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社会资本: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路径选择
2013-08-15兰顺领蒋圣祥
张 辉 兰顺领 蒋圣祥 李 正
(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投资社会资本: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路径选择
张 辉 兰顺领 蒋圣祥 李 正
(巢湖学院体育系,安徽 巢湖 238000)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运用社会资本理论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的社会资本构成,认为高校体育社团的社会资本由官僚性的等级制结构型社会资本、网络型社会资本、认知型社会资本构成;分析了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认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可以通过投资社会资本促进自己的发展,同时对发展过程提出了具体路径选择。
社会资本;学生体育社团;路径选择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参加体育社团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培养管理能力、培养公民意识、调节心理、培养沟通能力、促进大学生社会化、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繁荣校园体育文化等。但是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社团的发展受到了诸多制约因素。有学者把解决诸多制约因素的希望放在高校的改革上,深化教学改革,把素质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深化管理机制改革,学校的管理层把为学生服务、为教师服务作为第一要务;把学生的社团工作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深化改革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但是,改革的过程将是漫长的,不仅仅是制度建立了,人们就接受了,观念与传统的改变有时是需要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努力。社会资本理论是社会学研究关于行动与结构的理论,行动与结构提供机会与约束下的选择行为,结构制约行动,行动也可以反作用结构,促进结构的变化。因此本文试图探讨在现有的高校校内环境、社会环境下,高校体育社团如何通过社会资本的投资,通过自己的行动,缓解或解决诸多制约因素,改善其生存环境,促进自己不断发展。
1 高校体育社团的社会资本理论认知
1.1 社会资本理论阐释
最早独立使用“社会资本”一词的是汉尼芬(Hanifan,1916,1920),首次对社会资本进行正式界定并在社会学领域广泛使用的是著名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Bourdieu),上世纪80年代,布迪尔在《社会学研究》上撰文,提出社会资本是实际的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体,这些资源同对大家共同熟悉或认可的制度化关系的持久网络的占有联系在一起[1]。之后,在科尔曼、帕特南等学者的努力下,这一概念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并逐步作为一种分析方法得到社会学者的认可和关注[2]。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从单纯的社会学视角逐渐拓展到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学科,由于研究者的研究角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管理学等)与研究层次(个体、群体、组织、国家等)不同,有了不同的观点,理论出现了多样化,有资源说、网络说、能力说、功能说、文化规范说。资源说,将社会资本视为从社会关系网络中动员了的社会资源;网络说,认为社会资本从形式上看就是社会关系网络;第三,能力说,认为社会资本是行动主体与社会的联系以及通过这种联系摄取稀缺资源的能力;功能说,认为社会资本是能为人的行动带来便利的社会资源;文化规范说,认为社会资本的本质是信任、互惠等文化规范[3],但是这些认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仅是认识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资源的存在是以网络为前提条件、以文化规范、社会关系为基础;能力为资源功能实现提供条件。不同的研究角度与研究层次丰富了社会资本理论,但也给理论的统一性带来了挑战。如何评价这些关于社会资本的不同理论? 青木昌彦在其主要著作《比较制度分析》中,针对学界对于“制度”一词的种种定义,曾经发表过这样的看法:“关于制度的定义不涉及谁对谁错的问题,它取决于分析的目的”[4]。“社会资本”理论是舶来品,构成理论的诸多元素有的具有共性的价值,有的因为文化的不同具有地域的差异,例如,社会资本的主体拥有的社会资本存量越多越有利于主体价值的体现、效率的提高、目标的实现,这是一种共性的价值;国内学者认为密切联系的网络(强关系)有利于社会资本的主体的就业而国外学者认为弱关系有利于主体的就业,体现了文化地域的差异性。
