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个性化教育模式构建及价值验证——以河北科技大学为例

2013-08-15计卫舸

关键词:个性化学校教育

计卫舸

(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石家庄 050018)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为高校开展个性化教育指明了方向。河北科技大学在多年个性化教育改革与实践基础上,积极探索地方高校个性化教育模式,对全面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个性化教育的内涵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高等教育的终极目标,是通过培育人的主体性、启迪人的精神独立,实现人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不是另立于现行高等教育体系的独立教育过程,而是一种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它与“因材施教”、“个性积极性培养”等同属于一个理论框架,但是由于他们产生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不同,其内涵也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是激发学生全部现实个性潜能的和谐教育,它超越了“因材施教”,是对“个性积极性培养”的完善与提升,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承认学生个性差异是个性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使他成为一个个体。个性化教育基于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基础、过程和结果存在差别的客观认识,倡导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选择和个性表达,并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突破了“以统一的要求、统一的标准、统一的教育内容、统一的教育形式和方法,塑造同一规格的人”[1](P4)的模式化教育观念,通过多种方法、多种环境的融合,激发学生潜能,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活动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独特的发展目标。

(二)教师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转换是个性化教育的关键环节

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是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教育强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在自主学习中发现、唤醒、挖掘、激发自身个性潜能,启迪其自由的天性,让每个学生在自身原有基础和起点上获得最优发展,从而实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导的“传递文化而不用现代的模式去压抑他;鼓励他发挥他的天才、能力和个人的表现方式,而不助长他的个人主义;密切注意每一个人的独特性,而不忽视创造也是一种集体活动”[2](P28)的教育追求。

(三)学生个性潜质的充分发挥和全面成长是个性化教育的最终目标

高等教育的核心价值是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富有创造性、具有独立自主精神的人。个性化教育强调学生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是对教育价值取向的重新认定。高校要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改革教育教学内容和形式,通过课堂教学和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科学认识个性的基础上涵养优良个性品质,实现培养完整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

二、个性化教育的理论基础与现实依据

(一)个性化教育的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基于多年对人类潜能的大量实验研究,1983年加德纳在其著作《智能的结构》(Framesof Mind)中重新对智能进行了诠释。他认为,智能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又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3](P2)。基于此,加德纳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即所谓的“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4](P38~43)加德纳认为,几乎所有个体身上都体现着多种智能的不同方式、不同表现形式的有机组合,个体之间的差异就在于他所拥有的多种智能在表现方式和表现程度上的不同。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我们看待人类自身发展和教育问题提供了一个颇有价值的视角。恰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世界——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要达到“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目标,就有必要强调个性化教育。唯有如此,才能保证在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蕴藏在每个学生身上的独特潜能,从而达致人的个性全面发展。

(二)个性化教育的教育学基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

人本主义(Humanism)发轫于古希腊、古罗马的理性人本主义传统。20世纪中后期,以马斯洛(A.Maslow)、罗杰斯(C.R.Rogers)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将人本理论引入教育领域。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反对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并以学生“自我实现”作为教育目标,其主要思想包括:

一是一切教育都要以人为出发点,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人本主义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必须通过自由选择成长起来,别人的选择和过分控制只会削弱他的能力”[5](P349),“教师要理解并尊重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种种差异,鼓励学生,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注重他们在不同领域发挥潜能。”[5](P365)二是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适应社会需要。人本主义教育理念认为,教育作为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与社会活动,它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或重要标志,同时又促进着社会的变革与进步。因此,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发展提供知识来源和人才基础。三是培养“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指出,教育要培养“完整的人”,即“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灵力量融汇一体的人,也就是知情合一的人”。[6](P44~46)“教育的目的在根本上就是人的‘自我实现’,是丰满人性的形成,是人种能够达到的或个人能够达到的最高度的发展。”[7](P239)

