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20年代郭秉文之中外教育交流探究
2013-08-15雷婷婷
雷婷婷,张 岩
雷婷婷,张岩/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科院讲师,硕士(江苏泰州225300)。
在中国,如郭秉文一样在近代教育交流史上作出巨大贡献的人屈指可数。他是国际舞台上最为活跃的中国教育家之一,多次出访欧美、日本,考察高等教育,对促进各国之间的教育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一、广泛介绍欧美教育经验,以资借鉴
1919年,郭秉文进行了历时半年的欧美游历考察活动,归国后便撰文介绍了欧美五国在一战后的教育情况,并结合中国的教育实情进行总结比较,希望引起国人对世界教育潮流的关注,并能从先进国家的教育经验中获得借鉴。郭秉文吸取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经验,对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进行了大力的改革,使学校很快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大学。
郭秉文介绍各国教育情况的文章,陆续刊登在当时有名的杂志《新教育》上,突出介绍了欧洲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他在美国期间曾访问了美国教育局长及两名教育家,他们着重谈到了美国近二十年兴盛起来的职业教育,强调在美国,教育的宗旨之一是“预备将来谋生之法”,它“与美国人生活之理想最相谐合”,①强调了教育与生活的密不可分。在访问中,郭秉文深切体会到美国地方操持教育权的益处,引起了人们对当时我国国内中央政府把持教育情况的反思。郭秉文认为法国和瑞士都很注重体育,而意大利的教育可供我国参考的地方更多,他介绍了蒙台梭利教育法,客观指出了其优缺点,还指出意大利对大学教育的重视,“全国共有大学二十一,全国人口不过三千万,较之我国江苏一省,犹差八百万,而大学之设置已如是其多,高等教育之发达,可以想见。”②在教育国际交流方面,郭秉文注意到欧洲五国都非常重视“谋教育之联络”以促进教育的发展,所以他们的教育普及率远远高于中国。
通过总结和比较,他得出并列举了我国教育的诸多问题,认为各国的教育,可供中国参考的很多,如教育地方自治、义务教育、成人教育、军队教育、女子教育、体育等等,而且我国“增设大学刻不容缓”、“学术之研究应特别提倡”③,另外还要注意通过教育来辅助外交。
二、邀请教育家来华讲学考察,争取援助与合作
郭秉文在担任东南大学校长期间,倡导“四个平衡”的办学思想,“国内与国际的平衡”就是其中之一,指大学既要成为国内学术研究的中心,也要成为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的窗口。他认为,大学只有博取百家之长,广求世界知识,才能使学生放宽眼界,广纳人类无限的智慧。他主持南高师、东南大学期间,除了某些学科聘请外籍教师外,每年还请多位国外著名人士来校讲学。
1919年4月,南高师曾与北京大学和江苏省教育会联合邀请美国教育家杜威来华讲学。为此,此前杜威应邀到日本讲学时,郭秉文专程到日本面请,杜威十分感兴趣,并接受了邀请。郭秉文回国后又带领当时归国的留美学生在《新教育》杂志上撰文宣传杜威的思想,为杜威来华讲学做好了充分的准备。1920年杜威来南京讲学,生活长达3个月之久,除讲学外,还与南高师教育科的师生座谈,宣传他的实验主义教育思想,南高师的师生收益颇丰。
在近代中外教育交流史上,与中国教育界交往最广泛、历时最长的人当属美国教育家孟禄,而二十年代孟禄更是多次造访中国,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积极参与中国的教育活动,这与郭秉文与孟禄师生友谊有关。郭秉文在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读博士的时候,孟禄便是其导师,作为孟禄的第一个中国博士学生,郭秉文的教育实践是备受其师关注的。1921年9月至1922年1月,孟禄来华考察,郭秉文和陶行知、黄炎培专程到上海迎接,后又专程送行至上海。孟禄在华期间,多次到东南大学参观考察并发表演说,还建议国际教育会每年派著名专家来东大讲演、讲课。孟禄当时身为国际教育会东方部主任,受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委托,对中国科研力量进行考察。他认为东南大学是中国最有希望的大学,对东南大学获得基金会援助起了很大的作用。由于郭秉文与孟禄的师生情谊,东南大学得到了中基会最初几年颇不寻常的赞助。从中基会1926~1928年补助学校明细表来看,东南大学获得的补助远远高于任何一所学校。
