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途径
2013-08-15陈立波
陈立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标准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已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由此引发了教育领域的全面改革。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改革的成效直接决定着人才的培养质量,对于社会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内容的目标体系已逐步建立、发展与完善,实现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同步发展已成为主流形式,而提高高等院校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就成为适应这一主流趋势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培养目标仅仅局限于对学生体育技能的传授,导致学生体育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存在极大的偏差,造成了学生无论在素质能力,还是在对社会体育的适应程度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因而,修正应试教育思想的误导,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就成为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首要目标。基于此,本文对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途径进行探讨,并对其相应的发展策略进行研究,对于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指导价值。
一、提高高校体育教学实用价值的重要意义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普及全民健身运动的新形势下,高校体育教学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愈加巨大,为社会体育培养与输送具有较高素质能力的参与者与推动者,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主流目标。因此,为了谋求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不仅是切实可行的发展途径,同时更蕴含着意义深远的影响。
(一)迎合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于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目标已由传统的技能传授转变为综合素质的培养,其目的在于为学生未来参与社会体育活动创造有利条件。而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其本质在于全面促进学生对于社会体育适应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把握社会体育的实质,完善自身体育素质能力体系的构建,为其未来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是适应素质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
(二)满足社会需求,推动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是对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具体体现。伴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对于具有较高体育综合素养的人才需求愈加强烈。高校学生通过高校体育的系统培养,能够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体育素质体系,因而相对于普通大众而言,是一个具有较高体育素养的特殊群体,在其步入社会、成为大众体育群体的成员时,其自身较高的素质能力必将对周边人群产生积极的影响,进而推动社会体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是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必要保障,是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发展的重要助推。
(三)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其未来的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对于学生个体而言,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实质在于促进其社会体育适应能力的发展。高校学生在步入社会后,社会体育将成为其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主要形式,因此,不仅需要学生具备较为完善的体育素质构成,同时更需要较高的社会体育适应能力,以便学生能够快速融入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当中,切实发挥其自身的影响作用。因而,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提升来强化社会体育适应能力的培养,将是其未来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基础。
二、实现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途径
(一)制定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为基础的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目标,用以指导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对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导向作用。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感召以及全民健身运动的助推下,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适应性发展,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趋势。因而,为了适应这一全新的社会发展形势,高校体育教学必须制定出能够充分满足社会体育发展需求的发展目标,并以此为核心来组织与开展教学活动,进而有效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推动素质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二)构建适应性与实效性并存的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为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兼容性发展提供保障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模式的支撑与保障。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是为了适应应试教育思想而构建的,无论是教学思想的确定、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教学方法的择取以及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都具有明显的应试教育特征。而由于应试教育已完全脱离社会发展的主流形式,是一种凸显滞后性特征的教育方式,因而其社会实用价值较低下,致使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之间产生了较为严重的排斥性。由此可见,为了全面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必须彻底摒弃应试教育思想的束缚,打破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构建起适应社会主流形式、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全新模式,进而为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与社会体育的接触与联系,构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流平台
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另一重要途径,在于加强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接触,全面了解与掌握社会体育发展的动态,进而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取向进行不断的调整,使得高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具实效性。这就要求应建立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交流平台,以便于社会体育元素的引入、渗透与融合。另外,通过交流平台有利于确定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间的供求关系,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与社会体育的关联更为紧密,使得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得到有效的提高。
(四)鼓励与支持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促使其体育素质能力体系的不断充实与完善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对于社会体育的适应能力,应积极鼓励与支持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以增强对社会体育的接触、体验、了解与感悟,使之能够根据社会体育的发展态势与需求,对自身的体育学习行为进行不断的修正,对其自身的体育素质能力体系进行不断的充实与完善。而高校体育教学的整体效果是需要通过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效来加以反映,从这个层面来分析,通过对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支持,来促使其体育综合素质能力的不断发展,是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的重要途径。
三、促进高校体育教学社会实用价值提升的策略
以素质教育理念为导向,推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持久性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实质在于摒弃滞后的教学思想,打破陈旧的教学模式,制定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教学发展目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与终身体育思想的生成。因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核心目的在于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需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持久性发展,以便于适应社会体育不断发展的需求。因此,应切实发挥素质教育理念的导向作用,制定出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长久规划,以此来推动与维护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以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为契机,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全民健身运动是针对我国国民体质健康水平下降以及社会体育发展滞后而开展与实施的一项战略决策。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极大地推动了大众体育运动的发展,同时,也对高校体育运动的发展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课外体育活动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适应全民健身运动发展的需求,在高校组织与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是开展校园全民健身运动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相融合的重要途径。因此,借助全民健身运动积极地将大众体育运动的项目引入到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当中,用以充实与完善课外体育活动体系,为学生创造与提供参与社会体育活动条件。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社会体育的适应能力,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社会实用价值。
[1]蔡有志,留森华,陈岭.我国现阶段大众体育活动的特点与对策(综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0,(1)
[2]周辉.对普通高校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索[J].学校体育研究,2000,(4)
[3]欧阳萍.以终身体育为目标的大学体育教学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6,(4)
[4]郑颂平.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模式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79-82
[5]张力强.加强大学生体育综合素质教育[J].绥化师专学报,20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