(三)个性化教育的哲学基础——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学说

人的发展是人之为人的规定性的发展,即人的本质和人性的发展。马克思认为,人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实践过程中生成的,人的生成是个性改变、成长与环境改变相一致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要以自由发展为基础,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8](P123),体现了作为目的本身的人的本质力量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性的全面生成和丰富。

人的成长过程表现为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成长的辩证统一,个体全面发展的实现必然表现为一种现实的社会活动,自主性、主动性、创造力的发挥必然外化为一种物质的,并以之确证人之为人的本质的力量。人的个性化与社会化实际上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人对于自身本质的全面占有和与社会建立和谐的关系是在同一个过程中完成的。个性化教育从尊重个体存在和发展的目的出发,更有利于培养契约精神,不仅对于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至关重要,也对国家和社会的民主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四)个性化教育的现实依据——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

个性化教育致力于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发展的结合,强调全面发展基础上的个性化发展,契合了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精神,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有效突破口。

个性化教育的现实依据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第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样的,而我们的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实施的都是整体划一的教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亟需通过教育的个性化培养多样化的人才;第二,每个学生的心理素质、能力特长等都存在差异,决定了培养结果不可能有统一的型号,必然要求通过有差别的教育满足学生不同需求;第三,每个学生的成长路径和成长条件均有所不同,个性化教育能够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实现多样化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地方高校个性化教育模式的构建

河北科技大学在尊重教育规律和大学生身心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地方高校个性化教育模式,取得了初步成果。这种模式可以概括为: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共识,搭建一、二课堂融会贯通的发展平台,建立多元的制度和机制保障,营造个性化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

(一)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共识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是关乎大学办学理念的核心问题。个性化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它以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基础,倡导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实现学生的个性成长与全面发展,是对学生作为教育主体的充分尊重,也是对高等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

河北科技大学在个性化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的进步,得益于学校致力于开发学生个性积极性的努力,得益于学校教师对个性化教育理念的深刻把握。学校这种进步,经历了以下三个转变:一是由第二课堂切入转变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贯通融合;二是由个性化教育的自发阶段转变为以科学和理性为指导的全面自觉阶段;三是对个性化教育的认识经历了由实践到理论逐渐提高的过程。在这三个转变过程中,学校的组织优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5年,学校提出个性化教育改革的思路,先后三次修改本科培养计划,实践创新教育。2006年,着力推进个人成长导师制、实验室开放等机制建设。2008年,推行学生干部管理改革,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管理自身事务,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2009年,创新教育平台建设,大学生航模队等开始崭露头角并屡次在国内大赛中获奖。2010年,推出以“倡导关心关爱学生、激发创新创业热情”为主题的学生节,为学生彰显个性提供了平台。2011年12月初,学校专门召开个性化教育推进会,提出要在全校上下树立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树立“人人成才”和“多样化成才”的观念,要求广大教师切实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学主体,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需求,关心、关爱每一名学生,促进每一名学生成长成才。2011年12月底召开的学校二次党代会,又将个性化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和学生培养的重要特色,确立为未来五年需要完成的三项重点任务之一,对深化和完善个性化教育做出全面部署,并将个性化教育改革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教职工,明确了每一位教职工在个性化教育中的定位和作用。

目前,学校已形成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良好氛围,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育理念已经得到广大教职员工的认同,并作为指导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的重要理念深入到教育、教学过程。

(二)搭建两个课堂协同发展平台,实现一、二课堂融会贯通

1.发挥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改革主阵地作用

全面推行个性化教育,首先要给予学生在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方式、学习进程等方面的选择权,使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志趣选择学习方向,从而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河北科技大学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实施大类培养改革,推行转专业、主辅修制,创设个性化课程模块、开展分级教学改革,推进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导的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创建实验班、实施“卓越计划”等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个性化教育为特色的教育教学体系。

(1)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导,修订本科培养方案、实施大类培养改革

为推进个性化教育,学校对本科培养方案进行了较大幅度修订,以构建模块化、系列化的柔性课程体系为切入点,提出在坚持强化通识教育基础上,按学科大类实行大学科基础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建立以满足学生需要为导向,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新模式。2011年,学校首次在经济管理学院、理学院开始实施大类培养试点工作,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拥护。