三、积极参加世界教育组织,加强中外教育交流
郭秉文在国内积极宣传西方先进思想,并邀请欧美教育家来华讲学实验,注重“引进来”;他还积极参加世界教育组织,参与各种活动时不忘介绍中国教育发展的情况,做到“走出去”,促进了中外教育的交流。20年代后期,不再担任东南大学校长的郭秉文大部分的时间是留在美国,而其间他主要的任务便是国民外交和国际合作。他在参与世界教育会议、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华美协进社等组织中进行了积极的教育交流活动。
(一)郭秉文与世界教育会议
1923年,郭秉文参加世界教育会议,刚到旧金山,他就对新闻记者介绍中国教育取得的进步,他说:“民国成立十二年以来,中国教育有显著长足的进展,大专学校由二十所激增至一百二十五所,即其一例。”④在开幕式中,他强调可以通过教育促进世界交流与和平,而且只有国际关系上的通力合作得到了保证,教育上的合作与交流才有可能。郭秉文在太平洋区域会议演讲中,进一步强调了教育对于促进世界和平的重要性,认为高等教育学府如果能发扬世界精神,可以增进国际间的了解与友谊。他还具体提出了各国大学间合作的途径,如交换教育,交换学生,交换访问,交换出版品,建立联合的教育事业,开设有关外国文化与国际问题的课程,培养世界精神,组织国际大学联盟。这些宝贵的意见不仅为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所重视,也受到美国新闻界的注意。各大报纸曾将他的演讲全文刊出,也曾将他所提倡的世界精神列为标题。20年代,郭秉文连续三次作为中国首席代表出席世界教育会议,并连续三次被推举为世界教育会副会长。每届年会,他都专程到国外参加并发表演说,为近代中国的教育交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二)郭秉文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
美国庚子赔款自1909年起退还一部分,用作创办清华学校与派遣留美学生。1917年中美人士倡议请美国政府将赔款余存部分一并退还,郭秉文就是倡议人士之一,以后他在巴黎和会期间,也代表我国教育界前往巴黎,向具有庚子赔款的各国代表游说,呼吁将赔款退还我国发展教育。
1924年5月21日美国第68届国会通过继续退还庚款案,并表示此款用于发展中国教育文化事业。不久孟禄博士便受命访华商洽实施原则和机构组织事宜。他先到南京与郭秉文商谈,以后二人一同到北京与政府正式洽商。政府于当年9月公布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组织章程,并限定第一任董事十五人,郭秉文就是其中之一。郭秉文从1924年9月起担任中基会董事,一直到1929年底,这一段是中基会的创立期间,他由倡议接洽退还庚款起,到协助规划章程,商讨各项用款举办事业的办法,前后十年间费了很多心力。
(三)郭秉文与华美协进社
郭秉文在美国各地讲演过程中遇到不少中国留学生,这些留学生纷纷拿自己切身的学业和其他问题向他请教,他因此无形中肩上背负两大任务:一是讲解中国现状以增进中美间的友谊,二是为留学生服务,协助解决其困难。基于这些需要,他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机构来向美国介绍我国的文化及国情,促进中美邦交,同时又能联系留学生并给予适当的指导。于是,郭秉文着手草拟华美协进社组织章程,并托孟禄在中基会年会中提出。年会讨论时,不止通过了经费预算,并且公推郭秉文为社长。
华美协进社章程规定其任务包括四个方面:交换中美教育文化信息;增进中美教育机构间的关系,如交换教授之类;辅导在美的中国留学生,并对于美国人士研究中国问题者予以赞助;鼓励中美人士研究国际文化。
华美协进社作为促进中美两国之间了解和友睦的教育文化机构,为中美间的教育、文化交流起了很好的中间纽带作用,也为中国的在美留学生提供了很多帮助,成为中美教育交流中重要的组织机构。
郭秉文是我国教育交流工作的拓荒者,他的一生都在促进中外教育文化的交流,他的教育交流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他的爱国精神深得我们敬仰。
注释:
①郭秉文.记欧美教育家谈话[J].新教育,1918(2)
②③郭秉文.战后欧美教育近况[J].新教育,1918(2)
④张其昀.郭秉文先生纪念集[M].台北:中华学术院,1971
[1] 冒荣.至平至善,鸿声东南——东南大学校长郭秉文[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 朱裴.东南大学史 第一卷[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1
[3] 王剑.杜威、孟禄的中国之行与东南大学[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