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普通高校增设体育表演专业的研究——以吉林体育学院为例

2013-08-15王世涛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体育院校培养目标我院

王世涛,毛 娟

王世涛/吉林体育学院讲师,硕士,北京体育大学高访学者(吉林长春130022)。

近几年来,天津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等9所体育院校以及一些综合性院校相继增设了体育类表演专业,使体育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不仅成为理论上的可能,而且成为持续发展的现实。但该专业是一个新办专业,国家教育部尚未出台指导性文件,各个学校都是结合自己学校的特色进行办学,没有较成熟的经验,尚处于探索阶段。吉林体育学院作为吉林省唯一的一所体育院校,在大多数专业体育院校都已经增设了表演专业的情况下,为了学校更好的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需求,也应增设体育表演专业。

一、增设体育表演专业的必要性

(一)新兴的体育产业急需大批表演专业专门人才

随着我国文化教育事业和体育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日趋多样性和多元化。体育与艺术融合是一种必然,不仅表现在体育竞赛中与艺术结合的项目对艺术表现力的扩张性需求,而且还表现在体育院校对体育艺术人才培养的持续化、市场化的巨大需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在坚持体育事业公益性、加快发展体育事业的同时,对发展体育产业,对拓展体育发展空间,丰富群众体育生活,培养体育人才,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生活质量和竞技体育水平,促进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标中明确提出“努力开发体育竞赛和体育表演市场”。这些都为高等院校体育专业培养体育表演专门人才提供了契机。

(二)国民健康观的提升急需体育表演专门人才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以及劳动工作时间不断缩短、余暇时间不断增多,人们在追求健康、愉悦、高雅的生活方式的同时就必然会对文化体育娱乐活动提出更高、更为迫切的要求。从体育表演的起源、发展来看,其新颖的形式、对个人心灵感受和人生体验的强烈表现力等特点,特别符合人们对身心健康需求。因此,增设表演专业无疑对人民群众开展积极、健康、高雅的业余文化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奥运会后时代需求体育表演人才

越来越多的体育艺术表演类人才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等大型体育赛事,说明体育除单纯的竞技比赛外还能够参与各类体育表演,尤其是后奥运时代我国体育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全民健身和以奥运为主题的各种艺术活动被广泛宣传和实施,大量的健身俱乐部、体育艺术精英团体和群众自发组织的社区活动需要专业人员进行策划和指导。但目前这种专业人员的数量和质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四)吉林省老工业基地体育文化建设需要体育表演专业人才

2001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学科专业结构调整工作的若干原则意见》,要求高校以发展高新技术类和地方经济紧密结合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为重点,全面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长春市是吉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文化名城,具有区域、环境、人才方面的优势,吉林体育学院是吉林省唯一一所单科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批准我院开办艺术类表演专业,必将有效地扩大我院的办学规模和效益,为吉林省培养体育表演专业方向的人才开辟新的途径,对体育和艺术学科的相互交融进行新的探索,为将吉林建成教育强省做出贡献。在为地方服务的同时,也可用我院在东北地区的影响,培养出更多的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设置体育表演专业的可行性

(一)国家政策、制度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新时期我国和我党在教育方面的工作重点是继续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10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指导方针。这对我国教育教学目标改革提供了政策和制度的保障。教育部2010年12月6日《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修订工作的通知》中把艺术学列为一个门类,文件的出台将会给体育院校表演专业的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因为表演专业原属文学下的艺术学,母学科是文学,如果艺术学成为一级学科,那么表演专业的母学科将是艺术学。

(二)学院的专业建设基础

近年来,我院一直重视艺术教育,并把体育表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2004年以来,开设了体育舞蹈主项提高班,艺术体操主项提高班,瑜伽主项提高班等,至今培养体育表演特长生百余人。2009年学院成立了“体育艺术表演系”,为推进艺术教育的开展创造了组织条件,为我院申办表演专业奠定了基础。其次,从我院专业开设情况看,体育表演专业与体育教育、运动训练、民族传统体育以及社会体育专业、运动人体科学专业都紧密相连。因此,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专业的特点与优势,培养较高质量的体育表演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本专业开设之后,除个别专业基础课程需要专门引进教师外,本院教师能承担本专业90%的课程。随着我院体育表演教学、训练水平不断提高,相关人员除参加全国、东三省比赛外,还多次参加了地方性大型文体活动的表演,了解和掌握了全国体育表演的竞技水平以及专业方向发展的动态,不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员和裁判员,为增设体育表演专业提供了支撑。

三、增设体育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体育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突出强调推进素质教育的战略意义,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坚持育人为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是要在教育过程中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构建育人为本的教育发展观和价值观。因此未来体育表演专业培养目标应该正确树立新型的育人观,人才观。加强素质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分析,使培养面向每个学生,改变精英的因材施教为全面教育的因材施教,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及特长,以培养出适应现代社会各方面的人才,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健全的人。

鉴于此,我院从多角度和不同层面对表演专业 (体育表演方向)培养目标进行了全方位的整体性研究,同时考虑当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需要及社会体育指导从业需要,对吉林省乃至全国的体育健身场所、企事业单位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市场需求,制定了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传承“创新、执着、善治、共赢”的优良校风,秉承学院优良的办学传统、精神和文化的基础上,掌握表演专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在各级各类的专业表演团体、表演性组织、学校、健身俱乐部等单位从事表演、教学训练、编导工作。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优秀体育艺术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体育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吉林体育学院在申办表演专业制定学生的培养规格中也应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体现出培养以能力为中心,具有较为广博的知识修养,同时重视思想品德、文化修养、个性、人格以及健全的体魄和健康的心理等方面素质。具体表现为:(1)掌握基本的政治理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熟悉国家有关教育和体育的政策及法规;热爱教育和体育事业,富有人性。(2)掌握体育舞蹈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较高水平的表演能力。(3)掌握体育舞蹈所具备的技巧和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4)具备体育舞蹈艺术表演、赛事及相关活动的组织能力。(5)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能用语言交流,达到大学外语四级水平;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具有运用计算机的基本技能,达到计算机二级水平。(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数理统计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7)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8)具备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够适应社会需要、具有发展潜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体育人才。

四、结论与建议

全国16所体育类专门院校中仅我院无表演专业,申办此专业符合我院发展的需要。吉林体育学院具备培养表演本科专业人才的基本经验,师资队伍、硬件条件、学科基础条件,这些都能够满足表演专业教学需要。表演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体育与艺术相结合的教育、社会指导、社会表演与经营的应用性人才。

应加强体育院校间表演专业的交流与合作,对培养目标共建、培养目标特色、培养目标结构和谐、实用可操作性、目标衔接等问题进一步探究。要坚持理论结合实践教育,通过大胆富有创新的理论假设去设想表演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去向,通过课程、教学、就业等方法去实现和验证培养目标制定的合理性。

[1]洪伟,等.我院设置表演本科专业(体育舞蹈方向)的论证报告[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37,(3):86.

[2]马鸿韬,李敏.体育表演艺术概念及分类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267

[3]翟廷立,等.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学报,2006,40,(1):70-73

[4]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5:177-183

[5]王家宏.21世纪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71-88

猜你喜欢

体育院校培养目标我院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体育院校体育经济与管理专业课程模式构建与探索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冬奥会视域下体育院校加强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谈技工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
体育院校(系)在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