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2013-08-15胡光辉

财经理论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能源安全石油能源

胡光辉

(河北大学 经济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国际金融危机、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产生重要影响,世界能源格局加快调整,能源市场不确定和不稳定性进一步增加。同时,我国能源发展也面临着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能源效率不高,能源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制约严重等突出问题。在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大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在复杂的环境中准确进行战略定位,积极推进我国能源的科学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安全稳定的能源保障。

一、国际政治经济形势急剧变化为我国能源安全带来的新挑战

(一)国际能源竞争加剧

发达国家长期形成的以能源高消耗为支撑的发展模式在短期内难以扭转,发展中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能源消费需求快速增加,致使全球能源供应将长期趋紧。围绕能源资源的控制权,世界各国在主权、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博弈日益激烈。2011年以来,美欧主导的“阿拉伯之春”让政治动荡在石油资源集中的西亚、北非地区持续蔓延,利比亚、叙利亚先后爆发大规模战争,伊朗遭受美欧持续的经济制裁;在亚洲,围绕海洋油气资源,中国与日本、菲律宾、越南岛屿争端加剧,日韩、日俄也存在领土争端。围绕能源的贸易战也持续不断,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贸易保护升级,2012年中国光伏企业先后遭遇美国和欧盟的“双反”夹击。

(二)金融危机在美欧持续发酵严重制约了新能源的发展

2008年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持续发酵,演变成美国债务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不仅将全球经济拖入泥淖,还对新能源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美国、欧洲国家政府先后取消或削减了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贷款和补贴,其影响很快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开来,在各国政府扶持政策转向、产能严重过剩的不利形势下,全球可再生能源产业增长速度放缓,光伏、风电产业进入了“最坏的时代”,大量可再生能源公司面临严重的生存危机,许多企业停产或倒闭。[1]

(三)世界能源格局加快调整

2011年日本福岛核危机给全球核电产业带来沉重打击,世界各国不得不以十分谨慎的态度重新审视核电产业的发展,以德国为代表的许多原本大力支持核电产业发展的国家转变立场,宣布逐步放弃核电,而转向发展更加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此外,西半球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增加也改变了全球能源格局。页岩气等非常规油气产量快速增长和新能源的发展,促使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中、俄、印等发展中国家加快调整能源战略,力求在新一轮能源变革和经济科技竞争中抢占有利位置。

(四)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对我国能源安全的严峻挑战

近年来,由于美国页岩储层描述技术以及钻井和完井技术的进步,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产量出现了爆发式增长,使美国能源自给率逐渐提高,在2011年达到81.4%。同时,握有核心技术的美国公司和机构对外输出技术、设备和标准,占据着全球新能源市场的制高点。美国“能源独立”战略引发全球能源格局重新调整,致使我国能源安全面临新的挑战。首先,能源需求“东移”使中国周边环境更趋于复杂,中国与印度、日本等消费大国能源竞争加剧;因海洋油气开发、海疆主权等问题,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关系趋紧,能源问题政治化倾向将更加突出。其次,美国实施“退出中东”战略,在维护全球能源通道安全方面减少财力、军力的投入,增加了全球能源投资和能源运输的不确定性,放大了我国能源外部供应的风险。[2]

二、当前我国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国能源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但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新要求,我国能源发展在能源供求、能源效率、体制机制等方面的矛盾依然十分突出。

(一)资源约束加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

从总量上看,我国是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费国,但人均能源消费却处于较低水平,仅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1/3。随着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快速推进,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将继续上升,能源供应保障任务将更加艰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压力日益增大。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对外依存度已从本世纪初的32%飙升至57%,并且进口量的90%依赖海上运输,其中绝大部分经过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海上能源通道的风险加剧,能源安全形势严峻。[3]

