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和首次具体实践——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对群众路线的开创性贡献
2013-08-15龙世清
龙世清
(中共万安县委党校,江西万安343800)
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工作路线。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斗争的实践中初步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走好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密切党群关系、干群关系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认真反思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和正确分析国情,为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奠定了基础
(一)大革命时期,党在群众路线问题上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
早在1922年7月,党的二大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就指出:“党的一切运动都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由此可见,党从成立的早期,就已经有了对群众工作的高度自觉。但党对“群众”概念的理解,还主要局限于工人阶级和知识分子等一部分精英群体,而对于最广大的农民群体,并没有真正地发动起来。党在“谁是可以依靠的力量”的问题上出现了两种倾向。一种是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主义,他把希望寄托于国民党,完全将群众置之门外;另一种倾向是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主义。这种倾向犯的错误是仅仅把工人阶级看成唯一可以依靠的力量,也忽视了农民的作用。尤其是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在革命道路和方式的选择上产生了分歧,主张以城市暴动为“中心和指导者”、实行全国武装暴动的“左倾”力量占据了上风,给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急躁的情绪、激进的策略将“群众路线”的实践引向了反面,一些地区出现了强迫工人罢工、农民起义的情况,使党在这些地区“严重脱离群众”,给党的发展壮大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加之,此时的党或处于“非法”的地下状态,或合作于执政的国民党左右,无论是主观上还是客观上,都缺乏产生群众路线的条件与动力,党的群众工作理念缺乏实践的支撑。这种政治上的不成熟反映在群众路线问题上,就是还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
(二)毛泽东正确地分析国情和总结群众革命具体经验,把对群众问题的认识大大推进了一步
毛泽东在党的成立后就带领工人阶级开展各种运动,推动各阶级建立统一战线。在革命的领导力量问题上,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一文中,强调代表新的生产力的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力量。既然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者,要想在敌强我弱、力量悬殊、物质条件极端恶劣的条件下生存、发展并取得胜利,共产党就更需要与革命的主力军——农民群众密切联系在一起,共同进行革命斗争。1927年,毛泽东对湖南农民运动进行了32天的考察后,撰写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他在报告中明确指出了在民主革命中放手发动群众、建立农民政权和武装革命的重要性,充分肯定了农民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考察报告中还深刻揭露了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思想根源在于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导致了共产党丧失了领导权。这次考察报告显示了毛泽东已经开始从认识论的角度注重总结群众革命的经验。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在发言中,还从党中央不倾听下级和群众意见、抑制农民革命等四个方面批评陈独秀的右倾错误,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正确方向。
二、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第一次把群众工作理念化为具体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开辟了群众工作新领域,初步形成了群众路线
1927年,毛泽东同志领导湘赣边界的民众发动了秋收起义,起义队伍在攻打中心城市受挫后,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井冈山地区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赢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全国范围内成功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这是毛泽东第一次把群众工作理论化为具体的实践,并在实践中诠释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内涵,开辟了群众工作新领域,初步形成了群众路线。
(一)毛泽东初步回答了群众路线最核心的问题——“为了谁”和群众路线最本质的问题——“依靠谁”,提出和阐发了群众观点的基本思想
红军初创时,由于当时部队的主要成分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从旧军队起义的官兵,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滋长蔓延。“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这在当时不可回避地提了出来,且工农红军官兵认识并不一致。而这又直接涉及红军的性质、军事和政治的关系,以及红军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战术等诸多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正是在说明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了党的群众观点的思想。
