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层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体会

2013-08-15徐永超

传播与版权 2013年3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对象基层

□ 徐永超

随着整个社会经济的不断向前发展,大众对于新闻媒介也比以往有了更多的要求,科技的进步推动传播媒介不断更迭。电视作为当下人们了解自身所处环境的一个主要窗口,面对网络这个新媒体的冲击,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作为一个基层的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及时认识到这种变化,要采用多种方式,提高自己的业务技能,以求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基层电视一线工作经验,将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进行总结与分析,以飨读者。

一、重视采访前的各种准备

新闻记者有一项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在采访前做好各种各样的准备,只有准备充分的采访才可能是好的采访,如果采访准备不充分,记者很容易被实际采访过程中的各种状况所难倒。

首先,在做采访前准备的过程中,第一步就是要对采访对象有所了解,这种了解绝对不能拖到采访当日开展,而是要事先从一些间接性的材料来进行了解。所谓的间接材料,也就是和采访对象有关的各种文字、视频甚至是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的描述,等等。其次就是问题的准备。准备采访问题的过程中,最主要是能够换位思考,要站在采访对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考虑被采访对象是否有兴趣回答自己的问题。除此之外,记者还要积极地搜索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包括一些与采访对象相关的人或事,总之,就是通过多种途径来更多地了解采访对象。这种了解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使记者更加了解采访对象,而是要保证电视前的观众能够通过记者的材料掌握更加了解采访对象。

由此可见,作为一个基层的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工作正式开始之前,必须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直接影响采访效果的好坏。这种准备工作从大到小都要涉猎,要牢牢记在心中,用来应付采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譬如说基层的记者经常要采访一些基层的领导,就要对领导的行为习惯、讲话方式有一定的了解,如果记者只能听得懂普通话,而采访对象却只能讲方言,那么采访就无法顺利开展。

二、各种采访方式的具体把握

如果是一般性的采访,记者可以直接找到主管领导,了解事件的经过,听取群众对于该事件的认识,最后还要积极地征求领导的意见和看法,使新闻本身显得更加的丰富和全面,更重要的是使整个新闻能够在政策上和事实上做到不偏不倚,能够准确无误地传达相关事实信息。

如果是一些隐蔽性的采访,记者不适合暴露自己的身份,也不适合对外说明自己的采访目的,必须要以暗访的形式来开展自己的采访。暗访这种非常规的采访方式可以在很大程度避免采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一系列阻碍。最主要的是,它可以更加真实客观地掌握与事件相关的第一手资料,使整个报道更加的客观和可信。当然,必须要注意,记者的暗访活动必须是要以公共利益为前提,也必须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绝对不能为了一己私利,逾越法律的雷池,这样也就势必会丧失新闻的客观性和独立性。

如果是即兴的采访,也就是指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由于受到不可预测的场面影响,必须要提出一些超出自己的预想范围或者不明确采访对象态度的采访活动,就需要拥有专业化的态度和随机应变的能力。一般来讲,如果是即兴采访,记者必须要有现场调查的经验,还需要有不可怀疑的印证的过程,只有在这两个条件的支撑之下,整个采访活动才能对事件起到很强的穿针引线的功能,才有可能使观众在看到相关采访之后能够对事件有更深一步的了解。除此之外,这才能突出整个采访的现场感、真实感和生动感,这也正是基层电视新闻工作者所追求的。

三、科学有效地选择各种素材

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新闻事件过程,记者肯定会掌握一系列的素材,那么如何对这些素材进行选择就成了一个大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记者的选择必须要符合自己的报道方向和报道态度,必须要在客观中立的态度下选择新闻事实。这就需要记者在采访之前就对自己所要报道事件的主题有一个很好的明确,在收集和选择素材的过程中,必须要根据自己的主题对素材进行选择和把握。在选择的过程中,要学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只有将最能够展现新闻事件本质事实的材料收集起来,串成一条条线索,形成自己的新闻报道,才会给受众心里造成震动,否则那种流水账式的报道方式肯定引发不了受众的共鸣,当然,也会使整个电视新闻的传播效果打上折扣。

四、在采访的过程中努力营造和谐的交流气氛

基层的电视新闻记者在日常的新闻采访过程中所遇到的采访对象肯定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未能为整个采访营造一个合适有效的谈话氛围,那么整个采访活动就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一个相当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沟通桥梁,使采访的气氛更加的轻松愉悦,使采访对象有冲动对记者讲述自己知晓的、也是记者渴望了解到的事实,这需要深厚的功力。作为电视新闻记者来说,要主动和采访对象进行交流,要用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对待所有的新闻事件。如果遇到的是一些不善言谈的受访者,记者首先要找到一个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点,吸引采访对象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建立与对方的默契,这种做法往往能够使采访对象在很短的时间内戒除防备,可以打开他们的心扉,最终收到很好的采访效果。

基层的电视新闻记者受多种条件的限制,往往更加的辛苦。在具体的采访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根据采访形式的不同,还要掌握不同的采访要领,除此之外,对于采访过程中所得到的素材,记者要学会能够有效的提取,去粗取精。最后,到了实际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学会和采访对象建立起互信的关系,营造和谐自然的采访环境,从而使采访活动收到最佳的效果,使自己的电视新闻稿件实现最好的传播效果。

[1]杨超. 时政新闻报道要注重民生角度[J]. 科技促进发展,2010(4).

[2]沈建辉,方迅超. 浅析电视“帮忙”类节目的生存之道[J]. 内江科技,2008(10).

[3]张栗.基层电视记者如何做好民生新闻[J].科技信息,2013(2).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对象基层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涉税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以纳税人举证责任为考察对象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基层在线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全新登场
新版新闻记者证式样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