从上面对社会资本的阐释我们不难看出社会资本的弹性与包容性,特别是社会资本包含文化的因素(文化本身就是复杂的社会现象)更证明了这一点。中国是一个讲关系的社会,费孝通先生的“差序格局”就是对中国这种关系文化的很好描述,用舶来的社会资本理论研究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就是希望高校学生体育社团能够从现实的社会环境吸取更多的营养促进自身的发展,不能靠等变革、等政策,靠国家自上而下的改革动力,靠民主制度循序渐进的进程。本文根据研究的需要主要选择林南的社会资本理论,把行动与社会结构结合起来,个体行动受社会结构的制约,但是个体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动性促进社会结构的改变;把社会资本定义为嵌入在社会关系中的可以被动用的社会资源;工具性需求或表达性需求是社会资本实现的内部动因,信任是社会资本实现的保证。社会资本的内容分为两大类:认知型社会资本、结构型社会资本,而结构型社会资本又分为官僚性的等级制结构资本与弱联系的网络型结构资本[5]。认知型社会资本由社会规范、价值观、文化传统、意识形态等要素组成;结构型社会资本由制度及各种社会关系组成。它们之间是联系紧密又互为作用,认知型社会资本加强了社会结构约束力,促进了结构型社会资本的形成;结构型社会资本又促进了认知的统一。
1.2 高校体育社团的社会资本构成
1.2.1 官僚性的等级制结构型社会资本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是由对体育感兴趣的的大学生经过向学校申请并通过学校批准成立的学生团体,一般在校团委或学生处的监管下开展活动。其等级制结构所拥有的社会资本是由学校管理的金字塔形式决定的,高校体育社团隶属于高校团委或学生处监管,高校团委或学生处是在校级领导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在这种金字塔的模式中,处于金字塔的不同位置其社会资本是不同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与高校其他学生社团处于平行位置,之间是一种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与上一级部门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同时需要上一级部门为其提供一定的资源供自己发展。在高校这种金字塔管理体系中,处于金字塔的顶端的位置拥有的社会资本就相对丰富。如果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要在学校开展某项学生活动,权利与权威让他很容易调动校内与校外的资源,校内有相关机构为他服务,校外资源愿意与其合作。学生体育社团处于这种等级制结构的下层,自身直接拥有的社会结构资源较少,要想拥有较多的等级制结构型社会资本必须得到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
1.2.2 网络型社会资本
网络型社会资本是由大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组成,内部网络主要指社团内部成员之间的联系;外部网络是由社团集体及社团成员个体与外界的联系。内部网络有一定的同质性,主体主要由对体育感兴趣的大学生组成,同质性让这种网络缺少资源的互补,但共同点较多,容易促成集体行动的达成;外部网络有一定的异质性,是由社团集体及社团成员个体与社会上不同的个体、团体、单位、企业、集团等组成,异质性的网络为资源的互补提供条件。高校体育社团网络型社会资本的多寡与社团内部网络的强度,外部网络的开放性、社团所处的网络位置等因素密切相关。
1.2.3 认知型社会资本
认知型社会资本与主体的价值观、信仰、社会规范等因素密切相关。高校体育社团的认知型社会资本是由高校体育社团网络中不同主体对社团通过体育活动表现出来的客观活动现象的主观认同组成,可以表现为对社团活动的认同、对社团管理的认同、对社团文化的认同、对社团价值观的认同等。高校体育社团的认知型社会资本的多寡主要由社团的客观活动现象与主体的价值观、信仰、社会规范等因素的一致性程度决定。
2 现阶段高校体育社团发展的影响因素
2.1 认知型社会资本的不足
2.1.1 体育、社团价值观基础缺失
无论是对体育还是对社团的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重文轻武的色彩,有反对社团发展的色彩(怕社团过度发展影响皇权)。虽然现代体育是从西方引进与传统的武文化有不同内涵,但也没有摆脱掉被轻视的命运;同时社会上的体育社团在我国发展的并不健康。中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出现多极分化,竞技体育我们成为奥运奖牌的大户,大众体育我们的发展是步履蹒跚,学校体育自身的定位还存在争议,青少年身体素质下降甚至影响到了国防,大部分中学生不要说是参加体育社团,就是过度的参与体育活动可能要受到家长与学校的斥责。中考制度、高考制度都是以文化分论英雄的正式社会规范,体育在高考中不算分,中考虽然算分,但比例很少,也仅仅选几项简单的运动项目,例如垫排球、颠足球、中长跑等,大部分学生采取突击练习的方式就可以考较高的分数。好多刚入校的大学生缺少体育爱好兴趣,谈起体育或参与运动就是十足的体育文盲,这些不具备社团精神的基础、没有培养出真正的体育爱好的中学生进入高校之后要成为体育社团人显然缺少了价值观基础。
2.1.2 高校对体育社团发展提供的制度不足