1、首次明确了党领导下的军队的性质,提出了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1927年9月毛泽东向秋收起义部队指出,我们是工农的武装,要为工农群众打仗。1927年12月29日,毛泽东在砻市首次宣布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第一、打仗消灭敌人;第二、打土豪筹款子;第三、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1929年12月“古田会议”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3],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强调红军不但要打仗,而且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项任务,从而使部队的政治工作、军事斗争都有了明确目标。
同时,严格执行秋毫无犯的军队纪律,搞好军民关系。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就说过,李自成这样一支农民武装都讲纪律,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就更应当讲纪律。1927?年秋,毛泽东在井冈山荆竹山村前的“雷打石”向工农革命军作上山动员说:我们要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大家一定要和山上的群众搞好关系,和王佐的部队搞好关系,做好群众的工作,没有群众的支持,根据地是建立不起来的。随即,毛泽东宣布3?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筹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农民一个红薯。这就是工农革命军最初颁布的“三大纪律”。1928?年初,在遂川县城,毛泽东召开全体指战员大会,宣布了工农革命军的“六项注意”:?一、上门板;二、捆禾草;三、说话要和气;四、买卖要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打烂东西要赔。1928?年4?月3?日,毛泽东在湖南[④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版第二卷]桂东沙田圩,将以上两者合一,向工农革命军正式颁布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许多红军战士用毛笔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写在包袱布上,天天对照,自觉遵守,对群众利益秋毫无犯。
由于红军时时处处、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因而深得民心,根据地出现了一片鱼水情深的军民关系。
2、成功地把“依靠群众”的思想运用于根据地建设的实践之中,极大地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
工农革命军进军井冈山途中,在宁冈举行了著名的“古城会议”,决定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会上,毛泽东指出,我们要作战略性的转变,千百万群众是我们的基础,要以罗霄山脉中段为依托,建立后方,轻装上阵,还要建立地方武装,收缴敌人的武器来武装我们自己。有了群众和地方武装,我们的军队就不会孤立。毛泽东还说,中国的形势会有大的转变,广大农村是海洋,我们象鱼,农村是我们休养生息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把党和红军比作为“鱼”,把群众比作为“水”,鱼儿离不开水,党和红军只有依靠群众才能生存、发展和壮大。
要依靠群众,得到群众的拥护,就得真心真意为群众谋利益。,毛泽东当年一来到井冈山就立即着手永新调查和宁冈调查,对边界的土地占有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发现边界土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掌握在少数地主手里,百分之四十以下的土地才掌握在我们广大劳苦大众手里。因此,毛泽东得出一个结论:要想在井冈山这个地方站住脚、扎下根,就非得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不可。如果不这样做,那好,农民迫切要求土地,你说我们是搞武装斗争的,是搞革命根据地的,不管土地问题。其结果必然是“两张皮”,因为你的行动与群众利益无关,群众就不拥护你,不支持你。1928年12月,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一年来土地革命的经验,亲自起草和主持制定了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于是,红军打到哪里,田就分到哪里。井冈山根据地全盛时期人均分到了3亩田。土地革命的深入开展,使广大贫苦农民得到了实际利益,因而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革命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支援了革命战争。正如毛泽东所说:“由于中国革命主力军的农民的斗争是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之下”。这样,就使得“中国革命有在农村区域首先胜利的可能”[4]。
同时,体察群众疾苦,真心实意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部队上山后,毛泽东发现当地一些贫苦农民生活有困难,便将打土豪所得的有限物资如稻谷等分出一部分予以接济,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朱德作为一军之长,尽管军务繁忙,但他也时刻惦记着群众的冷暖疾苦,把军部发给他的一条夹裤托给患病缺衣的老铁匠。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时刻将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这是当时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红军官兵、各级党和政府干部作风的具体体现。
(二)毛泽东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初步回答了群众路线最关键的问题——“如何实行”
1、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善于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形成了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
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期,敌强我弱,四面白色恐怖。为了战胜强敌,扩大并巩固革命根据地,红军迫切需要制定一套适应对敌作战的战略战术。为此,兼收并蓄的毛泽东注意从过去井冈山绿林武装的游击战术中吸取营养,学习优长,为我所用。1927年12月,他对攻打茶陵的部队说:“战无常法,要善于根据敌我情况,在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原则下,抛掉旧的一套,来个战术思想的大转变”。[]他还告诉大家:“从前,井冈山有个‘山大王’,叫朱聋子(朱孔阳绰号),和官兵打了多年交道,总结的‘打圈圈’是个好经验。当然,土匪‘打圈圈’是消极的。我们工农革命军既要会打圈,又要会打仗。打圈是为了避实击虚,歼灭敌人,使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总之,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赚钱就来,蚀本不干,这就是我们的战术原则”。“十六字诀”就是对井冈绿林朱孔阳(朱聋子)“打圈子战术”的吸收和再创造。
