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加强学生职业观教育探析
2013-08-15张继中
张继中,武 智
张继中/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合作交流学院社科部讲师,硕士(江苏扬州225127);武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科学部讲师,主任助理,硕士(江苏扬州225127)。
高职教育致力于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需要的高端实用型人才,更应当重视学生的职业观培养。因此,对于高职教育中的大学生,尽早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观,对于专业学习、职业选择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帮助作用。
一、职业观的内涵
职业观是择业者选择职业的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从业者进行职业角色定位。换言之,职业化程度越高、职业地位越巩固的职业,择业者对职业准入及职业人的角色认定也越加清晰明确,其需要的专业知识也愈加明显,对其社会认知也愈加清楚。如职业军人被称为“钢铁长城”,人民警察被群众称作“守护神”,高校辅导员被尊为“心灵导师”等。
综上所述,作为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观是人生理想在职业问题上的反映,前者决定后者,亦即正确的人生观决定正确的职业观。随着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职业的内在规定性越来越明确,这就要求包括广大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内的择业者都必须在正确职业观指导下选择职业以及就业领域。有鉴于此,高等职业学院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并不能一蹴而就。职业观更不是与生俱来,先天固有的,也不是在看似“忙碌穿梭”的高职大学生活中以习得的,这就要求广大高职大学生要根据需要自我选择和自我意识的努力学习、实践、内化和修炼的,这对一个人的职业发展显得异常重要和迫切。
二、树立正确职业观的意义
如何择业,选择何种职业,如何区分职业的好坏,以及如何选择与自身匹配度高的职业领域?对以上问题的不同回答,就会形成差别明显甚至是非常迥异的择业方向、职业行为和就业领域。与此相对应,因职业观的不同,有人择业方向正确,有人难免误入歧途;有人创造了卓越的职业成绩,也有人在职业生涯中苦苦挣扎,碌碌无为,甚至在惨烈的择业竞争中屡战屡败。就此意义而言,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包括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内的广大择业者的巨大指导意义不言而喻。
但什么样的职业观就是正确的呢?笔者认为,因为价值取向的不同,人们衡量的标准也会有所差异。但笔者认为,正确的职业观归根到底就是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志愿,这就要求广大大学生的择业方向和就业意愿要自觉服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志愿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华。选择自己喜欢、有利于展现自身潜力的职业,努力追求并过上美好的生活、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这些都很正常也无可厚非,但问题的关键在于,上述的职业规划和择业行为要深深地植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自觉把职业、事业、奋斗、前途与服务社会、服务人民、报效国家紧密的结合起来,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在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处于转型期的当下,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依然是人们谋求生存、实现人生价值的手段。换言之,人们选择职业,谋取劳动报酬,这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而客观上又要求我们要把个人发展和服务人民,推进社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统一起来。而以上两个方面正是正确的职业观所涵盖的两个基本面。在笔者看来,正确的职业观,应把奉献社会、服务人民作为立足点和归宿。职业生涯规划中,就业者应牢固树立为爱岗敬业的精神,真正做到从“爱一行,干一行”到“干一行,爱一行”的转变。其次,正确的职业观也不能抹杀择业者的合理要求,在确立法律关系以后,就业者理应从职业中获得合理的回报,并且这一权力是受法律保护的。第三,正确的职业观是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付出与回报、眼前与长远、索取与奉献的关系行动指针。总之,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对于择业者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高职院校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内在要求
1.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代大学生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个人价值的实现,这就是社会发展的时代特点,但不能只向社会索取而忽视对社会的贡献。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个人只有在工作中为社会做贡献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没有个人的创造与贡献,就没有社会的生存、发展和进步,也就没有大学生的成长与成熟。个人的价值最终决定于社会价值,社会价值是个人价值的归宿。没有社会价值,也就没有个人价值可言,社会对个人的满足只能从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中去理解。树立高尚的社会责任感,自觉服从社会的需求,为社会服务,这是当代大学生应尽的义务。因此,大学生在树立职业观时既要考虑个人才智的发挥,也要考虑国家需要,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在创业中实现自己的理想。
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大学生要选择好自己的职业方向,并在工作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做出应有的成绩,就应对自己的主观期望和社会客观需要有辨证的、恰到好处的认识和把握。首先,正确认识自我,有效把握自我,确立清晰的角色定位,是建立在充分认识个人人生态度、职业生涯规划、兴趣爱好的基础之上的。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第二,正确分析和综合把握自身专业知识、职业素养、核心能力、个性特点、是选择合适职业的重要条件。要干好一份职业,是与一个人的专业知识、专业背景、核心能力、发展前景密不可分的。第三,处理理想和现实需要的重要一环是要优先要考虑社会的需求。如前所诉,选择职业时,适当参考个人因素是合情理的,但这必须建立在符合社会的需要的基础之上。只有当个人期望、职业理想与人民需要和社会需求吻合时职业选择才具有合理性。具体而言,择业者要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行业发展、就业形势、职业角色、岗位内在要求等客观要求与个人素质、专业能力、职业规划、主观意愿等统一起来,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摆正自身位置,努力使自己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才是正确职业观的选择。
