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论“一X就Y”结构

2013-08-15李金秋

关键词:规律性例子因果关系

李金秋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24)

《汉语学报》2005年第3期发表了王光全的论文《也论“一X就Y”结构》,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X就Y”格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读来颇受启发。文章深入地分析了由格式“一……就……”连接两项之间的语义关系,并指出一X就Y结构适合表达易成性、规律性和单纯紧随关系几种意义,把“一X就Y”结构的研究推向深入,文中从写作学的角度,把语言研究分为四种话语形式,并认为“一X就Y”格式不出现在抒情性话语中,而描述型话语不存在断语——例证的结构,这种研究对“一X就Y”格式的多角度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读来颇为受益。但是对于文章中部分观点,我们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王文认为“一”用在感官动词(看、听、闻、摸等)前形成“一V”结构,当V后没有连带成分(宾、补)时,通常有甲、乙两种用法,并以“一看”为例进行的讨论:

甲种:通过“看”这一感知手段顺利达成认知,这时“一V”可与“就”搭配形成“一V1就V2格式”。

乙种:“一看”起提起注意的作用,特别是当“一看”前边有表方式、方向的成分与之共现时,提起注意的作用更为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出现在“一看”后面的是看到的事物,或由看到的事物造成的“看者”的某种状态。

王光全认为,乙种用法的“一看”不能与“就”搭配构成“一X就Y”格式,因为“一X就Y”格式的基本意义是“Y紧随X发生”,而乙种用法中的X、Y两部分没有紧随关系,Y部分常是一种情景或状态,而这种情景或状态往往在X部分发生以前就已存在。

经过我们的观察,“一看”可以有三种用法:

1.表示通过“看”这一感知手段顺利达成认知,这时“一V”可与“就”搭配,形成“一V1就V2”格式,这里的分法与王文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2.“一看”起提起注意的作用,“一看”后面是看到的事物,这里的“一看”有提起注意引起后文的作用,这里的“一看”不能与“就”构成“一看……就……”的格式。如:

(1)王升从外面回来,一看,包袱里东西摊得一床,枕头拆开了。

(2)揉揉眼睛,一看:呀,天都黑了!

(3)韩不信回头一看,是一黑脸的汉子,不到三十,个头高常人两尺,身材有两人宽。

在上面的这三个例子中,“一看”不仅有提起注意的作用,还有引起下文的作用,后文都是“一看”看到的内容并且这一部分是看到的情景,与“一看”之间没有前后紧随的关系,所以“一看”不能与“就”构成“一X就Y”结构。

3.“一看”起强调的作用,强调X在特定的情况下同Y紧接,Y是由“一看”所看到的事物造成的“看者”的状态。“一看”重在对情态进行指示,“一看”与“Y”之间不仅有前后紧随的关系还有因果关系,“看”对“Y”具有使成性。“一看”前面一般有先行句。在王文中作者举了这样一个例子:“可乌家已烧得一窝漆黑,连房顶都塌下来了……正蓝旗参领老爷来后一看,吓得手脚乱哆嗦。”在这个例子中王光全认为这是“一看”后面表现的看者状态,不能与“就”构成“一X就Y”结构。但是通过观察我们认为,“一看”后面的内容与“一看”之间有前后紧随关系和因果关系,如果在原句上加一个“就”字更能体现出看者因为先看所以出现手脚乱哆嗦的状态,所以当“一看”后面出现看者状态时可以与“就”构成“一X就Y”格式,类似的例子还有:

(4)她一看,就笑着说:“呀,白舌子。”

(5)父亲的尸体停在院子中,女儿们一看就嚎啕大哭起来。

“就”后面的内容都是“一看”的状态,通过“一……就……”格式使动作和状态紧密相连,并且动作对状态具有使成性。

邢福义在《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一文中提到过一种格式为“这么一X,就Y”,他认为这是情态强调式,强调X在特定情况状态下同Y紧接。X与Y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并且他认为表示结果的“就Y”,有时采用“可就……了”的形式。“可”是语气副词,略带夸张地强调原因对结果的决定性影响。作者在文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6)他仔细这么一看呀,可就禁不住高兴得心花怒放了。

在这个例子中把“一看”的前加特定词“这么”去掉,句子依然成立,只是表示强调的语气比原句弱一些,但依然表明前后两个动作的紧密相连,两个动作之间有因果关系,所以,王文单纯地认为“一看”后表状态的内容,不能与“一看”构成“一X就Y”的格式是不符合语言事实的。

王文认为“一……就……”格式不出现在抒情性话语中,而在叙述、描写、议论性的话语中均有分布,并认为描写和叙述型话语中没有“断语—例证”结构,而议论型话语中却有此结构。经过我们的观察发现“断语—例证”结构不仅在议论型话语中出现,而且在描写性和叙述性话语中均有体现,只是在这两种话语形式中,“断语”的表现形式不像在议论型话语中那么规律性地出现在“例证”前面”,而是有的在语句前,有的在语句中,或显或隐地存在,存在位置不固定。例如:

(7)卡车一到跟前你们就这么晃动小旗,大声欢呼,记住:要欢呼出朝鲜人那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的劲儿,有想哭的的也别不好意思。

(8)(问:你们厂子忙吗?)就是到节日忙,平时是八小时,一到节日就十二小时了,白班夜班两个班。(当代口语1982年北京话调查资料,郭胜荣)