(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产业发展不均衡

长期以来,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造成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GDP能耗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发展中国家。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不均衡,能源资源、生产与经济布局不协调,煤炭、电力等基础能源供需矛盾突出,大规模、远距离能源输送压力较大。风电、光伏发电“窝电”严重,发电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形成对节能减排的逆向调节。

(三)体制机制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从质量和效益来看,整个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缺少投入和尖端人才,一些关键核心技术、设备和材料仍然依赖进口,能源产业总体上基础薄弱、后劲不足。战略储备、价格机制、金融体系、行业管理等深层次矛盾不断积累,体制机制约束已成为制约能源发展的主要障碍。

三、中国能源发展的应对思路

(一)坚持多元化发展,不断增强能源保障的内生动力

安全可靠的能源供应是经济社会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首要任务是立足国内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增强能源保障的内生动力,有效降低对外依存度。首先,要加大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勘探力度,多提供一些“高品位”油气储量;一方面要努力开发“低品位”储量,加强老油田稳产改造,提高采收率。其次,要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页岩油、页岩气、油砂等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成本相对较低,技术也比较成熟,是增强我国能源供应保障能力的重要手段。再次,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我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要进一步提高新能源规划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与电力规划相协调做好发展规划,培育成熟的上下游配套产业链,完善技术标准与规范,制定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和投融资政策,大力推进新能源发展。第四,要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高效发展核电。福岛核事故表明,以非能动技术代替能动技术将是核电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应当统一技术路线,坚持引进消化吸收AP1000技术,并自主开发新的机型。[4]

(二)落实节能优先,全面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在国际上被誉为与煤炭、石油、天然气和核能并列的“世界第五大能源”。[5]要切实贯彻节能优先的方针,构建节能型国家和节约型社会,就必须实施能源总量和能源效率双控制,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共同转变。一是积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严格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加快生产技术改造升级,改善外贸结构,推动战略新兴产业、服务业大发展。二是重点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以及城乡建设和消费领域的用能管理。三是继续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倡导绿色消费、全民节能,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生活理念、消费模式。四是重视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加强能源民生工程建设,实施农网升级改造工程,提升农村能源服务水平。

(三)着眼长远,加强能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

在石油仍占全球能源主体地位的今天,建立完善的石油储备体系、拥有适当的石油储备,切实提高国家应对石油供应中断和石油市场剧烈波动的能力,是我国能源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我国要统筹考虑石油的对外依存度、经济实力、石油进口来源特征、未来石油消费和进口规模等因素,循序渐进,争取在2020年以前实现我国石油储备总规模将达到100天左右的石油净进口量,国家石油储备能力提升到90天的石油净进口量。[6]要在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建立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地方石油储备、企业商业储备和中小型公司石油储备为主体的四级石油储备体系。要尽快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以确保我国石油储备体系有条不紊地实施;放松管制,把信誉好、实力强的民间组织机构纳入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实现多主体参与石油储备的发展格局。要着眼实际,以财政出资为主,政府和民间多方面、多渠道为石油储备建设筹措资金,并实现石油储备品种和方式的多元化。

(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健全和完善能源金融体系

在以虚拟经济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能源产业与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正变得愈加紧密,尤其是各国能源金融市场不断地围绕石油价格追逐博弈。在金融危机频发、能源供需紧张的今天,作为石油消费大国,中国必须建立起相应的石油金融市场,根据我国的现实利益需要,积极参与石油市场规则的制定,对市场运行施加一定的影响,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首先,要引入竞争,改革国内石油价格定价机制。逐渐放开石油市场的主体资格,进一步促进放开国内原油进口权,推进现货市场、期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尤其是推出原油期货品种,能够在相当程度上迅速且独立地反映原油市场供需情况和原油基准价格,使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其挂钩,每日进行调整。其次,发展国内石油期货市场,争取国际石油市场定价权。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布局,立足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定位,在确保金融体系安全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前提下建立原油期货市场,确立全球原油期货市场的“亚洲价格”。再次,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经验,深化原油与金融领域的结合,建立石油银行、投资基金、石油外汇储备等能源金融体系,在为投资者提供资产保值增值的新渠道的同时,通过我国自身的金融力量影响国际原油价格,减少国际资金对原油价格炒作所带来的不利影响。第四,改革人民币汇率制度,积极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要深入研究石油金融的系统发展,不仅需要在国际化的过程中携人民币走出去,以人民币作为交易定价、结算的货币,还需要国内建立相应发达的金融衍生品及其交易的国际化市场。[7]

