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共建模式的高校数字校园建设研究

2013-08-15陶永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校企校园数字

陶永进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015)

1.引言

按照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文件要求,教育信息化必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规划、建设、应用和维护水平,提高高校数字校园应用能力,使教师、学生在信息化教育教学中受益,使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升。为实现此目标,相关文件明确提出,要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院校应用、服务驱动”的方式推进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各高校在开展数字校园建设中,可充分发挥政府、院校、企业等多方力量的优势和作用,鼓励各高校从自身实际出发,主动与企业开展多方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各通信企业之间的合作。校园信息化建设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在数字校园建设的政策、体制及应用模式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的创新探索。

2.校企共建模式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2.1 必要性分析

数字校园建设中,各高校或多或少存在资金投入不足、投资风险较大、设备淘汰快、专业技术支撑不到位等问题。如何用有限的资金建好、用好、维护好数字化校园,并尽最大限度降低投资效益风险,是摆在准备开展数字校园建设高校面前的一道难关。在实际建设中,高校与通信企业交流合作,通过校企共建模式开展数字化校园建设,对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

2.2 可行性分析

校企共建模式下的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其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在实施条件上,各高校教育信息化基础一般初步具备,大多已建成基本的校园主干网络、常规信息化教学系统、信息化教学管理系统,校园信息化平台建设已具有一定规模,信息化应用已初步开展,信息化推广理念基本形成。二是校园信息化建设的保障条件上,各高校已有一定技术基础,资金投入有一定保障,多数高校成立了信息化建设专职部门或专职岗位,在人员组织上得到了相应保障,同时,建立了相关信息化应用、维护和管理制度。三是高校广大师生员工,其对信息化应用的需求旺盛,是极好的潜在通信及信息化应用“客户”。四是通信企业相对高校而言,具有资本雄厚、技术力量强大,技术敏锐度高,设备应用成本低等优势。五是通信企业为了追求自身发展、企业利润、市场份额等,具有与高校合作的极强意愿。

3.理论及应用研究

3.1 理论研究

在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先要研究符合高校特点和实际情况的数字校园建设理论;研究校企共建教育教学信息化机制、路径和方法;研究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新特点、新形式。重点研究如何开展网络课程资源建设,如何在“泛移动终端”背景下实现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在线辅导、在线考试、在线评教的基本模式、基本原则、发展及优化规律,不断丰富校企共建模式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

3.2 应用研究

校企合作共建数字校园的应用研究,主要借助国家教育资源和高校知识资源优势,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络、移动通信网络把优质专业资源、课程资源、研究成果建在互联网“云端”,打造高校名师课堂及精品课程空间,把“空间教学”理念应用到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科学、简明、易用的方式,利用现代数字化信息技术,实现教学内容的检索、浏览、下载、点播功能及师生“随时随地”在线交流与互动;实现基于新教学模式的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及教务管理工作;帮助学生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通过数字化校园环境促进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等各方面的信息化、便捷化、空间化及融合化。

4.校企共建模式下数字校园的建设与实施

4.1 建设目标

通过对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与探索,不断完善新形势下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机制、建设模式及建设内容。完善高校在校企共建模式下数字校园建设规划、实施、管理与维护。重点实施在移动互联网、“泛移动终端”、“后PC时代”、云计算机等新形势下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创新,通过“云空间”、“空间教学”、“空间学习”、“空间管理”等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来提升高校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

4.2 建设内容

4.2.1 信息化队伍建设

信息化队伍建设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展校园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息化队伍能为信息化项目的规划、实施、监管、维护与优化提供人力资源支撑。信息化队伍建设,一是需在高校、通信企业遴选一批有丰富信息化经验的教师、企业专家、社会知名学者等,共同组成高校信息化建设队伍。二是要做好信息化队伍的传、帮、带建设,不断辐射更多的师生、企业员工,使其参与信息化建设、学习、交流与实践应用。三是做好队伍的培训工作,通过大量有效的技术培训、技能实践、一线实训提升信息化队伍的整体水平。

4.2.2 中心数据平台建设

中心数据平台建设主要是通过校企合作,建设融合、统一、安全的“中心数据平台”。建设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引入通信企业参与高校统一门户平台建设,解决原有信息化系统的孤岛现状,优化高校数据采集和信息发布方式,建立统一数据交换中心。二是实现整体校园数据同步调用,建立数据同步流转的数字校园生态圈系统,提高高校信息系统的一体化能力。三是加强信息泄密、数据盗用、身份冒充的安全防范,提高系统整体安全性。

4.2.3 “泛移动终端”接入建设

在移动笔记本电脑、移动平板电脑、移动IPAD、移动智能手机广泛应用时代,校园信息化建设必须做好“泛移动终端”接入建设工作。主要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实现新旧设备、固定及各类移动设备均能快捷、实时、顺利访问中心数据库。二是通过开发专用通信接口,实现利用手机及移动终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对接网络空间教学,实现网络空间教学的移动应用。三是开发基于IOS及安卓手机的APP应用,将PC端浏览内容及认证平移到“泛移动终端”。

4.2.4 “云空间”应用建设

数字化校园“云空间”应用推广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努力打造适应空间教学的网络教室、网络课堂、互动云空间。二是强化特色、突出应用,着力打造和建设二至三类特色空间,如“特色学科专业空间”、“特色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空间”等。三是强化日常教学应用推广,要求所有授课教师在每次授课后,必须在自己的网络空间安排课后作业,并要求学生在自己的空间完成并提交作业。四是任课教师可以把学生的空间作业完成情况作为平时成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五是教师教学比赛、项目申报与评审、教师教学评价等活动全部在个人空间进行。

4.3 建设成果

主要建设成果有:一是通过校企共建模式,高校数字校园建设和管理机制更加灵活,信息化环境不断优化。形成“高校提出要求、企业竞争开发”、“企业投资,院校按需付费”的数字校园建设与应用、数字资源建设与共享的新模式。二是通过校企共建模式,构建全面覆盖、布局合理、使用方便、高速稳定、安全可靠的校园基础网络,使高校数字校园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得到优化。三是高校管理全面信息化、移动化,管理效率显著提高。四是基于网络空间平台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基本形成,形成“以网络教学平台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空间教学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教学体系和大学课程学习模式,形成比较成熟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和学习模式,真正实现“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五是获得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数字校园建设运用经验,积极推广校企合作模式共建数字校园。

5.风险分析

一是校企共建模式对正常运行中的校园网进行升级改造存在一定的风险,由于校园网络处于正常运行服务状态,对校园网的升级改造尤其是全网改造,需要全盘考虑,分步实施,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稍有不慎,可能导致网络故障甚至瘫痪。二是师生、社会对“数字校园”建设和运作模式的接受,对空间教学的理解和应用存在一定的抵制风险。三是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如何在互联网上开展新形势下的教学,而又确保网络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是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1]柳群英.信息化数字校园的建设[J].现代情报,2003,(8).

[2]黄荣怀.智慧校园:数字校园发展的必然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4).

[3]刘国亮.校企合作创新平台的信息化建设研究[J].情报科学,2009,(2).

猜你喜欢

校企校园数字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答数字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数字看G20
校企合作五反思
成双成对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