(2)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行学生转专业、主辅修制

2010年,学校重新修订《河北科技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增强了本科生转专业的灵活性,有30%的学生可以在全校或者是本学院内部申请转专业,为学生提供了第二次重新选择专业的机会,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作为转专业制度的补充,2011年学校出台《河北科技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通过“主修专业确认制”的方式代替转专业,为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选择空间。学生学习期间都有重新确认主修专业方向的机会,如果学有余力,还可以辅修其他专业,甚至完成双专业的学习,满足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有助于实现“一专多能”的发展目标。

(3)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创设个性化课程模块、开展分级教学改革

为进一步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学校在修订本科培养方案时,将专业教育分成“专业基础系列”、“专业方向系列”和“专业选修系列”三个模块,为学生提供选择空间。

为切实推进分级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改革理念,中共河北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做好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设置和学生课程修读模式,在大学英语、信息技术基础、高等数学等主要基础课教学中,稳步实施分层次教学和学生自选课堂的教学模式改革,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自我管理能力。”从2006级本科生开始,《大学英语》课程全面实行分级教学,即打破原有班级的界限,根据学生高考英语成绩和入学后分级考试成绩,将学生分为A、B两个层次,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并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在积累一定经验后,推广到《高等数学》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取得良好教改效果。

(4)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导,推进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

作为教育部首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项目”试点高校,学校于2004年启动了基于网络与多媒体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中心,制定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构建“2+1+X”教学模式(学生每周2学时多媒体大班读写译课;1学时语音室小班视听说课;辅之以每周≥2学时的网络自主学习);独创1∶8师生个性化辅导(师生通过约课由1名教师对不超过8名学生进行面对面辅导,加强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的跟踪和监控,并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和答疑),构建了课堂教学与学生网络自主学习相结合的个性化教学新模式。学校还以《大学英语课程基本要求(试行)》为依据,提出“以学生为中心,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教改理念,制定分类指导、分层次培养、多样化教学模式的新教学大纲,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体育课一直坚持俱乐部制教改方向,在课程设置上安排篮球、排球、健美操、轮滑、羽毛球等多个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体质等情况,自主选择学习项目、授课教师和上课时间,取得较好授课效果,接近或部分实现了“保证大学期间有健康体魄,学会一至两种保持终生健康的锻炼方法,学会两至三种体育运动欣赏能力”的体育教育目标。

此外,学校还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开展网络辅助教学,引进BB平台、开设“尔雅课程”(“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的简称,是尔雅通识教育重点打造的国内一流通识课程),学生通过网络实现自主选课、自主学习,教师通过网络辅导、答疑并进行测试,实现与学生在线沟通、交流,取得良好效果。

(5)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导,创建教改实验班、实施“卓越计划”

学校从2009级本科生开始,在电气工程学院组建教改实验班,为学有所长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配备优秀教师,建立实验班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为优秀拔尖人才培养提供有效条件。

学校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工作为契机,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类人才的新模式。在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两个专业成为教育部“卓越计划”试点专业的基础上,推荐制药工程、纺织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3个专业申报2012年教育部新增试点专业。以此为契机,与企业联合修订了集通识教育、工程基础教育、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教育五位一体的“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通过“项目制”、“轮岗制”等方式,使学生有累计一年的时间深入企业开展工程实践,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真刀真枪”做毕业设计,强化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有力地促进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2.利用第二课堂拓展学习广度

大学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教学活动的继续和延伸,具有主动性、灵活性、实践性、社会性、开放性等特点,能够更多地体现学生个性特征,帮助学生在独立实践中获得“学问以外、学问以上的智能”[9](P59),最终实现学生素质全面提升,是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有效途径。河北科技大学通过大学生科技创新、社会实践、大学生社团等多层次、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发展舞台。