(五)积极开展能源外交,大力加强国际能源合作

全方位、多层面开展国际能源合作,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由之路。首先,要加强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和中东、非洲、南美等重要能源输出国的合作,为获得稳定的海外能源供应奠定基础。其次,要加强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合作,既能够引进先进的能源技术及管理经验,又可以缓解能源竞争。再次,要加强与欧佩克(OPEC)、国际能源署(IEA)、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等主要国际能源组织的对话与合作,积极参与全球能源治理,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稳定,逐步提升国际能源领域的地位。同时,积极推进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在国际合作中逐步争取能源市场更多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六)全面实施海洋强国战略

当前,世界经济已进入资源制约发展的瓶颈期,国际竞争正从陆地向海洋延伸。美国全球安全战略东移,在亚太地区着力从海洋方向对我国进行全方位的战略围堵与遏制。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周边国家借力美国,肆意挑战我国海洋主权,盗采、掠夺我国海洋油气资源气焰嚣张,行径恶劣。[8]为此,党的十八大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战略决策,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首先,要积极实施深水战略,加快推进海洋石油工业发展。“走向深水”是当前海洋石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要坚持自营与合作并举,稳步推进深水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不断提升深水作业能力,加快核心技术、深水重大装备和后勤基地建设,为勘探开发海上油气资源提供支撑和保障。[9]其次,要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海军,保障海洋利益和石油供应、运输安全。2012年以来,中日之间钓鱼岛争端逐步升级,中国与越南、菲律宾等国南海岛屿争端骤然升温,中国海洋主权和能源安全形势日趋严峻,发展强大的海军成为捍卫主权、保障能源安全的当务之急。我国的军队建设不仅要积极应对某些霸权国家对我传统军事威胁,还要强化以能源安全为着眼点的军事战略筹划和军事斗争准备,重点提高能源安全危机军事预警能力、战略投送能力、战略能源设施的防护能力和能源安全突发事件应急能力。[10]同时,要整合海上执法力量,组建统一高效的海洋行政执法队伍,实现军地联合行动。

[1] 杰弗里·期戴尔.欧债危机殃及可再生能源[N].中国能源报,2011-09-26:09.

[2] 张茉楠.世界能源版图裂变下的中国冲击[N].中国能源报,2012-07-30:24.

[3] 刘铁男.新形势下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思考[J].求是,2012,(13):33-35.

[4] 朱学蕊.核电产业静待重启[N].中国能源报,2012-09-03:21.

[5] 景春梅.对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N].中国能源报,2013-02-04:05.

[6] 陈柳钦.构建我国石油金融体系的路径选择[N].中国能源报,2012-03-19:24.

[7] 陈柳钦.原油期货与人民币国际化相辅相成[N].中国能源报,2012-10-15:14.

[8] 王海运.我国能源安全面临的新挑战及应对思路[N].中国能源报,2013-01-14:06.

[9] 陈柳钦.石油问题“政治化”和“去政治化”之辩[N].中国能源报,2013-01-07:24.

[10] 赵景芳.打造能源支点 维护中国能源安全[N].中国能源报,2013-01-21:09.

猜你喜欢

能源安全石油能源
英能源安全战略,一份愿望清单
石油石化展会
为能源安全贡献大港力量
基于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煤制油发展研究
奇妙的石油
第六章意外的收获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基于熵权法*的广西能源安全评价
延长石油:奋力追赶超越 再铸百年辉煌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