查阅权威的大学生社团相关制度规定,具体的条例并不是太多,主要体现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与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意见》等文件中。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一文中有两条,第四十四条规定与第四十五条规定,第四十四条规定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体育社团。第四十五条规定提倡并支持学生及学生团体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学术、科技、艺术、文娱、体育等活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意见》一文中的第三部分指出,积极支持大学生社团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要求加大对学生社团建设的投入,有条件的学校建设社团中心。仔细揣测这些指导性的文件发现,文件中使用了可以、提倡、意见、有条件的学校等一些词汇,这些词汇没有一定的强制性,仅是一种倡导或提议,执行与否或执行的好坏没有一定的责任。如果说大的政策能够倡导或提议各个高校就会执行的很好,那么我们分析一下具体的一些高校社团管理条例,周小敏在《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困扰因素及评价因素研究》一文中指出,活动经费是所有困扰因素中排在第一位的影响因素,占64.9%[6],所以这里我们以社团活动经费为例分析一下 《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条例》与《首都师范大学社团管理条例》。《北京大学社团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规定,社团的活动经费原则上自行筹集;《首都师范大学社团管理条例》第二十条指出学生社团的活动经费实行自筹与资助相结合的原则,学生社团的内部组织管理经费自行解决。其他高校对社团经费的处理基本上与这两所重点高校类同。国外的一些大学社团活动经费是充足的,虽然途径很多,有社会赞助、基金、会费、学校拨款等,但是以学校拨款为主。可见我国高校对体育社团的发展制度供给是不足的,仅有宏观的政策,仅是停留在倡导、提议、支持等文字的表态上,没有具体的执行细节与奖惩措施。
2.2 对高校资源的配置缺少直接话语权
高校体育社团对高校的资源配置没有话语权,在我国高校资源的配置基本上是通过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威进行资源配置,行政权力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官僚性等级制结构来体现的,学术权威对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学术权威的影响力来实现的。高校体育社团处于官僚性等级制结构型金字塔的底端,价值的体现基本上是通过体育活动来实现,自身直接拥有的行政权力资源比较少;体育性社团更谈不上学术影响,因为体育性社团主要是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体现自己,因此在高校资源的配置过程中没有直接话语权。学术权威与官僚性等级制结构型金字塔顶端人士对体育的态度将决定校方对本校体育性社团资源供给程度。
2.3 网络型社会资本的不足
2.3.1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网络信任不足
信任是构成社会资本的主要因素,高校体育社团内部网络普片存在信任不足现象,李荣芝在《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一文中指出,浙江省大学体育社团绝大多数没有必要的管理章程和行政组织措施,管理水平低,没有一个社团一年大型体育活动开展超过四次[7]。大学生社团松散性大、流动性大是其本质特征,这些特征影响信任的形成,高校体育社团内部信任需要通过社团管理、通过社团组织活动、培养社团成员共同的体育价值观、培养社团的公信力来完成。但是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存在活动开展的少、规章制度不健全,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有时社团注册的会员很多,但活动参与的人较少,仅是一些社团骨干。因此高校体育社团内部网络信任不足。
2.3.2 高校体育社团外部网络缺少开放性、缺少公信力,影响资源的互补
外部网络的异质性容易形成资源的互补,外部网络的开放性可以为更多的互补资源形成提供条件,公信力促进资源互补形成。林南认为:从情感、资源、互动的角度解释,同质性互动容易发生,异质性互动需要付出努力[5]。大学生年龄属于成年人,但经济基本没有独立,生活中以学习为主,生活范围基本以学校为主,有共同的时代特征,容易产生交往;高校体育社团活动的开展基本以学校为基地,满足自己体育活动需要的同时,繁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这种环境的前提下,高校体育社团最容易的是发生同质性互动,异质性互动存在先天缺陷。社团本身是一个不以盈利为目的学生团体,与盈利性的商业或中介组织有很大的区别,自身很难处于网络联系的节点桥或结构洞的位置,如果不主动去开发自己的网络联系,特别是异质性的网络,就很难形成网络之间资源的互补。笔者做过一些调查,发现许多高校体育社团的网络联系仅限于校内及少量本地兄弟院校的同类社团,与社会上的体育社团、体育经销商、及其他社会团体、个体几乎没有联系。周小敏在《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困扰因素及评价因素研究》一文指出,资金、场地、器材是社团发展的主要困扰因素[6]。这些现象体现大部分高校体育社团网络不够开放,缺少异质性互动来弥补资源的不足。
3 投资社会资本——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路径选择
社会资本之所以可以被投资,则是因为它能节省没有它而必须付出的更多的资源[8]。利用社会资本的理论研究高校体育学生社团,主要是探索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制度允许存在但制度供给不充分的环境条件下,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促进发展,同时对现有的社团规范进行影响,并不是要求通过外力进行制度改革实现自身的发展。