3.理性把握竞争和风险的关系。市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之一是竞争。竞争是市场经济充满活力的催化剂。良性竞争能激发择业者自立、自强、自主的精神,充分发掘潜能,不断增强个人的职业能力,提高择业者的核心竞争力。换句话说,具有强烈竞争意识,敢于参与激烈的竞争是择业者必须具备的综合素质之一。对高职大学生而言,竞争对增强职业观来说是大有益处的。良性竞争首先是公开、公平公正地竞争,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此外,良性竞争是实力较量,有利于择优汰劣。通过良性竞争使得大学生在职业观的培育过程中主动应对,积极进取。
不可否认,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竞争中有人遭淘汰,甚至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是正常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工作一段时间后又会失去工作,这也是正常的。大学生应对择业中的挫折应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要理性看待成败,分析原因,找出对策,加强整改,不断端正心态和明确职业理想,积极进取,充分估计自身优势和竞争风险这也也是职业观教育的内容之一。
4.辩证处理职业能力养成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职业能力是正确的职业观、专业素养、个人兴趣特长的综合体现。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的基础和前提就是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过硬的职业能力就能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同时选择一项自己擅长的工作也可以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获得职业发展的源动力。
树立正确职业观、培养核心职业能力对于高职大学生尤其重要,但实践中还要注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这里所说的职业生涯规划就是根据职业岗位的需要,对一个人的主客观条件进行系统分析和正确评测,对择业者的专业素养、兴趣爱好、职业倾向、身心素质等进行客观权衡,帮助其确立合理的职业奋斗目标,并有组织、有步骤、有针对性地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由此可见,如果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求职者就不容易进行有效职业选择,有的甚至会患得患失,终其一生也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职业,就谈不上对社会的贡献了。因此,辩证处理职业能力养成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关系是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内在要求。
四、多措并举推进高职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
高职院校的职业观教育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自大学生从走进校园的第一天起就应高度重视职业观的引导、培养和提高,在学习过程也应穿插和实践职业观教育。
1.狠抓大学生养成教育,树立正确职业观。在学生刚进校时,应把职业观教育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环节,明确学习目标积极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校纪校规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和安全教育等,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学业规划、简单礼仪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提升高职大学生专业能力、文化素养、身心素质和实践能力。帮助高职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行业形势、职业前景,提升职业素质,培养职业道德,坚定职业理想,进一步激发高职大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2.以课堂教学为平台将职业观教育纳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专业教学中要求讲“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围绕职业观教育,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等课程,将职业观教育贯穿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之中,使高职大学生在专业学习和素质淬炼的同时使职业观教育连成一线,贯穿始终。既注重理论灌输,更注重实践检验。不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通过案例分析、课堂模拟、讨论交流、调查研究等形式,讲理论教学融入到课堂之中,为职业观教育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此外,职业观教育还应进一步以校内实践、创业实践、校园招聘等实践活动为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实战能力。
3.以就业指导为抓手,将职业观教育渗透于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期间,以职业安全教育、职业咨询、优秀校友回访等为载体,不断培养高职大学生奉献意识、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从而树立正确的职业观。通过顶岗实习,专业实践、企业见习等形式引导高职大学生自觉到企业一线干事创业,从而完成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1] 林芝.“不重高低重平衡”的职业观更值得肯定[J].教育与职业,2013(4)
[2] 唐永泽.加强高职大学生职业观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中国教育报,2008-11
[3] 魏晓玲.关于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8(27)
[4] 唐永泽.高职院校尤其应当重视和加强职业观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