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3-08-15刘忆冰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残运会体育事业残疾人

于 淼,刘忆冰

于淼/吉林体育学院讲师,硕士(吉林长春130033);刘忆冰/吉林体育学院教授,博士(吉林长春130033)。

近年来,吉林省竞技体育事业飞速发展,残疾人竞技体育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第八届全运会上,吉林省残疾人代表队取得了全国第17名的成绩,比上届前移了七位。但与此同时,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所要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与那些残疾人竞技体育强省、强市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如何正确估价所取得的成绩,总结以往的经验,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对策和措施,加快发展步伐,已经成为当前亟待研究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为此,本文对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影响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发展对策。

1 研究方法

1.1 文献资料法:查阅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历年成绩资料。

1.2 问卷调查法:针对吉林省残疾人运动员的基本情况,对田径队的15名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发出问卷15份,回收15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5份,有效率100%。

1.3 访谈法:针对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发展情况对残联的官员、教练员和优秀运动员进行的咨询和访问。

2 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吉林省的残疾人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在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和残疾人奥运会的成绩等各方面均有大幅度提高。总排名由第七届全国残运会的第24名,升至第八届全国残运会的第17名;奖牌总数由第六届时的16枚,增加到第八届的22枚。在第八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我省共夺得10枚金牌、7枚银牌和5枚铜牌,并有一人打破全国纪录,团体总分280分。在北京残奥会上,从吉林省入选中国体育代表团的两名运动员王文波和王秋洪不畏强手,顽强拼搏,创造佳绩。

3 影响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3.1 残疾人运动员管理机制不健全

中国残联要求:“各省残疾人体协要向实体化发展,并且要有人员编制、有固定办公场所、有专项经费。”从外省、市的情况看,凡是工作有力、成绩较好的省市如北京、云南、辽宁等省市都相继成立了“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编制均在10人以上,实行财政全额拨款[1]。而吉林省目前尚未建立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残疾人体育事业由省残联领导下的体育部来管理,负责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承办和参加重大国际和国内残疾人体育赛事。同时,我省缺乏专门的相对稳定的残疾人高水平教练员、残疾人体育裁判员以及医学分级人员,这些都问题都严重制约着我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发展。

3.2 运动员选拔体制不健全

在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上,吉林省取得团体总分第十七名,虽较第七届残运会提高了7个名次,但奖牌总数仅为22枚,与其他体育大省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2]。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吉林省高水平的选手太少,且后备人才较为薄弱。这与我省的残疾人运动员单纯依靠各级残联的推荐的选拔机制密切相关。这就造成了我省残疾人运动员数量少,年轻的优秀运动员更少,尖子运动员少之又少的尴尬局面。

3.3 残疾人体育经费匮乏

目前,全国部分省市每年投入的残疾人体育训练经费都不低于200万元,优秀运动员每年集训时间不少于300天,年轻运动员的培训基本都不间断。吉林省由于经费不足,优秀运动员和年轻运动员都不能得到正常集训,仅能在大赛前进行1-2个月左右的短期集训。以备战第八届全国残运会为例,吉林运动员集训时间最长的项目也仅有60天。与此同时,运动员的饮食状况较差,每月的伙食补助最高仅有300元,远远无法满足大强度训练后营养的补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经费保障至关重要。

3.4 残疾人运动员训练基础设施不完善,缺少专职教练员

目前,中国有8个省市建起了自己的残疾人体育训练基地,保障了运动员可以常年稳定的训练,提高竞技水平。在这方面吉林省还是空白,残疾人运动员的训练只能与省队和市队共用场馆,训练时间也只能安排在其他队伍训练的间歇时间如休息或吃饭时间,这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十分不利。吉林省目前的残疾人运动员的教练员全部为兼职,多在集训前临时聘请来,对运动员的具体情况了解较少,无法达到预想的训练效果和运动成绩。

3.5 残疾人运动员激励和保障机制缺乏

目前,吉林省尚未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用以解决优秀残疾人运动员的上学、就业、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等实际问题,不能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并且,残疾人运动员获得金牌后的奖金仅为健全运动员奖金的1/5还不到,这些不仅造成了优秀运动员的流失,也不利于吸引外省优秀运动员为吉林残疾人体育事业贡献力量。

4 对策与建议

4.1 加强残疾人组织机制建设

省市各级政府应真正把残疾人体育工作纳入体育事业发展计划中,明确责任,逐级落实。应按照《吉林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的要求,参照国家和外省市的成功做法,成立残疾人体育管理中心,安排全额拨款事业编制专职体育工作人员10人,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每年保证正常办公经费。在全面掌握残疾人竞技体育工作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与体育等部门一起搞好残疾人运动员的选拔、集训和参赛工作[3]。

4.2 建立科学的比赛机制

目前,吉林省残疾人体育比赛机制尚未形成,仅举办过一次全省残疾人运动会,建议从下届全省运动会开始,也遵循“奥运会”与“残奥会”的承办关系,把省残运会纳入省全运会中统筹规划,形成吉林省“省全运会”与“省残运会”的承办关系[3],从而推动残疾人体育的推广发展。

4.3 建立残疾人体育训练竞赛网络体制

建议从2012年开始,各级体育院校和体校要有计划地招收、培养残疾人运动员,并加强对残疾人教练员、体育教师和残疾人体育工作人员队伍的建设,逐步形成残疾人专业人员队伍培训网络。

4.4 加大残疾人体育经费投入

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应改变原有完全依赖政府投入的经费来源模式,积极拓宽渠道,筹措资金,充分吸纳社会资源,鼓励社会各界对残疾人体育事业提供赞助、支持,用以保障残疾人运动员的各项训练、竞赛活动费用。同时还要大力开发和发展残疾人体育的无形资产,推动吉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事业走向市场化与产业化道路[4]。

4.5 出台残疾人运动员激励保障政策

省政府应颁布发展残疾人体育事业的政策性文件,逐步完善残疾人运动员等级评定,制定优越的奖励制度,从根本上解决运动员的后顾之忧。同时,进一步提高残疾人运动员、教练员的待遇,从而最大限度地防止优秀残疾人运动员外流,提高吉林省的残疾人运动水平[5]。

[1]孙华玉.山东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95-97

[2]程传银.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极其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7):1005-1007

[3]石鸿烈.云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的现状与发展[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26(4):110-113

[4]段斌.广东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调查与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2):70-73

[5]张艳平.江苏省残疾人竞技体育现状与对策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27(2):162-165

猜你喜欢

残运会体育事业残疾人
杭州亚残运会倒计时200 天 所有场馆均已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北京冬奥会“备战办”模式对河北体育事业发展的启示
“十三五”成绩单
——示范区建设中的云南体育事业
浅谈残运会解说评论员应坚守的原则
全国第十一届残运会暨第八届特奥会
我国体育事业财政支出:规模、结构与空间效应
简述体育强国战略下残疾人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爱残疾人
我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