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反腐倡廉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3-08-15许翠玲
许翠玲
许翠玲/滨州学院社科部副教授,硕士(山东滨州256603)。
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反腐倡廉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共同被称为新时期党建工作的“五位一体”。其中,反腐倡廉建设具有基础性、根本性、战略性的地位,只有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才能保障党的组织建设、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的顺利推进。本文就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建设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反腐倡廉建设的科学内涵
尽管我党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腐败问题依然存在,腐败现象依然十分严重。可以说反腐败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虽说根除腐败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但最大程度地防止腐败的滋生和蔓延却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也就是我们党所一贯倡导的反腐倡廉建设。
反腐倡廉建设的内涵非常丰富,概括地说,反腐倡廉思想建设、廉政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建设都属于反腐倡廉的范畴。全面地、广泛地开展廉洁教育,尤其是对党员干部的廉政自律教育,增强全民反腐意识,提高广大干部拒腐防变能力,都属于反腐倡廉思想建设的内容;倡导廉政价值观,在全国、全社会营造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公平正义的氛围,让廉政价值观深入人心、见诸行动则是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完善权力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构建科学、有效的制度,以保证权力运行的规范,压缩贪赃枉法和种种腐败行为的空间,完善健全监控机制,严惩一切腐败行为,均属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的应有之义。
二、反腐倡廉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追求和奋斗目标
我们党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所面临的使命和和任务有很大不同,但是,关于反腐倡廉的思想却一直贯穿于其中。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成为执政党。在从农村到城市、从硝烟战火到生产建设的转变过程中,对于当时面临执政的中国共产党来说,党的建设问题是一项紧迫而崭新的课题。毛泽东曾在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谆谆告诫全体党员干部,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虽然不曾被拿枪的敌人所征服,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在糖弹面前他们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1]毛泽东高瞻远瞩,在没有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最终胜利的形势下,就敏锐地预料到新时期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重大意义,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实际上就是指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邓小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对加强党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有着清醒的认识。邓小平指出:我们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这两件事结合起来,对照起来,就可以使我们的政策更加明朗,更能获得人心。[2]邓小平还指出:要教育全党同志发扬大公无私、服从大局、艰苦奋斗、廉洁奉公的精神,坚持共产主义理想和共产主义道德。[3]自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把反腐败当作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1997年1月29日,江泽民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讲话时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在这个问题上,旗帜必须鲜明,态度必须坚决,工作必须锲而不舍。这个问题不解决好,我们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就没有坚强的政治保证,就会走到邪路上去,就有亡党亡国的危险。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反腐倡廉,是顺利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政治保证。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继续把反腐倡廉建设作为党的一项严峻的政治任务来抓。胡锦涛在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上指出:“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2003年2月19日,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坚决防范和克服各种腐败现象,是我们党永不懈怠、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永不变色的根本保证。”2002年3月1日,胡锦涛在中央党校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领导干部要坚持正确的权力观,要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各种物欲的诱惑,既需要加强自身党性修养,不断提高精神境界,又需要党组织的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他强调,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也是成就事业的前提。
从上述回顾中可以看出,反腐倡廉建设一直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懈的追求和奋斗目标。