(1)全面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

作为具有工程教育传统的大学,河北科技大学高度重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激发学生个性潜能提供条件。学校团委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组织实施了大量科技创新活动。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中,学校航模队与几所国内一流大学的同学同场竞技,连续取得金牌数领先的优异成绩,学校也因此成为大赛组委会单位。

此外,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大赛、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赛事中,学生均取得优异成绩。2012年9月,学校举办了以“梦想照进现实”为主题的发明节,全面展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并邀请企业家、校友、学生家长进校参观,为学生施展科技才华搭建了新的交流平台。

(2)精心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

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通过精心组织边远地区支教、新农村调查、非物质文化遗产调研、文化采风、志愿服务等不同类型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同学深入乡村、社区、企业、文化单位,增长自身才干。

2011~2012年寒暑假期间,学校组织了大规模“体验省情、服务群众”主题社会实践,对河北省农业技术、地震灾区来石安置青少年心理状况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调查报告10余份,产生良好社会影响。在社会实践中,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亲身参与和体验中巩固和深化正确的思想认识,既服务了社会,又完善了自己的个性品质。

(3)创新社团组织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推进个性化教育

小规模社团和大规模社团相比,区别绝不仅仅在于人数的多寡,而在于所依据的教育理念完全不同。河北科技大学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指引,确立了“多建团,建小团”的社团组织指导思想,组建了206个社团,形成了学研、文艺、公益、体育和科技等不同类型的社团组织。这些社团打破了年级、科系以及学院的界限,由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同学自愿组成,相对独立地开展活动,社团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实际组织工作,得到锻炼机会,成为学生自我塑造、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形式。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瞭望社、光华志愿者协会荣获“全国百强社团”称号,获得省级、市级荣誉称号的社团更是数量众多,这些社团为展现不同学生的特长、实现个性化发展提供了舞台。

3.第二课堂切入、第一课堂深化,实现两个课堂融会贯通

传统的教育理念总是将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分开,第二课堂体现学生自主、自治、实践的特点,第一课堂体现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点,使第二课堂活动失去了与第一课堂教学相互补益的意义,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河北科技大学在推进个性化教育过程中,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提高为目的,通过不断创新实践载体,由第二课堂切入、第一课堂深化,实现了两个课堂融会贯通。学校专门出台《关于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指导意见》,在本科第7学期设置6周4学分的个性化教育实践环节,开设创新教育和训练、科研实践、工程训练强化、就业培训和实践以及基础课程强化等诸多模块,由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职业发展需要和就业目标自主选择学习模块,自主选择导师。为激发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兴趣,学生科技成果可以计入学分,提高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积极性;学校还对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给予工作量补贴,提高了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收到较好效果。

(1)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实践教学结合

一是完善体制、机制。设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管理办法》;完善挑战杯等校级竞赛体制,出台《创新学分认定标准》;为学生配备科技创新指导教师,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取得成果可折算成学分(最高可获12个课外学分)。

二是开设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选修课。如针对有兴趣参与航模协会的同学,开设《世界航空史》、《机械结构与零件设计》、《三维制图实践》、《机电控制技术应用》等课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2)“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与专业课教学结合

一是部分学院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如艺术学院将武强年画、蔚县剪纸、辛集农民画等与专业教学结合,作为美术专业的教学内容,对增强学生的绘画技巧起到了积极作用;文法学院汉语言文学、新闻专业的师生深入民间故事之乡——河北耿村、牛郎织女传说地——内邱县学习采风,参与民间文学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

二是开设民间艺术选修课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课堂。学校与地方优秀民间文化组织联合开设民间音乐、民间舞蹈等选修课(40学时,2学分),并纳入学分体系,搭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新平台。学校还成立“河北科技大学冀派内画研究中心”,著名内画大师王习三被聘为特聘教授,亲自开设课程、传授技艺。

三是学校师生根据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地方秧歌、井陉拉花、昌黎地秧歌改编的拉花健身操、地秧歌健身操,已纳入体育课程,成为学生们喜欢的体育选修课。目前,已有3 000余学生研习过拉花八式,效果良好。2011年5月22日,在学校首届学生节上,就有千人集体汇报表演“拉花健身操”。

