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培养策略
2013-08-15姚兰
姚 兰
姚兰/吉林工商学院图书馆助理馆员(吉林长春13006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型资源。图书馆馆员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重要发展型资源,是为图书馆长远发展服务的,图书馆馆员综合素质的培养是提高图书馆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方面。
目前,高校通过引进高学历人才等途径提高图书馆的整体质量,提升图书馆的形象。但是,由于引进人才的途径、人才培养模式、图书馆在高校的地位等方面,现有的图书馆馆员素质层次性较明显。
按照图书馆的发展目标,图书馆馆员应具备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文献信息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同时还要有相应的专业学科背景,以便为对口院系的教学和科研提供针对性强的专深服务,但是一般的馆员不具有这种综合能力,这种综合素质的缺陷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和服务效率。
一、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身的知识丰富起来
图书馆是知识的汇集地,各门各类的学科知识都在图书馆得到了很好的呈示。图书馆工作人员作为读者和书籍的中介,其自身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完整、多元的。一个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了解各种图书的分类及基本情况,这样可以帮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所需书籍的基本情况。虽然目前大部分图书馆都实现了数字化管理的工作状态,但是再人性化的程序都不能代替人脑。所以图书馆工作人员更不能在现代化的优势面前懒散、懈怠,而是要感受到现代化给人带来的危机感,更努力地研究专业知识,这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掌握工作主动权的必要策略。图书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多层次、多学科、多类型的综合性学科。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学习多种学科的知识,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综合化、个性化、特色化。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该有自己有力的知识核心,然后再形成发散式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使自己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才会对图书管理工作做出杰出的贡献。
二、继续教育是图书馆工作人员提高自身素质的必经之路
继续教育是弥补昨天和今天差距的桥梁。尤其受到当代信息技术的激励,继续教育更是图书馆管理人员提高自身素质,跟上时代步伐的重要途径。目前图书馆工作人员存在着专业不对口,文化层次低等缺点,很多人都把图书馆工作看作是无足轻重的养老场所,因此工作上很多人漫不经心,不求进取,造成了工作队伍的低效、懒散。因此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的任务不仅要靠工作人员自身的觉醒,还要组织工作人员一起学习图书管理知识,给他们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从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政治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入手,使工作人员掌握图书管理学、文献学等基础知识,掌握图书馆内部的管理规律,捕捉最新的信息动态,树立好开创图书馆良好局面的信心和勇气。使工作人员能够具有更强的责任心和岗位意识,以“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增强服务效率,充分优化图书资源。使图书馆工作人员具有更丰厚的文化积淀,用他们的文化气息感染读者,使图书馆被文化的空气包裹着,散发着文化的敏感和芬芳。
三、建立人才竞争机制
建立公平的人才竞争机制,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心,打破以往工作人员对图书管理工作的怠慢情绪,这样鼓励了工作人员的进取心,激发了他们的创造精神,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也可实施奖励政策,使工作人员投入更多的热情,提高工作积极性,为图书馆将来的前途贡献自己的力量。改善人文工作环境,实行岗位聘任制,是图书管理工作与时俱进的表现。在社会的各项制度进入改善、更新的过程中,图书馆作为反映社会人文环境的窗口,自然不能掉队。而竞争制度本身也符合以人为本的精神,不压抑那些有才华、有斗志的工作人员,形成了健康、积极的工作态度,对个人和团队都是一项有益的措施。
四、提高工作人员的科研能力
高校图书馆在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履行教育职能、信息服务职能的同时,其研究职能也必须得到强化。科研能力是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馆员素质的重要内涵。图书馆应该采取多渠道、多途径加强对职工的职业道德、业务技能的培训与教育,不断强化馆员的爱岗敬业精神,鼓励在职攻读学位、从事科学研究,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增强了学术服务能力。多组织提高科研能力的活动,形成良好的交流氛围,工作人员之间取长补短,为提高图书管理效率献计献策。把图书馆改革与图书馆科研结合起来是现代化图书馆改革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要大力宣传图书馆科研的重要作用及紧迫感和必要性,提高为读者服务的质量,解决读者实际借阅过程中的问题。使工作人员认识到科研工作和图书管理工作同样重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不是毫无关联的。如果图书管理人员能够经常认真思考图书管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把这些问题形成文字,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能力,这不仅不会耽误管理工作,还会事半功倍。(因此,要大力提倡科研服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理念,认真总结工作经验,培养科研兴趣,点燃科研热情,增强科研意识,培养科研习惯。
五、培养图书管理人员的形象意识,增进他们的道德修养
作为工作人员,图书馆人员是图书馆形象的直接体现者。工作人员的形象直接影响着外来人员对于图书馆的看法。读者作为图书馆的重要接待对象,本着“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我们有责任改善自己的形象,给读者留下良好的印象。塑造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形象,使形象意识扎根于工作人员的心中,关键要提高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尤其以提高职业道德、改善服务态度为重,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定期举办关于提高图书馆员工职业道德的讲座和交流会,使图书馆工作人员职业化。随着岁月的积累,当形象意识扎根于工作人员心间的时候,工作人员就会真正喜欢图书馆工作,逐渐改变了以往的成规陋习,自然会改善对读者的服务态度,读者也会感到这份温暖,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也会更加的尊重,由此形成了古朴、亲切的良性循环,使读者和图书馆双方获得益处。人有得到尊重的需要,而这种需要的满足首先来源于自身的建设,所以不要把图书馆看作是颐养天年的避风港。时代的变革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所体现,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也没有理由怠慢思想,现在是与时俱进的时代,机会和发展属于不断进步的人。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无论对于自身发展还是对于职业需要,都迫在眉睫。
六、提高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培养和锻造长期被人们忽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接受着时代赋予人们的任务,经历着方方面面的竞争和压力,因此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它成为了人们自我调节、自在生活的重要屏障。图书馆工作人员也不应该忽视这一重要的方面,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地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工作。在日常工作中,图书馆工作人员一旦拥有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了一定的心理知识,就会对各类读者应对自如。不用再生硬地拒绝读者,自然也不会收到读者的投诉,而且能够有效地处理读者的反馈信息,为自己营造一个阳光的工作氛围。面对不同的读者,工作人员会主动了解到读者的阅读心理,结合他们的阅读需要,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提出不同的帮助方案,应对读者的变化。这样就可以缓和以往读者和图书馆工作人员无法沟通的尴尬场面,避免出现读者不满意服务质量,而迁怒于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情况。工作人员为了增加自己的心理知识,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可以多读心理学方面的书籍,甚至可以把心理研究和自己的工作研究结合起来,既把理论应用到实践中,又可以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图书馆制度研究在我国尚属初期阶段,面临许多问题,图书馆馆员的培养问题任重道远。
[1]徐士琴.论高校图书馆的服务质量与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
[2]曹素华.关于高校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问题[J].昌潍师专学报,2001,(8)
[3]石翠莲.中国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现状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