于“致清导和”,和是茶文化本身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可见,由于茶本身所具有的特质,导致饮茶亦能致和。茶本身的基本价值,凸显了我们所说的茶的和合哲学价值。裴汶《茶述》中描绘茶叶“其性精清,其味浩浩,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良品而不混,越从饮而独高。” 宋代徽宗与裴汶都从茶的自然属性出发,精当分析了茶本身所具有的和之内在的自然属性,因之,唐宋以来所流行的茶道精神,更多凸显了茶之和合哲学价值。“韵高致静”、“致清导和”是唐宋以来所盛行的茶道精神的深刻体悟,是茶道精神的深刻体现。因之,茶道精神所体现出的“和”的本质特色是茶道精神的本质性特征。

六、结语

唐宋以来的茶道精神,所凸显的是茶的和合哲学价值,这是茶道精神的核心层面。茶道之和体现了饮茶人内心世界之和,饮茶人的性情之和,饮茶人相互之间,也即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这概说了茶文化的核心与精髓。据陈香白教授研究表明:中国茶道是通过茶事过程,引导个体在美的享受过程中走向完成品格修养以实现全人类和谐安乐之道。他认为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就是“和”。[10]茶文化的最高境界在于“和”,唐宋以来所凸显的茶道精神,是我们日常所说的茶道精神的真实写照。因之,茶道精神是人世间真、善、美的完美体现。所谓“真”,即茶本身所体现出来的自然和之“真”;所谓“善”,即在品茶过程中所品味的人生道德之善。所谓“美”,即在饮茶过程中所体现的至高和合之美。“‘和’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万物的有机统一与和谐,并因此产生实现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11]

综上,唐宋茶文化的价值在于能消解人之内心世界的矛盾与冲突,由饮茶而引起的茶文化养人之性、抑人之情。在茶文化的转化过程中,饮茶能有效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茶文化的终极价值体现在饮茶过程中所凸显的真善美的最高和合哲学价值,也即和合之美。

[1]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7.

[2]二十四史(第11 册)·旧唐书、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97:1152.

[3]蔡泉宝,马福建.茶文化与老年事业的关系[J].中国茶叶加工.2000,(2):36

[4]陆羽.茶经·卷上一之源[M].北京.中华书局,1991:1.

[5]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1.

[6][7]张加明.中华茶文化与大学生人文修养[J].农业考古.2011,(5):70.

[8]张载.张载集[M].中华书局,1978:36.

[9]陈文华.中国茶文化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104 .

[10]沈佐民.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及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J].池州师专学报,2007,(2):19

[11]陈香白.中国茶文化[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12.

猜你喜欢

兴盛内心世界品茶
李阳 让品茶成为视觉艺术
冬品茶梅
王志惠:用拼布“画”出丰富的内心世界
品茶香 知茶趣
问解民族舞 让孩子内心世界更加丰富
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叙品茶事
论教育在考据学兴盛中的作用
扬州雕版印刷技术的兴盛和传承
打开女强人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