(3)实施“鲲鹏计划”

“鲲鹏计划”是一项推进学校个性化教育、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它以第二课堂为主要阵地,借鉴第一课堂授课形式,通过经典选读、科技竞赛、团体心理辅导、演讲辩论、公文写作、礼仪训练等形式,实现一、二课堂融会贯通,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实现由“鲲”化“鹏”的目标。

为落实“鲲鹏计划”,学校共选拔200余名学生党员担任本科生班主任,其职责是通过授课等方式,向全体学生宣讲“鲲鹏计划”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参与校园科技文化活动,记录所负责班级学生第二课堂成绩。这样,每一名学生在毕业时都可以拿到两份成绩单:第一课堂课程成绩单和第二课堂活动成绩单,推动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建立多元的制度和机制保障

1.创建个人成长导师制

个人成长导师制是学校在2006年提出的本科生培养创新性举措,它的核心价值在于“个人成长”,机制体现在“导师制”过程,对于个性化教育而言,是目前对位最完整的制度成果。个人成长导师制要求学校选拔优秀教师提供给学生,进行教师学生互选,建立导师关系。导师的职责包括帮助学生选择学习的课程、制定大学期间乃至人生的发展规划等。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是河北科技大学基于个性化教育理念首创的一项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制度,旨在进一步实践学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思想,体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指导,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进入有效学习和全程健康成长状态,对学生个性化成才起到引领作用。

2007年,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化学与制药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开始实施大学生个人成长导师制,担任个人成长导师的既有校外企业家和优秀校友,又有优秀的专业教师、管理干部,个人成长导师每月与学生至少进行一次“一对一”和“一对多”的交流,根据学生的发展兴趣和个性特征为学生提供思想、学习、生活各方面的帮助指导。这项制度保证了教师能够准确、及时了解学生动态,掌握学生发展需求,体现了学校以学生为本的个性化教育理念。

2.完善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全面推行学分制是高校本科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基本方向,其目的在于调动教与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学生知识结构,拓宽专业面,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河北科技大学坚持将个性化教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先后出台了《关于改革和加强实践教育的意见》(校发[2006]59号)、《河北科技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校字[2007]12号)、《关于建立大学生技能培训中心的通知》(校字[2008]85号)、《关于做好〈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的意见》、《关于与国内高校交换培养本科生的实施意见》(校字[2009]81号)、《河北科技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生转专业实施办法》(2010年)、《河北科技大学辅修专业管理办法》(2011年)、《关于实施个性化教育的指导意见》(校教务字[2010]48号)等文件,用制度化的方式推动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开展。

3.建立教师参与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机制和激励政策

为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使大家心情舒畅地把个性化教育融入教学活动的所有环节,学校出台了《中青年骨干教师访学工作暂行规定》,启动了以拓展教师学术视野为目的的教师访学项目,选派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高校访学,学习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管理经验;每年暑期选派英语教师及双语教学课程主讲教师赴国外进修学习,提高教师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素养,为开展个性化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在教师岗位聘任中,继续深化岗位津贴改革,加大对人才引进、新专业、重点学科的扶持力度;教师额定教学工作量由每人每年330学时下降到300学时,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引导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个性化教育工作中。

4.探索建立多元化的教改评价制度

在大学生发展性评价中,学校倡导将调整、改进功能作为评价的主导功能,使评价者和教育者通过不断收集来自学生的反馈信息,了解学生的优势能力及其发展状况,并给予及时指导,保证学生的潜质在不同阶段都能得到较好开发。学校正在探索建立健全有利于实施个性化教育的运行机制,一方面,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实现多元化,除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测试外,还包括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评价形式实现多样性,如笔试、口试、撰写论文、实际操作等。另一方面,建立有利于个性化教育实施的教师考评机制,教务、科研、人事等部门不断完善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岗位考核办法、教师职称评聘办法等,调动广大教师推进个性化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增设个性化教育机构