2、深入群众调查研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
毛泽东一贯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每到一地,都首先要做调查研究。这一时期,毛泽东同志搞了多次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化了对一些根本性问题的认识。毛泽东曾走遍整个罗霄山脉,先后在宁冈、永新进行社会调查的基础上写下了《宁冈调查》和《永新调查》两篇系统的调查报告。同时,1928年2月,毛泽东派毛泽覃在宁冈大陇乔林村进行土地革命试点。3月,毛泽东在酃县中村、桂东沙田等地进行分田尝试。5月,毛泽东和边界特委从军队中抽调大批干部深入宁冈、永新、遂川、莲花等县发动群众调查研究,谭震林去了小江区,何长工去了东源荷花形村,王紫峰去了葛田村等,毛泽东自己在塘边搞分田试点。在如此广泛的群众基础上才形成了我党历史上第一部土地法——《井冈山土地法》。毛泽东对土地革命路线、政策的制定和完善过程是他不断地调查、不断地将群众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加以研究、又形成新的认识、化为集中的意见、再到群众中去加以实施的过程。因此,可以说毛泽东的社会调查研究的过程完美地体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
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各级党政干部都十分注重调查研究,不断改进群众工作,开创新的局面。
同时,群众路线既是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也是一种工作作风。端正党的作风问题,当时也提出来了,主要是针对在做群众工作中出现的主观主义与教条主义、机会主义与投机分子和享乐主义与腐败现象。毛泽东在旗帜鲜明与这类主义和现象做斗争的过程中,初步回答了群众路线贯彻中最重要的问题——“怎样去做”。
1、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提倡“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1929年12月,毛泽东在《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一文中指出:“主观主义,在某些党员中浓厚地存在,这对分析政治形势和指导工作,都非常不利。因为对于政治形势的主观主义的分析和对于工作的主观主义的指导,其必然的结果,不是机会主义,就是盲动主义”。这篇文章还指出了主观主义的纠正方法,“使党员注意社会经济的调查和研究,由此来决定斗争的策略和工作的方法,使同志们知道离开了实际情况的调查,就要堕入空想和盲动的深坑”。
1930年5月,毛泽东写下了《反对本本主义》[5],从认识论高度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以及调查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和一些技术细节;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批评了红军中一部分人安于现状、墨守成规、迷信“本本”、不愿作实际调查的保守思想。
2、反对机会主义和投机分子,保持党的先进性
1928年5月以后,在党组织的“大发展时期中”许多投机分子乘公开招收党员的机会混入党内,造成党组织的严重不纯。“白色恐怖一到,投机分子纷纷反水,带领反动派捉拿同志”[6],屠杀群众。为此,毛泽东和边界特委决定:九月以后,厉行洗党”[7],以此“消灭机会主义,洗刷不斗争的腐化分子”[8]。只有如此,才能集中革命先进分子的力量团结在党的周围,使党壁垒森严,步伐整齐地成为强健的斗争组织,只有如此,才能增强无产阶级的力量”。通过“九月洗党”,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3、反对享乐主义和腐败现象,进行反腐倡廉建设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⑧⑨⑩《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指出:“对经费的滥用和贪污,对白色势力的畏避或斗争不坚决,到处发现”[9]。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进行了严肃查处甚至处决。
如新遂边陲特别区赤卫队,对打土豪的财物集体截留,被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查处。宁冈县委对坝上乡政府主席、长溪乡政府军事委员两桩贪污腐化事件,作了撤职查办、公布丑行的处理。1927年11月,工农革命军团部、一营及特务连在团长陈浩率部在驻守茶陵的近40天内,没能发挥军事长官应有的作用,没有带领军队党帮助地方党开展工作,没有广泛发动群众,没作御敌准备,而是以功臣自居,伙同几个亲信图享乐、讲排场,丢下土豪不打,专找商会派款,还经常插手茶陵政府事务,且办事不公,甚至发展为投敌叛变,在群众中造成许多不良影响。在确凿的人证物证下,12月毛泽东下令逮捕处决了陈浩等四人。为了反腐倡廉,毛泽东还十分注重以法反腐,制定了《井冈山反腐败训令》。这些严肃的纪律和果断的措施,有力地震慑打击了腐化堕落分子,使根据地军民进一步看到了党和红军反腐倡廉的决心。
实行官兵平等,不搞任何特殊,树立廉洁榜样,是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反腐倡廉的主要方法。红军废除中国数千年旧军队官兵不平等的腐败恶习,在红军中带头实行官兵一致,“军长伙夫一个样”,军队与当地群众有盐同咸、无盐同淡;红军官兵同吃野菜红米饭,同喝南瓜汤,同盖稻草被,等等。毛泽东总结道:“红军的物质生活如此菲薄,战斗如此频繁,仍能维持不敝,除党的作用外,就是靠实行军队内的民主主义”[10]。
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开展的反腐倡廉实践,克服了当时革命队伍中领导层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的恶劣作风,纯洁了党的队伍,密切了党群、政群关系,保证了各项繁重艰苦的斗争任务的完成,巩固了革命根据地人民政权。毛泽东同志领导开展的反腐倡廉实践,树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政权的良好形象,也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的政权建设和廉政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新时期我党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一面镜子。
可以看出,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和主要思想,在井冈山斗争时期都基本具备,党的群众路线已经初步形成了。此后,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在党的工作中更加自觉地运用了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随着中国革命的建设和发展,随着我们党认识的不断深化,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得到完善、丰富和发展。
三、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和首次具体实践的现实意义。