例(7)是王文中作者所举的,作者认为在这个例子中不存在“断语—例证”的结构,而我们却认为在这个例子中“欢呼出朝鲜人那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的劲儿”恰恰是一个断语,而“卡车一到跟前你们就这么晃动小旗,大声欢呼……有想哭的也别不好意思”就是一个例证,恰恰说明“那种激动万分,情不自禁的劲儿”的内容,并且是这个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例(8)中“就是到节日忙”是一个断语,“一到节日就十二小时了”是例证,所以“断语—例证”的结构不仅可以出现在议论性的话语中,在叙述型和描写型话语中也有体现。

王文认为“一X就Y”可以表达三种意义:易成性、规律性和单纯紧随关系,并且作者认为“易成式”没有否定形式,而且它的语法形式与否定形式相背。然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易成式虽然大部分以肯定形式出现,但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否定式,如:

(9)一哄就不哭;

(10)这孩子很淘气,但是一吓唬就不淘了。

这两个例子都符合王文关于易成式的定义:通过实施行为X极易达到Y的效果。根据句子我们可以得出:因为“哄”,极易达到一个效果,即孩子“不哭”;因为“吓唬”也极易达到一个效果,即孩子不淘了。这两个例子都完全符合易成式的定义,并且都是否定形式。也就是说,当“一X就Y”表达易成式时并不一定都是肯定形式,也有否定形式,所以不能单纯依据有没有否定形式来区分易成式与其他形式。经过我们的观察发现,“一X就Y”结构更适合表达下面三种关系:

1.单纯紧随关系:王弘宇(2001)在这一点上论述得比较充分,在这里不再赘述。

2.条件关系:“一X就Y”格式前后动作的条件关系是:只要出现X,Y便会出现,X是产生Y这种结果或状态的条件,也就是说,只要具备X这个条件就会产生Y这样的结果。整个格式呈现出一种规律性。例如:

(11)我的妻子,天天都是,我一进门,她就哇啦哇啦地叫个没完,好像我欠了她八辈子似的。

(12)他一回家就说他的果园。

(13)我是一见穿制服的就晕。

条件关系的前后两项表示的是条件和结果的关系,只要具备一次这样的条件就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或只要每次具备这样的条件也会产生这样的结果,所以,当“一X就Y”格式呈现规律性时,往往也体现了前后两个动作行为的紧随关系,所以规律性是从紧随关系中衍生出来的。

3.因果关系:王文把其概括为“易成性”,但我们认为说“一X就Y”格式具有“易成性”并不能准确地反映其格式的真正意义。按照王文的说法,耗时长短往往是衡量事情难易的标准,并且通过否定形式的有无显示了易成式和“一X就Y”格式的其他用法的形式上的区别。但上文我们已经举了易成式是有否定形式的,例如“一哄就不哭”,“一吓唬就不闹了”,单纯从否定形式的有无来区分“易成式”是不科学的,而且有的易成式和规律性之间难以判断。如“一学就会”,“一撕就碎”,这两个例子在王文中是典型的易成式的例子,但是说它是规律性也是可以的,例如:因为这个孩子聪明,或这道题简单,对于这类孩子而言,“一学就会”。这里就呈现了一种规律性。王文仅用耗时长短去衡量事情难易程度,来表达“易成”标准,主观随意性过强,所以我们提出了“因果关系说”来与之相区别,并试图概括“易成式”难以解释的句子。“一X就Y”格式具有因果关系,指的是“因为行为X所以产生了Y的结果”。例如:一学就会、一撕就碎、一哄就不哭、一吓唬就不闹。“学”与“会”、“撕”和“碎”、“吓唬”和“不闹”之间是行为和结果的关系,“一X就Y”所具有的因果关系不仅能涵盖一些易成式所解释不了的句子,例如:“一哄就不哭”这种否定形式,而且能够对那些同时具有易成性和规律性的句子进行合理而准确的说明,从某种意义上说,更能体现因果关系与条件关系的对立,对“一X就Y”格式所体现的意义关系能有一个很好的区分。

总之,“一X就Y”格式是以紧随关系为基础从而衍生出条件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也就是说,由于解释的角度和人们的认知心理不同,以及汉语语言现象的复杂性,紧随关系、因果关系和条件关系会出现小有交叉但是总体上又相区别的特点,这为语法学家们研究此类结构带来了困难,但也同时给予了启发。

[1]施关淦.用“一…就(便)…”关联的句子[J].汉语学习,1985(5).

[2]施关淦.试论时间副词“就”[C]//语法研究和探索(四).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3]邵敬敏.汉语框式结构说略[J].中国语文,2011(3).

[4]王光全.也论“一X就Y”结构[J].汉语学报,2005(3).

[5]王弘宇.说“一A就C”[J].中国语文,2001(2).

[6]吴春仙.试说“一V就是NP”句式[J].汉语学报,1999(5).

[7]邢福义.复句与关系词语[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5.

[8]邢福义.前加特定形式词的“一X就Y”句式[J].中国语文,1987(6).

[9]朱军.远距离因果关系与“一VP就XP”结构的意义[J].汉语学报,2010(4).

猜你喜欢

规律性例子因果关系
What Is the Hidden Card?
玩忽职守型渎职罪中严重不负责任与重大损害后果的因果关系
《团圆之后》:“戏改”的“一个鲜明的例子”
做完形填空题,需考虑的逻辑关系
公证改革发展若干规律性认识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的规律性探析
帮助犯因果关系刍议
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90例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介入因素对因果关系认定的影响
商界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