推行个性化教育以来,学校专门成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影音资料中心。这些个性化教育专门机构的设立,对培养具有较深理论素养、较强动手能力、较高社会化水平的学生产生了积极影响,成为推动个性化教育的有效抓手。

(四)营造个性化发展的浓厚文化氛围

1.重视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

学校按照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的教育理念,设定学校环境建设总目标,在构建现代化、园林式校园的同时,着力注入浓郁文化内涵,实现校园文化的有效传承,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如校园里“览山”、“击水”对石,“恒安”、“恒德”对石,“知足”、“知不足”对石,“问高”、“莫问高”对石等已成为一道独特风景,被师生称之为“石头文化”;校园道路命名全部取自河北各处的名胜景观,如“柏坡北路”、“莲花池路”等,让学生走在校园就有一种家的归属感;校园各处的铭言牌都是学生选择并推荐的,对启发学生自省自励有直接意义。

2.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丰富的育人内涵,是开展个性化教育的宝贵资源。从2005年起,河北科技大学积极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将河北民间特有的冀派内画、常山战鼓、井陉拉花等引入校园,形成了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浓郁氛围。主要做法有:以营造氛围为基础,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工作;以课堂为有效途径,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以社会实践为着力点,深入民间学习、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社团建设为载体,形成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效机制。

3.设置和培育具有系统性的实践载体

河北科技大学围绕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设置并形成了四种节俗,分别为:“学生节”、“发明节”、“合唱节”和“文化节”。其中,学生节的主旨在于从学生自身、教师、家庭、企业领导等多个维度唤醒并确立学生在教育成长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发明节则主要强调创新精神和探究的品格对人的价值构成的重要意义;合唱节强调人的协作与社会化品质对个性发展的积极作用;文化节则是学生个性品质的整体展示,目的在于激发、强化和巩固学生优秀个性品质。四种节俗分布在四个年份,保证每一名本科学生在校期间都能经历一遍,起到了好的作用。如,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搭建学生与企业家、校友、家长等沟通交流平台,2011年5月学校举办了首届学生节,期间设置了大型团体操展示、拉街表演、学生风采展示等环节,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在“激励”和“感动”中彰显个性,实现全面发展。

四、个性化教育模式的价值及其实践验证

河北科技大学在个性化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三个结合”,人才培养特色日益凸显。一是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学校不断优化个性化教育课程体系,按通识教育、学科门类教育和自主教育3个层次构建以选课制为核心的课程体系,且每一层次均设有不同模块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提升,既保证了人才全面发展的共性要求,又满足了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二是理论学习与主动实践相结合。在系统组织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了由“一条主线、三个纬度、七大模块”构成的实践教育体系,每年投入100万元资助学生课外科技活动,通过设立大学生课外创新学分、鼓励教师吸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举办课外科技竞赛等措施,加强对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学校每年支持大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深入河北省各地乡村、社区、企业、文化单位调研,让学生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促进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开展。

(一)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深化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搭建了良好平台

自2008年以来,学校以个性化教育为抓手,大力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全面推动教育水平的提高。目前,学校已获准立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6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建成河北省创新高地7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省级精品课程48门,在建课程全部通过评估。学校本科教学工程建设与课程建设不断加强,电子商务等8个专业入选河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建设项目,其中环境工程等3个专业推荐申报国家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使学校本科教育质量获得迅速提升。

外国语学院以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为指导,积极倡导英语教学改革,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独具特色的教学模式,以此为基础成功申报《大学英语》国家精品课程,“大学英语新模式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通过教学改革,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明显提高,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显著增强,四级通过率连年递增,参加口语考试及各类英语比赛的人数大幅增加,且优秀率逐年攀升。此外,学生在“CCTV杯”、“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辩论赛、河北省“世纪之星”英语电视大赛中也取得骄人成绩。

