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
2013-08-15赵洋
赵 洋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猛,人才培养规模发展迅速,据统计2009年大学毕业生数量突破600万人,2010年620万人,2011年640万人,到2012年已经达到680万人[1]。高等教育大众化成为必然的客观趋势,这给民办高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民办高校要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提升办学水平,其中教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整个高校教学系统水平。教务管理队伍素质的高低是教务管理工作成败的关键,因此,加强民办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一、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一)教务管理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比较复杂的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涉及面广。从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考试安排与监控、学籍管理、教师工作量计算与管理、课堂教学环节组织与管理、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与监督、教学评估到毕业学位审核到教学档案管理等很多方面。工作涉及教学的方方面面,是学校维持正常运行的前提和保障。
教务管理工作也是学校各教学单位相互联系和沟通的枢纽,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管理部门。
(二)教务管理工作是高校教学水平窗口
教务处是学校重要的综合业务职能部门,由于工作涉及人才培养计划管理、教学质量管理、教学运行管理、教学基本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涉及领导、教师、学生、社会等,在某种意义上教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反映高校教学水平。
二、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现状
民办高校是指除国家机关和国有企事业组织以外的各种社会组织及公民个人自筹资金,依照规定设立的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教育机构,进行高中后教育的教育机构,具有灵活的专业性和较强的独立性[2]。据统计,到2011年,我国民办普通高等学校已达到386所[3],在这些民办高校中教务管理人员情况如何呢?
(一)人员配置不足
由于民办高校的办学经费靠学生缴纳学费、社会组织捐赠,所以对专职管理人员的配置学校能省就省。一般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由主管教学的领导1名、教务处领导1名、教务员1-2名及各系院的教学秘书组成,一般10-15人。与具有相同学生规模的公立高校相比,教务员的配置较少,民办高校的教务员工作压力大,往往一人要独立负责2-3项全校性教务工作,工作任务繁重、压力大。
(二)教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
民办高校的教务管理人员主要由两种人员组成,一是聘请公办高校退休管理人员,二是本科毕业生。公办高校退休管理人员对教务管理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但缺乏创新意识和现代的管理理念,加上这部分人员由于受到身体因素的影响频繁离职,加重了本来就很繁忙的教务管理工作。而从事教务管理工作的本科毕业生,大多数都与管理专业无关,缺乏系统的有关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加上缺乏必要的工作经验,面对复杂的教务管理工作显得顾此失彼,工作中失误较多,导致整个教务管理水平差,效益低。
(三)人员流动性大
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核心工作,学校在这两部分投入较大,在人员培训、劳务分配、职称评定等方面与教务管理工作人员有显著差异。加上有的领导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不足,致使教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不高,导致了民办高校从事教务管理人员不稳定,表现了较大的流动性,遇到更好的选择就会跳槽,严重影响了教务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的民办高校教务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大力支持民办教育”,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指出:“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民办教育要发展,除了用好用活相关民办教育扶持的优惠政策,增加硬件设备的投入外,还要加强内部管理机制建设。要充分认识教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转变过去传统的“一流搞研究,二流搞技术,三流搞管理”的观念,正确理解教务管理工作在高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在人员配置、职称评定上给予一定的倾斜,提高管理人员的归属感,提高工作的积极性,减少人员的流动性。
(二)完善体制,规范管理
针对民办高校教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现状,各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体制,确立科学有序的管理流程和管理制度,定岗定责,明确相应的管理职责,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完善考评激励机制,民办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建立正确绩效方法,完善员工绩效机制,力求公平、公正、公开、客观的原则,改革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动态的考核模式,将制度化与人性化管理结合,增强考核的实效性,调动教务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各种细则和要求,依据这些规定对教务管理人员进行量化评价,实施奖惩。榜样激励,通过对管理人员的评价,推选先进人物,实现先进人物自身价值的自豪感、贡献社会的成就感、得到社会承认和尊重的荣誉感,发挥榜样的作用,推动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建设。
(三)加强培训,提高素质
针对教务管理人员业务素质低的状况,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在以往的工作中,忽视管理人员的思想转变和素质提高,致使有的人“在其职不谋其位”,结果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越来越低效,影响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可见,转变观念,做好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提高管理效能的前提。具体实施则通过相关部门,开展集中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务管理的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得到提高,能更好适应新时期民办高校的改革。开展提高素质和管理能力为主的继续教育,实现管理人员专业的持续发展。培训内容要根据各民办高校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培训对象其培训内容也不尽相同。如领导主要是与实际工作结合,提高管理效率,对于具体的办事人员主要是以培训相关的管理理念,改进管理方法为主,提高教务管理的能力。培训方法打破传统的“填鸭式”和“满堂灌”,开展“行动研究”,让管理人员参与到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注重质量和管理效率的改进研究,提高管理的能效。
通过培训使全体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形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能够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教务管理队伍。
[1]今年680万高校毕业生毕业.http://www.chinanews.com/2012-12-09
[2]曲铁华.中国教育发展史纲[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徐程旭,周微,李洪华.民办普通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1):45-51
[4]徐敏.增强高校教务管理人员的服务意识[J].教育教学论坛,2010,(35):152-153
[5]姚启和.高等教育管理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