三、新时期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长期以来,凡是涉及到反腐败的问题,都会强调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因为腐败现象具有很大的隐蔽性,是不容易察觉的,反腐倡廉的思想建设、文化建设、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长时间去探索和完善。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决定了其艰巨性,其艰巨性又决定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强调反腐倡廉建设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也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另外,我国当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也决定了党加强自身建设尤其是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性、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
首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点决定了反腐倡廉的必然性。同发达国家比较,我们的生产力还是处于低水平,经济建设一直是我们的中心工作。我们虽然走上了小康生活,但这种小康主要是停留在物质生活方面,这种小康水平既不平衡、也不全面,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少部分人们对待物质财富的态度容易倒向拜金主义。有的人为了追求享受滥用权力,有的权钱交易、不择手段追逐财富,有的互相攀比、不甘清贫,有的贪污受贿以满足私欲,诸如此类势必导致腐败的产生和蔓延。
其次,改革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有制度的变革,同时也是一个破旧立新的过程。只要是破除旧规则和建立新规则,就必然导致不同的阶层、集团和行业之间的各种利益冲突,有的部门、阶层或个人为了极力维护和扩张自身的利益,采用了不正当的手段,形成了不良风气,甚至出现了违背国法国纪的问题,尤其是那些手中掌握着公共权力的人,因滥用职权或以权谋私而导致腐败现象。另外,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社会结构变化过程中,在强调尊重个人利益和追求维护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也容易出现偏差,少部分人置社会道德和法律不顾,为了满足一己之欲,不惜损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他人利益。
再次,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依然严重存在着与法治社会极不适应的状况。比如,个别领导干部凭借手中的权力强制他人顺从自己的意志,将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利用权力主宰利益分配。个别人拉关系、送人情,将乡情、亲情凌驾于职业原则之上,没有是非和原则。受传统文化影响,还有相当部分人生活在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社会关系中,法律知识匮乏,主体意识模糊。另外,还有一些立法相对滞后,有的质量不高,可操作性差,配套法律跟不上。这种状况,都为不良风气和腐败现象的产生提供了土壤。
四、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工作的客观要求。关于反腐倡廉建设,我们党始终强调教育的力量、法律的健全和制度的完备。
第一,大力加强思想建设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基础。思想认识是行动的先导,解决腐败问题首先应从提高广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入手,以预防为主。思想建设的重点首先是对广大领导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精神动力。战争年代,我们之所以能战胜重重困难,取得最后胜利,就是因为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当前,少数党员干部之所以丧失党性原则,陷入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泥潭,就是因为失去理想信念、思想防线崩塌,经受不住各种各样的诱惑。因此,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是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精神动力。其次,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廉洁教育,努力做到警钟长鸣,在全社会营造“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氛围,增强领导干部反腐倡廉意识,提高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改进教育方式,特别是要加强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自我教育,真正做到教育入情入理、入脑入心,提升道德素质,筑牢思想道德底线。
第二,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保证。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过程中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重大任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首先是要形成领导干部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执政为民的政治文化;其次是要营造良好的廉政氛围,形成具有良好社会风尚的社会文化;再次是要培育爱岗敬业、克己奉公、遵纪守法的职业文化;四是建立政府机关等公共组织廉洁高效、公正透明的组织文化。通过大力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增强广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帮助每个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树立起廉政价值观,使广大党员干部正确对待和运用权力。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做到自重、自省、自誓、自励,不断加强自我修养,珍惜自己的名誉,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检点自己的作风,永保人民公仆的本色。
第三,大力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建立反腐倡廉长效机制的关键。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保证。制度建设包含着制度设计和制度的执行两个层面。在制度设计这一层面应着力构建事前预防、事中抑制、事后严惩的全过程立体式的防腐机制。“事前预防”需要超前预想、提前防范,针对当前腐败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将一切易于滋生腐败的领域、环节、人群等可变因素提前考虑,使制度机制具有针对性和防控力。“事中抑制”应从体制入手,在保持社会政治稳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对现行的政治与行政管理体制中有关抑制腐败的各个重要环节认真分析和研究,找准薄弱,有针对性地提出改革措施,抑制各种腐败现象。“事后严惩”就是对各种腐败现象从严打击,加大惩治力度,确保违者必究、令行禁止。
在制度的执行层面,建立健全严格执行制度的实施细则,确保执行制度的刚性,杜绝歪曲、篡改制度和执行过程中的主观随意性,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确保反腐倡廉的制度落到实处。建立健全民主监督、组织监督、群众监督、法制监督、舆论监督的监督网络体系,加强相关部门的配合,形成有效的合力约束机制。
[1]毛泽东选集(第 4 卷)[M].人民出版社,1991:1438
[2]邓小平文选(第 3 卷)[M].人民出版社,1993:314
[3]邓小平文选(第 2 卷)[M].人民出版社,1994: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