历史的事实表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是我们党的传家宝,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好,党群关系密切,我们的事业就发展、就前进。什么时候党的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不好,党群关系受到损害,我们的事业就停滞、就遭受挫折。我们重温井冈山斗争时期党的群众路线的初步形成、实践的历史,是为了今天更好地坚持群众路线,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1、坚持走群众路线,树立群众观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11]。应该说,群众路线是井冈山斗争时期克敌制胜的法宝。那时候,各级干部都抢着做群众工作,会做群众工作。然而,时至今日,在做群众工作方面,却存在着“懒、散、怕”的现象。所谓“懒”,即思想上不愿意深入到群众中去;所谓“散”,即行动上没有深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所谓“怕”,即心理上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勇气和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群众工作做起来肯定会遭遇到很多困难,开展工作也会遇到许多障碍。
人都是有感情的,而共产党人的感情最高体现就是对人民群众怀有一颗赤诚之心。只有首先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融为一体、打成一片,才会真正站在人民群众利益的基点上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对群众有了感情,与群众的结合就会自觉,由衷地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就会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倾全力解决群众的困难。实践证明,与群众接触多了,官僚主义就会减少;与实际接触多了,形式主义就会减少;与民情接触多了,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主义就会减少。
2、坚持走群众路线,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这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12]。
人民利益的大与小,是辩证统一的。抓住大的,也不能丢了小的。从国家方面看来是小的事情,对于具体的每一个老百姓来说,很可能就是一件大事。各级领导干部,要特别关心那些工作和生活上暂时遇到困难的群众,把他们的事情摆上重要议事日程,重点考虑,重点解决,切实安排好他们的就业和生活。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无往而不胜。
3、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调查民主决策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仍然是科学民主的工作方法。
习近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谈到“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政策主张,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为深化改革开放夯实群众基础。”
按照群众路线的要求,就是在制定政策、作出决策的时候,要充分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要拓宽民主渠道,实行民主决策,使多数人的意见得到充分地表达和体现;领导者要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使决策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上。
4、坚持走群众路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习近平强调,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
干部作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一块试金石。转变工作作风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眼睛要向下看,身子要往下沉。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察民情、聚民智、解民忧,亲眼看看群众的衣、食、住、行,深入体察群众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贴近社会生活,贴近群众实际需要,与群众交朋友,与群众平等交流,在交流中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真正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坚持重实际,说实话,务实事,求实效,扎扎实实地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真正成为人民的公仆。“作风是否确实好转,要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自觉接受群众评议和社会监督。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就要及时整改”[13]。
总而言之,目前我们要把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切入点,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进一步突出作风建设,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注释]
[1]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人民出版社,1991.
[2]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人民出版社,1991.
[3]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人民出版社,1991.
[4]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5]反对本本主义[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人民出版社,1991.
[6][7][8][9][10]井冈山的斗争[A].毛泽东选集第一卷[C],人民出版社,1991.
[11]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J].求是,2012,(23).
[12]习近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要突出抓好六个方面工作[J].求是,2013,(1).
[13]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3-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