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及相关措施

2013-08-15朱巧玲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24期
关键词:手段知识点德育

朱巧玲

朱巧玲/江苏淮安市高级职业技术学校讲师(江苏淮安223005)。

一、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充课堂内容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边缘化的学科,其不仅齐集了文化、经济、艺术、法律等,还涉及了科学地理等知识。因此,对于道德课来讲应该做到教学内容丰富、综合性要强,知识面要广,不管是在时间上还是在空间上其跨越范围都是比较的广泛。比如说历史知识、几乎在所有的德育教学内容中都有所涉及,从时间上看从古到今,从空间上看容括海外,信息量非常大。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穿插一些其它方面的知识,以此来丰富授课的内容。另外还可以采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通过向学生展示声音、文字、图片等,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将最新的德育知识内容通过经典案例穿插到教学当中,以此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及视野,进而提高教学的质量。比如,在讲《经济政治与社会》时,里面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知识点,老师在上课时就可以收集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围绕着西部的历史以及现状和西部的未来展望等主题制作出多媒体的课件,通过多媒体将西部过去的一些贫穷落后以及现在的发展变化影像图片放给大家看,从而产生鲜明的对比。另外通过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国家为什么要实行西部大开放,进而激发学生支持西部大开发的热情。这样在短短的时间内,学生既完成了时间空间上的跨越,又升华了自己的情感,提高了德育教学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德育课除了培养人的道德素质之外,其也是一门时效性很强的学科,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利用信息化的优势进行多方收集、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即使是不走出课堂也能知晓天下所发生的大事。比如在讲 《经济政治与社会》中“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知识点时,就可以将“黄岩岛事件”、“钓鱼岛事件”通过微博的方式给学生展示,另外再开辟留言讨论区,让学生在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同时也能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老师再对这些看法进行点评。这样通过由老师搭建网络信息平台的方式,不仅可以及时地让学生掌握了解有关这些事件的最新动态,又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发表对此事件的看法,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另外还可以做课外的延深,以此来扩大教学的容量,提高德育教学的质量。

(三)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作为学习的先决性条件,是促进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巨大内动力。德育课程作为一门理论性很强且又较为抽象的学科,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往往容易将简单的知识复杂化不易于学生的理解。因此,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德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信息技术的引入,结合了课本的知识内容,并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性,用形象生动的图片文字刺激了学生的视觉神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探索欲望,从心里上给学生获取新知识打好了基础,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比如在讲道德素质的相关知识时,就可以利用信息化技术当中的多媒体网络来进行辅助教学,将一些直观的图片、视频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在看的过程中分别是非曲直。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化解教学难点

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突破重点难点强化知识点,以达到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为目的。从德育课程来看,德育课是一门具有概念杂、理论多并且相对比较抽象的学科。如果在教学过程当中老师只是一味的讲究重点的讲解,而没有相关的参照就容易使学生听得云里雾里。比如在讲价值观人生观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跟教学重点有关的图文案例,使得在学生看和老师的讲解过程中能够对价值观、人生观有个正确的了解,从而轻易的化解难点重点,使之形象化直观化,进而有利于学生理解。

(五)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拓宽学生知识面

当今已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学生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这就需要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书本知识,也要能够猎取其他学科的知识,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信息社会需求。作为德育的传授者,要积极地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并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挖掘出生活中的真理,开拓学生的思维天地。德育老师还要鼓励学生融入生活,多多采集生活信息并进行分析。因此,老师在平时的德育教学中,应该充分地将信息化教学的全面性特点引入到其中来,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使得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比如在讲解民族精神方面,则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一些爱国主义的影片,或者是播放一些损坏国家利益的案例,然后两者之间进行比较,不仅促进了学生民族精神培养,还通过这样的方式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懂得了生活中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以为。

(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德育课以传统的授课方式容易导致上课气氛的失衡,阻碍学生的思维发散。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西里·亚力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也已经对此给予了证实。信息化教育可以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通过图文并进的方式帮助学生打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引发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增强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信息化教育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思考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对于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比如在讲道德行为时,老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获取相关资料,然后再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对其中的案例、现象可以利用学生讨论或者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样学生就可以自主的对材料进行分析,然后总结出自己独有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德育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

(一)加强对教师的信息化建设

由于信息化教育在我国发展起步比较晚,外加德育课在众多人心目中是属于公共课程,相比较而言普遍认为不是很重要,所以老师进行德育课程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也比较少,从而也导致了老师在此课程上信息技术化应用水平偏低,影响上课的效率。

首先,加强老师的思想观念教育。为了更好的教育学生,将正确积极的社会人生观灌输到学生的脑海当中,老师就应该有个正确的教育意识。积极的参与德育教学的计划制定当中,根据不同内容知识点进行不同信息的收集,以借助生活中的实例强化知识的直观性,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判断。

其次,加强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老师想要更好的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就应该有个良好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学校就应该定期地开展对德育老师的培训,针对教学期间出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使得老师的信息技术水平越来越高,教学效果越加明显。

(二)加强相关教育资源的建设

硬件资源是实施信息技术化教育手段的前提条件,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了教学的过程。目前在我国很多地区由于条件比较困难,导致了信息硬件资源比较紧缺;外加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在我国很多学校应用的比例普遍偏低。因此说,不管是从硬件的数量上讲,还是相关资源的建设来说都相当的落后,就算有些地方已经普及了信息技术的教育那也是资金投入不足,规模相当小。

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一部分就是信息资源设备的建设。它是一切信息呈现的基础和载体,如今很多学校建设却很不到位。因此政府应该加大此方面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对于一些经济不太发达的地区更是要如此;同时还要加大对社会资金的筹集,呼吁全面参与到其中,借助社会大众的力量完成信息设备建设。

[1] 吴光文.发挥电视教育手段在德育课堂教学中的作用[J].广西水利水电,2009(4):3

[2] 李建华.论教育信息化与信息技术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29):97-99

[3] 宋小明.试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2(17):4170-4172

猜你喜欢

手段知识点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