(二)个性化教育的实施,发展了学生个性潜能、提升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

学校鼓励并支持学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技竞赛,发展学生个性潜能,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了基础。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大赛中,学生荣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11项,并多次荣获优秀组织奖;在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上,学生共获全国一等奖5项,河北省一等奖12项,名列河北省高校前茅;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2队荣获国家一等奖、10队荣获二等奖;在德国北莱茵维斯特法伦协会举办的红点工业大赛中,艺术学院学生的作品荣获2011年度“红点奖”,并获得了难度很高的“红点至尊奖”;纺织服装学院本科生先后荣获世界旅游小姐大赛中国区冠军、世界精英模特大赛中国区冠军、中国时装设计新人奖第一名;学校航模协会2009年第一次参加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科研类),就获得了7个项目中的2项冠军,2010年获得1金1银的成绩,2011年获得8个项目中的3个单项冠军和1项团体冠军,2012年更是获得7枚金牌。

(三)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使学生的理想信念、专业技能、文化素养和人格体魄等综合素质不断提升

为明确个性化教育的效果,学校向在校学生发放了3 000份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2 821份。调查结果显示,河北科技大学个性化教育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不断增强,专业技能日渐彰显,文化素养和人格体魄得以提升,具体表现在:

第一,调查中71.38%的学生认为,个性化教育的推进让自己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祖国、了解了家乡,激发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热情,弘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定了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第二,调查中67.63%的学生认为,个性化教育为不同学科、专业学生提供了跨学科交流的大平台,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在谈到航模对大学生个性培养的影响时,航模队员说:“航模队不仅让我们的专业技术更加精进,而且锻炼了我们的品质,磨砺了人格,把‘仰望天空、脚踏实地’的精神融入到了每个队员的心里。”

第三,调查中70.38%的学生认为,通过个性化教育,自己的审美情趣不断发生变化,充溢着民族自豪感的艺术品味也不断提升;75.61%的学生认为,学校推行个性化教育以后,体育课变为体育俱乐部、文化活动由单一走向多样化,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了最大程度发挥,学生自然乐于参与、人格体魄自然得以加强。

(四)个性化教育的实施,使教师队伍整体水平明显提升,个性化教育能力不断增强

在学生个性化培养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学生的各种潜在品质主要依靠教师去发现、激发和引导,这就要求教师的责任感、眼界、胸怀、技能不断有新的提高。推动个性化教育的过程,就是成就名师的过程,个性化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改变,由以教师的教为主转变为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学方法和手段也由原来的满堂灌转变为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这对教师来讲也是一种挑战。为推进个性化教育的实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需要教师了解本专业最前沿的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

实施个性化教育,对教师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很大一部分是从校门到校门,生产实践和社会实践经验缺失,学校按照个性化教育要求,选派青年教师到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中补充一线的实际经验,教师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了提高,带动了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五)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提高了学校知名度与美誉度,提升了学校品牌影响力

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位列河北省高校前列,毕业生因“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责任心强”而得到用人单位普遍认可,扩大了学校知名度,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考生。

为持续推进个性化教育,学校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学生节”、“发明节”等为重要载体,营造了浓厚的个性化教育氛围,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得到刘云山、刘延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肯定和批示,刘延东同志还亲临学校专项视察,学校分别在中宣部、教育部和河北省多个会议上介绍经验,还被授予首个“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基地”,被教育部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作为学校个性化教育成果的集中展示,学生节被评为“全国高校文化建设成果一等奖”,学校的品牌价值和社会影响不断提升。

[1]刘献君.高等学校个性化教育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3][美]霍华德·加德纳.兰金仁,译.智能的结构[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4]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主要依据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0,(3).

[5][美]马斯洛,等.林 方,译.人的潜能和价值[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

[6]林永希.营造良好的教学心理气氛——罗杰斯教学理论的基本特色[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3).

[7]彭运石.走向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的人本心理学[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9]刘 兵.完善高校第二课堂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09,(18).

猜你喜欢

个性化学校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学校推介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