3.1 投资社团内部社会资本,提高社团团内部信任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内部完善制度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执行,通过实践活动,打造强社团文化,构建统一的价值观认识,促进内部网络信任。内部信任是社团存在的前提,没有内部信任,社团将是一盘散沙。但内部信任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通过社团成员之间长期的博弈,通过实践活动形成统一的价值观认识,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就显得特别重要。高校体育学生社团内部有了强的文化认可,有了统一的价值观认识,有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与管理,社团成员就能够对社团发展有了预期,对社团满足自己的体育需求有了预期,社团的活动就容易开展起来,这样社团内部网络中的信任将越来越充分,内部社会资本存量将会越来越高。
3.2 投资校园内部社会资本,加强校内网络建设,提高校园内部不同主体之间信任
通过与校内等级制结构金字塔顶端行政管理人员、学术权威及不同团体与个体进行良好的沟通,建立良好网络联系,促进校内网络信任形成。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高校资源的配置过程中缺少直接话语权,因此要想从学校获得足够的资源必须与等级制结构金字塔顶端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术权威建立良好网络联系,这样才具备资源倾斜支持的条件。社团的活动不能仅仅满足社团成员的体育需求,要多做一些公益性活动,让整个校园都能体会到这种体育文化的影响,同时还要与学校其他主体和谐相处。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可以通过体育活动与等级制结构金字塔顶端行政管理人员、与学术权威进行交流,甚至邀请他们参与,让他们看到体育的价值与功能、体会到体育的魅力,甚至培养他们的体育嗜好;当他们认为高校学生体育社团成为大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时候,在学校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倾斜一定的资源给体育社团将是一种必然。
3.3 建立开放性的外部网络,让自己处在桥或结构洞的位置,通过反复博弈,打造外部网络的信任,争取获得更多的供自己发展的资源
高校体育学生体育社团要建立开放性的外部网络,让自己处在桥或结构洞的位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高校体育社团属于不以营利为目的学生组织,成员主要是广大在校大学生,在满足社团成员的体育需求时,繁荣了校园体育文化,活动范围的空间是以学生、学校为中心,与外界联系有一种天然的隔阂。发达国家的一些高校学生社团的一些异质性需求基本是学校为学生创造的,他们会建立一个学生活动中心,创造出许多服务与岗位,让学生社团的一些异质性需求通过学生活动中心来实现。我们没有这种环境,我们必须通过各种途径与外界进行广泛的接触、交往,通过博弈,在工具性需求或表达性需求作用下实现不同主体之间信息、资源的流动,在外部网络中形成规范,建立信任。高校体育学生社团可以通过建立一个专门的外部网络开发部门,让其专门负责开发外界网络联系,可以与社会上的同类体育社团、公益组织、体育产品生产或销售商等不同主体建立联系,通过为他们服务,提高社团的公信力,营造之间的信任。例如可以为体育产品生产或销售商做些宣传、可以与一些公益组织走进社区做一些公益活动、可以与社会上的同类体育社团共同为全民健身做一些服务。信任产生了,网络之间的资源互补将必然形成。
4 结语
高校学生体育社团在内外环境没有改变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社会资本的发生机制,通过社会资本投资提高社团团内信任、提高校园内部不同主体之间信任、提高社团社会公信力,加强校外不同主体间信任,利用不同主体工具性需求或表达性需求,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本,促进自身发展。
[1]黄锐.社会资本理论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6):84-91.
[2]李宜钊.投资社会资本:中国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另一种策略[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2):67-71.
[3]姜振华.自助群体的社会资本研究初探[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142-145.
[4]宋中英.论社会资本概念的分类及其意义[J].齐鲁学刊,2011,(1):95-99.
[5]林南.社会资本—关于社会结构与行动的理论[M].张磊,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40.
[6]周小敏.大学生体育社团发展的困扰因素及评价因素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2):156-157.
[7]李荣芝.大学体育社团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军事进修学院学报,2010,(1):94-97.
[8]燕继荣.投资社会资本[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57.
G80
A
1672-2868(2013)06-0116-05
2013-10-01
安徽省高校省级人文社科项目(项目编号:2011SK411)
张辉(1977-),男,安徽灵璧人。巢湖学院体育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理论与训练。
责任编辑:陈 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